青少年的孩子会更加独立,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青少年的孩子会更加独立,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独立的自我意识发展青少年期是第二反抗期,也是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越来越独立,他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会强烈的要求独立。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相区别的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能够在与他人建立和睦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独立性。
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少年会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以及“应该自我”。这种分化能够形成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感到自我的存在。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去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于此同时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还会出现矛盾。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少年会从关注外部世界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开始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对于自己的个性特点,优缺点都很关注,在对他人以及自己评价的时候,也会把个性放在首要评价的位置。
自我评价成熟青少年心理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对自我评价的标准上。青少年开始能够独立的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从单纯的根据事物的结果转为根据行为的动机来评价,从依据外界标准到依据自己内心的原则来评价,这都是青少年心理独立的表现。
较强的自尊心青少年一般有较强的自尊心,当他们受到他人以及达到自我标准,从而自我肯定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容易产生挫败的感觉。
道德意识高度发展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也有很大的发展。从一开始的他律阶段逐渐向自律阶段转变,不再完全依据外界的道德标准,而是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与原则。
直升机父母带来的危害
危害一:公主、王子病横生
很多“直升机父母”都还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吧,孰不知过分地保护孩子,会让他们从小就失去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从而培养出了骄气十足的“公主”、“王子”!这样真的好吗?
危害二:缺乏独立性和社会性
人,都有走捷径的心理。小孩子也是如此哦,如果父母一直都为孩子准备好“专机”,孩子就养成习惯,用脚自己走的路就会变少,当他们要步入社会,学会独立的时候,就变得难以适应,在以后面对社会上各种艰难险阻的时候,他们就会慌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父母不要老是给孩子享用“专机”哦。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1、独立性显着增强青少年大约从12岁开始逐渐减少对父母及年长者的依赖,出现自主、独立的愿望。青春期青少年在经济上、情绪上和精神上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从性,在父母和年长者的眼里,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还是“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因此往往会出现许多困惑和不安,这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第二反抗期”.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青春期的进展,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这种发展主要是从初中学生表现出的开朗、快活、想象丰富,到高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谨慎、热诚、忍耐、理智等特征。
3、情感的成熟和发展青春期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个时期的情感往往易于激发,易于调动,情绪变化的幅度和强度大,而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至于被称为“急风暴雨”式的情绪。
青春期有什么症状 青春期心理加快发育
青春期青少年随着身高、体重、整个身体功能的发育,也会对其心理产生加大的影响。比如在青春期青少年典型的心理特点有:
1、成人感、独立意识以及自尊心都在逐步增强;
2、青春期不少青少年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像家长、老师吐露;
3、青少年思维变得更敏捷,但是又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多变
4、青春期青少年对于自我的认识、自我的评价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
5、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发。
青少年应该怎么度过叛逆期
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各方面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格,也就是具备脱离家长独自生活的能力。孩子在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会自发的努力尝试尽快的向成年人模式靠拢,比如不再向从前那样的依赖家长,并且想快速的脱离与家长之间的关联。这种超过精神年龄的要求和想法,通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叛逆、反抗、不满、焦虑、以及心神不定等情况,而且情绪起伏也会比较大。这个时期被称为青少年的叛逆期,年龄普遍从12岁到14岁,有可能会持续两年,但绝不会超过四年。
婴儿不抱不睡其实是恶习
婴儿“不抱不睡”是恶习
在门诊中,儿童睡眠专家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睡眠问题。调查显示,学龄前期儿童中约25%-50%伴有睡眠问题,在4岁到10岁的儿童中占37%。在青少年中,40%自诉存在睡眠问题,且12%承认自己是“慢性睡眠不良”。
专家指出,随着肥胖儿童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在增加。而过敏、哮喘的孩子因呼吸不畅睡眠也不好。还有的孩子出现夜惊、白天嗜睡等问题。其中,绝大部分的孩子睡眠习惯不好,躺在床上看书、听着音乐入眠、晚上喝咖啡等不良习惯,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睡眠。目前,小孩最大问题就是不会独立睡眠,很多小婴儿都有“不抱不睡”的恶习。门诊中,甚至出现了两三岁还要父母抱着抖动着睡觉。而学龄期孩子则因课业负担太重,被剥夺了睡眠。
如何营造睡眠环境?
1、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不要在卧室内放电视;
2、睡前不要玩游戏,(睡前玩游戏会让宝宝沉浸在兴奋的状态里难以入睡;
3、不要经常抱着宝宝睡觉,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不抱不睡”的恶习。
青少年吸烟的几种心态
1.从众心理。不少青少年认为,处世应随和。环顾四周,朋友吸烟,家中父母吸烟,学校老师吸烟,不吸烟者似乎与众人合不拢。于是,只好“随大流“,试着吸起烟来。
2.好奇模仿心理。青少年富于好奇心,模仿性很强,对许多事情都想亲自试一试。看到别人吸烟,“吞云吐雾”,妙趣横生,便也模仿着吸烟,想品尝一下烟是啥滋味。
3.自我表现心理。青少年正处在青春焕发的时期,独立性日趋增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成熟感。为了表现自己是大人了,于是学着成人的模样儿吸烟。他们认为,“吸烟才像个大人。”“神乎其神地吸着烟,别人才不会再把自己当小孩。“
4.社交凑趣心理。社会流传着“烟酒铺路”的说法;在社交中,见面未曾开口,先递上一支烟,青少年聚在一起,吸烟者总爱把烟用来交朋友,于是每人一支,你接了表示“够交情”,不接似乎“不够朋友”,这样聚伙以吸烟为乐。
5.逆反心理。有不少父母,他们并不给孩子讲清吸烟的害处,只是一味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让其不准吸烟,因此往往引起不少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你越是不准吸,他偏要吸。
6.侥幸心理。尽管社会各方面一直在宣传:吸烟为害极大,会引起许多种疾病。但吸烟者却不以为然,以为“吸烟的并非个个得病致癌”。这种错误而固执的观点,自然会影响到青少年,使他们甘冒疾病甚至生命的风险而无所顾忌。
青少年脑瘤的预防
脑肿瘤疾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疾病了,它已经慢慢走向了年轻化,甚至也常常发作于青少年人群中。青少年脑瘤疾病的预防刻不容缓,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了解青少年脑肿瘤的预防知识,为自己的孩子尽量减少患病的机率,让青少年孩子们尽量远离脑部疾病的困扰。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少年脑肿瘤的预防方法,供大家借鉴:
脑肿瘤:可能来得静悄悄
过去人们以为恶性肿瘤仅发生在中老年人范围,和青少年无缘,其实这是不准确的。目前医学和临床均已证实,脑肿瘤的发病在青少年并不比老年人少。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加之医疗水平和公众预防意识的差距,青少年肿瘤患者在不断增多。
有不少脑肿瘤,往往来得静悄悄。脑部肿瘤,患儿早期症状是清晨头疼,早饭后呕吐,但两种症状均是间接性的,有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也不发作,随病情发展,出现视力下降、头痛、站立和走路不稳当等症状。此症是儿童最常见肿瘤,多发病于5岁以后的孩子。
预防脑肿瘤 防患于为然
脑肿瘤可以发生在脑内的各个部位,其症状五花八门,但都与神经系统障碍的损害有联系。脑肿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不甚明了,但是可以争取早日发现早日治疗。不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决不可听任其发展,必须加以控制。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脑组织及脑神经功能的损害,这也是目前对脑肿瘤处理较为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此,当发现有下述症状之一时,应该视为脑瘤的信号,必须尽快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1. 头痛并伴有呕吐和视力减退;
2. 突然开始抽风,特别是抽风先从口角或一侧肢体开始,然后逐渐变为全身性抽风;
3. 半身麻木或无力,逐渐加重,而没有好转趋势;
4. 复视,有说话或吞咽方面的困难;
5. 眩晕,行走不稳当,动作不准确;
6. 有内分泌失调症状,如相继发生的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男性阳痿、女性闭经或泌乳,或是手足增大,外貌改变明显等。
7. 性格发生变化。
与脑肿瘤过招
目前国内外治疗青少年脑肿瘤的方法有根多种,比如药物、手术、放疗或化疗等,通常情况下是几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在正规的专科医院,临床医生会针对各个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治疗的长期副作用也应加以考虑。特别是对婴儿和幼儿的治疗,更多地采用手术和化疗的方法来治疗肿瘤,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放疗对幼儿的智力发育有不良影响。手术可以说是最彻底、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青少年脑瘤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家人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不良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适宜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减少孩子的课业负担,多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在饮食上,尽量以绿色健康食物为主,限制孩子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提醒孩子不要喝过多的碳水化合物饮料等,让孩子健康平安地渡过每一天。
从孩子到“成人” 自我评价成熟
青少年心理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对自我评价的标准上。青少年开始能够独立的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从单纯的根据事物的结果转为根据行为的动机来评价,从依据外界标准到依据自己内心的原则来评价,这都是青少年心理独立的表现。
直升机父母带来的危害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聪明伶俐,考上清华北大,女儿就嫁个高富帅,儿子就娶个白富美,事业步步高升,走上康庄大道,登上人生巅峰。所以,父母平时严格要求孩子,时时保护孩子,有什么苦难父母去担着,有什么享乐孩子去就好。
危害一:公主、王子病横生
很多“直升机父母”都还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吧,孰不知过分地保护孩子,会让他们从小就失去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从而培养出了骄气十足的“公主”、“王子”!这样真的好吗?
危害二:缺乏独立性和社会性
人,都有走捷径的心理。小孩子也是如此哦,如果父母一直都为孩子准备好“专机”,孩子就养成习惯,用脚自己走的路就会变少,当他们要步入社会,学会独立的时候,就变得难以适应,在以后面对社会上各种艰难险阻的时候,他们就会慌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
父母应该这样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
个人特质
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并非一开始都如白纸,而是带着不同的气质特征。有的孩子温顺大方,有的孩子退缩敏感。面对同样的小事件,有的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孩子处之泰然。先天气质并非家长调教的结果,而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了解孩子的特征,扬长避短,会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成长环境
针对不同气质的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增加孩子调控情绪和解决冲突的技能,而不当的教育则会产生反效果。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青少年不同的气质特征受到鼓励或阻碍的可能性也截然不同。社会文化对气质发展或鼓励或阻碍的概念被称为“拟合度”。拟合度不同,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如勇敢、大胆的孩子在过于严厉的社会环境下,会表现出持续的行为问题。
天灾人祸的发生会在孩子在认知和情感发育上造成急骤而巨大的影响,如战争、失去主要照养者、意外事故造成残疾等,会让部分青少年变得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教育模式
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之中,其处事的态度和技能对孩子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家长认识到教养质量的重要性是孩子发展的关键因素。这能帮助家长回避孩子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及早发现行为问题,做出有益于青少年发展倾向的决定。
无论家长是否从主观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任何方式对待下一代,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由于生长激素、性激素等的影响,加之大脑功能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情绪的波动,并且向外表露,故情绪起伏较大。以上提到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叠加之后,就会表现为较为激烈的言行。
总之,青春期的冲动性、敏感性,以及对独立的渴望是个体成熟前的重大特征,对个体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心的发展极为有利。
在此阶段,父母也应调整应对,尊重青少年独立成长的空间,允许其有适度的冒险行为,也允许其挑战和蔑视权威;不要轻易否定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要轻易否定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在孩子进入叛逆期前,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懂得是非对错、礼义廉耻和基本的处世规则。
少年性欲强烈怎么办
青春期的困惑来自异性
性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孩子很多困惑都是来自异性之间的交往。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们很多都表现在情绪方面、表现在跟父母关系方面、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方面,追根到底都跟青春期成长有关系。尤其青春期成长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异性之间的交往,所以我觉得异性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青春期会出现性欲
随着青春期的性发育,青少年逐渐出现对异性的爱慕和亲近的愿望,进而还会出零性冲动,这些都是性欲的表现。出现性欲,有的人较早,有的人较晚;有的人较强,有的人则较弱。对此青少年没必要特别地加以注意。
性欲是正常的变化
性欲反映了自然的生理变化,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不要因此产生罪感。但是人类的性文明对性的欲望和行为有许多必要的社会限制,把与性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看作隐私,是不公开的,这就使人类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与性有关的羞耻感。青少年虽有性的欲望,但会不分场合地随便谈论有关性的事,并且对自己性欲作必要的抑制,这种表现都是正常的,表明青少年对自己的欲望是采取理智的和负责任的态度的。
性欲是可以抑制的
有人将性欲与食欲相比,把性欲得不到满足的状态称之为性饥饿,就像食欲旺盛的人因为得不到食物而饥饿一样。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性欲再强烈也是可以抑制的,并且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不良后果,相反还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坚强的自制力。但是得不到食物就会饿死人,所以这两种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青春期性欲很旺盛
有些人认为青春期发育提前,性成熟早了,可是青少年为了得到现代独立谋生的本领,学习的年限却越来越长。古代“十年寒窗”就可以考科、中状元。而今念十年书才初中毕业,要念高中,上大学,攻学位,还要十来年,甚至更多时间。在具有独立谋生能力和结婚以前就得忍受性饥饿。性饥饿的时间长了,就使青年人的性问题变得复杂化。是允许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社会上有些持有“性自由”观点的人,就是这样向人们进行宣传的。一部分青少年还误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理解,并且在这种“性自由”的思想支配下发生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当老师告诉同学不该有如此行为,男女青少年都应保持童贞时,受“性自由”思想影响的人就会认为这是性禁锢,是观念保守。青少年是比较容易受“性自由”思想影响的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青少年正处于性欲旺盛而又不可能得到满足的性饥饿状态。
“疾风暴雨期” 反抗性和依赖性
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对于成人感,独立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会在各个方面寻求自己的独立的空间,从而不可避免的与父母的过度关爱与帮助发生矛盾,这个时候青少年会表现出反抗性,争取自己的独立。但由于孩子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外部条件,不可避免的带有童年时期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