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为何如此高发
肺癌为何如此高发
一、大气污染
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占48%,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PM2.5占77.8%,重污染天气占全年天数的16%,首要污染物全是PM2.5。PM2.5颗粒能够直接进入肺泡,且不易排出,长期黏附在肺泡壁上,有可能成为肺癌的诱因。
二、烟草烟雾污染
中国在烟草方面有很多个“世界第一”,但是死于烟草的人数也是世界第一。很多烟民,特别是年轻人没有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因为吸烟高峰和发病高峰相差三十年乃至五十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享受”到中国七八十年代吸烟高峰带来的种种健康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同时,吸烟与肺癌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吸烟越多,肺癌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除此之外,“二手烟”和“三手烟”也严重影响了不吸烟者的健康。二手烟中的颗粒比PM2.5还小,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和血液中。支修益教授呼吁,不吸烟者应该对烟民勇敢地说不,请他到室外吸烟。
三、厨房油烟污染
虽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厨房油烟污染也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重复使用食用油,煎炸炒,室内烧烤,不正确使用抽油烟机,都会导致油烟污染。油烟中的苯并芘、挥发性亚硝胺、杂环类的化学物质都是已知的致癌物质。对上海不吸烟女性肺癌病因进行配对研究发现,烹调油烟暴露于肺癌风险密切相关,烹调油烟越大,暴露时间越长,患肺癌的风险越大。保持厨房通风、减少在家中烧烤、正确使用和保养抽油烟机,是减少油烟污染的有效措施。
油烟导致肺癌高发
油烟导致肺癌高发
中国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欧洲等西方国家,除了大气污染等因素之外,与中国女性烹饪习惯中产生的厨房油烟关系密切。
食用油及食品在高温下热裂解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含有许多有害甚至致癌的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甚至丙烯醛,这是重要的促癌物质,对鼻、眼、咽喉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吸入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结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增加患肺癌的机会。
在患肺癌的非吸烟女性中,超过60%的危险因素是长期接触厨房油烟。25%的家庭厨房连着卧室,高温油烟久久不散,甚至睡觉也在吸入。烹调时有32%的人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门窗关闭,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
烹调产生的油烟成分因烹饪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食用油主要成分的沸点约300度,当温度上升至100~270度时,主要由直径约10微米以上的小油滴组成,温度大于270度后,主要由直径0.001微米~10微米肉眼看不见的微油滴组成。此时向油中加入食物,食物中所含水分急剧汽化膨胀,其中部分冷凝成雾和油烟一起形成可见的油烟雾。一般家庭炒菜时采用爆炒,油温基本在240度左右,煎时基本控制在120~150度,油炸的温度在200~230度,油干烧可以到270度以上。烹调的温度越高,油烟成分的直径越小,呼吸性粉尘越多,危害也越大。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都有谁
1、大肠癌高发地区的成人;
2、过去曾罹患大肠癌,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
3、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4、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曾患有大肠息肉者,或是父母、兄弟姐妹被发现有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息肉数在100 个以上);
8、家庭人员曾患有腺癌(如肺癌、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者;
9、血吸虫病患者;
10、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
肺癌原来是气出来的病
烟气 烟草中有几百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漫长的20年以上的刺激,是肺癌的首要发作因素,85%以上的肺癌患者的死亡都与吸烟相关。
大气 大气污染、环境污染是我国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PM2.5严重超标地区比烟草还厉害,因为PM2.5可以直接吸入肺泡,停留在肺泡中,甚至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室内空气 室内空气包括二手烟、装修污染,还有厨房油烟污染和燃气。燃气本身就有害,尤其北方地区,取暖、烧水、炒菜都用它。
生气 经常生气,心情不好的人发生癌症的几率更大,这适合所有的癌症,肺癌也一样。
如果在肺癌早期就发现它的踪迹,不但能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存期也会显著提高。目前早期发现肺癌的方法就是低剂量的螺旋CT,每年至少做一次筛查,就能挽救20%的病人。
肩痛可能是癌信号
“夏大夫,我爸爸73岁,3个月前出现肩背痛,以为是肩周炎,去骨伤科理疗不见好,几经折腾才知道是肺癌骨转移,可没怎么听他咳嗽啊,怎么会是肺癌呢?”面对这位声泪俱下的家属,我解释说:咳嗽是肺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但有时也会表现出肩背痛等“非典型症状”。
由于患者自己很难判断,我们会推荐肺癌高危人群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等方法进行筛查。例如,重度烟民、从事矿区工作的、生在肺癌高发区的、有肿瘤家族史的、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应格外留心肺癌的蛛丝马迹。
如果能早期发现肺癌,并及时手术,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到80%左右。而那些因为体质较弱、心肺功能较差无法承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放 疗。现代放疗精度提高,在大幅度提高“杀肿瘤”剂量的同时,不增加波及正常组织的剂量。除了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好,还能延长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缓 解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
吸烟,几乎所有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吸烟有关烟是极酸的物质,极易导致人体酸化,酸性体质容易诱发癌症。根据各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
环境因素,比如云南个旧和宣威,是全世界着名的肺癌高发地区,氡、锡、砷、甲苯等致癌物质使这个地区成为肺癌高发区。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职业因素,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由于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体质酸化造成代谢循环变慢,整体的免疫机能下降,给这些放射性元素以可趁之机,诱发细胞癌变。
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本身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就是体质酸化导致的肺部细胞感染,细胞缺氧,细胞活性降低。这些病例癌症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症。无论是何种诱因,其他根源都是需要大环境支持的,那就是酸性体质,体液如果是弱碱性的,那癌细胞就不会在弱碱性体液中发生。
肩背痛可能是肺癌信号
由于患者自己很难判断,我们会推荐肺癌高危人群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等方法进行筛查。例如,重度烟民、从事矿区工作的、生在肺癌高发区的、有肿瘤家族史的、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应格外留心肺癌的蛛丝马迹。
如果能早期发现肺癌,并及时手术,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到80%左右。而那些因为体质较弱、心肺功能较差无法承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放疗。现代放疗精度提高,在大幅度提高“杀肿瘤”剂量的同时,不增加波及正常组织的剂量。除了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好,还能延长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缓解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两种肝炎最易癌变
肺癌
每180天涨一倍
“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是医生无能吗?不,是肿瘤太狡猾。”王远东指出,癌症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都是慢慢生长的,也不是说一天就得这个病,它也分“勤快人”和“懒汉”。“肿瘤的增大采取细胞分裂的方式,从一个癌细胞变成两个癌细胞,细胞分裂时间最快是40天,最慢是400 天,因此每种肿瘤的进展速度不同。”他举肺癌为例,有研究发现腺癌的体积倍增时间是180天,一个0.5厘米大小的肿瘤要经过四年以上,也就是至少1 400天,才能长到超过3厘米大小。这就为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了充分的时间。
在肺癌防控方面,王远东建议男性不吸烟。“有家医院一个科室有三男一女四个医生,男医生都是烟民,女医生不吸烟,结果四人全查出肺癌。”他指出,女性肺癌的罪魁祸首是二手烟和烹饪油烟。高危人群防范肺癌,下厨时要开足排气抽油烟机,烹饪结束后继续排油烟3分钟。
在肺癌的早期筛查方面,低剂量的螺旋CT对吸烟者等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效果很好,但要做薄层扫描,且最少查三年。肺癌高危人群是指两类人,一是55~74岁,正在吸烟或者戒烟少于15年,并且吸烟指数大于30包/年;二是年龄大于50岁,吸烟指数大于20包/年,并且有肿瘤病史、肺病史、家族中有肺癌患者。氡暴露和致癌物质的职业性暴露。
肝癌
肝炎肝硬化患者防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约诊断原发性肝癌病例50万例,肝癌是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前三甲,肝癌是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肝癌病例占全球的55%。我国肝癌更偏爱男性患者,高发区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3-4倍。
水污染、霉花生可致癌
罗荣城介绍,引发肝癌的因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以及糖尿病、吸烟、饮酒、砷暴露、肥胖等其他因素。在外部因素中,水污染和黄曲霉毒素也是两大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曾有研究发现,在肝癌高发区饮用受污染池塘水的居民患病几率要高于饮井水的居民。
他还提醒,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AF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被黄曲霉菌污染产生的霉玉米和霉花生等能致肝癌。罗荣城提醒要包括要保护好家里的稻米、面粉、玉米、大豆、花生等,长霉了就丢掉,不要怕浪费,这些食物易致肝癌。
灰霾可促肺癌高发
灰霾是个新概念
听起来,霾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实际上自古有之。不过,古代的霾和现代的霾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古时的霾是指风扬尘落的现象,而今的霾是灰霾,即指空气当中漂浮着大量烟尘、粉尘的天气现象。
灰霾的英文为haze。中国气象局对于灰霾的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我们将能见度小于或等于10公里的天气称为灰霾现象,能见度为5至8公里称为中度灰霾现象,能见度为3至5公里为重度灰霾现象,小于或等于3公里则为严重灰霾现象。
灰霾源于沙霾蓝霾
早期由自然原因形成的霾有两种来源:
①由沙尘暴、扬沙、浮尘发展到后期形成的霾。这种霾的成分以沙尘等土壤粒子为主。
②在热带地区,有很多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会挥发出很多芳香类的物质,形成所谓的“蓝霾”。
早期的霾尽管也能让局部天空变得灰蒙蒙的,但范围不大,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也小。
灰霾五十年的变身
时间变化 我们采取743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对50年来灰霾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每年灰霾的天气记录也就几天或十几天。此后,灰霾的天数猛增,有的城市一年中有100至200天。
地区变化 灰霾主要集中在兰州、沈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以及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成分变化 1954年至1972年,气溶胶光学消光系数变化缓慢,通常<150(Mm-1,兆米分之一)。但1972年至1980年,快速增加,到1980年已接近300(Mm-1)。1980年至2005年一直保持高值。
在城市中,我们肉眼所及的朦胧,十之八九为灰霾。而今的灰霾已不仅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挥发性化学物质、汽车尾气转化的和轮胎摩擦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粒子。这些粒子中包含着大量致癌物质。已经出现的一个非常不好的迹象是:京津冀灰霾区和长三角灰霾呈现出融合的趋势。这给空气污染的治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灰霾天数增 肺癌发病高
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15立方米的空气,而有毒有害的细粒子不像沙尘那样可以被鼻腔阻隔,而是能被直接吸入肺泡并慢慢沉积,甚至会进入血液,危害其他脏器。有毒有害的细粒子不仅能引发急性中毒,还会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发作,并引起肺组织细胞的损伤等。
例如在1954年至2006年,广州的吸烟率(每人每年烟草的总消耗量)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然而,1954年至1972年,广州的肺癌发病率较低,死亡率仅为1/10万。但1972年至1980年和80年代初,肺癌死亡率增至2/10万。1990年以后,已高达5/10万至7/10万。广州的灰霾天数增加与肺癌发病率两者的变化曲线相当吻合。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在高污染的大城市中,空气质量下降和肺癌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09年2月刊发在美国著名的《大气环境》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