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降糖药的副作用 磺脲类

降糖药的副作用 磺脲类

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及格列美脲等。此类药物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体重增加,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皮疹、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哪些

所谓口服降糖药,就是指经口服用后有降糖作用的药物,主要指西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四类。

1、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3、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这四类口服降糖药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盘点老年人用降血糖药物的五大误区

根据自觉症状服药。

血糖非常高,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力。

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

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觉得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

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问题,科学的说法是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药。

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灵丹妙药”。殊不知,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们与糖尿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格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降糖药药效变差别发愁

药效变差事出有因

目前的口服降糖药,尤其是磺脲类降糖药,常会出现长期用药后效果变差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关研究发现,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偏高而对机体造成影响,以及磺脲类降糖药的长期刺激,会导致胰岛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从而会使胰岛素的分泌逐渐下降。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会呈现进行性衰退的趋势。因此,对于直接依赖胰岛β细胞功能起作用的磺脲类降糖药,促使胰岛素分泌的反应便会越来越差,这就造成了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的常见现象。

此外,还有一类患者属于“继发性无效”,即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初期(数月至数年),血糖能够得到满意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便越来越差,即使加至最大剂量,血糖仍然得不到理想控制。引起继发性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饮食控制不严,运动太少,经常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等),或同时使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激素、利尿剂、避孕药),等等。这类情况不属于真正的磺脲类降糖药无效,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效果便可以变得明显。

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怎么办?

一旦发现磺脲类降糖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这对补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如果能将两者联合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同时还能减轻外源性胰岛素对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反馈性抑制。

一些“继发性无效”的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获得明显改善,并能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当然,如果患者的胰岛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几乎没有分泌的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发生继发性无效者,联合使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a-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能重新发挥,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药物服用时间需选对

除了药物本身的问题,药效不好还和服药习惯有关。不同的降糖药服药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下面简单盘点下

磺脲类: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苯脲和格列喹酮等。此类药物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餐前过早服用可致低血糖发生,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则对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即使是餐前半小时服用仍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此类药物的服用时间是餐前即刻服用,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尤其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但如不进餐则不服药。

双胍类: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此类药物服用时间可餐前、餐中或餐后,因该药有时有胃肠道反应,一般多在餐后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一般在餐时第一口饭时嚼服,控制餐后血糖。如餐后服用此类药物,往往降糖效果不佳。

胰岛素增敏剂: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此类药物的服用时间一般在每天同一时间即可,与是否进餐无关。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一、磺脲类

适用于II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一般。用黄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黄脲类的药用在一个人身上,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因为黄脲类的药能够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多了以后,假如血糖本身不太高,它可以引起低血糖,所以开始小量,然后监测血糖,控制要是不理想,慢慢加量,所以这是黄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黄脲类用药一般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

不适合于以下情况:

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诺和龙,不能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

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患者。

⑵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对于已经没有胰岛素分泌能力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磺脲类药几乎没什么作用。

⑶体重正常或者偏轻的患者。

药物治疗糖尿病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重头戏, 但药物治疗一定要掌握要点。

药物种类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 1)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磺脲类药物, 有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 优哒灵、瑞易宁) ;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称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格列奈类) , 如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 唐力) 。( 2)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 3)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包括吡格列酮( 艾汀) , 罗格列酮( 文迪雅) 。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只有在胰腺还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情况下才可选用。因此, 1 型糖尿病患者不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还要了解患者有无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如果有, 则不可选用。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服药时间

某糖尿病患者, 一直口服降糖药, 药是大医院专家开的, 服药量也无错误, 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 有时还出现低血糖, 这是为什么呢? 经笔者详细询问, 得知患者服降糖药均生产批号: 2004101313 唐胰安苦荞降糖茶在餐后 1 小时左右, 这时血糖已很高, 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较差, 还有可能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绝大多数降糖药应在餐前20~30 分钟服用, 其目的是在体内营造一个药物环境, 进餐后药物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尽其用,使血糖不升高。如餐后服药, 由于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 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 药物吸收后再去降已升高的血糖。相比较, 前者降糖效果要好于后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可能更好地理解了。我们把降糖药视为“ 突击队”, 血糖为“ 敌人”。突击队预先埋伏好, 当敌人来时, 进行包围, 敌人被全部歼灭。如果先放走了敌人, 突击队在后面追杀, 消灭敌人的效果肯定不如包围方式好。当然也有些药在餐后即时服用, 是因该药胃肠反应较大, 如二甲双胍等。另外有些药物要求进餐开始同时服用, 是因该药物吸收快, 用餐结束后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时正是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时间, 如那格列奈( 唐力) 等。

对症用药

众所周知, 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 但是否对症往往被忽视, 从而造成治疗过错。例如优降糖, 属磺脲类药, 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 从而降低血糖含量。如果你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服用优降糖则是错误的。服用磺脲类药可刺激胰腺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本来体内胰岛素就多, 如继续分泌的话, 将会使胰岛素更多, 而且会加重胰腺负荷,长此以往可导致胰腺功能衰竭。如果胰岛细胞已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 此时再选用磺脲类药是毫无作用的。因此, 建议在决定选用磺脲类药时, 应监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在确定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时应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 文迪雅) 等。

胰岛素治疗

选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副作用小。有些患者误以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上瘾,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用胰岛素治疗不会上瘾。胰岛素治疗可长可短, 根据病情,可随时选用胰岛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药。对无明显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早期胰岛素治疗。据报道,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4 周的胰岛素治疗, 使胰岛 β 细胞功能得到恢复然后仅采用饮食、运动治疗, 可在 2~3 年内不用服降糖药。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使每单药的选用剂量减少, 副作用也减小。有的单药间有互补性, 能更好地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常用的联合疗法, 如磺脲类+ 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 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是: 两种降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联合选用,不提倡三类降糖药联合选用。

怎么选择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应用口服降糖药,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单纯的餐后血糖增高,应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果餐前、餐后血糖均高,但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应首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空腹血糖升高明显者应考虑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形偏胖应首选双胍类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同时考虑到肥胖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选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既改善胰岛素抵抗,又不会增加体重。老年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低血糖,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而应选择降糖效果吻合的降糖药。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只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批准使用。选择降糖药时应考虑患者其他慢性病,防止降糖药的副作用加重其他疾病。

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些

1、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些

1.1、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

1.2、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1.3、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1.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

2、口服降糖类药物须注意的事项

2.1、降糖类药物仅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或调节血糖,但并不能代替饮食中的营养素发挥其特定的作用。因此,药物应用必须饮食调节相配合,才能达到控制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四类主流降血糖药物及其适应人群

临床上一般用来降血糖的药物有四大类:分别是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每种药物在降血糖时的机理都不一样,所以用药后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也不一样。掌握每种药物的适应人群有利于用药的准确性及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第一类:磺脲类

代表药物: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苯脲(优降糖)

作用机理: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受体来促进胰岛素释放,但其降血糖作用要依赖于尚存活的胰岛B细胞组织。

适应人群:

(1)2型糖尿病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

(2)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

(3)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第二类:双胍类

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

作用机理: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多余葡萄糖,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

(1)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

(2)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3)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第三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拜糖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

作用机理: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适用人群:

(1)2型糖尿病患者;

(2)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5)1型糖尿病患者,可配合胰岛素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稳定血糖。

第四类:胰岛素增敏剂

代表药物:文迪亚

作用机理: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剂,使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利用。

适用人群: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全程、基础、一线用药,可与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等口服糖尿病药物协同,从不同环节作用于机体的血糖调控系统,用于2型糖尿病的各个时期。

降血糖的药物

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无论中药降糖药还是西药降糖药,在使用中都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注意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必须特别强调的是饮食疗法和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治本方法,需要终身坚持,不能因口服降糖药或加大降糖药用量而放松或放弃饮食治疗。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

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所以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传统煎煮方剂的使用更为普遍。但传统煎煮方剂的疗效更为理想。

降糖药的副作用

降糖药共同的严重副作用为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收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发生。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和发呆等现象,应立即服用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饮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几种降糖药的副作用:

双胍类

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

磺脲类

1、白细胞减少。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应去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更换药物。

2、溶血性贫血。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

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胰岛素增敏剂

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体重迅速增加,应停药。

口服降糖药的正确使用法则

法则一:正视降糖药的副作用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有时也会出现皮疹及肝肾功能损害。相对而言,格列奈类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比较低,副作用也相对小一些。双胍类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以及乳酸酸中毒,还有一部分病人会有肝肾功能损害和过敏性反应以及大细胞性贫血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最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胰岛素增敏剂最大的副作用是肝损害以及增加血容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法则二:选择适当服药时间和方式

那么,应当如何避免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呢?对于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来说,如果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或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时,应严禁服用。为尽量避免其副作用,上述药物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同时,服用磺脲类药物时,如果在正常剂量的情况下,血糖控制仍不好,不应盲目加量。服药时要避免两种磺脲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否则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双胍类药物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以降低消化道反应。对于严重贫血、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能选择双胍类药物,以免增加出现副作用的危险。α糖苷酶抑制剂需要同第一口饭一起嚼服,以达到药物的最佳疗效。同时,此类药物有碳水化合物依赖性,服用时要注意适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患有胃肠道、肾功能不全以及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应禁止服用。而对于胰岛素增敏剂,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

糖尿病的自我疗法

糖尿病知识的学习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基本的特殊形式,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只有较多地了解糖尿病起因、预防、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人体会较深的是,在治疗方面不会人云亦云;许多虚假广告在我这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管住嘴,不吃含蔗糖、葡萄糖的食品。主食方面经常吃一些粗粮,如荞麦、豆类、糙米;副食则以蔬菜、瓜果为主,如苦瓜、大白菜、西红柿、黄瓜、苹果等要常吃。在家有条件时,变三餐为4-5餐,这样可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血糖平稳。每天进食总量也不能太少,因为缺少食物向前推动,肠蠕动减少,易引起便秘。

坚持锻炼。每天晚饭半小时后到户外快走或慢跑50分钟,既吸收氧分,又消耗一定的热量。长期坚持,对稳定血糖大有裨益。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西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和膳食调节剂五类,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种类。如果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服用磺脲类;如果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就服用双胍类。这里要强调一点,服用添加西药成分的中药降糖药时,应注意西药过量。降糖西药适合快速降糖;降糖中药适合平稳降糖和并发症的预防。

5服用磺脲类药物时,注意及时吃饭,否则,容易出现心慌手抖;二甲双胍,最好在刚吃饭时服用,这样既可减轻对胃的刺激;又可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过快。

药物治疗糖尿病

药物种类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 1)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磺脲类药物, 有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 优哒灵、瑞易宁) ;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称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格列奈类) , 如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 唐力) 。( 2)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 3)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包括吡格列酮( 艾汀) , 罗格列酮( 文迪雅) 。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只有在胰腺还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情况下才可选用。因此, 1 型糖尿病患者不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还要了解患者有无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如果有, 则不可选用。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服药时间

某糖尿病患者, 一直口服降糖药, 药是大医院专家开的, 服药量也无错误, 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 有时还出现低血糖, 这是为什么呢? 经笔者详细询问, 得知患者服降糖药均生产批号: 2004101313 唐胰安苦荞降糖茶在餐后 1 小时左右, 这时血糖已很高, 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较差, 还有可能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绝大多数降糖药应在餐前20~30 分钟服用, 其目的是在体内营造一个药物环境, 进餐后药物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尽其用,使血糖不升高。如餐后服药, 由于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 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 药物吸收后再去降已升高的血糖。相比较, 前者降糖效果要好于后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可能更好地理解了。我们把降糖药视为“ 突击队”, 血糖为“ 敌人”。突击队预先埋伏好, 当敌人来时, 进行包围, 敌人被全部歼灭。如果先放走了敌人, 突击队在后面追杀, 消灭敌人的效果肯定不如包围方式好。当然也有些药在餐后即时服用, 是因该药胃肠反应较大, 如二甲双胍等。另外有些药物要求进餐开始同时服用, 是因该药物吸收快, 用餐结束后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时正是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时间, 如那格列奈( 唐力) 等。

对症用药

众所周知, 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 但是否对症往往被忽视, 从而造成治疗过错。例如优降糖, 属磺脲类药, 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 从而降低血糖含量。如果你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服用优降糖则是错误的。服用磺脲类药可刺激胰腺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本来体内胰岛素就多, 如继续分泌的话, 将会使胰岛素更多, 而且会加重胰腺负荷,长此以往可导致胰腺功能衰竭。如果胰岛细胞已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 此时再选用磺脲类药是毫无作用的。因此, 建议在决定选用磺脲类药时, 应监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在确定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时应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 文迪雅) 等。

胰岛素治疗

选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副作用小。有些患者误以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上瘾,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用胰岛素治疗不会上瘾。胰岛素治疗可长可短, 根据病情,可随时选用胰岛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药。对无明显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早期胰岛素治疗。据报道,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4 周的胰岛素治疗, 使胰岛 β 细胞功能得到恢复然后仅采用饮食、运动治疗, 可在 2~3 年内不用服降糖药。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使每单药的选用剂量减少, 副作用也减小。有的单药间有互补性, 能更好地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常用的联合疗法, 如磺脲类+ 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 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是: 两种降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联合选用,不提倡三类降糖药联合选用。

吃什么降血糖药最好

1.1、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克糖利、达美康、糖适平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

1.2、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

1.3、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1.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

2、降糖药的副作用

2.1、双胍类的副作用: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有肝功异常、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心衰、肺气肿、肺心病者,不推荐服用此类药物,妊娠期、哺乳期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均应避免服用双胍类药物,单独应用此类药物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当与其他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相关推荐

老人要准确使用降血糖药物

第一类:磺脲类 代表药物: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苯脲(优降糖) 作用机理: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受体来促进胰岛素释放,但其降血糖作用要依赖于尚存活的胰岛B细胞组织。 适应人群: (1) 2型糖尿病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 (2) 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 (3) 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第二类:双胍类 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

总是低血糖怎么办呢

低血糖的表现、预防、处理:表现有:1.心慌、手抖、饥饿、头晕。这一症状可被一些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药物所掩盖,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安酰心胺等,以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应慎重。2.意识障碍:胡言乱语、昏迷。有的还抽搐。多发于老年患者或严重的低血糖。3.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发生低血糖后,机体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会有一个高血糖的过程。比如夜间发生了低血糖,早晨的空腹血糖反而会升高。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危害有:可直接对机体组织细胞产生严重的损害,特别是脑组织的损害,还可诱发其他严重疾病

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物须知

留心服药时间 降糖药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故其服用时间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由于磺脲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宜在餐前半小时左右;α一糖苷酶抑制剂用法是嚼碎后与第一口饭同服,若在餐前或餐后服用则疗效会大打折扣。 尽量避免低血糖 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药物时易发生晚间低血糖。因此,老年人应用磺脲类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尽量选用中短效药物。一般不可同时联合使用两个磺脲类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血糖,5~7天调整一次剂量,在高血糖纠正后,应

降血糖药什么时候吃

磺脲类在治疗初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所以,磺脲类药物都要餐前半小时服用。长期治疗后,虽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但降糖作用仍很明显,这是磺脲类药物胰腺外作用的结果。 二甲双胍类降糖药因为可以引起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应在餐时服用,它不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起作用,所以不会影响它的降糖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作为一类新的降糖药,不同于磺脲类和双胍类,它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刷状缘的α—糖苷酶,减慢糖的分解、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因此,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餐前数分钟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服用。

血糖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盲目用药

很多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大误解,认为吃药比饮食和锻炼更有效。其实,在很多2型糖尿病病例中,健康饮食与经常锻炼相结合,无需药物也可以控制病情。 必须服药的患者也有一大误区,即“跟着感觉走”,自己调整用药剂量。得了糖尿病就要终身治疗,因此一定要对自己所服用的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等有所了解。 有些人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只是跟风吃药,有人说好就吃,有人说不好就停。而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应遵医嘱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

糖尿病老人服药6大注意事项

1、同一种药服用时间不宜过长 可适当改用其他药物,使血糖得到更好控制。 2、注意服药时间 第一、二代磺脲类应在餐前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口服,每日1次的格列美脲应固定在某一时间,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餐前或餐时服,双胍类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3、单种药剂量不宜过大 许多降糖药剂量过大疗效并不明显,反而易产生副作用,如每日格列齐特大于320毫克,格列吡嗪大于30毫克,二甲双胍大于2克,罗格列酮大于8毫克,格列美脲大于4毫克等,降糖效果并不更佳,且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糖。 4、建议早期联

怎么治疗糖尿病疗效比较显著

一般治疗:自我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另外患者需要了解疾病地方信息。 口服药物治疗: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

降糖药分几类

1、口服降糖药 根据作用效果可以分为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及α -糖苷酶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及DDP-4抑制剂。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特点如下: 1.1、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磺脲类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1.2、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

糖尿病患者如何用药

目前市售的降糖药物品种繁多,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磺脲类(如优降糖、糖适平、格列美脲)、双胍类(如格华止、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倍欣)、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亚)、胰岛素制剂。其中,胰岛素制剂和磺脲类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血糖,亦可降低正常人的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和双胍类主要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不会降低正常人的血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每一类药物都各有特点,具有不同的作用时间、降糖效果、服药方式及不良反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