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用药
糖尿病患者如何用药
目前市售的降糖药物品种繁多,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磺脲类(如优降糖、糖适平、格列美脲)、双胍类(如格华止、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倍欣)、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亚)、胰岛素制剂。其中,胰岛素制剂和磺脲类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血糖,亦可降低正常人的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和双胍类主要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不会降低正常人的血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每一类药物都各有特点,具有不同的作用时间、降糖效果、服药方式及不良反应。选择药物是要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如血糖谱特点、肝肾功能、体型、服药依从性、年龄等)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对于1型糖尿病,自始至终都须用胰岛素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若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上,则可与双胍类药物联合使用。对于2型糖尿病,初发者首先应该经过2-4周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倘若血糖控制不理想,才应开始给予降糖药治疗。
选择药物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一、根据糖尿病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这类患者需采用胰岛素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①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②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毒症);③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脑卒中);④围孕产期。
二、根据自然病程选药
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伴代偿性的胰岛素水平升高,首先应该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再加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当病人体内70%以上胰岛β细胞丧失功能时,就须用胰岛素治疗了。
三、根据体型选药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减轻体重的副作用,正好化害为利;而对于消瘦的患者,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增加体重的副作用,正好一举两得。
四、根据高血糖时段选药
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或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用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脲类加双胍类,或者磺脲类加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另外,对于初治时空腹血糖达到13.9毫摩/升、随机血糖(系餐后2小时血糖或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达到16.7毫摩/升的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
五、根据有无合并症选药
如果患者除糖尿病,还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首先 应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可降低 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 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 者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 如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全身性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六、根据年龄选药
由于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因此,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 (如优降糖),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短效降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另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 D A批准 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病 人,选择每天只要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适合,病人顺应性更 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还要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病人能够维持长 期治疗。
怎样才能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糖尿病的确诊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源,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沉重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付面影响,一方面,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失调;另一方面,不良的情绪影响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降低患者的依从性。
其次,糖尿病患者需要明白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每位糖尿病患者,适当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患者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不可少的措施。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进行饮食控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然后,日常还需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对于每位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个人基本情况,如文化层次、职业、年龄、社会地位、患者入院前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作息、用药、血糖监测、心理状态等基本信息。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符合患者需求的教育计划,采取以教育方法为主,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的宣教内容。怎样才能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编制发放附有图片的健康教育小册子,采取口头教育或现场操作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住院全程教育。
讲解糖尿病致病原因、发病原因、病程、转归、发病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及患者自我监测方法、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使每位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和转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护理人员要向每位患者讲解糖尿病并发症对身体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预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保健及预防重视程度,让患者能主动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正确进行自我监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需要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降糖药的正确认识: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对降糖药的认识,了解降糖药的适应症、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的疗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注射。
帕金森病患者用药指南
左旋多巴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用药,自1968年被应用以来,它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包括震颤、僵直、运动减少和缓慢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因未能合理地(包括大剂量给药、脉冲式给药)、长期(一般为3—5年)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出现了诸多并发症,是导致残疾的原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关注。
“剂末现象”。
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最初可以维持3—4小时,慢慢地,只能管2个小时,在用药的后期,帕金森病的症状会出现恶化。这种现象占全部用药者的6。54%。
“开—关”现象。
部分病人在服用左旋多巴后期出现症状波动,与服药时间和剂量无关,一天中可反复交替出现多次。这种变化速度可以非常快,并且不可预测。病人形容病情的变化就像是电源的开、关一样,所以临床上形象地称其为“开—关现象”。
“异动症”。
表现为一种舞蹈样、手足徐动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常见于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亦可出现。这种不自主动作幅度可以很大,严重的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种现象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5%,而且,患者年纪越轻,越多发。
新一代治疗药物,如非麦角类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等,由于药物半衰期较长,对多巴胺受体的脉冲式刺激转为持续性刺激;很少与其他药物有反应,安全性好;还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这类新药不仅能像左旋多巴制剂一样,可以明显地改善震颤、肌僵硬等症状,更能有效地预防和改善左旋多巴导致的上述并发症,也能改善抑郁症状。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左旋多巴类制剂联合应用,使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另一类新药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恩他卡朋)与左旋多巴类制剂联合应用,也具有将脉冲式刺激转为持续性刺激的作用,改善左旋多巴相关的并发症。
鉴于此,我国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规定,如果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可以首选非麦角类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单药治疗,既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65岁之后发病,可以首选左旋多巴类制剂。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减量,并且加用非麦角类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或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既能减少不良反应,又可以良好地控制症状。
糖尿病患者住院用药不规范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跟踪调查显示,超过37%的糖尿病患者接受的治疗是不恰当的,即便是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经常出现在错误的时间用药或者用错药物的情况,这可能和药物管理不规范以及医务人员处方单用错药物有很大关系。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因为用药不当导致的血糖失控直接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该项调查的负责人称:“就糖尿病患者整体而言,31%的病人是没有得到良好的糖尿专科护理的,而还有30%的人并没有专门的糖尿病营养师指导如何科学饮食和保健。”
英国糖尿病协会主席芭芭拉女士指出:“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科学的用药和饮食生活指导,如果临床用药本身不规范,再加上患者的生活饮食无法得到合适的护理指导,那么对病人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NHS负责人安娜女士说:“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我们医疗卫生系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在全国各地糖尿病治疗标准方面应该加强规范化!”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
与1型糖尿病单一的胰岛素缺乏病因不同,2型糖尿病病因除了胰岛素缺乏,还有胰岛素抵抗。不论何种病因,只要被确诊为糖尿病就使用胰岛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胰岛素不是万能药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岛素只对胰岛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会因此引发肥胖,增加低血糖风险。
2型糖尿病病因极复杂,不同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或抵抗,有的病人兼有胰岛素缺乏和抵抗两种病因。为确保对症用药,在确诊糖尿病之初,医生就要先判断患者产生高血糖的原因,确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再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注射胰岛素等;若病因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则要对症服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若胰岛素缺乏和抵抗同时存在,就要联合用药。
胰岛素抵抗是指病人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只是体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定期复查可避免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巨大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会令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避免并发症,血糖控制是关键。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病程的变化,病人的病情也会发生改变,一味服药而不复查就不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使患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因此,即使患病之初是针对病因服用了药物,也不要忽视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应将定期复查,终身控制好血糖作为自我管理糖尿病的终极目标。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隔三个月到医院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每隔一年做一次胰岛功能评价。平时使用家用血糖仪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发现微小波动,先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自我调节,调节无效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总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血糖在不同个体间的变化更是微妙,治疗时要本着个性化原则,借助检查手段,合理选用药物。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只服药不复查!
与1型糖尿病单一的胰岛素缺乏病因不同,2型糖尿病病因除了胰岛素缺乏,还有胰岛素抵抗。不论何种病因,只要被确诊为糖尿病就使用胰岛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胰岛素不是万能药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终级药物,对身体无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这种错误的认识神化了胰岛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岛素只对胰岛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不仅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还会因此引发肥胖,增加低血糖风险。
2型糖尿病病因极复杂,不同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或抵抗,有的病人兼有胰岛素缺乏和抵抗两种病因。为确保对症用药,在确诊糖尿病之初,医生就要先判断患者产生高血糖的原因,确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再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注射胰岛素等;若病因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则要对症服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若胰岛素缺乏和抵抗同时存在,就要联合用药。
胰岛素抵抗是指病人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只是体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定期复查可避免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巨大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会令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避免并发症,血糖控制是关键。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病程的变化,病人的病情也会发生改变,一味服药而不复查就不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使患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因此,即使患病之初是针对病因服用了药物,也不要忽视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应将定期复查,终身控制好血糖作为自我管理糖尿病的终极目标。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隔三个月到医院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每隔一年做一次胰岛功能评价。平时使用家用血糖仪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发现微小波动,先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自我调节,调节无效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总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血糖在不同个体间的变化更是微妙,治疗时要本着个性化原则,借助检查手段,合理选用药物。
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有什么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之真菌药物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糖尿病到了后期会出现并发症,很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的症状,一般都是会出现体癣、指甲癣或者是足癣等,很多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化脓性的感染,这种皮肤感染的疾病都是能够治疗的,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用一些抗真菌药物直接涂抹患处,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选择性的用达克宁,直接涂抹外处,治疗糖尿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之降糖药物
对于糖尿病一般都会选择性的用一些降糖药物。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目前降糖药也比较多,可以选择现在用一些阿卡波糖或者是格列齐特缓释片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降糖药物,如果患者还出现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那么也可以选择参芪降糖颗粒等,这些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之口服药物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续8小时,降糖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正确选药
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连花清瘟胶囊治风寒还是风热 莲花清瘟胶囊治风热感冒怎么吃
根据连花清瘟胶囊的药品说明书可以得知,通常成人口服剂量为:一次4粒,一日3次。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用药及特殊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用药需咨询就诊医生。
通常建议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用莲花清瘟胶囊。
冠心病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第一、冠心病患者日常用药一定要规范、规律。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而言,切忌随意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改善,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常常导致心肌梗死等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第二、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心绞痛频繁发作,最怕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一旦发现这种苗头,就应该到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如果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或者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心绞痛症状迅速改善,则可以带药回家继续治疗。
第三、对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经过冠脉造影证实冠脉三支严重病变,患者又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时,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对这类患者,在日常规范、规律服药的同时,患者在进行相关活动前,可以先含服速效救心或硝酸甘油片,提高心肌血供,避免心绞痛的发作。
第四、发生剧烈胸痛时,一定要知道自我急救知识。首先,不要紧张,先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片等药,先将心绞痛症状适当控制,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心绞痛症状缓解,可以在家里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心绞痛仍然不能缓解,则需立即打电话通知医院,到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治。
第五、在规律服用西药的同时,适当配合中医药,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西药疗效不佳或畏惧西药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时,使用中医药治疗,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
血友病患者用药需注意
因此患病者在服用药物时要谨遵医生嘱托,因为有些药物中虽有止痛镇痛的药效,但是对于血友病患者来说不适合。具体了解哪些药物血友病患者禁止使用。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消炎痛(吲哚美辛)(氨糖美辛)
潘生丁(双嘧达莫)(双嘧哌胺醇)
保泰松(磺吡酮,硫氧唑酮,苯磺唑酮,苯磺保泰松)
炎痛喜康(吡罗昔康安尔克)
舒林酸片(枢力达片、奇诺力)
另外,对于凡是药品说明上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防止血栓形成”的字样,均属血友病患者禁止用药。
血友病患者可以使用的镇痛药:
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退热净,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扑热息痛、醋氨酚)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不宜多吃的食物及维生素:
鱼类及海鲜: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富含20碳5烯酸的鱼类有: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血友病患者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鱼,更不宜服鱼油等制品。不过,含20碳5烯酸较少的鲤鱼、比目鱼等则可少量食用。
黑木耳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莱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红葡萄、桔子、中含少量类似阿斯匹林水杨酸抗凝物质。另外,紫菜、海带,辣椒中也有抗凝物质。
可以服用的维生素:
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缺乏时会造成凝血障碍。本品还有镇痛作用。
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凝固。
血友病虽无传染性但却具有遗传性,因此提倡妊娠后的产前诊断,进行优生优育。
痛风病患者用药指南
痛风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功能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并在关节腔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起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导致痛风结石、关节畸形等。急性痛风关节炎缓解后,仍然需要重视预防以防再次发作。由于痛风的预防性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比较长,因此对此类药的选择和使用就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别嘌呤醇和丙磺舒是痛风缓解期和慢性期的主要药物。别嘌呤醇可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丙磺舒可促进尿酸排泄增加,两者都能改变潜在的痛风发作趋势,适用于缓解期和慢性期的控制,并可联合应用,以减小剂量,减轻不良反应。但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都不能在痛风急性发作的3周之内使用,否则可加重痛风发作,或使已减轻的关节肿痛症状复发。在痛风急性发作后的4~8周若需使用别嘌呤醇,必须与小剂量吲哚美辛或秋水仙碱联合应用,以防止引发痛风复发。
2.口服别嘌呤醇或/和丙磺舒时,必须要多喝水,以促进药物排泄。另外,这两种药使用时间不可太短,需要达到1~1.5年左右,直至尿酸平稳为止。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使用时要减少一半剂量,并注意对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