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痛按摩哪里见效快图 揉按中脘止痛止吐

胃痛按摩哪里见效快图 揉按中脘止痛止吐

按摩方法: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肚脐与剑突之间连线的中点。右手半握拳,将拇指伸直,拇指指腹紧贴在中脘,适度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止痛止吐,疏肝和胃。

按摩腹部的正确手法 腹部穴位按摩手法

中脘穴位于腹中线,脐上4寸。将右手拇指指腹按在中脘穴上,适度用力揉按0.5-1分钟。

坚持按揉中脘穴可起到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腹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把拇指指腹放于关元上,适度用力按揉0.5-1分钟。

坚持按揉关元穴可起到益气壮阳,调理气机的作用。

丰隆位于外踝尖上8寸,在条口(位于外膝眼下8寸,距小腿正面的长骨-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后方1横指处,把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以右(左)手中指指尖置于丰隆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0.5-1分钟。

按摩丰隆穴有消食导滞,化痰消脂的作用。

胃痛按摩哪里见效快 中脘穴

中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等胃部不适的症状。

胃痛按摩什么哪里见效快 按摩脘穴

中脘穴能调理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该穴位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部,大约在肚脐上的一掌之处。按摩可以采用仰卧的姿势,下压时候力度适中,不能过重,而力道不够也会起到不治疗作用。按摩后会很快环境胃痛和胃部不适应感觉。

胃痛按摩手上见效快图 胃痛胃灼热按摩手部穴位

取胃肠点,胸腹区,中魁穴,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按胸腹区,点按胃肠点,中魁穴,每日按摩1次,每次10-15分钟,五次为一个疗程。用牙签束刺激或烟头灸手上的胃肠点和中魁穴也有好的治疗效果。

胃痛按摩手上见效快图 胃痛病因

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饥饱失常;或饮食不节,喜吃辛辣,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或因精神刺激,情志不畅,气机逆乱,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劳累受寒,克犯脾胃等因所致;每遇劳累过度,饮食世界,精神刺激或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加剧。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常按4养胃穴位 按赢春季“保胃战”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胃不好大多都是由日常的一些坏习惯造成的,想要养胃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行。养胃的10大禁忌,一定要避免。

胃痛按摩哪里见效快

合按外关,内关穴

按摩方法:内关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外关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相对。把一手中指与拇指分别放在另一手的外关与内关上,2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按摩功效:和胃理气,安神镇静。

分推肋下

按摩方法:把双手4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旁,沿季肋各推0.5-1分钟。

按摩功效: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什么穴位能快速止恶心

1、按摩中脘穴能快速止恶心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按摩天枢穴能快速止恶心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按摩神庭穴能快速止恶心

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按压这两个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按摩,互相补益,则效果更佳。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4、按摩足三里能快速止恶心

足三里在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3个指幅处。

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指压左右足部穴位。若患者自己指压,坐在椅子上较易进行。对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胃积食或肝脏、胆囊病症等症状有效果。

5、按摩百会穴能快速止恶心

百会穴连接两耳之问直线与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

治疗者两手包住患者头部,左右拇指缓慢轻轻指压穴位。对于缓和宿醉引起的头痛、头重效果明显,且能抑制晕车呕吐时的心神不宁。

6、按摩巨阙穴能快速止恶心

巨阙穴心窝正中央。缓和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或胃痉挛及慢性胃病有效。

使患者仰卧,治疗者跪在一旁,指尖朝患者喉咙方向两手手指并拢相叠,以中指尖反复指压心窝。如此,可缓和呕吐的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胃积食、慢性胃病有效。

相关推荐

胃痛怎么按摩缓解

梁丘 位置: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 按摩方法: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足三里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不适。 内关穴 位置:手臂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拇

胃下垂的自我按摩

胃下垂是指胃体下降到不正常的位置,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胃肠症状。本病的发生与身体素质有关,如病后和产后体弱,元气亏损,或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不能使胃固托于正常的位置上。症状多表现为食少,胃脘坠胀不舒,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经常嗳气,大便时稀时秘,消瘦,倦怠乏力等,且症状多以饭后加重。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百会穴 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0.5~1分钟。 功效:升阳举陷。

胃下垂的经络按摩治疗法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

胃痛按摩哪里见效快图 团摩上腹宽胸理气

按摩方法:把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根置放于上腹部,适度用力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0.5-1分钟,以上腹部有温热感为度。 按摩功效: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胃病患者可以被彻底治好吗

一、脾胃虚寒型胃病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治则温脾健胃。 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抖颤导滞法和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治法: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梁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二、胃阴不足型胃病 主证

胃痛怎么办

(1)饮食阻滞 主证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分析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 选穴脾俞、三焦俞、梁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腹部消积法,拿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2)寒伤胃阳 主证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

慢性胃炎按摩手法 胃寒型胃炎按摩手法

症状表现:胃脘闷胀,疼痛绵绵不已,呕吐清水,遇冷则剧,喜热饮,不思食,四肢发冷,大便溏泻不丑,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 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按摩者坐其侧,以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掌侧并置于患者上腹部上脘处,沿腹部正中线向下点按,经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曲骨穴止,反复操作5-10分钟,点按上腹部穴位时当有酸胀感,点按水分穴及下腹部为当有酸胀及温热感放射至下肢。 2.患者俯卧,按摩者坐其侧,以一手握拳自背部左侧的肩中俞穴处拳1-2分钟,再自大杼穴平高处起向下拳,经脾俞,胃俞,肾俞至大肠俞止,反

胃痛怎么按摩缓解疼痛

急性胃痛梁丘穴 位置:位于膝盖外侧端直上约两个拇指宽度的位置。 按摩方法:按压梁丘穴是,用拇指之间按在穴位上,朝大腿方向用力加压,稍微的刺激是无法止住胃痛的。每次按压20秒,休息5秒后在继续,按到胃痛缓解为止。 按足三里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不适。 点按内关穴 位置:手臂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指

小孩腹痛怎么推拿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二扇门,小天心,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燥热腹

肠胃炎按摩什么穴位

1、肠胃炎按摩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按压手臂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2、肠胃炎按摩大巨穴 取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四等分,从肚脐往下四分之三点的左右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腹部的大巨约2分钟。 功效:消食化滞、健脾理气。 3、肠胃炎按摩中脘穴 取穴:中脘穴在肚脐正中直上四寸,恰于心口窝上边正中(即胸胃体下端)到肚脐正中的1/2处,中脘穴是奇经八脉中任脉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