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有效补气
中医教你如何有效补气
一要加强锻炼,越不运动,体质会越差,运动能让身体被动地兴奋,对体质改善很有帮助;
二是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最合适的保健中药是黄芪,可以用黄芪泡水代茶,也可以用黄芪炖鸡、煨汤等,味道甜甜的,很好喝。
气虚体质常用的中药方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只有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没什么副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颈椎病、周围神经损伤、便秘、坐骨神经痛、痤疮等病。另一个方子“玉屏风散”含三味药——黄芪、防风、白术,每天适当服用,能很好地改善气虚体质,还能治疗和预防气虚感冒。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气虚要用人参,这其实是个误区。人参更适用于消耗性疾病后期的病人,他们体质十分虚弱,属于元气虚衰,即虚在里。而黄芪治疗的气虚是虚在肌肤,二者大不相同。
山药苡仁茶
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饮用。常饮山药苡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
香菇泥鳅粥
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四神汤
莲子、薏苡仁、淮山药、芡实煎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也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防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中医教你滋阴补阴
如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决明子各3克,每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若有口燥咽干、咳痰带血、皮肤干燥,可用百合、麦冬各6克,枸杞子、黄精各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如感到心悸心慌、气短烦渴,可用党参9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补阴的成方有名的要数六味地黄丸,它是由山萸肉、熟地黄、山药、丹皮、泽泻、茯苓6味药组成,一起调补肝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的体质。
根据不同症状,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变生出多种中药成方,如治疗肺阴不足症可用麦味地黄丸;治疗肝阴不足、两目干涩可用枸菊地黄丸;治疗五心烦热、虚大上炎、颧红盗汗可用知柏地黄丸等。
年老体弱真阴不足,可用左妇丸;治疗阴虚火旺者可用大补阴丸等。补阴类的中药多滋腻,如果服药过程中有食少便溏的症状,应遵医嘱服用。
选用冬虫夏草、石斛、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葚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各25克。煎汤服用,有养肝肾之阴、清虚热、安心神之功效,适合阴虚人士补肝肾之用。
还可选择适合阴虚体质的药膳,如四味养阴粥:山药、粳米、枸杞子、百合各适量,加水煮烂熟,加上调味品即可。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另外,阴虚甚者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以西洋参蜂王浆泡蜂蜜来治疗。
怎样调理脾胃效果好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脾胃全靠养,有些人时常会感到没胃口、食欲不振,其实这是脾胃不好的缘故。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下面是一些调理脾胃的方法,以及一些调理脾胃食谱推荐。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生活中应以饮食调摄、体育锻炼为主,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
1、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2、建议少吃多餐。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戒烟酒。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恶寒,因而冷饮和雪糕也必须要戒,食物以热为好,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考验,特别是酷暑时节。有两种饮料应该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热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层胃的保护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在吃东西,是再好不过的。多喝水,特别是热水,因为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
之所以很多人总是吃一些食物却不会发胖,身材依然苗条,这就是肠胃好,所以才会得到的效果,建议大家平时的生活当中不要去喝太多的碳酸饮料,吃太多的零食,好好的保护好肠胃健康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
中医教你调理气虚
形成原因:或先天禀赋;或少时脾胃受损,气血不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大病久病之后;或长期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营养不良;或月经过多;或房劳过度;或过度减肥。
易感疾病:感冒,腹泻,营养不良,中暑,汗证,惊悸,胃下垂,脱肛。
保健指南:补益脾肺,升举清阳,以饮食调养,慎避风邪。
饮食宜忌
①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寒热偏性较明显的食物;少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适当进补,宜缓补而忌滥补、呆补。
②宜食平和而偏温的食物,比如:山药、龙眼肉、莲子、藕粉、大枣、母鸡肉、羊肉、栗子、粳米、糯米、胡萝卜、南瓜、黄鱼、苹果、葡萄干、红茶、香菇、蜂蜜、饴糖、蜂王浆、黄鳝等。
生活起居:气虚的人,平常需注意季节、气候变化,谨防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平时坚持轻度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疲劳。气虚多与血虚并见,过度思虑,过久看书、看电视、电脑均会劳伤心脾,耗伤气血。
四季保养:气虚体质既不耐寒又不耐热,稍不注意即易感冒,以致终年难清。
①春季少用辛温之品,“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以防肝木横克脾土,如山药、大枣、莲藕、饴糖、糯米等。阳气升发不足者如低血压、低血糖、头晕倦怠、内脏下垂等可以用补中益气丸等。适当增加运动。
②夏天不宜大运动量和暴晒,要保证睡眠,避免伤暑。倦怠少气多汗者可适当进补,如党参、西洋参、麦冬、百合、葡萄干等。
③秋冬季适当温补,如大枣、龙眼肉、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牛肉、羊肉、母鸡等,但是不可过于温燥,可以稍加白芍、麦冬、熟地等。
保健穴位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腰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肺俞:肺腧: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医教你利用经期补气血
1、月经前期
指月经每月提前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月行经2次,又称为“月经超前”。气血虚弱的人一般都会出现血量多而色淡红、质清稀,疲惫乏力,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面色无华,舌质淡。
这种情况就可以在冬天补补气血,建议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g,将鸡洗净,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月经前每天1剂,每个月经周期服3-5剂。
2、月经后期
是指月经周期后6-7天来潮,也包括40-50天行经1次,这种情况叫做月经错后。这种情况表现为头晕没力,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皮肤干枯,舌淡苔少。
这种情况可以在冬季补血调经,用羊肉500g,黄芪、党参、当归各25g,生姜50g。将羊肉、生姜洗净切块,辅料用布包好,加适量的水放进砂锅里。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小时,去药渣,调味服食。冬季每逢月经后,每天1次,连服3-5天。
3、月经过多
指月经量多,过期不止。气虚者常见经色淡红、经质清稀,小腹空坠,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软弱无力。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
可用老母鸡1只,黄芪10g,艾叶15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黄芪、艾叶(布包)清蒸或煮汤,分2-3次食用。冬季每逢月经期,连服2-3剂。
4、月经过少
指月经量少,1-2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面色无华,皮肤干糙,头晕目眩,心悸不寐,小腹空痛,手足不温,舌淡,脉虚细,多属血虚型。
宜补气养血以养冲任,可用鸡血藤9-15g(干品),大枣10枚,瘦猪肉200g,炖服。冬季在每次月经前,连服5天,每天1剂。
山药栗子猪肚煲
【主料】鲜山药500克栗子50克猪肚1个
【配料】生姜料酒精盐适量
【制作方法】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块待用。栗子去皮洗净待用。猪肚用面粉或精盐、促反复搓洗数遍后,用水洗净切块,加姜、酒、清水适量,煲至八成熟后,加山药、栗子煲熟加适量精盐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益肾调经
【食谱分析】山药入肺、脾、肾三经,补肺健脾益肾,性平而不寒不燥。栗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能养尉健脾补肾止血。猪肚味甘性温,入脾、胃经,为血肉有情之品,健脾胃,补虚损,是虚劳羸弱者营养的佳品。
黑糯米粥
【主料】大枣30克桂圆10粒黑糯米100克
【配料】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大枣洗净待用。桂圆去皮洗净待用。黑糯米洗净,加入大枣、桂圆适量水煮成的粥状,依口味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功效】温肾健脾补血调经
【食谱分析】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大枣中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桂圆肉味甘平质润,能养血安神,补心益脾。黑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补中益气。
中医教你补气的方法
气功锻炼
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
屈时上举
危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
危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心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首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
危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一下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备益肾强腰的功效。
中医教你如何治脚气
脚气一般分为三种:水泡型、糜烂型、角化型。春季治疗脚气,应该有针对性的局部用抗真菌药。
水泡型
可用水杨酸酊或其他酊型水剂,每天泡脚后涂抹一次即可,忌使用过多,以防药中的酒精成分造成皮肤损害。
糜烂型
糜烂型脚气适合用一些收敛的药物,可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脚,再外擦达克宁和孚琪,最后上足粉。若病情较严重,还可以配合服用口服药,效果更佳。
角化型
对于角化型的脚气,可以使用外用软膏,如特比萘芬软膏或水杨酸软膏。涂药后用薄膜包扎,能促进药物渗入。
治脚气的小偏方
米醋治脚气
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化,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盐姜水治脚气
首先把适量生姜,洗净,然后把生姜切成片。再在锅里面加入适量水,放入姜片煮个几分钟,煮成姜水之后等温度合适的时候就能泡脚了。在泡脚的时候用手来按摩脚步,不仅能治疗脚气,按摩舒缓身心,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萝卜水治脚气
将半个白萝卜洗干净切成片,再在锅里面加入适量水,放入白萝卜煮个几分钟,煮成之后等温度合适的时候就能泡脚了。这个治脚气偏方连续使用几次后,就能够有效消除脚臭问题,治疗脚气病。
花椒盐水治脚气
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过的花椒盐水,第二天经加温,可连续使用。已溃疡感染者慎用。
黄豆水治脚气
准备150克黄豆,洗净,研碎。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调小火,继续煮20分钟,锅中水份大约剩下1公斤左右。水温有所下降后,用来泡脚,能够有效治疗脚气脱皮症状。
为何春天适合治脚气
脚部之所以容易感染上白癣菌,跟其皮肤特征有关。皮脂腺呈弱酸性,具有杀菌作用,而脚部的皮脂腺分布很少,对真菌和细菌的防御较差;加上脚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能提供给真菌丰富的角蛋白,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
夏季气温高,脚部容易出汗,给白癣菌的繁殖提供了绝好机会。当脚气蔓延时,患部会因为炎症而糜烂,即便用了药物,药效也难以发挥。而春季气温没有升到太高,人出汗也不多,双脚尚处于比较干燥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开始治疗脚气,不仅副作用小,还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教你补阳气
首先,不要过多运动,要静
这样,阴气才能旺盛,阳气才能生得更好。比如说,一个人平时很爱运动,那么在冬至前后,就应当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
其次,适当调整作息
尽量早睡,即使不能早睡,也要少从事强体力或是强脑力劳动,使身心尽量处于安静的状态,尤其是不能熬夜。中医认为,熬夜是最伤阴血的,阴血损伤之后,阳气就不能很好地生起。另外,熬夜也伤阳气。在《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烦劳则阳气张”,意思就是烦劳过度则伤损阳气。在冬至前后,阳气刚生出来,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婴儿必须多吃多睡才能正常发育,如果婴儿吃、睡不足,就会生病,就不能很好地发育。虽然我们一直讲求早睡早起,但是在冬天,特别是老人,最好还是“睡个懒觉”比较好,可千万别早上天还没亮就去外面锻炼,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老人很容易阳气不足,抵抗六淫的能力不足,很容易生病,而太阳出来之后,气温相对比较高,太阳乃阳气,阳气足,自然抵抗力强了。如《黄帝内经》所说: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再次,关于服药
如果是病人,而且一直服药,那么,冬至前后这几天,在病情平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停药数日。我们知道,中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药物可以干扰人体气血的运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与平时相比,人体内的气血对外界的干扰更加敏感,所以尽量不要吃药以免干扰阳气的生起。
药物虽然会干扰气血的运行,但是吃一些食物来调理还是不错的,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吃当归生姜羊肉汤是补充阳气不错的选择。这道名膳载于《金匮要略》是冬季补阳的佳品。
中医5个办法教你补气血
一、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而生成,所以如果治疗血证就需要重视调理脾胃!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二、养肝血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肝藏血,主疏泄,有助脾胃运化,所以养肝血也是调气血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暴怒的情绪会伤肝伤脾,导致气血损耗,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切记生气,熬夜,多注意睡眠,并且“久视伤血”,经常用眼的人也需要注意眼睛的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三、食药膳
药膳补气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见效也是比较快的,补气可食“四君子汤”,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补血可用“四物汤”,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本文旨在科普,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例外在中药当中也不乏一些可以补气养血的佳品,例如当归、川芎、熟地、枸杞、黄芪等等均有很好的调节机体补气益血的功效!
四、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导致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这样会给我们身体带来比较大的伤害。
我们应该注意远离寒邪,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切勿贪凉,经常温水泡脚,经常做一做按摩,对身体比较好好处!
中医教你如何有效补气
1、如何补气2、补气的食物
3、补气的中药4、补气喝什么茶
5、气虚体质的养生原则6、中医气虚食疗方案
7、中医按摩补气法8、泡脚药方帮助解决气虚
9、气虚质会得什么疾病
如何补气
你知道吗,说太多的话容易伤身的哦,会导致身体疲劳、头晕乏力、失眠上火的一些症状的出现。因此,小编提醒大家,健康养生就要适当的说话,也不要太急太快。如果因为职业的原因导致平时说话太多的话,这时候就要注意补气了哦。
中医认为,说话太多,耗气伤阴,时间久了还会出现气血两伤的状况,不仅会疲劳乏力,还会引起失眠等问题。
因此,养生也要适度的说话,并且还要学会调息运气,多打坐冥想,引气下行,保护真气。
说话太多让她倍感疲劳
郭小姐是以为公关公司的员工,因为平时和客户交流的比较多,她每次和客户交谈后都会觉得非常的劳累,甚至还会出现头晕的症状。
专家表示:这其实就是话多耗气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像教师、医生、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这些职业的人,由于工作需要,常常是说话较多,而他们也会觉得说话多了之后,人会疲劳、乏力、口干舌燥,甚至还有一些人会出现头晕。
话多耗气——疲劳失眠
如果身体里的气不充沛、气虚、说话时声音低微无力。有一些教师就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上一天课之后,回家就懒得再张口说话了。这就是因为说话需要耗气,身体气力全无,自然就不想张口了。
说话太多的人,耗气伤阴,严重的时候,睡眠也会受到影响。专家说,这是因为说话多,气血都往上冲,一直处于发散的状态,不能下沉,不能回收内敛,所以在睡眠的时候,总会让人梦多、睡不安稳。
说话快又急——肝火旺易“出血”
有的人说起话来,又急又快,而且声音还打,看起来是中气十足。但是,专家认为,说话又开又急一般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有的人说话急,不仅仅是因为气虚,可能还和肝火旺盛有关系。
如果本身身体存在气虚,还不控制说话的频率,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这样对身体十分不利。专家指出,这类人容易出现高血压、支气管扩张、胃出血、肺出血、脑出血等疾病,这就是因为气血老是往上冲。
补气要对症
通常,气虚就可以用黄芪来补气,但是由于这个药是温补的,可以升提阳气,对于肝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用的。
如果是肝火旺和气虚并存,那治疗上应该是以平和的药物补气兼以清肝火,如果肝火旺就是气虚导致的,更是要以补气为主。
如何避免话多耗气
适当寡言能养生
寡言养生,就不能随意让气耗散。这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避免不停地讲话。专家说,少言养生并不是说不让说话,朋友同事之间的闲聊,本来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整天不说话也不行。身体脏器也是张弛有度,老是不说话也不行的。
(2)中药材补气法
西洋参蜂蜜茶
原料:西洋参10克,蜂蜜50克,冰糖1 0克。
制作:西洋参加水文火炖煮,直至有参味,待凉后倒出参汤,再加蜂蜜和冰糖调服。
黄芪蜂蜜水
原料:黄芪15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
制作:以上药材用以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3)打坐
闭目凝神而坐,这种方式能迅速让人心平气和,调和气息。打坐的时候一定要一切放下,像个死人一样才行。一般在不用脑子时候,就可以让其放空。
(4)食不言,睡不语
因为人在说话时容易使脑子产生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因此,人在睡前不宜过多讲话。
补气的食物
说话有气无力、行动拖拖拉拉、浑身没劲、一动就满身大汗、心悸头晕、面色苍白、老爱感冒…………这样的人,中医称作“气虚”,源于先天不足、后天脾胃不和、久病不愈、年老体衰以及劳力劳神过度等。中医所说的“气”,不是空气、氧气,而有特定的内涵,它是器官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气的产生,依赖于先天肾中阳气,更依赖于后天脾胃吸收的营养物质。因此,选择合适的补气食物,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基础。以下是中医推崇的十大补气食物:
山药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中医教你有效治疗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原理
中医学认为脑以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记忆、情志、分析、推理等为主要机能运动方式,并与某些脏腑特别是心、肾、脾三脏关系密切。“心藏神、心主神明”,“脾主思、脾藏意”,“肾藏志”,“脑为髓之海”,“元神之府”等等说法,实际上与现代有关脑的功能的说法不谋而合。而“心之官则思”则认为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与情志活动有一定联系。中医还认为肾精化生为脑髓,与人体的记忆力有密切关系,坚强的意志、精细的工作技巧与创造性的才能皆源于肾。因此,中医所谓的“心”“脾”“肾”三藏,与脑及脑力劳动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具体体现了脑血液循环的状况。因此,可以常用健脑补、养心安神、益脾宁心的药膳来提高脑及中枢神经的功能,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量,防止衰退,恢复脑疲劳。
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疗偏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蝉衣6克、鸡血藤30克、生龙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肉苁蓉)18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意在健脾化痰,补肾填精,养脑通络,故而达到眩晕自定之目的。药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即可。
中医教你滋阴补阴
可以补阴的中药材有很多例如海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五味子、龟板、鳖甲、燕窝、鸡子黄等,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中药,加以服用,可以起到补阴的效果。
年老阴亏、皮肤干燥、手足心热、面部供热、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鸡蛋1枚,打碎调匀,用沸水冲开,待温后用蜂蜜调服。
如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决明子各3克,每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若有口燥咽干、咳痰带血、皮肤干燥,可用百合、麦冬各6克,枸杞子、黄精各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如感到心悸心慌、气短烦渴,可用党参9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补阴的成方有名的要数六味地黄丸,它是由山萸肉、熟地黄、山药、丹皮、泽泻、茯苓6味药组成,一起调补肝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的体质。
根据不同症状,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变生出多种中药成方,如治疗肺阴不足症可用麦味地黄丸;治疗肝阴不足、两目干涩可用枸菊地黄丸;治疗五心烦热、虚大上炎、颧红盗汗可用知柏地黄丸等。
年老体弱真阴不足,可用左妇丸;治疗阴虚火旺者可用大补阴丸等。补阴类的中药多滋腻,如果服药过程中有食少便溏的症状,应遵医嘱服用。
选用冬虫夏草、石斛、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葚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各25克。煎汤服用,有养肝肾之阴、清虚热、安心神之功效,适合阴虚人士补肝肾之用。
还可选择适合阴虚体质的药膳,如四味养阴粥:山药、粳米、枸杞子、百合各适量,加水煮烂熟,加上调味品即可。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春季六种食物帮你有效补气
1、韭菜
韭菜俗名“壮阳草”,富含糖类、蛋白质、视黄醇、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钙、钾等营养成分,且有调味和杀菌作用。春日食韭菜有辛辣助阳、促进升发功效。中医认为,韭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与猪肉、猪腰炒食都是营养膳食的选择。
2、小葱
小葱含维生素A、钾、钙等营养成分。葱白味辛性温,能通阳解毒,对春天的风寒感冒作用极佳,且有助于通便、消疮肿。煲汤时加小葱营养功效更佳。
3、荠菜
荠菜富含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还含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荠菜味甘性平,能调和脾胃,且有明目的功效。用荠菜煮粥营养丰富,味道甘美。
4、香菜
香菜富含视黄醇、维生素C、维生素A、钾、磷、镁等。香菜味辛性温,可以发汗,助消化。春季感冒无汗或停食,可以用热饼裹香菜辅助治疗。
5、香椿
香椿含视黄醇、维生素C、维生素A、钙、钾、磷等。香椿味辛、苦,性温。能祛风散寒、止痛消炎。多吃香椿对春季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发作、肠炎等病的治疗有益。香椿可以煮粥,可以与鱼清蒸,也可以做成香椿炖羊肉、香椿炖猪肉等菜肴。
6、竹笋
竹笋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视黄醇、磷、钾等。竹笋味甘性寒,有舒解郁滞和消痰的功效。竹笋与大米同煮粥是春季清淡佳肴。
7、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能保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患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眼干燥症、小儿软骨病的人,食之大有裨益。胡萝卜可以生食或与大米煮粥,都是春季的健康食用方法。
8、绿豆芽
绿豆芽,清脆香甜,富含视黄醇、磷、钾等营养成分。味甘性寒,可清热。绿豆芽可与猪肉炒食,味道最佳,亦可榨汁服用。
9、黄豆芽
含有视黄醇、磷、钾等成分。黄豆芽味甘性寒,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黄豆芽可与肉类共同炒食。
10、菠菜
菠菜含有钙、镁、维生素C、维生素A、视黄醇、钾、磷、钠、硒。菠菜味甘性凉,有养血通便之功效。菠菜可以煮汤或烹制菠菜肝片等菜肴,均为春季佳肴。
11、芹菜
芹菜富含视黄醇以及钾、钠、钙、磷等成分。与粳米煮粥,有“伏热、利小便”的作用,另外,芹菜配百合清炒清淡开胃。
老中医教你如何有效养肾
一、有尿不要忍。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二、吞津养肾。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三、睡眠养肾。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肾虚患者要多注意。
四、警惕药物。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说明书,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五、运动养肾。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腹部总是发胀中医教你有效调理
天气越来越冷,温差大,腹部发胀的情况就变多了。肚皮鼓鼓让人十分难受,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有什么好方法呢?
为何天气冷容易腹胀?
秋属木,自然界之木气和人体五脏肝气相应,中医藏象学认为肝在人体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调理情志、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木气枯萎,势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这时,平常脾胃虚弱的朋友饮食稍有不慎,或情绪不畅,或遇冷感热,很容易腹胀腹泻。
腹胀之病因以食积停滞、湿阻脾胃、肝胃气滞以及脾胃气虚较为多见。
调理脾胃两款食疗方
1、芡实山药粥
做法:芡实30克,山药50克,粳米200克。将三者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熬。
功效:能收敛涩精、健脾补肺。
2、百合银耳粥
做法: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功效: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三类人调理脾胃要格外注意
第一,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第二,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第三,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防腹胀饮食注意四点
1、多吃护胃、顺气食物
有些食物有养胃和顺气作用,比如山药健脾胃、益肾气,可促进消化吸收,黏稠质地也有保护胃壁功效;白萝卜可顺气,但要熟着吃,比如炖汤。此外,山楂、洋葱、大蒜都对胃肠有益。
2、高纤维食物别过量
过量吃高纤维食物容易在胃肠内产生大量气体。比如麦麸纤维含量高达31%,笋干达到30%,辣椒超过40%,其余含纤维素较多的有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等,各种杂粮如荞麦面、玉米等也属高纤维食品。吃这些食物要注意搭配,不能过量。
3、晚餐少吃产气食物
首先是各种豆类。豆类所含的低聚糖被肠道细菌发酵,能分解产生一些气体,进而引起打嗝、肠鸣、腹胀、腹痛等症状。因此老年人晚餐最好少吃豆制品。
4、杜绝狼吞虎咽
这种习惯会将气体带入肠道,因而产生腹胀。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和啤酒,含有果糖或山梨醇的甜点,也是产气的食物。
两种按摩方法治疗胃胀
1、按摩足三里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横指(用自己的手指比),胫骨外一横指交会点处。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大家晨起平躺在床上用脚跟搓对侧腿部足三里穴和阴陵泉穴,顺时针按摩,力度以局部感到酸胀沉麻为度,每穴按摩5~10分钟,上午按摩最佳。
2、双手叠压绕脐摩腹。摩腹时,手掌与腹部皮肤充分接触,力度以胃肠能感受到外面压力为度,频率每分钟15次~20次,也就是一呼一吸一次,腹泻的朋友在此基础上,再用艾条熏炙肚脐,效果更佳。采用这个方法,许多朋友按摩3~5分钟,就能感到胃肠蠕动、气机通畅,但想要达到脾胃坚固的效果,还要长期坚持。
平时多注意养护脾胃,才能避免腹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