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脱肛怎么办才好
老年脱肛怎么办才好
脱肛(直肠脱垂)一般分为三期。便时有直肠粘膜脱出,长度一般在3cm内,便后可自行回纳是一度的脱肛(直肠脱垂),主要觉得有坠胀和排便不畅;二度脱肛(直肠脱垂)是指在排便或者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长度约4-8cm,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还会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症状。而进展到三度脱肛(直肠脱垂)时,不仅在排便、负压增加的时候会有脱发生象,有时甚至在行走,咳嗽时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都会脱出于肛门外,长度在8cm以上,这时候手推复位困难,由于反复地脱出,还会有粘膜糜烂、便血的症状。严重的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引起大便失禁等。
虽说脱肛(直肠脱垂)有些复杂,但在临床上是完全能够治好的,病人大可不必担心。只要通过公道的治疗,很快就能够康复。老年人最好是先到医院做详细的诊断,确认病情后再制定诊疗方案。医院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不同症状的、不同体质、年龄的病人,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年老体弱者,主要是采用守旧治疗,对脱出的直肠进行药物清洗,避免感染引发炎症;再外涂软膏之后送入肛内,并口服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直肠脱垂
1、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人,平时要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应治愈便秘。排便时不要用猛力,或久蹲厕所看书看报。
2、防治脱肛诱因。久泻、久咳、便秘等疾病易致老年脱肛,积极防治这些疾病,可减少脱肛的发生。
3、要及时治疗肠炎、腹泻,特别是小儿尤要注意。
4、饮食有节。避免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可减少体内的湿热蕴积,预防湿热下注,可有效地预防脱肛。
5、加强饮食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避免营养不良致体质虚弱,中气足则不发生本病。
6、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产后如有会阴撕裂要及时缝合,以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要及时治疗。避免多胎生育。多胎生育者极易患本病,故积极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7、保持肛门清洁卫生。老年人已患有脱肛者,应及时回复纳入,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避免并发感染。
8、生活起居有度。老年人平素生活应有一定的规律,勿过劳过逸,过劳则耗伤气血,过逸则气血郁滞,均易患本病,劳逸结合,则气血条达,可预防本病。
内痔诊断鉴别
息肉痔:为直肠下端所生之息肉,质薄嫩,根蒂细,色鲜红,一般单发,偶有一连串二,三十个之多,状如葡萄,大便时可能脱出肛门外,多见于儿童。
锁肛痔:肿物不能脱出于肛外,触诊其质坚硬而凹凸不平,肛门狭窄,大便变细,或大便如痢,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时流臭秽败浆污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发于截石位6,12点处,肛门有裂口,出少量鲜血,大便时疼痛,有时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脱肛:
①直肠脱垂性脱肛:脱出物色淡红,形如螺旋而有层次,其质较硬,多见于体弱的小儿与老年人。
②直肠粘膜脱垂性脱肛:有环状或部分粘膜脱垂,其色鲜红,质柔软,无痔的高突,微有渗血,多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内痔手术后的患者。
什么是脱肛
直肠、肛管在排大便后向下脱出于肛门之外,称为直肠脱垂,俗称脱肛。肛管直肠脱垂(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脱垂的原因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门括约肌松弛。
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儿童时期盆腔内支持组织发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体弱),也见于多次分娩的妇女(妇女多次分娩,骨肉张力减小,骨盆肌肉松弛)。本病的诱因为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导致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脱肛、脱肛痔、截肠症等范畴。
老年人出现脱肛重在锻炼
对于老年人而言,脱肛也是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因为身体的原因,若是出现这个问题的话,对于他们的影响就是更加大的。其实老年人治疗脱肛,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重要的便是锻炼了。老年脱肛重在锻炼?
锻炼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痔逵土恫攀歉纳普庖幌窒蟮墓丶�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冲天:双手握拳,曲肘举至肩高,两膝关节半弯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冲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复锻炼可提升脏器。此法应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程度酌情选用。杨主任强调说,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久坐久蹲、负重远行;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缩短大便时间;保持肛门干净;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门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只有做到日常的锻炼,脱肛这个问题才会远离老年朋友而去。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做到一些必要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样不但预防了脱肛,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让其他疾病也是远离我们。
老年脱肛重在锻炼
脱肛即直肠脱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主任杨巍介绍说,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直肠周围结缔组织松弛,肛门括约肌无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尤其是神经系统机能减退等,是脱肛的病理基础;老年人患便秘、腹泻、长期咳嗽、排尿困难等慢性病,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是脱肛的常见诱因。病情轻者直肠粘膜在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重者除排便时脱出外,咳嗽、下蹲甚至行走时也会脱出,需用手推回才能回纳,如经常脱出在外,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导致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甚至糜烂,肿胀疼痛。临床上根据脱出物长度分为I度(3~5厘米)、II度(5~10厘米)和III度(10厘米以上)脱垂。
学会正确的回纳方法
脱肛轻者可以自己学习正确的回纳方法,以便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推回,减轻痛苦。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不然容易发生嵌顿。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双手洗净,有条件者可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抹上一些润滑剂,如橄榄油、维生素E油剂等;然后跪在床上,上身往前下方倾,使臀部处于最高位(膝胸位);反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直肠复位。家人相助的话,操作更加方便。
中药治疗方法多
脱肛是个非常痛苦的疾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主要有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外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可以增强盆腔内的张力,增强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病轻者除手法回纳外可配合药物针灸治疗,但对于II、III度直肠脱垂仅能改善症状,很难彻底治愈。往往需注射与手术治疗,目的使直肠与周围组织各层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中医中药在日常防治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内服:党参15克、升麻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或生晒参芦9克,每天煎汤代茶。
外敷: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克,一起研成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患处。
坐浴:苦参30克、明矾15克、五倍子15克,或石榴皮30克,煎水洗患处或排便后坐浴20分钟左右。
锻炼贵在坚持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冲天:双手握拳,曲肘举至肩高,两膝关节半弯曲,然后突然用力向上冲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复锻炼可提升脏器。此法应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受程度酌情选用。杨主任强调说,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久坐久蹲、负重远行;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缩短大便时间;保持肛门干净;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和肛门部位的慢性疾病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怎样护理脱肛患者呢
怎样护理脱肛?对于脱肛的病因,目前有两种学术的观点,然而脱肛怎么办?脱肛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对于脱肛怎么办,专家介绍说?发生脱肛时,护理方面应注意六个方面。
1、忌不保持肛门清洁卫生,以防止感染。
2、忌不固定。复位后,应用胶布或其他方法(如月经带,穿紧一些内裤等)将臀部夹紧,有固定或支持直肠的作用。
3、忌仍采用蹲式排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最好采用平卧式排便。如仍采用蹲式排便,很可能造成习惯性脱肛。
4、忌不尽快复位。排便时发生脱肛,便毕后应立即复位。方法是将脱出的直肠,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蘸一些石蜡油或食用油,缓缓将脱出部分还纳。
5、忌或少作屏气和增加腹压的活动,应加强锻炼肛提肌的力量。
6、忌不及早治疗各种原发病灶。应根据医生意见接受各种治疗,如注射、封闭、套扎或手术等。
脱肛怎么办?在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脱肛这种肛肠疾病不再发生。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脱肛,微创手术应用当代先进的电子电热光学等设备和技术,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代替手术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路径和最少的组织损伤,完成对体内病灶的观察诊断及治疗。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细微或无疤痕的特点。它强调将单单治疗病的模式向治人的模式转变,进而达到人性化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子宫脱垂哪种治疗方法好呢
老年子宫脱垂的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产伤引起的。分娩过程中,宫口未开全时过早用力,会阴撕裂未及时修补及难产处理不当,使阴道变宽松弛。子宫韧带和盆底组织的过度伸展或撕裂损伤使其弹性减弱,造成支持子宫的盆底组织松弛,丧失了提升和支托功能。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或负重,产褥期长期慢性咳嗽,排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加,是促使子宫脱垂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老年人得了子宫脱垂怎么办?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如症状较严重应引起重视,应积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1、提肛肌锻炼作缩肛活动,即大便排出后的肛门收缩动作,每天3回,每回20次。目的是锻炼提肛肌,使其强壮、发达,以加强盆底托力,将脱垂的子宫送上去。
2、补中益气汤。每日两次,每次10毫升,连续1月。
3、子宫托。上法无效时用,可有效地将子宫托起,阻其下垂。
4、雌激素替代疗法。去有经验的妇科医生处求治。
5、手术。用于上述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者。ⅱⅲ度脱垂,一般行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预防有什么好办法
子宫脱垂需早期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专家指出想要避免子宫脱垂危害,就必须要采取适合的子宫脱垂预防办法,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子宫脱垂预防办法:
(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排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
(2)应适当减轻工作,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3)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子宫脱垂预防必须要选择适合的办法,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的到专业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肛门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最近,总有朋友跟我说,她最近在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肛门内出血,这可怎么办?这会不会是什么大的问题,那么它的一些临床表现是什么呢?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肛门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2.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初期(工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
中期(Ⅱ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
5.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6.本病需与下列肛门病相鉴别。
息肉痔:为直肠下端所生之息肉,质薄嫩,根蒂细,色鲜红。一般单发,偶有一连串二、三十个之多,状如葡萄。大便时可能脱出肛门外,多见于儿童。
锁肛痔:肿物不能脱出于肛外,触诊其质坚硬而凹凸不平。肛门狭窄,大便变细,或大便如痢,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时流臭秽败浆污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发于截石位6、12点处,肛门有裂口,出少量鲜血,大便时疼痛,有时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脱肛:①直肠脱垂性脱肛:脱出物色淡红,形如螺旋而有层次,其质较硬。多见于体弱的小儿与老年人。②直肠粘膜脱垂性脱肛:有环状或部分粘膜脱垂,其色鲜红,质柔软,无痔的高突,微有渗血。多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内痔手术后的患者。
以上就是肛门内出血的临床的一些表现,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也有所了解了,平时大家要多喝水,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要注意个人的卫生问题,也要勤快的换洗贴身衣物。更多的知识可随时关注小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诚心奉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