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偏方有哪些
钩虫病偏方有哪些
中医治疗钩虫病首选贯众汤,药用贯众、苦楝根皮、土荆芥、紫苏、槟榔等。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钩虫病,兼有黄胖湿肿的,可用大温中丸,药用针砂、香附、地骨皮、白芍、厚朴、苍术、山楂、陈皮、白术、茯苓、苦参、甘草,研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每日1~2次,连服1~2月,有健脾消肿、化湿清热作用。
钩虫病患儿症状轻重与肠道内钩虫的数量有关,最突出的症状是失血性贫血。因为钩虫以吸食肠壁血液为生,而且分泌一种抗凝物质使吸食部位不断失血。钩虫还有一种习惯,喜欢更换居住地方,所以肠道失血灶很多。如果肠道有数百条,或数千条钩虫寄生,每天肠道失血量极大,所以患病多年的小儿都有严重的贫血。表现为营养状况差,头晕,眼花,面色苍黄,皮肤干枯,食欲低下,严重患儿并发贫血性心脏病。钩虫病患儿多数有异食癖,喜欢吃煤渣、墙皮、生米等,这种异食往往比蛔虫病更为严重。丝状蚴进入皮肤的地方有烧灼和瘙痒感,面部皮肤有贫血性斑点、水疱等皮肤改变。
丝状蚴在肺内移行时可有咳嗽、咳痰、咯血或哮喘。肺部症状多在感染后3~15天出现。
颈椎病偏方有哪些
1、处方: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
用法:药浸酒内1个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疗程,有效率95.1%
药浸酒内1个月,每服15毫升
2、处方:茯苓60克白术、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银花藤15克。
随症加减:颈部僵硬加乳香,没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灵仙15克。畏寒冷加干姜20克,细辛10克。
服法:日1剂,水煎两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疗效:用药4-6剂,有效率率达93.7%
1,药枕防治颈椎病
荷叶,薄荷,石菖蒲,白芷,厚朴,桂枝,川芎、独活各100克。若颈项痛重加僵蚕100克,羌活100克;颈项酸困不适加苍术100克,秦艽100克;颈肩挛痛加白芍100克,姜黄100克;肢麻较甚加全蝎60克,地龙100克;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100克,桑枝100克;骨质增生加威灵仙100克,炮山甲100克。将这些药物混合加工,制成软硬适度的枕芯,常睡此枕可以防治颈椎病。
将这些药物混合加工,制成软硬适度的枕芯,常睡此枕可以防治颈椎病
2,热敷法治疗颈椎病
①热水袋敷法:取热水袋灌入60~70℃热水,外包一层毛巾,放置颈肩部压痛点。②坎离砂热敷法:取坎离砂(医院有售)一袋,用时加醋后装入布袋内,自然发热,放在颈部酸痛处,再盖上毛巾保温。注意贴皮肤处垫上毛巾,以免烫伤皮肤。坎离砂用后不必倒掉,可反复使用。③炒盐敷法:取粗盐500克,放在铁锅内炒热,趁热装入布袋,置放颈部阿是穴。
3,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
用乳香、没药、血竭各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酒调成饼,敷于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可愈。
防风有哪些中药偏方
防风的治病偏方1.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九味羌活汤。方用防风、羌活、苍术、白芷、生地、黄芩各9克,川芎6克,细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
防风的治病偏方2.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用表里双解的防风通圣散。方用防风、麻黄、荆芥、薄荷、连翘、当归、川芎、白芍、白术、黑山栀、熟军、芒硝各15克,桔梗、石膏、黄芩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防风的治病偏方3.治脾胃虚弱所致大便溏泄方用升阳益胃汤。用黄芪60克,半夏、人参、炙甘草各30克,防风、羌独活、白芍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9克,黄连6克,加姜3片、枣3枚,水煎服。
防风的治病偏方4.治大便带血用槐角丸。方用防风配以槐角、槐花、黄芩、大黄、枳壳、地榆炭、芥穗、当归等,对痔漏下血、大便带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用槐花30克,侧柏炭15克,芥穗、枳壳各9克,加防风、升麻、大黄各9克(均炒炭),共研细末,每日早晚空腹服6克,米汤调服,能入血分而止血。
相信在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防风的治病偏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好的发挥防风的功效,希望各位可以满意。
钩虫病的症状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
一、幼虫所致的症状表现如下:
⑴ 钩蚴性皮炎:是钩虫感染者最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当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数分钟,皮肤可发生烧灼、针刺样或奇痒等感觉,继而出现出血性的小斑点和丘疹,1~2天后变为水泡。3~5天内局部症状消失而自愈。
⑵呼吸系统症状:丝状蚴侵入皮肤后3~7天,幼虫随血流移行至肺泡,如数量较多,可出现咽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有时可有畏寒、发热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⑶急性钩虫病:是指短期内大量钩蚴感染所致的早期钩虫病综合症。临床表现除上述皮肤及肺部损害外,部分患者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2周,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多为脐周或上腹隐痛)及腹泻(水样便为主)。此外,尚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表现如下:
⑴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⑵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感染钩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个人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以贫血为主。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钩虫感染者。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抓破后易发炎,常常发生在足趾、手指之间,足趾,手腕与泥土接触部位,俗称“粪触脚”、“打粪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发育。
钩虫病的治疗
得了钩虫病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发生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一般疗法必须注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给高蛋白质、多维生素饮食,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并同时服用稀盐酸每次滴和维生素C以助铁剂的吸收,贫血严重者应考虑少量输血,每次~50ml,或5~10ml/kg,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者,先给毒毛旋花子甙K。
钩虫病的治疗方法: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尚无较理想的药物,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此外,农村钩虫病患者大多伴有蛔虫等多种线虫感染,故以采用广谱驱肠线虫药为宜。如甲苯咪唑、噻嘧啶、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用法同治疗蛔虫病。国内钩虫病多系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若用一种驱钩虫药未驱尽时,可换用另一种药物,藉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驱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钩虫虫种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的合并感染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为了提高疗效,尤其是驱美洲钩虫的疗效,可采用交替用药和联合用药。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皮炎,若同时辅以透热疗法,效果更佳。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
目前常用的驱钩虫药物如下:
1、甲苯咪唑(mebendazol)
剂量每次mg,每天2次,连服3天。驱钩虫的治愈率,因制品微粒大小而不同,微粒越小,疗效越好,最高治愈率可达99%。一般虫卵阴转率为65%~90%。尽量不用于2岁以下婴儿。近年来每次用200mg,1天2次,连服3~4天,虫卵阴转率为95%~100%。国内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等8个单位联合观察,连服4天,阴转率为98.8%,提出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钩虫病的治疗
钩虫病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故给予足量的铁剂,补充高蛋白饮食对改善贫血与消除症状甚为重要。常用硫酸亚铁0.3~0.6g,每日3次,8~12周为一疗程;或10%枸橼酸铁铵溶液,每次20ml,每日3~4次。同时服用维生素C100mg,每日3次,或稀盐酸(1%稀盐酸)每次10~20滴,每日3次,以助铁剂的吸收。 一般病例宜于驱虫治疗后补充铁剂,但重度感染伴严重贫血者,宜先予纠正贫血,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时,可选用右旋糖酐铁肌注,首剂以50mg开始,如无反应,以每日100mg深部肌肉注射。根据贫血的程度决定总量。输血仅运用临床孕妇或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者;已合并有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者,输血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2、驱虫治疗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两种钩虫对驱虫药物 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现将常用各种驱虫药物分别介绍如下。
(1)丙硫咪唑:本品适用于各型钩虫病,成人常用400mg顿服,隔10天再服1次。或每日200mg,连服3天。12岁以下儿童减半量。虫卵阴转率达90%以上,副反应轻。
(2)甲苯咪唑:对虫卵发育亦有抑制作用。驱钩虫的成人剂量为每次100~200mg,日服 2次(分早晚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连服3~4天。儿童、老年、体弱者剂量和疗程酌减。治疗后十二指肠钩虫阴转率为75%~100%,平均为95%,美洲钩虫的阴转率为67.6%~86. 6%,平均为77.2%。阴转率尚与钩虫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甲苯咪唑微粒细粉的颗粒大小也影响疗效。药物的副作用轻微,极少数病例在用药后第2~3天出现轻微头昏、上腹不适、恶心、腹痛、腹胀等,为时短暂无需处理。但本药作用慢,能引起蛔虫游走,眼药后有口吐蛔虫现象,在大规模治疗中应予注意。如与噻嘧啶等药物合用可缩短疗程,并可提高疗效,防止蛔虫游走。严重心脏病、肝脏病患者本药慎用。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成人常用量为10mg/kg,临睡前服,连服2~3天,十二指肠钩虫阴转率可在95%以上,美洲钩虫阴转率在85%以上。本药副作用轻,常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对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肝炎,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等患者慎用,妊娠早期应用本药可致流产。复方噻嘧啶则噻嘧啶与酚嘧啶混合压片,每片含两者各150mg,每日2次,每次3片,连服2天,疗效优于噻嘧啶。
近年来认为氟苯咪唑(100mg/日,连服3~4天),丙氧咪唑(oxibendazole)10mg/kg,每日1次,连服2~3天均有较好的疗效。综上所述,目前驱虫药物种类多、难以确切评价药效,通常集体治疗以采用噻嘧啶或复方噻嘧啶、复方甲苯咪唑、丙硫咪唑为宜。对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者可采用联合疗法。
3、钩蚴移行症的治疗
钩蚴进入皮肤后24小时内、尚有大部分停留在局部,故可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疗钩蚴所致的皮炎
(1)采用左旋咪唑涂肤剂(左旋咪唑750mg加70%二甲亚砜水溶液100ml)。轻者一天涂擦3次即可,重症需连续涂药2天才获效。
(2)局部热疗
①热浸法
把手脚发痒的部位浸在53℃的热水中,感到太烫时,可抽出水外稍歇几秒钟,马上再浸下去,这样反复操作20分钟左右(要不断加热水保持原来温度)。
②热敷法
用多层纱布或棉布做成布垫,浸于53℃左右的热水中,取出稍挤干,紧贴在皮肤发痒之处,每分钟换一次布垫,连续10分钟。
钩虫病中医治疗
1、初期
①皮肤受邪
【治法】杀虫解毒,祛风止痒。
【方药】内服羌活胜湿汤配合桃叶泄春汤熏洗。羌活胜湿汤重在祛风胜湿、解表散邪。方中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防风、藁本发汗止痛而祛肌表风湿;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炙甘草协调诸药。配用桃叶泄春汤熏洗,既促进发表排虫之力,又有桃叶、苦参胜湿解毒,杀虫止痒。二方共用,取效尚速,可防止虫邪侵犯于肺。
②虫邪犯肺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杀虫。
【方药】止嗽散合紫金丹。方中荆芥、白前、桔梗、陈皮宣肺化痰,百部、紫菀理肺止咳,百部尚能杀虫,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化痰,止咳杀虫作用。如见寒邪偏盛,痰呈白色泡沫状者,加半夏、茯苓、桂枝,亦可改用小青龙汤加减治之;如病从热化,痰中带血,痰稠难咯者,加瓜蒌、川贝母、知母,以润肺止咳。
2、后期
(1)轻证
①湿困虫伏
【治法】燥湿健脾,消积杀虫。
【方药】榧子杀虫丸加减。方中榧子、红藤、百部、苦楝根皮、雄黄、大蒜均为杀虫解毒之品;用槟榔行气导滞。如兼腹胀满者,用雷丸枳实汤。方中雷丸、鹤虱、苦参、槟榔、金铃子杀虫消积;枳实、广木香行气导滞,且槟榔、金铃子亦有行气之功,故既可杀虫又可消胀。如系单纯钩虫感染,未夹杂蛔虫、鞭虫等,则用雷丸粉杀虫。
②脾虚湿滞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方药】黄病绛矾丸加减。方中厚朴、苍术、陈皮、燥湿健脾。甘草、大枣和中补血。加减:如有腹胀疼痛者,系钩虫扰胃,气机失调,加鹤虱、苦楝根皮,以驱虫止痒。
(2)重证
【治法】补益气血为主。
【方药】八珍汤加减。方中用人参、熟地甘温益气补血;白术、茯苓健脾法湿,助人参补 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和中益气,姜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之效。 如心脾两虚者,可用人参归脾丸;体力稍复,而虫未去者,可用雷丸粉或炒榧子杀虫,炒榧子每日嚼服,此药无毒,驱钩虫而不伤正气,可连用一周以上。
蛔虫病偏方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可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方药 花椒9~12g,麻油100~200ml。
用法 将麻油放置在锅中煎熬,放人花椒,炸至微焦即捞出。待花椒油微温后1次口服。小儿酌情减量。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者,4小时后可再服1次。
方药 熟花生油。
用法 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每次服50ml,服后症状不见好转者,6小时后可再服1次。年龄在16岁以上者,每次服80ml。服1~4次多可见效。服后呕吐者可加入调味剂或从胃管灌人。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内腹痛减轻,多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8~10小时开始排气、排便、排虫。
熟花生油有滑肠、通便、下积、驱虫的作用,用以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见效快,排虫率高,病人多在1~2天症状缓解,2~3天症状体征消失,平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能食用一些不干净的食物,以免蛔虫病的出现。
钩虫病的症状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轻重程度和病程长短。轻度感染大多数无临床症状;感染较重者可出现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约10%左右。临床症状可分为幼虫和成虫所引起两个不同阶段。
一、幼虫引起的临床表现
1.主要是钩蚴性皮炎和呼吸系统症状。皮炎多发生于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位,钩蚴钻人时,局部有烧灼或针刺感,继之出现充血性斑点或丘疹,有奇痒,于1~2天后变成水泡,俗称“粪十痒、粪毒或粪疙瘩”等。一般4~10天症状消失,皮损愈合。重复感染又可发生钩蚴皮炎。若皮肤抓破,可继发细菌感染。
2.感染后1周左右,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夜间为甚。重者痰中带血。伴有阵发性哮喘、咽喉发痒、声音嘶哑等呼吸道症状与低热,持续数周。肺部检查可闻干啰音或哮鸣音。X线检查显示肺纹增粗或点片状浸润阴影,经数日后自行消退。
二、成虫寄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1.病人大多数于感染后1~2个月出现上腹隐痛或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消瘦、乏力等。重度感染者常有嗜异癖,如食生米、泥土等。偶有发生消化道出血者,表现为持续黑便,常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也有5个月婴儿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个别报道。胃肠道钡餐X线检查常可见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粘膜纹理紊乱、增厚、蠕动增加,被激惹而呈节段性收缩现象等。
2.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与气促。患者脸色蜡黄,表情淡漠。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血压偏低,脉压差宽,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重症贫血伴低白蛋白血症。病人常有下肢浮肿,甚至出现腹水与全身水肿。
3.婴儿钩虫病大多见于1岁以内,主要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婴儿血量少,处于生理缺铁性贫血期,且肠粘膜柔嫩,被钩虫咬附后容易出血,故贫血严重。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哭闹不安。可有腹泻与黑粪,或血性水样便。并有显著浮肿,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引起死亡。
4.孕妇钩虫病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妊娠期由于需铁量增加,钩虫感染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死亡率也增高。
鱼鳞病的偏方有哪些
鱼鳞病偏方1、原料:生地、熟地各20克。天冬、麦冬、当归、黄芩、天花粉各15克,黄芪30克,桃仁、红花、五味子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鱼鳞病偏方2、原料:当归、赤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荆芥穗、防风各30克,何首乌、黄芪、甘草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患者关注:鱼鳞病治疗疗程图
鱼鳞病偏方3、原料:桃仁、红花、熟地、独活、防风、防己各30克,粉丹皮、川芎、当归各45克,羌活、生地、白鲜皮各60克。制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6克,每日2次。
鱼鳞病偏方4、原料:天冬、生地、熟地、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鸡血藤各3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治疗鱼鳞病的偏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每一种治疗方法对每一个病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效果,患者朋友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胃病偏方有哪些呢
有胃病的患者引起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治疗的,尤其是偏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改善的,当出现了胃病后,及早的进行治疗,避免加重,诱发其他的病症出现。
1,有些人在受到冷风刺激后,那么经常会引起胃痛的情况出现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吃一些炒熟的或者是煮熟的花生米,一般不到一百克左右,那么胃痛的情况就会减轻,慢慢的消失的,效果非常不错的。
2,二锅头要准备五十克,这需要放在茶壶里面,之后打入一个鸡蛋,之后点燃,在烧酒干了,鸡蛋也煮熟了, 这个时候要早上在空腹的时候吃下,轻微的患者吃一次到两次就能治愈,一般严重的患者需要吃三次到五次。
3,准备心里美萝卜,需要洗干净,之后煮熟后加入糖趁热的喝下去,对于胃病的患者有胃痛,胃胀的情况,那么是有很好的改善的效果的。
4,准备大枣,这需要洗干净,之后放在勺里面进行烧灼,一直到外皮发黑的时候就可以了,但是不要烧焦为准,一次可以多准备一些备用,之后把超好的大枣掰开,放在杯子里面冲泡,一般一次放三个到四个就可以了,适量的加入一些白糖,水变成黄色后就可以服用,对于胃部有很好的疗效的。
有胃病的患者,那么以上的偏方都是可以疗效一下的,有很好的改善的,但是需要坚持的进行才有效果的,尤其是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自己的饮食要清淡,对于辛辣刺激的食物,酒水这样的东西不要吃,会导致胃病的情况加重的,不可怠慢。
钩虫病食疗保健
1,大蒜槟榔液:
[原料]大蒜30 g,仙鹤草、槟榔、苦楝树根皮各6~9 g。
[制法]把上述各味洗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
[功效]有杀钩虫的功效。用于钩虫病。
[服法]空腹服用,1次/d至痊愈为止。
2,南瓜子鹤汤:
[原料]南瓜子仁60 g,仙鹤草25 g。
[制法]将南瓜子与仙鹤草同放入沙锅内煎熬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直至痊愈为至。
3,南瓜子汤:
[原料]生南瓜子60 g。
[制法]将南瓜子洗净煮水,加入白糖适量。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煮水当茶饮,也可直接炒熟代佐餐食用。
4,榧子:
[原料]榧子90~150 g。
[制法]把榧子洗净,晾干后炒熟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炒食,连服30日。
5,乌梅醋液:
[原料]干乌梅50 g,食醋100 mL。
[制法]将乌梅去杂质后,放入醋内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
[功效]收敛,去虫卵。杀钩虫。用于钩虫病。
[服法]儿童3~5 mL/次,成人10~20 mL/次,连服1周为好。
6,槟榔粳米粥:
[原料]槟榔10~15 g,粳米100g。
[制法]先将槟榔洗净打碎,加水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后取汁;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槟榔汁液中煎熬成粥即可。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健脾胃。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连服半个月。
7,麦矾枣肉丸:
[原料]小麦500 g。皂矾壳250 g,黑枣肉250 g。
[制法]将小麦淘洗干净,与皂矾炒黄为末,与黑枣肉捣匀,用米醋打糊做九梧桐子大小。
[功效]益气补血,燥湿杀虫。用于钩虫导致的体虚、黄肿、贫血。
[服法]每次20丸,3次/d,以姜汤送服。
8,驱钩虫茶:
[原料]马齿苋2 000 g,食醋1 000 mL。
[制法]把马齿苋晒干,研成粉末,过60目筛,加食醋和适量粘合剂拌匀,压制成茶块,30 g/块。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临睡前开水冲泡,代茶饮,1块/d。连服7日为1个疗程。
9,榧子茶:
[原料]榧子30 g。
[制法]把榧子去杂质,洗净,晾干,放沙锅中煸炒,至炒香、呈黄色。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蛲虫病。
[服法]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频饮之。
钩虫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冬季进行普查普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鲜粪施肥,采用高温堆肥法,或用药物杀灭粪内虫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不吃不洁生蔬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3.保护易感人群:在易受感染的环境中劳动时,避免赤手裸足操作;此外,在皮肤上涂布防护药物,也有一定效果,防护药物可酌情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白矾,1%碘酒,95%乙醇100ml,浸泡l~2天,滤过,再加乙醇l00ml,松香15g,近来应用如下配方的松香乙醇,认为防护效果比较可靠:95%乙醇1000ml,加松香200g,另取碘化钾20g,加蒸馏水20ml溶解,再加碘片20g,溶解后加入上述松香乙醇中,摇匀即成,在拟暴露皮肤上进行涂布预防。
冠心病偏方有哪些
养心定志汤治冠心病
【功能主治】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丹参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麦门冬10克,川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萎、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冬、生地、杏仁,去川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