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三叉神经痛诊断鉴别
根据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发作性疼痛及其临床特点,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不难确定。
1、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发作性剧痛:刀割样,烧灼样。
2、临床特点:骤发,扳机点,阵发,反复;痛性抽搐。
3、确定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
(二)其他诊断鉴别
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外,应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牙痛
牙痛也是一种非常疼痛的疾病,有时,特别是发病的初期,常常到口腔就诊,被误诊为牙痛,许多病人将牙齿拔掉,甚至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但疼痛仍不能缓解,一般牙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局限在齿龈部,不放射到其他部位,无颜面部皮肤过敏区,不因外来的因素加剧,但患者不敢用牙齿咀嚼,应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牙痛。
2、三叉神经炎
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枝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3、中间神经痛
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
(1)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
(2)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3)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本症病因不明,多数人认为鼻旁窦炎侵及蝶腭神经节引起。
(1)疼痛部位:蝶腭神经节分支分布区域的鼻腔,蝶窦,筛窦,硬腭,齿龈及眼眶等颜面深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疼痛为烧灼或钻样比较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加重或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多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可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疼痛可由牙部,鼻根,眼眶,眼球发生,尔后扩展至齿龈,额,耳及乳突部,均为一侧性,严重者向同侧颈部,肩部及手部等处放射,眼眶部可有压痛。
(3)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女性较多。
(4)本病可以用1%普鲁卡因做蝶腭神经封闭或用2%~4%丁卡因经鼻腔对蝶腭神经节作表面麻醉,可使疼痛缓解,即可确诊。
5、偏头痛
偏头痛也称丛集性头痛,它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家族,内分泌,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特点:
(1)青春期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2)诱发原因:多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幻视及偏盲等,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之久。
(3)疼痛性质为剧烈性头痛,呈搏动性痛,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反复发作,每天或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伴随有恶心,呕吐,大便感,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
(4)查体时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压迫时可使疼痛减轻,在先兆发作时应用抗组胺药可缓解症状。
(5)偏头痛还有普通型,特殊型(眼肌麻痹,腹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均需要进行鉴别。
6、舌咽神经痛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它是一种以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剧痛,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病因可能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压迫神经进入区有关,除此之外,可见于小脑脑桥角处肿瘤,炎症,囊肿,鼻咽部肿瘤或茎突过长症等原因引起。
(2)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疼痛性质为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为数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2min,亦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若为继发性的疼痛时间长或呈持续性,诱因和扳机点可不明显,且夜间较重。
(4)诱因常为吞咽,咀嚼,说话,咳嗽,打哈欠时诱发疼痛。
(5) 50%以上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在外耳道,若为继发性的,扳机点可不明显,同时舌咽神经损害症状,如软腭麻痹,软腭及咽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6)其他症状:吞咽时常常引起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疼痛,但因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或小心进些流汁,患者因进食进水少,而变得消瘦,甚至脱水,咽部不适感,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性昏厥等。
(7)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若为继发性的,可有咽,腭,舌后1/3感觉减退,味觉减退或消失,腮腺分泌机能紊乱,也可有邻近脑神经受损症状,如第9,10及11对脑神经损害以及Horner征表现。
7、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头面部痛,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 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8、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像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岩骨尖区有时有骨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骨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9、膝状神经节痛
膝状神经节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岩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觉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节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耳内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鼻,唇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合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腭上,扁桃体窝内及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10、其他面部神经痛
如许多眼部疾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及眼肌平衡失调等,颞颌关节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及颞颌关节炎和茎突过长等,因其病因和表现不同可以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关注"我的热心医生"微信号(rxys99),专家医生在线解答,一分钟内回复率高达90
如何诊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导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原因有:(1)脑桥小脑角肿瘤:如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瘤等;(2)三叉神经肿瘤:如三叉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等;(3)颅底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如脑膜瘤、鼻咽癌等;(4)脑蛛网膜炎;(5)其他疾病:如牙科病、鼻窦炎等。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
首先,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多见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往往较长,或者呈持续性,而且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可同时有三叉神经损害和原发疾病的表的特点。
其次,采用一些辅助检查,如脑脊液、x线颅底拍片、ct扫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最后,要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情况、临床表现通常结合病史特点即可确定诊断。但是由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时极为相似,若不注意继发病变早期的细微表现并作进一步检查,很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另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既有特征性,又有许多复杂性,常易与其他头面部疼痛性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除全面的神经系统查体外,还需进行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方面的检查,以及行面部和颅脑的x线片、ct扫描、磁共振(mri)、dsa等辅助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准确地做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引发要素及“扳机点”:
痛楚产生常由说话、品尝、刷牙、洗脸等办法引发,以至风吹或响声也能惹起产生。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地区便可惹起痛楚产生,这些敏感地区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2、痛楚部位:
范围于三叉神经散布区内,不跨越三叉神经散布规模,常范围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6%。
3、痛楚的性质:
痛楚呈发素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呈发素性剧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平均3~4秒。
4、体征:
产生时可伴随同中间面肌抽搐、脸部潮红、堕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痛楚产生时病人经常使用手揉搓同中间脸部,一朝一夕脸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寥落,再因不敢用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每每显得肥胖、脸庞枯槁、蓬头垢面、情绪烦闷。体征是最容易浮现的三叉神经痛诊断尺度。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检查
为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从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因素上进去区分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其治疗方法也是有所不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多是依据患者的特征进行诊断的,如年龄、病史、疼痛性质、疼痛的规律等进行诊断。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根据该神经的解剖分布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否存在,来判断其正常或有否障碍。检查的内容包括运动、感觉和反射三方面。
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若咀嚼肌发生病损,除可造成上述的运动障碍外,亦可出现颜面变形(如下颌变形偏斜、面部偏侧肥大)等颜面症状。
感觉检查:
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这是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办法之一。
反射检查:
神经系统的机能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人体具有很多反射,如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许多二级纤维,除到达丘脑者外,多在同侧网状结构内上升或下降,其终支和侧支终于脑神经运动核,并组成许多反射弧。
三叉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诱因以肿瘤最为常见,所出现的临床阳性体征较多,故除一般查体外,神经系统应作全面详细检查。
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系统很少有阳性体征,重点对三叉神经做详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如病人需要做穿刺或手术治疗,还要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如穿刺或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有无炎症感染,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心、肺、肝、肾等功能。
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三叉神经痛严重的患者说话、饮食、刷牙、洗脸等都收到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让人不能食、不能寝,对人体的危害成度不言而知。所以患者要及早的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三叉神经痛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 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是一种非神经性、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痛疾病。发病率高,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并不明白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继发性三叉神经的抽搐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三叉神经痛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后,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非常少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还未发现。
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存在于人群中的三叉神经痛实际要比这个数多。
现代医学对本病诊断是据其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次数、时间和诱因等,在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之后,其诊断并不困难。就其发病学说而言,有诸如病毒感染学说、病灶学说、缺血学说、颈神经学说、遗传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等。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三叉神经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一、口腔科检查及牙片
有无龋齿义齿等,排除牙痛等病变。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二、血常规,血电解质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三叉神经痛时血象可稍偏高。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三、感觉检查
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这是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一。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四、耳鼻喉科检查
排除鼻窦炎等病变。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五、头颅MRI
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及其他颅内病变。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检查项目六、运动检查
这种三叉神经痛的检查方法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若咀嚼肌发生病损,除可造成上述的运动障碍外,亦可出现颜面变形(如下颌变形偏斜、面部偏侧肥大)等颜面症状。
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依据有哪些
首先,诊断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及时了解患者的以往病史和临床症状
三叉神经痛患者常无预兆骤然出现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如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三叉神经痛病人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磨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并有面部发红、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间歇期一切如常,发作频度可数日一次,或数分钟一次。
其次,靠日常体检来发现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但可有以下发现:
1.板击点: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的某个区域内特别敏感,稍加触发即可引起疼痛发作,以上下唇、鼻翼、颊部等常见,故称此区域为"板击点"。
2.三叉神经痛病人因痛而不洗脸、刷牙、进食,致面部、口腔卫生极差,精神抑郁、情绪消极。
3.由于痛时经常磨擦面部皮肤致患侧面部皮肤粗糙,眉毛稀少或缺如。初起三叉神经痛病人多疑为牙痛而误拔牙齿。
然后、辅助检查是准确了解三叉神经痛病情的常用方法。
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依据有哪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辅助检查多无异常,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腰穿CSF可有异常,必要时内听道X线摄片,头颅CT或MRI检查。
最后,诊断三叉神经痛时一定要和症状相似的疾病相鉴别。
三叉神经痛常需与三叉神经炎、牙痛、舌咽神经痛等相鉴别。
患上面部神经痛应该看什么科
面部神经痛应该挂什么科就医?专家表示,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因此,三叉神经痛属于神经科。
了解面部神经痛应该挂什么科就医,在发现有疑似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专业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那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哪种最好呢?
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周期性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感觉与运动功能的第V对脑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即三叉神经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运动。 在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尚未能发现病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查体及其它辅助检查中常有异常。
现代医学对本病诊断是据其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次数、时间及诱因等,在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之后,其诊断并不困难。就其发病学说而言,有诸如病毒感染学说、病灶学说、缺血学说、颈神经学说、遗传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等。国内及国际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有关患上面部神经痛应该看什么科的介绍,大家应该清楚了吧。面神经痛并不一定就是持续发病,通常都是断断续续的,给正常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目前治疗这种疾病好的技术有很多,关键是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争取尽快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