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1 早期(1~2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不稳定,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训炼,包括用力握拳、充分伸直五指、屈伸腕关节等。应从手法复位后或麻醉消失时立即开始,根据患肢的肿胀程度,每日约2~4次,每次约5~10 min。感到疲劳时,逐渐减少活动量,增加活动次数,促使肿胀消退。

2 中期(2~3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应在原活动基础上加大活动幅度,活动时间也可延长5~10 min,循序渐进进行肌肉收缩训炼。

3 后期(4~6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软组织恢复正常,骨折部已有足够骨痂。外固定解除后,开始练习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让患者坐于床头桌旁,上臂平放于床头桌上,掌心向上,健侧手平放于患肢手腕部,用力逐渐向下按压,然后再屈曲向上,反复进行。每日约3~4次,每次约10~20 min。

肱骨下段骨折是怎么回事

肱骨下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内外踝骨折和肘关节脱位。

肱骨下端扁而宽,向前弯曲,有内、外两髁,并在内、外髁顶之上有内、外上髁。内上髁尤为显著,有尺神经沟,靠下端为关节面,中间有一嵴,将关节面分为两半。内侧关节面较大称为滑车。与尺骨上端半月形(乙状窝)形成肱尺关节。外侧关节面较小,称为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在关节面上缘前面有冠状窝,与尺骨的冠状突起相对应,当肘关节屈曲时与尺骨冠状突起相接应。后面为鹰嘴窝,与尺骨鹰嘴相对应。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中最常见的骨折,据统计有72.4%发生于10岁以下的小儿。占全身骨折的6.22%。

由于损伤机制和骨折线形状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粉碎型三种。其中伸直型最多,占肱骨髁上骨折总数的92%,伸直型可分为尺偏型与桡偏型。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锁骨骨折4-6周、肱骨外科颈骨折4-6周、肱骨干骨折4-8周、肱骨髁上骨折4-6周、桡骨远端骨折4-6周、股骨颈骨折12-24周、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8-12周、股骨干骨折8-12周、髌骨骨折4-6周、胫腓骨骨折8-10周、内、外及后踝部骨折4-6周。

骨折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应为骨折病人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骨折愈合的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进行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炎症反应期,骨折1~2周)特点:局部疼痛,肿胀,骨折不稳,并发的软组织损伤需要修复。

骨折中期:(伤后3~6周)特点:炎症消失反应,骨痂形成,骨折端已较稳定。锻炼方式: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力量。

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特点:骨折部无压痛,肌纵向叩痛,无异常活动,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X线显示骨折部骨膜粘合。锻炼方式: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坚持全身活动,以防止和减轻骨折病的发生。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希望骨折的病人不要着急要安心养病积极治疗,尽早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x线的症状

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为2010年以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3~11岁,平均6岁;右侧32例,左侧28例;骨折按Gartland分型:Ⅰ型6例,Ⅱ型16例,Ⅲ型38例。伤后就诊时间1h至3d。

2 X线表现

摄正侧位X线片一般能明确诊断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对无移位的骨折可拍健侧X片对比。有不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仅为青枝型骨折无断端移位,X线表现为髁上细微骨折,须仔细阅片。肱骨髁上部一侧皮质轻微成角、皱褶,或呈小波浪状改变[1]。肱骨髁部侧位像可见“X”型的改变白线,前为缘突之皮质,后为鹰嘴窝之皮质,髁上骨折时可能仅表现为“X”皮质的断裂或成角。脂肪垫征阳性。由于关节囊内出血,造成关节囊内滑膜外的脂肪层向上推移。

2.1在正位X线片上可观察到:

正常肱骨远端前后扁,两侧宽。如两骨折端不等宽,或有侧方移位而两侧错位的距离不等,均说明骨折端之间有旋转移位。正常儿童肱骨鹰嘴窝两侧皮质在正位X线片上观察均不明显,只表现为一骨质疏松区。肱骨向哪侧旋转,超过20°以上,则哪侧鹰嘴窝皮质白线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远折端外侧皮质清楚,则为外旋,内侧皮质清楚则为内旋。提携角儿童正常为10°~15°,变小为肘内翻,增大为肘外翻。尺桡骨上段的关系 两骨重叠为前臂旋前,反映了远折端相应内旋;如两边分开并列,为前臂旋后位,则远折端相应外旋。

2.2在侧位X线片上可观察到:

肱骨小头前倾角 正常为30°~45°,增大说明骨折向前成角;过小将引起讨后翻,影响肘关节伸直功能,年龄小时需摄对侧X线片对比。肱骨正侧位时内外髁是重叠的,近侧端旋转时,哪侧髁皮质在后哪一侧旋转。如外髁在后即外旋,内髁皮质在后即内旋。远折端可根据肱骨小头骨骺位置判断其旋转方向,小头骨骺在后方为外旋,在前方为内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占肘部损伤的首位。为肱骨髁上方或通过髁部的骨折。可分两型:伸展型多见于儿童。发生率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0%以上。受伤机制为间接外力,跌倒时手掌撑地,肘关节处于近乎伸直状态,外力传导至肘部而发生伸展型骨折。骨折线方向由前下至后上,断端向前成角,或远折段向后移位。可以造成肱动脉受压迫或正中神经损伤[2]。屈曲型较少见,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人或老人。受伤机制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时肘屈曲位后侧着地,或外力自后方直接作用于尺骨鹰嘴所致。骨折线方向由后下至前上方,或为横断。远折段向前移位,或移位不明显。青枝型相当大量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仅为青枝型,无断端错位,X线征象细微。表现为肘关节囊膨隆,一侧骨皮质轻微成角、皱折、或呈波浪状改变,侧位片可见鹰嘴窝及喙突窝形成的“X”形白线有断裂或成角。

肘部损伤特别是骨折不明显时,X线片上应注意观察软组织的变化。肘关节囊有无膨隆极为重要。正常肘关节侧位像上,紧贴肱骨下端前面的脂肪垫显示为密度低的条状透亮阴影,下端止于喙突窝的下缘;肘后侧脂肪垫被肱三头肌压入鹰嘴窝内而不显影。当关节内积液或出血时,关节囊肿胀、膨隆,推压前后脂肪垫,使之呈窄弧状、条状或长三角形的透亮阴影,远离肱骨髁部前后皮质边缘,分别向前后上方移位。称之脂肪垫阳性征或“八”字征。这种X线征象提示了关节内损伤或骨折的存在。肘关节脱位时肘后三角异常,可参考发病年龄和移位方向,肘关节常见为外侧脱位,根据整复过程中的“于感”进行鉴别较为可靠。拍X线片可明确诊断。肱骨外髁骨骺分离(肱骨外髁骨折)时肿痛局限于肘关节外侧,肘无不稳定感,有时可触到外髁异常活动。X线片示肱骨外髁往往有旋转变位,肱骨干与尺桡骨关系正常,由于滑车外侧柱缺损尺骨鹰嘴可有轻度外移[3]。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时临床表现与髁上骨折相似,诊断主要依靠线X检查所见。其典型表现为分离的肱骨远端骨骺连同尺、桡骨一并向后、内侧移位,而外髁骨骺无旋转移位,外髁骨骺与桡骨近端始终保持良好的对线对位关系。肱骨外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时此损伤极少,偶见于学龄后的儿童。临床和X线表现兼有外髁骨折和肘脱位的特征。但是,当骨折合并关节囊破裂时则不出现脂肪垫征。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不当,将后遗肘内翻畸形,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

小儿骨折最好看小儿骨科

不恰当治疗增加畸形几率

李旭介绍,由于肱骨部位是儿童的薄弱点,因而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成人发生这种骨折的几率很小。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孩子运动、玩耍不小心摔倒时。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就造成肱骨髁上骨折。

一年前,5岁的瑶瑶在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伤,到当地医院拍片后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当地医生建议,由于没有完全移位,没有必要做复位,只做石膏固定即可。最近,瑶瑶家人发现孩子的肘关节有些变形,肘关节的活动也不是很灵便,于是带孩子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发现,由于初始治疗存在缺陷,瑶瑶的肘关节已经僵硬以及变形(即是出现了肘内翻畸形)。

对此,李旭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些年他接诊许多像瑶瑶一样骨折后未得到恰当治疗而留下后遗症的孩子。“一些医生由于不了解儿童骨骼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对儿童骨折的认识不够,盲目地将儿童骨折按缩小版的成人来治疗,由此造成了后患。”李旭解释,专业的儿童骨科医生对于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般会采取闭合复位及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这样能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的同时又不会加重创伤,但对成人来说,由于其骨骼已定型,移位不大的骨折单采取固定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会建议仅为瑶瑶采取石膏固定而不复位的原因。但对儿童来说,肱骨髁上骨折的部位恰恰是最易发生畸形的部位之一,随着儿童的成长,未复位的儿童骨折发展成畸形的几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后遗症还有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等。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专门疗法

针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小儿骨科医生有一套专门针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对于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早期就可行功能锻炼。闭合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手术,不用切开,手法复位后钢针内固定,而成人骨折一般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如果用于儿童骨折,切开复位损伤大,无疑会加重伤情,导致儿童关节僵硬的几率增加。”

李旭提醒,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若孩子肘部疼痛、肿胀、有活动障碍,就应送医院就诊,一般通过X光检查(必要时需照CT)即可确诊是否骨折。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骨折有不同于成人骨折的特殊性,且儿童骨折具有其发生后遗症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建议骨骼发育尚未成熟(14岁以前)的儿童骨折到小儿骨科专科门诊就诊。

李旭提醒,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医生治疗后,家长需要注意孩子肘部肿胀程度及手部感觉、运动状况,定期复诊,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减少关节僵硬的后遗症。

肱骨髁上骨折有哪些症状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肘内翻的发病机理

1.肱骨髁上骨折:为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整个肘内翻的80%。有人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可达30%~57%。多数学者认为发生原因是由于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所致。研究表明,骨折后复位不良、内侧骨质压缩嵌插、骨折外侧端分开及骨折远端内旋扭转是引起骨折远端内侧倾倒的主要原因。

2.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和内髁骨骺损伤:该损伤易产生骨骺早闭或肱骨内髁缺血坏死,使得内髁生长缓慢或停止,导致肘内翻。

3.肱骨内髁骨折复位不良。

4.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右肱骨髁上骨折是什么样的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发现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儿童右肱骨髁上骨折该怎么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护理技术是否得当、合理,而功能锻炼正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指导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患肢功能锻炼。其方式以主动活动为主,以被动活动为辅,促进骨折的愈合速度,恢复患肢的功能。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训炼,包括用力握拳、充分伸直五指、屈伸腕关节等。

患儿突然遭受外伤,发生骨折,会因为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应引导患儿以及家属尽快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并配合有效的镇痛措施。患儿因伤病住进医院,离开了家人、伙伴、同学,接受的是吃药、打针以及整复等给肉体上带来痛苦的治疗;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 主要表现在患儿习惯于让亲人关心照顾、锻炼不主动及和家人讲条件等,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要更加的耐心细致,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时间段。

儿童右肱骨髁上骨折除了对于伤势的护理之外,对于患儿的心理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应该尽快的帮助患儿消除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在后期恢复阶段当中帮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帮助关节骨骼功能的恢复,还有就是在护理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特别的轻柔,因为孩子骨骼比较软,避免二次伤害的形成。

腕舟状骨骨折病因

本病常由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手掌触地,手腕强度背屈,轻微桡偏,桡骨背侧缘切断舟骨。

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离暴力作用较远的部位,而不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骨折是由于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所致。例如肱骨髁上骨折,是由于伤员走路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暴力上传而造成肘关节以上肱骨髁上处的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4.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识介绍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年龄为5~12岁,一般由运动、交通事故等暴力外伤所致。一般人对肱骨髁上骨折不甚了解,接下来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常识与注意事项。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呢?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分类有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伸直位或半屈为手掌着地使肱骨髁推向后上方,同时因身体的作用使肱骨干的下部推向前下方。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弯曲,肘后着地,直接暴力作用与肘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为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其他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淤血、牙痛和功能障碍。诊断需注意肘后三角,为正常,应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必须检查桡动脉搏动和周围神经功能。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主要是复位、固定和功能训练;手术探查指征为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血供差,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并发症如,早期容易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孪缩;后期主要易引起肘内翻或肘外翻。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没有特殊的预防方式,主要是在生活中尽量避免受伤,如不小心受伤并引起肱骨髁上骨折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治疗引发较为严重的症状及并发症。

相关推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父母需要知道的事情

1)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大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常见于3~10岁的儿童。是儿童肘部的严重型损伤,如果治疗不当,并发症发生率会很高。 2)我们孩子不手术可以吗? 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骨折严重程度。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越严重,复位越困难,复位后稳定性越差也越不容易维持。我们骨科医生一般采用根据骨折移位程度的Gartland分型。一般的,1型和部分2型可以保守治疗,3型应该手术治疗。2型中尺侧有压缩的医生称之为”尺侧塌陷型“的也需要手术。 对于

骨裂的病因

1.直接暴力:骨裂发生在暴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及火器伤等。 2.间接暴力:骨裂距暴力接触点较远。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例如走路不慎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根据跌倒时上肢与地面所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端骨裂,肱骨髁上骨折或锁骨骨裂等。 (1)挤压作用:身体自高处跌下,与地面接触,如足部着地,暴力集中作用于脊柱或跟骨等,可发生脊柱及跟骨压缩骨裂。 (2)折断作用:跌倒时,如手掌着地,通过传导(或杠杆)作用,依不同角度及各部承受力量的大小,可发生不同的上肢骨裂,如桡骨下端及肱骨髁上骨裂等。 (3)

肱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一、肱骨骨折症状体征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骨折辨证分型分二期。 ①前期:局部肿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疼痛难忍。 ②中后期:骨痂形成,肿胀消退,但肝肾亏损0气机不畅。 二、肱骨骨折检查 X线检查可

骨折复位的方法 屈伸收展法

目的:屈伸收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 适应症: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

骨折有哪些常见部位

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 髁突骨折 疾病概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一侧髁突骨折时,耳前区有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触诊,如张口时髁突运动消失,可能有骨折段移

脚骨折有什么危害

1、急性骨萎缩。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病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c好发于手、足骨折后,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2、缺血性肌挛缩。多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所致,也常因骨折处理不当造成,特别是外固定过紧。一日发生则难以治疗,常致严重残疾。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 3、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又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易引起损伤件关节炎,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骨折愈合一般要多长时间

成人常见骨折的愈合时间 锁骨骨折 4-6周 肱骨外科颈骨折 4-6周 肱骨干骨折 4-8周 肱骨髁上骨折 4-6周 桡骨远端骨折 4-6周 股骨颈骨折 12-24周 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 8-12周 股骨干骨折 8-12周 髌骨骨折 4-6周 胫腓骨骨折 8-10周 内、外及后踝部骨折 4-6周 骨折的愈合标准有以下几点: 1.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局部无压痛,无纵向扣击痛;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

骨折有哪些常见部位

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 1.17%。 髁突骨折 疾病概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一侧髁突骨折时,耳前区有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触诊,如张口时髁突运动消失,可能有骨折段

肱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辨证分型 分二期。①前期:局部肿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疼痛难忍。②中后期:骨痂形成,肿胀消退,但肝肾亏损0气机不畅。

肱骨骨折的发病因素

肱骨颈骨折是指颈下2~3cm范围内骨折,相当于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之处,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见。前者引起外展型及较少见的内收型骨折。后者引起裂纹骨折。 肱骨干上起肱骨外科颈下1cm处,下达肱骨髁上2cm处。骨折多见于成年人。不同平面骨折表现不同方向的移位。直接暴力多引起粉碎或横断骨折,间接暴力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中下1/3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约占2%。 肱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包括肱骨下端骨分离,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内上髁骨折,肱骨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外髁骨折多见于6~10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