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血小板计数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一般认为,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
1、血小板增多
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
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液常规检查有哪些
血小板计数: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DIC,肝病,尿毒症。
血液常规检查(血液常规检查)
英文
generalexaminationofblood
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
新生儿:20×109/L
2岁:11×109/L
成人:(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直接计数:(50~300)×106/L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直接计数:(20~50)×106/L
淋巴细胞(L):0.20~0.40直接计数:(1.684±0.404)×109/L
单核细胞(M):0.01~0.08直接计数:(0.196±0.129)×109/L
未成熟细胞:0.03~0.10
血红蛋白(Hb):
新生儿:180~190g/L
成人:男:120~160g/L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
血小板计数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 正常值
(100~280)×109/L;
男性 (108~273)×109/L;
女性 (148~257)×109/L;
平均值 19×109/L。
出血性疾病要检查哪些项
对出血性疾病检查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而且这样的问题,在出现的时候,也都是比较盲目不知道该怎么做,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对这样的问题,也都是有着更多认识。
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出血性疾病检查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在治疗疾病前,也都是要对疾病进行一些认识,这样才会知道该如何检查,而且对治疗方法也都知道该如何选择,这样起来也都是很方便,不会伤害到身体健康。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人体的危害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人体主要危害表现:血小板计数偏高患者的颈内或其他内脏部位动脉也可引起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开成有时发生在肝、脾、肠系膜、肾门静脉。20%可有无症状脾栓塞。手指或脚趾血管阻塞可出现局部疼痛、灼烧感、红肿和发热,可发展成青紫或坏死。脑血管血栓形成常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暂时性脑缺血、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头痛、头晕、失眠等常见,脑血管意外也有发生。习惯性流产和阴茎异常勃起的症状时有发生。
有数据统计30%的血小板计数偏高患者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有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等表现,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以导致腹痛、呕吐。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脾肿大占80%,一般为轻到中度。少数病人会发生肝肿大这也是血小板增多症危害较为常见的一点。
脾亢进的症状
血小板一般性减少并不会出现黏膜出血,直到血小板计数降至20000-30000 /μl以下;当血小板计数<5000 /μl时,则有内出血风险。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并不会增加静脉曲张出血。然而,当肝硬化需要进行某种侵入性手术和血小板小于50000-75000 /μl可能导致过度失血。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等侵入性治疗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仍有争议,因为过度输注会引起血液凝固方面的问题,如血栓形成。此外,没有研究数据提示低血小板计数会增加静脉曲张出血量,通过输血提高血小板计数会减少静脉曲张出血量。大多脾亢患者的血小板计数>50000/μl,因此,开展如腹腔穿刺、内窥镜检查等手术是安全的。白细胞减少也可以做类似的判断,肝硬化脾亢白细胞减少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正常的。
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如下: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以下5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强的松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切脾治疗有效;相关血小板抗体增多;相关血清补体PAC3增多。
诊断重点
出血症状 发病前的1-3周内,患者大多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经历,并且多数患者的皮肤、粘膜等处会出现不高于皮肤表层的瘀点、瘀斑或血肿。这种症状可发生在患者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居多。患者鼻衄、齿衄最常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血小板减少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发于儿童,患儿在起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病程通常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成人,通常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感染经历,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患者出血症状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
血常规检查 患者在化验血小板计数时,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通常血小板计数小于50X109/L时,便会出现自发性的出血,患者较常人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检查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束臂试验阳性。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经过血常规检查之后得出的化验结果就会明确列在单子上,不同的细胞结论表现出不同的病症。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也近而血常规化验单列出的是相关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如果这几项都在正常范围,基本上问题不大。但红细胞有可能升高而血红蛋白正常,这就是涉及看平均血红蛋白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这三项指项。血小板计数由于仪器计数的原因有可能升高,但不一定是真正升高,小红细胞也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升高,这就需要血小板手工计数还校正,至于白细胞计数正常,而分类异常也要注意,有可能在早期时出现问题。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那么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就充分展现了诊断结果。血小板减少紫癜到底怎么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30)×10/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目前认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发病原因不明确。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
血小板减少的假性之说有根据吗
假性血小板减少,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在血小板检测中偶有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现并需澄清以下事实:
1、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会有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其原因:
1)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PTCT)。由于用EDTA盐(EDTA盐干粉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干粉抗凝剂,在作为免疫介导的血液中,可出现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的自身抗体Fc端可与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引起血小板聚集卫星现象后,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2)EDTA诱导"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t satellitism),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应该受到广泛重视。PTCP的临床发生率约为0.09%-0.21%-0.77%,
3) 血小板体积偏大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4) 高镁血症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2、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的原因与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种隐匿性抗原有关。
1)EDTA可引起血小板糖膜(GP)发生改变,即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由正常的圆盘状变为圆球形,改变了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构象。
2)部分病人血浆中存在的某种自身抗体与这种改变构象的抗原结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细胞膜中的磷酯酶,使血小板膜水解并释放AA、ADP、5-TH、胶原、凝血酶原等血小板活性物质。
3)这些血小板活性物质都能不同程度的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IR-B),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后聚集成团,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3、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易损,致血小板容易聚集不容易解散,常导致机测血小板偏低。
4、可以采用计数血小板方法测定正确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血小板在体外明显簇集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即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这种假性血小板计数会导致临床无故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引起临床误诊、误治。因而,若血小板出现异常低值时,可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现象,同时采末梢血手工计数。
5、结论:对临床上无任何出血症状与体征、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建议改用肝素化血或手工计数血小板。
血常规全血检查哪些项目
血常规的全血主要是检查血常规里面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还有红细胞计数。血里的白细胞里面包括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些细胞都属于白细胞里面的一些细胞,所以白细胞是这些细胞的统称,白细胞减少了以后或者升高以后,这些细胞相应的会有所改变。还有红细胞计数,有贫血的病人红细胞计数是下降的,血小板含量也是下降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100-300之间,血小板升高或者降低都是有意义的。做血常规,主要是检查全血里面的这四个细胞,也可以说是血液中的三个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面还包含血红蛋白。
检验误差可能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
所谓假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计数检验误差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全自动光电扫描仪机械误差、才学标本凝固、试管不清洁导致血小板发生粘附和积聚、血中含有冷凝集素等物质,均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单次血液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要多次反复检查,以除外假性血小板减少。特别是全自动光电扫描仪容易发生检验误差,血小板计数波动幅度较大。血小板减少患者可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医疗机构检测血小板,以除外假性血小板减少。
一些药物也有导致血小板检验误差发生的可能,如在应用GPIIb/IIIa拮抗剂阿昔单抗的治疗中约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产前子痫的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时产生的高镁血症,血标本在细胞计数仪检测时会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有些血常规检查常要加入的抗凝剂己二胺四乙酸(EDTA)、肝素、枸橼酸等试剂均能引起血小板聚集。EDTA依赖的血小板减少症在应用血细胞计数仪中可以见到,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隐藏着结合位点的抗原和抗体在EDTA作用下发生改变,致使血小板发生凝聚。糖体长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先天或后天产生,如败血症、妊娠综合征等。怀疑此症时,应接受临床上反复多次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女性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时恢复。
病理性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放射病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