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脑出血,顾名思义就是脑袋出现。它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能够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如果出现脑出血一定要第一时间去治疗它,避免因为病情耽误而恶化,想要第一时间发现脑出血就要了解它的症状,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

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专家表示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它是脑出血但是不能说脑出血是壳核出血。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脑出血的症状。

基底核区出血: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1.丘脑出血

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脑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脑出血。

2.尾状核头脑出血

尾状核头脑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脑叶脑出血:

常由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淀粉样变性和肿瘤等所致,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顶叶脑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摸索等;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现对侧偏盲。

脑桥脑出血:

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脑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大量出血累及脑桥双侧,常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患者于 数秒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四肢瘫痪和去皮质强直发作;可见双侧针尖样瞳孔和固定于正中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和眼球浮动等,通常在48h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可较好恢复。

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脑出血是不是壳核出血,相信大家都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一旦患有脑出血的症状,就要及时的接受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才会使病情得到控制。

发生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20-30 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 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进行内科治疗。(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4) 患者年龄大大,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50-90。

最早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由于效果极差,一度冷却下来。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脑出血多主张进行内科治疗,较少采取手术治疗。

近年来,由于 CT 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并采取了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 至48 小时内手术。甚至提出超早期手术,在脑出血后7 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有人总结近5 年文献报告的9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28%,功能恢复率达63-89%。近来在脑出血的治疗中。

又采用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施行颅骨钻孔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血块液化,然后予以抽吸。此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另外还开展了cT 导向脑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及CT 定位,应用内窥镜进行血肿清除等方法。这些治疗方式不仅损伤小,且疗效亦好,病人乐于接受。随着新的诊疗方法不断涌现,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将不断获得改善。

高血压脑出血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为短暂性出血,血肿扩大多发生在6h内尤其是3h内.出血点周围局部的脑组织首先受到动脉血流的冲击产生原发性损害,继而出现脑内血肿形成,局部高压引起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缺血、水肿和坏死.血肿也因病期不同而呈不同状态,如凝固、液化或囊腔形成,血肿腔的周围为软化带.急性期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 半球体积增加,压迫该侧脑室使其明显变形并向对侧移位甚至形成脑疝,导致脑干扭曲、压迫,常为脑出血致死的直接原因.高血压脑出血在大脑基底节处最常发生,约占脑出血的2/3,其中壳核出血较多见,占44%,丘脑出血13%,桥脑出血9%,小脑出血9%,其他部位约占25%.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排便、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的时候发病.脑出血前常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定:

脑出血分为几种

基底节区出血其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敁常见的出血部位,占诱发因素的一半以上,丘脑出血约占24%,尾状核出血不常见。

脑叶出血占脑出血的5%-10%。常见因素有高血压、血液病等。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大部分都是由于脑桥出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眩晕等症状。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最常见的出血动脉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病变多累及小脑齿状核,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小脑。

脑溢血后期康复治疗是什么?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不必要搬动,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二、吸氧及头部局部物理降温,可选择应用20%甘露醇、速尿、甘油及地塞米松等,降低颅内压。

三、经用降颅压药物后血压仍较高者,可用利血平0.5-1mg肌注或心痛定10mg舌下含化。

四、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可用6-氨基已酸4-6g或抗血纤溶芳酸100-200mg静滴,2次/d。

五、先禁食1-2天,禁食期间每天补液2000ml左右(葡萄糖盐水500ml,葡萄糖液1000-1500ml,钾4g);2-3天后鼻饲牛奶,少量多次,逐渐加量。

六、防治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者适当选用止血剂,立止血10μ1次/d,也可用冰盐水100ml加正肾上腺素8mg鼻饲,甲氰咪呱200mg静推,3-4次/d或洛赛克针40mg静推1-2次/d;预防肺炎、皮肤褥疮等。其他治疗:定位明确者,可经颅骨钻孔行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术(壳核出血),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丘脑型破入脑室者、小脑出血);壳核型、脑叶型、小脑型,可在脑疝前期或早期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急性期可用辅酶Q10、脑复新、脑活素等脑细胞活化剂。

七、恢复期可配合中药和针刺疗法,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控制血压治疗。

上文中介绍了脑溢血的治疗方法,在脑溢血的突发状况下,也要按照上面的介绍,然后第一时间通知医院,尽快的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脑溢血后期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脑溢血很容易有后遗症,比如偏瘫、瘫痪、丧失语言能力等等,所以对患者的照顾就很重要。

脑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不必要搬动,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二、吸氧及头部局部物理降温,可选择应用20%甘露醇、速尿、甘油及地塞米松等,降低颅内压。

三、经用降颅压药物后血压仍较高者,可用利血平0.5-1mg肌注或心痛定10mg舌下含化。 四、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可用6-氨基已酸4-6g或抗血纤溶芳酸100-200mg静滴,2次/d。五、先禁食1-2天,禁食期间每天补液2000ml左右(葡萄糖盐水500ml,葡萄糖液1000-1500ml,钾4g);2-3天后鼻饲牛奶,少量多次,逐渐加量。

四、防治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者适当选用止血剂,立止血10μ1次/d,也可用冰盐水100ml加正肾上腺素8mg鼻饲,甲氰咪呱200mg静推,3-4次/d或洛赛克针40mg静推1-2次/d;预防肺炎、皮肤褥疮等。其他治疗:定位明确者,可经颅骨钻孔行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术(壳核出血),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丘脑型破入脑室者、小脑出血);壳核型、脑叶型、小脑型,可在脑疝前期或早期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急性期可用辅酶Q10、脑复新、脑活素等脑细胞活化剂。

五、恢复期可配合中药和针刺疗法,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控制血压治疗。

总而言之,通过专家讲解了一系列有关,脑出血应该如何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后,我们知道了这种疾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当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另外治疗期间,病人应该加强肢体功能的训练。

高血压与脑出血的关系

高血压这种疾病非常的危险,它好像一个定时炸弹,血压的忽高忽低,都很容易引起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因此,有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好有关脑出血的预防工作,下面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介绍。

高血压虽然无法直接对人的生命安全作出影响,但是高血压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可能就会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脑出血就是其中的一类。而高血压又是怎样引起脑出血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

高血压可能会引起全身各器官血管的病变。脑血管在长期的高压下会发生退行性变和动脉硬化,以此来适应高血压。其中脑小动脉管壁增厚,对抗高压,防止脑微循环灌注压升高。这些变化在脑底的穿通动脉表现最为突出。

高血压脑出血80%在幕上,20%在幕下。大脑半球的出血,以基底核和视丘最常见,其次为脑干和小脑。脑出血后血肿会沿着白质纤维方向扩展,出血后早期神经组织所受的影响,主要是以受压、分离及移位为主。壳核出血多是豆纹动脉出血导致的,其中以外侧豆纹动脉出血为常见,出血后血肿多向外囊方向发展;内侧豆纹动脉出血后,往往会向内囊方向扩延。

豆状核出血,血肿往往较大,使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该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回扁平,脑沟狭窄,病侧会有扣带回疝入大脑镰下,和海马钩回疝入小脑幕的切迹。海马钩回疝会造成脑干,和同侧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受压,同时中脑及脑桥的正中,小动脉由于移位而断裂,引起中脑及脑桥出血。

脑干出血最常见于脑桥,往往自中间向两侧扩大,或向上侵入中脑,亦常破入第四脑室。小脑出血多源于齿状核,主要是小脑上动脉出血,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前动脉也可能会是出血的来源;小脑半球出血后,可以跨越中线危及对侧,并侵入第四脑室,扩展到小脑脚者也不少见。

通过专家讲了一些有关,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介绍相关知识以后,我们知道了血压高很容易引起这种疾病,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吃芹菜,因为芹菜具有降压的作用,另外平时多测量血压,如果血压高时,我们已经抓紧时间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可导致全身各器官血管的病理性改变。脑血管在长期的高压之下发生退行性变和动脉硬化,以适应高血压。其中脑小动脉管壁增厚,对抗高压,防止脑微循环灌注压升高。这些变化在脑底的穿通动脉表现尤为严重。

二、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出血80%在幕上,20%在幕下。大脑半球的出血以基底核和视丘最常见,其次为脑干和小脑。脑出血后血肿多沿白质纤维方向扩展,出血后早期神经组织所受的影响主要是以受压、分离及移位为主。壳核出血多系豆纹动脉出血所致,其中以外侧豆纹动脉出血为常见,出血后血肿多向外囊方向发展;内侧豆纹动脉出血后往往向内囊方向扩延。豆状核出血,血肿往往较大,使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该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回扁平,脑沟狭窄,病侧尚有扣带回疝入大脑镰下及海马钩回疝入小脑幕切迹。海马钩回疝造成脑干及同侧大脑后动脉和动眼神经受压,同时中脑及脑桥的正中旁小动脉由于移位而断裂,引起中脑及脑桥出血。有时血肿从大脑半球向下内侧发展破入视丘及中脑。血肿也可破坏尾状核而进入侧脑室,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聚集于小脑腹侧的中部和外侧孔附近以及基底部的蛛网膜下腔。若出血在小脑半球则该半球增大,往往压迫脑干,亦容易破入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多因大脑后动脉深支——丘脑膝状体动脉及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出血,出血后血液可向内囊及脑室侵入。丘脑出血血液侵入脑室的发生率可高达40%~70%。

脑干出血最常见于脑桥,往往自中间向两侧扩大,或向上侵入中脑,亦常破入第四脑室。小脑出血多源于齿状核,主要是小脑上动脉出血,小脑后下动脉及小脑前动脉也可是出血来源;小脑半球出血后,可跨越中线累及对侧并侵入第四脑室,扩展到小脑脚者也不少见。

通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0~30min即可形成血肿,出血逐渐停止;出血后6~7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脑水肿,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继发性改变不断加重,甚至发生恶性循环。因此,血肿造成的不可逆性脑实质损害多在出血后6h左右。

显微镜下观察,可将脑出血分为三期:

1.出血期

可见大片出血。红细胞多完整,出血灶边缘往往出现软化的脑组织,神经细胞消失或呈局部缺血改变,星形细胞亦有树突破坏现象。常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及管壁肿胀,有时管壁破坏而有点状出血。有一点应值得注意,患者CT检查所见的高密度区外存在一圈低密度区,与肿瘤周围低密度区不同,不是水肿而是软化坏死组织。因脑出血多为动脉破裂,短期内血肿大到相当的体积,对周围脑组织压力很高,故很易造成脑组织坏死软化。

2.吸收期

出血后24~36h即可出现胶质细胞增生,尤其是小胶质细胞及部分来自血管外膜的细胞形成格子细胞。除吞噬脂质外,少数格子细胞存积含铁血黄素,常聚集成片或于血肿周围。星形胶质细胞亦有增生及肥胖变性。

3.恢复期

血液及受损组织逐渐被清除后,缺损部分由胶质细胞、胶质纤维及胶原纤维代替,形成瘢痕。出血较小者可完全修复,若出血较大常遗留囊腔。这与软化结局相同,惟一特点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长久残存于瘢痕组织中,使该组织呈现棕黄色。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表现

1丘脑出血-临床症状

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则意识障碍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皮层强直,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2丘脑出血-特点

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3丘脑出血-综述

丘脑出血多无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较壳核出血为重,仅靠症状、体征难以判断出血部位,头部CT可明确丘脑出血的部位、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侵入内囊等,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尤其是老年人,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血压明显升高,应注意丘脑出血的可能性大,且老年人丘脑出血易破入脑室。血肿局限于丘脑的预后较好,侵入基底节预后欠佳,破入三、四脑室的预后不良。

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分类决定了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分类方法较多,诊断疾病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分类方法,明确疾病的性质。脑出血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型。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介绍如下: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②丘脑出血: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袒、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专家表示,脑出血是很多因素引起的,比如有些人们在平时好吸烟、酗酒,而且长时间用闹过度,不注意休息等,都会导致脑出血的出现。一般患上脑出血之后患者会有明显的头部不适,尤其是会有明显的头疼、头晕感觉。关于脑出血在临床上的症状,我们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

1.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2.外伤性脑室内出血:因暴力作用在额或枕部,使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时,脑室壁产生剪力变形,撕破室管膜血管或是外伤性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而引起。

3.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因素所致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

4.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

专家温馨提示:由于脑出血这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所以建议老年群体在平时要注意预防保养,尤其是要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长时间吃肉、鸡蛋等蛋白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同时也要适当的锻炼。

相关推荐

高血压出血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高血压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排便、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的时候发病.出血前常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定: (1)、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高血压性出血的部位,多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2)桥出血:常突然发生,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危重.出血往往先自一侧桥脑开始,迅速

出血症状有什么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大小,重者发病后数小时即死亡,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如在“静区”少量出血)。常发生在高血压患者.男性比女性多见,多数无预兆而突然发生,34%~38%在发病后即达到高峰,严重者头痛、呕吐,几分钟后昏迷。早期神经症状的进展大多由于发病后几小时的继续出血和血肿扩大所致。睡眠中发病者很少,有部分患者可有使血压升高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紧张、用力、咳嗽、排便和性生活等。 1.意识改变 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重症者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意识模糊或昏迷:意识障碍

出血哪个部位出血最严重

(内囊)出血出血及常见部位,约占50%-75%.其特征为,血肿对侧出现“三偏综合症”,即偏瘫(中枢性面瘫、舌瘫与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看。偏瘫多见,偏身感觉障碍次之;半数左右病人双眼球向出血例凝视,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辅侧半球血肿可出现偏瘫失认(否认肢体瘫痪)。

高血压出血如何鉴别

与高血压出血相鉴别的出血病因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既往史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年轻的病人多为脑血管畸形出血,有慢性高血压的病史支持高血压性出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在心肌梗死抗凝治疗过程中,也可偶尔发生出血出血的部位也很重要。典型的或丘出血基本可以确定为高血压出血;脑叶皮质下出血多提示血管畸形;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提示动脉瘤可能性大。脑转移瘤特别是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肾上腺癌、乳腺癌、肺癌的脑转移灶以及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胶质母细胞瘤等也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其他引起出血的原因还有脑静脉血栓形

脑血栓与出血

脑血栓(缺血性中风)与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 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做出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脑血栓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脑血栓对中老年人威胁很大

基底节区出血原因

【疾病病因】 高血压性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友病、会细胞增多证和镰状细胞病等),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梗死后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病理生理】 和丘脑是高血压性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深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

出血症状

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血管类疾病,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了解出血的症状能够及早的确诊此类疾病,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患者才不会错过最佳的时机去治疗,治愈率更高。事实上,秋去冬来是比较容易患出血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一定要对出血的症状坐详细的了解,同时,提醒自己的亲朋好友提高警惕,共同保证身体的健康。 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出血都有哪

反复鼻出血小心出血

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出血原因很多 ,一般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 ,而老年人鼻出血则多见于鼻腔后部 ,与老年人高血压有关。 一般由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发生在清晨或活动后。由于出血部位在后鼻道 ,加上血压很高 ,血管弹性差 ,出血较猛 ,当患者看到出血较多时 ,心情会紧张而使血压升高 ,导致出血不止。 值得警惕的是 ,反复鼻出血出血的先兆 ,其原因是老年人鼻腔内血管硬化 ,血管壁弹性降低 ,而脆性增加 ,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破裂之前 ,鼻腔的某条血管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 目前治疗鼻出

高血压出血

高血压性出血疾病的治疗方法究竟包括了哪些?一般在临床上,发生了高血压性出血之后,外科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但是这样的治疗方式,应该在非手术治疗不能奏效,并且因为出血尚未引起原发或继发的致命损害时才有价值,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 高血压性出血的治疗是有选择性的,出血较少的,可以采取内科治疗,血肿较大时,如外囊或内囊区血肿体积达到20毫升以上,及时开颅手术或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常有助于解除脑受压,促进恢复,脑立体定

什么是高血压出血

高血压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出血。高血压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