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俞针刺方法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肝俞针刺方法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养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阴交,治疗肝血虚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月经涩少;配脾俞,风府,后溪,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痉症。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滋补肝肾,如配肾俞,足三里,关元,照海,治疗肝肾亏虚之痛经;配肾俞,绝骨,阳陵泉,治疗肝肾亏虚之痿证,筋急痛;配肾俞,睛明,攒竹,复溜,治疗肝肾阴虚之目翳,青盲;配神门,肾俞,太冲,治疗肝肾阴虚之痴呆。

3.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如配期门,中庭,侠溪,太冲,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配膈俞,气海,章门,上脘,大敦,治疗肝郁气滞之积聚。

4.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如配胆俞,至阳,腕骨,阳陵泉,丘墟,治疗湿热黄疸;配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太冲,治疗湿热胁痛。

5.配百会,风池,太冲,水泉,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昏,眩晕等。

6.配睛明,太阳,侠溪,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7.配水沟,大椎,劳宫,曲池,大钟,针刺泻法,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治疗痰火上扰之癫痫,狂证。

8.配胃俞,行间,公孙,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呃逆等。

侠溪的位置与作用 侠溪常用配伍

1.本穴清泻肝胆实火,疏散少阳风热,清头目,利官窍,消肿止痛。配风池,头维,悬颅,太冲,印堂,行间,针刺泻法,治疗肝胆火盛之头痛,眩晕;配翳风,听会,外关,中渚,太冲,丘墟,针刺泻法,治疗肝胆火盛之耳聋;配太冲,睛明,行间,太阳,针刺泻法,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配颊车,风池,合谷,外关,翳风,针刺泻法,治疗少阳风热颊肿。

2.配支沟,肝俞,章门,期门,中庭,三阳络,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散瘀消痈,治疗肝俞胸胁满痛,乳痈初起等。

3.配阳辅,太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散结,消肿止痛,治疗肝郁之腋下肿,刀马瘿。

4.配行间,神门,足窍阴,胆俞,针刺平补平泻法,安神定惊,治疗胆虚惊悸。

5.配太冲,足临泣,八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膝股痛,足跟肿痛。

怎样针灸期门 期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肝俞,侠溪,中庭,间使,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胁痛胀满。

2.配三阴交,肝俞,血海,膈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胁痛。

3.配间使,膻中,少泽,针刺泻法,疏肝解郁,通络行乳,治疗肝气郁结,乳络阻滞之缺乳,乳痈,乳癖。

4.配合谷,水沟,间使,针刺泻法,疏肝解郁,开窍醒神,治疗气机逆乱,蒙蔽神明之气厥证。

5.配章门,石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理气行滞,活血散结,治疗瘀血阻滞之胁下聚集。

6.配中脘,公孙,阳陵泉,内关,足三里,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泄泻,腹胀,呕吐,呃逆,吞酸等。

7.配肝郁,行间,中枢,中脘,梁门,足三里,内关,针刺泻法,疏肝健脾,治疗肝郁脾虚之腹痛,腹胀,泄泻,饥不欲食。

8.配日月,支沟,三阴交,阳陵泉,内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利胆,治疗湿热胁痛,黄疸。

9.配液门,外关,太冲,侠溪,大陵,针刺泻法,清肝泄热,治疗伤寒热入血室。

10.配肺俞,肝俞,经渠,太冲,膻中,针刺泻法,平肝降火,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肝火灼肺之咳喘。

魂门的位置在哪里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针刺肝俞可以治疗眼睛干涩吗

针灸肝俞对眼睛干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肝之精气输注的处所,有清泻肝胆胆,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养阴明目,补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泄肝木为要,通过搭配相关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阳白,丝竹空诸穴,以增加泪液分泌,搭配肾俞,太冲,太溪来滋补肝肾,倒赔合谷,尺泽清热益气,以达到缓解眼睛干涩的目的。

肝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9,10胸椎棘突水平,旁开1.5寸。

简易取法: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位,可向上(后项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如捣针据向捣针方向。

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注意事项

1.对体虚羸瘦或肺,心,肝病,久病重病患者,针刺本穴应格外小心,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本穴深部为肝,肺等重要脏器,尤其是肝癌,肝肿大的患者更应注意,如果深刺会伤及肺脏和肝脏,可导致肝破裂或促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2.对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及肝脾肿大患者,忌重刺本穴,因长期肺病,心脏病和肝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会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脾俞针刺方向 针刺脾俞注意事项

脾俞穴区内侧肌肉丰厚,向内斜刺较为安全;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至伤及肝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

乳腺增生用艾灸灸哪里 肝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标志: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第7胸椎,再向下数至第9胸椎,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肝俞穴所在。

功效:而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肝郁气滞关系密切,故针刺肝俞、期门等穴可起到疏肝解郁、散结止痛之功效。

肝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肝俞主治疾病

肝俞属膀胱经,位于背部,为肝脏精气直接转输之处,故善于舒肝理气,清肝利胆,用于治疗胁肋胀痛,黄疸;平肝潜阳,熄风镇惊宁神的作用,用于头痛,眩晕,癫狂等症治疗;由于肝开窍于目,本穴还可以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肝血肝阴不足所致的视物不清,夜盲症治疗。

相关推荐

中医针灸能去除脸上斑点

中医针灸治疗黄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气海、太冲、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2、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针灸除了治疗疾病,还能美容祛斑 3、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根据具体的病症来选择最合适的穴位。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皮损的部位进行针刺或是是围刺的方法。这样做主要是起到一个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另外还可随证加服六味地黄丸、

找脾俞的最简单的方法 脾俞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脾俞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此外脾俞还可用于治疗局部背痛等病证。 除了上述应用外,脾俞穴还能应用于眼肌型重症型肌无力,中医认为,眼睑属脾胃,司开合,若脾胃气虚可致眼睑下垂不举,瞳仁属肾,肾主藏精,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俞不足,则精血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复视、眼球活动受限等。故临床常用脾俞、肝俞、肾俞等穴,来调补肝脾肾、升阳举陷。 脾俞还可也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脾为后天之

脾俞针刺方向

取穴法:俯卧,平第11,12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与骶棘肌外侧缘之间的中点(背正中线旁1.5寸)。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或俯卧位,向内斜刺1.0-1.5寸。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腰部放射。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吗

针灸对乳腺增生有用。 乳腺增生病机主要是肝气不舒,胃经经气不舒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在治疗上虚针以滋肝肾之阴和补益气血为主,针灸刺激可帮助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部位 选穴:屋翳,乳根,合谷均双侧。 配穴:天宗,肩井,肝俞均双侧。 加减用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郁加阳陵;肝肾阴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肩困去合谷加外关。 针灸功效:本病病因在肝,因肝气不舒常导致胃经经气不舒,乳房为胃脉所遇,气血凝滞则结块且痛,故选屋翳,

最有效的增肥方法 穴位增肥

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经络,调动人体的自稳机能进行调节,使身体原本不平衡的内环境逐渐趋于平衡。通过针灸,可以帮助消瘦体质人群增强食欲,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增肥的目的。当然,针灸也能帮助治疗引起消耗过度的疾病,过度消耗也是让人瘦的一个原因。 主穴:百会、膏盲、中脘、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穴。 配穴:脾胃虚弱型配脾虚、胃虚、阴陵泉、太白穴;肾气不足型配肾俞、膏盲、关元、照海穴;气血亏虚型配气海、膈俞、脾俞、肝俞、血海穴;肝肾阴虚型配肝俞、肾俞、太溪、中封穴等等。具体的情况以专业医师施政为准。 通过穴位进

慢性胃炎的针灸疗法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之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等病证中。一般认为多由脾胃受损,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而致。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疗效明显,尤其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疗法。针刺膈俞等穴治疗慢性胃炎。 选穴: 1、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 2、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 配穴: 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针法: 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将针于灯火烧红

中医怎么针灸治疗闭经

1. 基本治疗 (1)血枯经闭 治法养血调经。以任脉、足阴明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足三里 归来 配穴气血不足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潮热盗汗者,加太溪;心悸者,加内关;纳呆者,加中脘。 操作毫针补法,可施灸。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下焦真元而化生精血。足三里、归来为胃经穴,健脾胃而化生气血。血海充盈,月事自能按时而下。 (2)血滞经闭 治法活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中极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血海、太冲;痰湿阻滞者,加阴陵泉

天枢如何针刺 天枢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下脘,梁门,璇玑,腹结,梁丘,上巨虚,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肠之绕脐痛,腹胀,呕吐,不嗜食。 2.配二间,上巨虚,大肠俞,针刺泻法,理肠导滞,治疗积滞内停之腹痛肠鸣,或腹泻,或便秘,或里急后重,下利不爽。 3.配风池,合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针刺泻法,至阳穴针后加灸,散寒化浊,和胃止泻,治疗寒湿中阻滞脘闷腹痛,肠鸣泄泻。 4.配曲池,上巨虚,大肠俞,关元,针刺泻法,针灸兼施,温经散寒,和肠止泻,治疗感受寒邪或内伤生冷不洁食物之腹痛,腹泻。 5.配下巨虚,合谷,足三里,公孙,合谷针刺

针灸去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色素镇定性改蛮的皮肤病。是一种影响美容的病症,常由肝郁气滞致使,所以通常又称之为肝斑。因其颜色、形状特色而称为蝴蝶斑。本病多呈现在妇人临产前后,故又称妊娠斑。其色斑或深或浅,多对称分布,大小不定,形状不规矩,概括明晰,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疼痛感,常发生在颧、鼻、额及唇周、眼眶等处,发展缓慢,日晒后加重。好发于孕妈妈或经血不调的中青年女性,以及某些缓慢病的病人。针灸治疗黄褐斑要根据情况而定,我们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以整体与部分相联络的治疗方法,采用耳针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