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1.戒烟限酒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而长期酗酒也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2.饮食清淡

摄入过多的肉类,尤其是红肉,会增加发生猝死的风险。

3.预防便秘

便秘者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心绞痛和心梗,诱发猝死。

4.适当运动

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据研究资料显示,体重超过5kg,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率失常,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等意外。因此要做好在紧张中松弛情绪,自我调整。

心脏猝死如何预防

要做到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有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调整节奏,保持愉快的心情。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心脏猝死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心脏猝死的预防。

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意外

近30年来,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超过60%的冠心病死亡为心脏性猝死,约2/3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由于心脏猝死具有高发生、低存活、难复苏的特点,因此其中仅有5%~10%的人能够经过复苏而存活。

与美国相比,我国心脏猝死的形势更为严峻,心脏猝死患者的数量达到约54万。一方面,由于院外复苏技术未得到普及,成功复苏的患者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能挽救心脏猝死患者的埋藏式心脏除颤复律器(ICD)在我国的年植入量不足1000台。而在美国,每年的ICD植入量高达20万台。

问题在于,要识别猝死高危患者并非易事。关键在于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容易使患者发生猝死。大量的研究显示,心脏功能减退的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衰

冠心病患者 造成心功能减退和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因为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可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平时可能会有胸痛的症状。这种胸痛常常发生在劳累和情绪激动、紧张时,休息多能使胸痛缓解,一般不超过5分钟。使用硝酸甘油能使疼痛迅速缓解。疼痛有时可以放射到其他部位,因而表现各异,如牙痛、嗓子发紧、左上臂内侧疼痛不适和明显的疲软。当冠状动脉的血管突然阻断时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开通闭塞的血管,将造成大量心肌坏死。

不论是长期慢性严重心肌缺血,还是突然发生的主要冠状动脉阻塞,都能造成心脏功能减退和心衰。这将为日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埋下隐患。

高血压和心肌病患者 长期的高血压和心肌病等能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从而使患者成为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对象。

如何识别高危患者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

1.心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速。

2.心律变异程度减少。

3.信号平均心电图显示晚电位阳性。

4.微伏T波电交替。

5.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虽然上述指标对猝死风险的识别有一定价值,但是更多的研究显示,左心室功能减低和心衰对心脏猝死的预测具有最为可靠的预测价值。研究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仅为1.4%。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下降,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大,41%~50%时为2.8%,31%~40%时为5.1%,≤30%时高达7.5%。因此,应对有心衰表现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期发现心功能减退的患者。

除颤:预防猝死的有效手段

造成心脏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因此,抢救猝死最重要的方法是立即除颤。如果把能够除颤的ICD植入患者体内,当发生心律失常时,ICD就能自动识别并在瞬间放电除颤,使患者转危为安。

多年来,通过大量对ICD与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的研究,已经显示出ICD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猝死。它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预防,对非缺血性心衰猝死的预防也同样有效。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

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是,多数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民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归咎原因主要有: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教育不完善,从而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并且产生了两种偏差或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紧张,从而造成过度治疗;更多、更严重的是未予足够重视,全民救治心脏性猝死的知识和技术几乎为零。

心悸、胸闷、晕厥等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出现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和生命的临终时刻,也可伴发于常见病或出现在常规的诊疗过程中,甚至发生在健康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人尤其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目前最常见、门急诊诊治率较高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中山医院宿燕岗副教授列举,房颤的人群发病率高达0.8%~1%,我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损害心功能,导致脑中风,使致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后,射频消融术现已成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

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效果最显著的预防是患者在没有遭遇心脏猝死事件前,但已被确诊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后,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植入ICD(体内除颤器)等;次之则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等严重事件之后再植入ICD,这是预防心脏猝死的首选方法。

2008年公布的一系列国际指南也充分肯定了ICD作为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重要地位,对心脏猝死的一二级预防研究也已证实,对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吸烟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翻倍

新浪健康讯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12月11日报道,《循环:心率失常及电生理学》刊登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翻倍。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吸烟女性相比,吸烟女性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高出2.5倍。在烟瘾大和终生吸烟的女性中,心脏猝死危险更大。

研究人员表示,对很多女性而言,心脏猝死是心脏病的第一信号。虽然吸烟是心脏猝死的一大已知风险因素,但是涵盖女性心脏病患者和没有患心脏病的女性参试者的相关研究却为数不多。

新研究调查了吸烟和戒烟对参加“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101018名女性参试者心脏猝死危险影响情况。在为期30年的跟踪调查中,心脏猝死病例共发生351例。结果发现,吸烟量和吸烟时间长短与女性心脏猝死之间存在明显关联。即便是少量吸烟(每天1—14支香烟)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比正常女性高出近两倍。新研究的相关结论数据包括:(1)女性烟龄每增加5年,其心脏猝死危险就会增加8%。(2)每天抽烟超过25支的女性,猝死危险是不吸烟女性的三倍多。(3)烟龄在35年以上的女性,心脏猝死危险是不吸烟女性的2.5倍。

新研究负责人医学教授鲁皮恩德·桑德胡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越多,心脏猝死危险就越大。但是重要信息是,戒烟之后,这种危险可以消除。新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脏病症状的吸烟女性中,戒烟之后5年内心脏猝死危险立即会大大降低。但是,在已确诊女性心脏病患者中,戒烟的受益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以体现。

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妮卡·戈登伯格博士表示,这项意义重大的新研究再次告诫大众(特别是女性):为了心脏和全身的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最好不沾染吸烟恶习,抽烟者应尽早戒烟。在美国,心脏猝死是心脏病死亡的头号原因,每年会导致40万人死亡。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夏季为啥猝死高发

夏季气温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快,当气温达到35℃时,人体主要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为了排汗,心脏会加大工作量以促进汗腺代谢,人体全身血管随之扩张。

而大量出汗后,血液黏稠度会升高,当排汗达到一定量时会诱发血液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脏病。夏季心源性猝死约占75%,这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心源性猝死的80%。

除上述原因外,夏季很多人喜欢通过运动减肥,但如果运动过量,而又缺乏休息,容易使心脏不规律跳动,此时心脏没有能力有效收缩以排出血液,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猝死。

另外,夏季天气潮湿,空气闷热,容易引发情绪波动,使人情绪烦躁,这些也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给心脏做个深度体检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目前,我国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很低,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如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狂喜、饱餐、酗酒、过度吸烟、严寒、酷热等危险因素。据推测,罗阳的不幸去世的原因在于平时工作上过度劳累,在国产舰载机成功后内心极度激动而导致猝死,很多心脏病患者在乘坐飞机久坐后都会突发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过度吸烟,还包括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如离婚后情绪的波动、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平时工作过多的应酬或酗酒。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冠心病家庭史、性别、年龄、家族性遗传等。

预防猝死需要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期治疗,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治疗已病。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适当体检以及深度体检。预防心脏猝死的早期检测手段包括: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这两项常规检查经济、便捷,并且包含大量早期疾病信息,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两项检查适合有心脏症状的人群,能够发现一般常规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疾病,如可检测出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检查适合有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等。有心脏病的人应定期进行检查,评价病情的进展,冠脉造影适合重度冠心病者。心电图检测出有长时间停搏的病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发作的病人,应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这些都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措施。

心脏猝死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心脏猝死青壮年比例并不大

心脏猝死真的是年轻人多发吗?张教授表示,心脏猝死目前仍以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有数据显示,45岁之前青壮年的心脏猝死率较低,45岁以后开始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55~64岁有明显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猝死发生率进一步增高。据统计,65岁以上心脏猝死率可达约200人/10万,70岁以上则再翻倍。

对于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惋惜的猝死事件,张教授表示:“尽管年轻人猝死率并不高,但从人们惯常的思维角度讲,猝死者越年轻越容易引起人们的震惊和警惕。加之对其频频报道,难免使人走入‘心脏猝死青壮年多发’这一误区。”

心脏猝死八成由冠心病引起

不论是36岁的IT男,还是28岁的夜班的哥,过度劳累都貌似导致猝死的罪魁。然而过度劳累真的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吗?“其实并不尽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过度劳累只是一个外在的诱因,而并非内因。”张教授解释说,之所以导致猝死,其身体必然存在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猝死者中约四分之三是心脏原因所致,比如年轻人猝死多数由于重症心肌炎、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中老年人则主要是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猝死约占所有猝死的80%左右。

除心脏疾病外,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脏猝死?对此,张教授表示,除了吸食可卡因外,其他不良习惯对于猝死影响并不明显。

说到饮酒,张教授举了个典型的例子。不少人平时有酗酒的习惯,久而久之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入院治疗被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要求其戒酒并卧床休息。经过半年左右的疗养,心脏功能会逐渐恢复,心脏大小也能逐渐回归正常范围。

“尽管不良习惯并非猝死的直接因素,但其潜在的隐患同样不可小觑。”张教授讲,很多白领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之外基本不动。这样容易在腿部血管上形成血栓,如果突然起来活动就可能造成血栓脱落,血栓游走到心脏,极易引发肺栓塞、猝死。

心脏猝死元凶性别侧重各异

网上频频报道和转发的几个案例,猝死者均为男性,难道心脏猝死是男性多发?张教授表示:“这要分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有不同的性别侧重。比如冠心病导致的猝死男性多发,长 QT 综合征导致的猝死表现为女性多发。”

长QT综合征(这种疾病由于心脏钾离子通道异常,容易导致突然意识丧失和猝死)有3种类型,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猝死在运动(尤其游泳)时多发,第二种多发于受到声音刺激惊吓之后(如电话铃、闹钟等),第三种多表现为夜间猝死。

张教授同时介绍,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综 合 征 是 一 种 编 码 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导致的猝死在东南亚地区多发,其猝死人数已经超过了车祸,成为亚洲青壮年死亡的第一元凶。特别是 Brugada 综合征还具有性别选择,表现为男性多发,且有家族聚集性,猝死常常发生在夜间。

“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恐怖的事:一家兄弟4人,有一天晚上老二在睡眠中猝死,3 天后下葬那日当晚,老大又发生猝死,之后几个月内,老四和老三又相继因猝死去世,家里只剩下一个女孩了。兄妹 5 人的年龄均在20~45岁。”对于这兄弟4人的离奇死亡,张教授解释说,他们患的是Brugada 综合征,这种疾病在发病之前无任何征兆,部分人查心电图可显示不正常,有的人只能在药物激发试验的情况下心电图才会显示出异常,也有患者在酒后、发烧、蒸桑拿、运动后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铁人也会因心脏病而死

心脏病猝死的人,一般事先并没有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有的人自述曾经有过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更多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等,而这些特征并不明显,也极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而有的心脏猝死患者生前一点症状都没有,因此,心脏性猝死很难被重视。如果心脏病高危人群出现上面所述的症状时,最好进行体检,并从生活各个方面加以注意,万亚红博士介绍。

既然心脏猝死不易察觉,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需要预防能导致冠心病的各种高危因素。其次需要控制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另外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建议心脏病猝死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体检,有病了需积极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预防,在生活中时时注意。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教授指出,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是,多数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民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归咎原因主要有: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教育不完善,从而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并且产生了两种偏差或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紧张,从而造成过度治疗;更多、更严重的是未予足够重视,全民救治心脏性猝死的知识和技术几乎为零。

心悸、胸闷、晕厥等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出现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和生命的临终时刻,也可伴发于常见病或出现在常规的诊疗过程中,甚至发生在健康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人尤其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目前最常见、门急诊诊治率较高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中山医院宿燕岗副教授列举,房颤的人群发病率高达0.8%~1%,我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损害心功能,导致脑中风,使致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后,射频消融术现已成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SCD),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

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效果最显著的预防是患者在没有遭遇心脏猝死事件前,但已被确诊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后,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植入ICD(体内除颤器)等;次之则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等严重事件之后再植入ICD,这是预防心脏猝死的首选方法。

2008年公布的一系列国际指南也充分肯定了ICD作为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重要地位,对心脏猝死的一二级预防研究也已证实,对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心脏猝死的人都有哪些共性

心脏猝死在中国占据的死亡比例越来越大,有研究发现,很多因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有一共性,这一发现在心脏猝死的预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发现呢?研究发现心脏猝死的患者往往年龄偏年轻,心率失常则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许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一些征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便可以得到及时抢救!那么除此以外心脏猝死病人还有哪些共性呢?

“健康人”或是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骤然发病,常因事出意外而不及救治,导致迅速死亡之叫做猝死,也叫做急死。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随着冠心病监护的推广应用,更多的资料证明了猝死者死于室颤者居大多数,它远较窦性停搏、心肌破裂为多。

有资料报道猝死者75%的冠心病,20%有其他心血管疾病,5%未见任何心脏病。在冠心病中79%的广泛多发血管病变。心脏猝死的20%由心肌梗死的致,80%系心电衰竭的结果。凡是有复杂性室性早搏包括多形性、反复性,尤其是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者提示心电不稳,易发生心电衰竭而猝死。但也有经系统的尸检仍缺乏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者,也有认为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心脏猝死的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只要对疾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因此对有发生心脏猝死可能的病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

专家表示,急性冠脉综合征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脏性猝死。而急性冠脉综合征一般包括我们平时熟知的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以及扩张性心肌病等多种疾病。这些冠状动脉疾患是成人心脏性猝死最为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特别是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受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我们一般将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分为四个阶段:前驱症状、终未事件开始、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或存活。心脏性猝死的危险人群一般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软弱乏力、心悸及许多非特异性主诉。“而在临床上,心脏骤停是以缺乏适当的脑血流而致突然意识丧失为特征。如果没有积极的干预,心脏骤停往往导致死亡。”

对于如何预防这类疾病,目前并没有一套十分系统的方法,其实一般情况下,要注意戒烟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和适当运动,另外,还要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目前大家的工作强度都很大,很容易出现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健忘,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其实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已经疲劳过度了。在这种时候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最好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缓解疲劳和精神紧张,使心脏及各脏器功能得以恢复。

心脏猝死的预防和保健

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2)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4)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5)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相关推荐

心脏猝死的临床表现

虽然猝死例数随年龄而增加,因为冠心病人随年龄而发病多。但是按年龄百分比,猝死率在65死以下的年龄组中占50%以上,在65岁以上低于50%,说明中年是多发期。 猝死多发生于院外,事先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推广了动态心电图和监测病房后对发生当时的情况才有所了解。心电图记录证实猝死当时是发生了严重的心律紊乱。Pandis与 Morganroth(1982年)报道收集的72例猝死心电图,终末心律心快速性室律失常占绝大多数(90.3%)。其中室颤54例(75%),室速演变为室颤11例(15.3%),只有7例(9.7%

心脏猝死的人都有哪些共性

“健康人”或是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状态,骤然发病,常因事出意外而不及救治,导致迅速死亡之叫做猝死,也叫做急死。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随着冠心病监护的推广应用,更多的资料证明了猝死者死于室颤者居大多数,它远较窦性停搏、心肌破裂为多。 有资料报道猝死者75%的冠心病,20%有其他心血管疾病,5%未见任何心脏病。在冠心病中79%的广泛多发血管病变。心脏猝死的20%由心肌梗死的致,80%系心电衰竭的结果。凡是有复杂性室性早搏包括多形性、反复性,尤其是R波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者提示心电

心脏猝死有哪些征兆

心脏猝死,听起来是一个比较可怕的症状,的确,每年都有很多人发生此类情况。说是“猝死”,那是不是说在发生灾难的之前就是完全没有征兆的呢?可能一般人都会觉得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如果患者的家人朋友仔细观察的话,害死有一些值得警惕的预兆的。这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及早做就医准备是有好处的。下面就看看到底在猝死发生之前,患者的身体会有怎样一些讯号呢? 据医生介绍说,心脏猝死者绝大多数都是本身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和心内异常通道。这些心脏

学学心肺复苏应对心脏骤停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许多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目前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因此

心肌缺血的遗传特点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3.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

跑马拉松为什么会猝死

跑马拉松发生的猝死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猝死,多是心脏猝死,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心脏猝死里由于心律不齐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在跑马拉松时突然增大的运动负荷,心脏功能跟不上运动量的增加,导致心脏缺血,或产生严重的供氧不足,也会诱发心律不齐等各种心肌病,从而导致猝死。 马拉松多数猝死事件多发生在终点附近,可能由于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在终点处,选手容易亢奋,周围人的鼓励和叫喊也可能让其运动超过自身的身体极限,一旦再加速冲刺,心跳加速越快,血氧若跟不上,就会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

心绞痛猝死原因有哪些因素

心绞痛猝死原因是什么?专家指出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死亡者,几乎10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l小时内死亡者,80—90%是心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0—60%是心血管病。 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猝死占55—90%。此外,急性喉炎、脑血管意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以及急性中毒性菌痢等都可引起猝死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脏猝死的注意事项①老年人心脏猝死一半多由于血压高,冠心病引起的,建议老年人不要抽烟饮酒,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清淡些的食物比较好。 ②老年人心脏猝死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宫血宁和金鸡胶囊的,以及应用注射或输液菌必治,替硝唑治疗,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性激素六项、超声、白带等检查看看。这些对病情具有良好的缓解的作用。 ③建议适当限制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缺血性心脏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如果你同时伴有以上疾病,可针对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④建议平时饮食清淡,不可集中食用过多蔬菜或高脂食物,低盐

吃榴莲禁忌什么一起吃 牛奶

榴莲还不能和牛奶放在一起吃,它们是相克的存在,如果一起吃会产生对身体有毒的微量成分,会导致人们血压升高,心脏压力过大,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脏猝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心肌缺血手术后会死吗

一般来说患病后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人的寿命的,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就可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