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胆管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增高等。
2.B超检查:反复仔细的B超检查可显示扩张的胆管,梗阻的部位,甚至肿瘤。胆管癌的、超声像可呈肿块型、条索状、突起型及血栓状,肝内胆管癌常呈肿块或条索状,肝门部癌常为条索状,下部胆管癌常为突起型,肝门部血栓状声像可能是肝门癌、胆囊癌或转移癌。由于胆管扩张发生在黄疸之前,B超具有诊断早期胆管癌的价值。
3.PTC:是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它能显示胆管癌的位置和范围,确诊率可达94%~100%。
4.CT:胆管癌的CT基本表现为⑦显示为胆管癌之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接近肿瘤的胆
管壁增厚,于增强扫描时胆管更清晰可被强化,管腔呈不规划的缩窄变形。一般可发现软组织密度的肿瘤影,其CT值为50Hu,增强扫描时被强化CT值为60~80Hu。②肿瘤多数沿胆管壁浸润性生长。胆管壁增厚,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而易显示。少数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结节为软组织密度。③肿瘤向腔处浸润扩展,管壁边缘模糊。常侵犯胆囊肝脏、毗邻的血管及淋巴组织。而呈不均密度软组织影,形态不规整,组织结构模糊,界限不清。
5.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造影能显示梗阻远端胆管。
6.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术可较好地判定胆管癌能否被切除。
7.细胞学检查:在PTCD基础上扩大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可直接观察并钳取肿块活检。行PTC或PTCD时可抽取胆汁行细胞学检查。
胆结石反复发作可诱发胆管癌
胆结石是常见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达10%左右。女性患者多见,尤其是较肥胖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胆结石是胆管(胆囊)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证实,约有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有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肝内胆管肿瘤发病率约为2%~15%。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较消化道其他恶性肿瘤,如胃肠、肝等肿瘤少见,但预后较差。姑息治疗或未治疗平均生存几个月,很少超过1年,即使手术切除也很少超过5年。因此,胆管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胆结石是致病因素之一
为何胆结石容易诱发胆管癌?这是由于胆内反复出现的炎症、结石、寄生虫等长期在胆内摩擦,致使胆内细胞发生癌变。特别是胆结石反复发作时,可致胆管反复感染,出现炎症、黄疸等症状,更容易诱发胆管癌的发生。
胆结石不仅能诱发癌症的发生,还可能误导医生对胆管癌的诊断,干扰患者对胆管癌的认识。现在,有不少患者通过常规体检及早检查出胆管癌,或通过结石手术前体检发现。但是,仍有很多患者是在癌症中后期,因出现疼痛症状才发现患上胆管癌的,甚至有的患者误把胆管癌合并的结石当成是单纯的结石病,把食欲差、上腹部隐痛等明显早期症状误认为是胃病,以致延迟发现胆管癌。
表现:黄疸、食欲不振、瘙痒
胆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不适,以及不断发展的黄疸、食欲不振、消瘦、瘙痒等。如合并胆结石及胆管感染,可有发冷、发热等。如癌肿位于一侧肝管,开始常无症状,当影响至对侧肝管开口时,才出现阻塞性黄疸。胆管中部癌不伴有胆石及感染,多为无痛、阻塞和发展较快的黄疸。如是胆总管下端部肿瘤,则可触摸到肿大的胆囊。如肿瘤破溃出血,可有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等表现。因为早期症状和结石病很像,许多患者会将胆管癌的早期症状误认为是胆结石病。
高危人群:积极防范胆管癌
临床上哪些人更易患胆管癌呢?目前,专家认为,下列人群需特别警惕:①中年以上的人,特别是肥胖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②癌前病变患者,如胆囊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需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同时,杜绝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酗酒等。③40岁以上患有胆结石,并长期反复发作,同时伴有炎症、黄疸等症状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胆管是否有癌变倾向。
胆管癌应该怎么判断
胆管癌通常是指源于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的癌,大体解剖学的传统分类习惯将肝实质与胆管分开,如肝实质内源于肝内的小胆管癌属于胆管细胞性肝癌,而胆管癌则指源于肝外胆管和肝门部Ⅰ、Ⅱ级分支的主要肝胆管。通俗地说,胆管癌指源于大胆管的胆管细胞癌。临床上将肝内胆管结石癌变、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癌变等未明确列入在内,但胆结石和先天性胆管疾病与胆管癌有着密切的病因学关系,临床上胆管癌常合并有胆结石或胆管扩张症。胆管癌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3个类型。其中以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多见,占同期胆管癌的40%~67%。加之肝门部胆管癌位于肝门部特殊复杂的解剖学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疑难点,而属于高危性的外科手术范畴,曾一度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区。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能更深入透彻地了解肝门部区域复杂的肝胆管、肝动脉和门静脉三者之间的毗邻关系,而只有外科技术更为成熟的外科医师才能使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成功,或降低手术并发症。近10多年肝门部胆管癌在外科治疗中备受关注,并在肝门部外科领域中取得明显进步。诚然,胆道肿瘤无论在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等方面与常见的胃肠肿瘤、肝癌等相比,起步要晚得多,其外科治疗的水平与疗效目前仍存有很大差距,但在现代外科综合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今天,肝门部胆管癌等曾很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肝门区域的肿瘤,已经显示出外科治疗良好的结果和仍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
1.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增高等。
2.B超检查:反复仔细的B超检查可显示扩张的胆管,梗阻的部位,甚至肿瘤。胆管癌的、超声像可呈肿块型、条索状、突起型及血栓状,肝内胆管癌常呈肿块或条索状,肝门部癌常为条索状,下部胆管癌常为突起型,肝门部血栓状声像可能是肝门癌、胆囊癌或转移癌。由于胆管扩张发生在黄疸之前,B超具有诊断早期胆管癌的价值。
3.PTC:是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它能显示胆管癌的位置和范围,确诊率可达94%~100%。
4.CT:胆管癌的CT基本表现为显示为胆管癌之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接近肿瘤的胆管壁增厚,于增强扫描时胆管更清晰可被强化,管腔呈不规划的缩窄变形。一般可发现软组织密度的肿瘤影,其CT值为50Hu,增强扫描时被强化CT值为60~80Hu。
肿瘤多数沿胆管壁浸润性生长。胆管壁增厚,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而易显示。少数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结节为软组织密度。
肿瘤向腔处浸润扩展,管壁边缘模糊。常侵犯胆囊肝脏、毗邻的血管及淋巴组织。而呈不均密度软组织影,形态不规整,组织结构模糊,界限不清。
5.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造影能显示梗阻远端胆管。
6.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术可较好地判定胆管癌能否被切除。
7.细胞学检查:在PTCD基础上扩大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可直接观察并钳取肿块活检。行PTC或PTCD时可抽取胆汁行细胞学检查。
胆总管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管癌的临床症状与其发生部位、胆管阻塞程度、肿瘤侵犯程度有关。一般说来,位于肝内的胆管癌,或说是周边型的,并无特别症状,常仅有腹胀等轻微症状,除非已经侵蚀掉大部分肝叶,少有黄疸出现,但生化检查则常可发现碱性磷酸腜等特别肝功能检验异常。这些外围型胆管癌的患者假使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出现的频率也会有不一样,譬如较容易有胆管感染,会有发烧、畏寒。也些病人会因急性胆管炎,接受手术被意外诊断出有胆管癌。若是胆管癌长在肝门部份,所谓肝门型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的胆管癌,常见症状会有腹痛,因为容易造成胆道阻塞,也会有黄疸及皮肤搔痒的症状,此外也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发烧。
胆结石反复发作易诱发胆管癌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较消化道其他恶性肿瘤,如胃肠、肝等肿瘤少见,但预后较差。
胆结石是胆管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证实,约有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有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肝内胆管肿瘤发病率约为2%~15%。为何胆结石容易诱发胆管癌?这是由于胆内反复出现的炎症、结石、寄生虫等长期在胆内摩擦,致使胆内细胞发生癌变。特别是胆结石反复发作时,可致胆管反复感染,出现炎症、黄疸等症状,更容易诱发胆管癌的发生。
胆结石不仅能诱发癌症的发生,还可能误导医生对胆管癌的诊断,干扰患者对胆管癌的认识。现在,有不少患者通过常规体检及早检查出胆管癌,或通过结石手术前体检发现。但是,仍有很多患者是在癌症中后期,因出现疼痛症状才发现患上胆管癌的。情况严重的,甚至误把胆管癌合并的结石当成是单纯的结石病,把食欲差、上腹部隐痛等明显早期症状误认为是胃病,以致延迟发现胆管癌。
有很多患者因为胆结石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从而引发了胆管癌,其主要的症状就是容易出现腹部不适,以及消瘦、瘙痒等症状。如果合并胆结石与胆管感染的话,还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其中多为无痛与发展较快的黄疸。
胆管癌该怎么护理
胆管癌在所有的癌症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而且给我们患者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大的,那么如果人们患了胆管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护理呢,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对于胆管癌有一定的了解,祝您健康。
只要是癌症,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几乎都是会威胁到我们生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疾病,因此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胆管癌的护理方法,对于癌症来说,护理方法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一、注意饮食的调节
胆管癌病人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更难消化,病人常表现纳呆、食少、腹胀、大便不调。选择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烟酒,多饮开水。
二、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三、休息要注意体位
静卧休息时应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仰卧位为佳,以防胆囊部位受压。
四、心理护理
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坚持愉快的心态。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效果。
五、定期到医院履行相关临床诊断检查
对于患有肝胆先本性疾病者,如先本性胆管囊肿、先本性肝胰肾囊肿、胆管结石、硬化性胆管炎等,必须定期到医院履行相关临床诊断检查,以全面排查是否患有胆管癌。同时值得注意事项的是,这类肿瘤患者还必须忌讳烟酒。
对于胆管癌的一些护理工作该怎么做,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的很详细了,希望可以引起广大胆管癌患者的重视,只有严格的按照上面的这些方面去做,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只有经过专业的护理,胆管癌患者才可以稳定病情,减少身体上所受的痛苦,因此大家要多了解一些胆管癌的护理方法,特别是家里有这样病患的人群,那么作为家人,就更加需要知道怎样的护理他们了。
胆管癌疾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增高等。
2.B超检查:反复仔细的B超检查可显示扩张的胆管,梗阻的部位,甚至肿瘤。胆管癌的、超声像可呈肿块型、条索状、突起型及血栓状,肝内胆管癌常呈肿块或条索状,肝门部癌常为条索状,下部胆管癌常为突起型,肝门部血栓状声像可能是肝门癌、胆囊癌或转移癌。由于胆管扩张发生在黄疸之前,B超具有诊断早期胆管癌的价值。
3.PTC:是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它能显示胆管癌的位置和范围,确诊率可达94%~100%。
4.CT:胆管癌的CT基本表现为显示为胆管癌之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接近肿瘤的胆管壁增厚,于增强扫描时胆管更清晰可被强化,管腔呈不规划的缩窄变形。一般可发现软组织密度的肿瘤影,其CT值为50Hu,增强扫描时被强化CT值为60~80Hu。
肿瘤多数沿胆管壁浸润性生长。胆管壁增厚,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而易显示。少数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结节为软组织密度。
肿瘤向腔处浸润扩展,管壁边缘模糊。常侵犯胆囊肝脏、毗邻的血管及淋巴组织。而呈不均密度软组织影,形态不规整,组织结构模糊,界限不清。
5.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造影能显示梗阻远端胆管。
6.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术可较好地判定胆管癌能否被切除。
7.细胞学检查:在PTCD基础上扩大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可直接观察并钳取肿块活检。行PTC或PTCD时可抽取胆汁行细胞学检查。
胆管癌的排除检查项目
胆管癌在发病时会出现很多不良的症状,会有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但是在早期的时候患者往往是没有很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所以在胆管癌这个发现上是比较困难的,一旦有症状出现都是中晚期了,所以对于治疗有很大的难度,那么按时的筛查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下面就是常见的四项胆管癌排除检查。
腹部B超:该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诊断胆管癌首选方法。
腹部CT:腹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优于B超,可显示出胆管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胆管扩张程度及腹水等。
核磁胆道造影(MRCP): 该检查属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胆道全貌,在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上更直观。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判断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对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诊断较CT准确。对区分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上述的四项检查项目就是胆管癌有效排除的检查了。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最好是每年或者是半年定期的去正规医院体检,防止自己有胆管癌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自己都不知道,只有早期发现,病情没有很严重,那么才能够很好的及时治愈它。
胆管癌的易发群体是什么
只要对疾病有一点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的疾病都有一些比较容易感染的群体,对于胆管癌这个疾病我们大家都非常的想要进行了解,那么胆管癌的易发群体是什么呢?很多的人都想要对于我们身边的疾病进行很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胆管癌的易发群体是什么。
有下列情况的胆管结石患者,属胆管癌的高危倾向者,对胆管切除术应持积极态度:
1、B超、CT或MRI发现胆变壁局限性增厚,或伴有息肉样病变。
2、胆管区疼痛变为持续性伴明显消瘦或消化障碍。
3、结石直径大于2cm。
4、胆管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60岁以上的男性或55岁以上的女性患者。胆管萎缩、胆管充满型结石患者因B超无法看清胆经壁变化情况,手术指征亦宜放宽。 二氧化钞、亚硝胺和石棉等致癌剂、肝内胆管结石、华文睾吸虫病、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家属性结肠息肉病是胆管癌的致病因素c晚近有报道,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胆管癌亦相关,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警惕胆管癌的发生。
随着胆管结石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胆管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胆管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是治疗效果比较差一种,一旦发生,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总体疗效很差,所以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1.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管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2.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积极治疗胆管炎,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较大的结石要尽早行胆管切除术。
3.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
吃鱼生虾生引发胆管癌
多数胆管癌患者无疼痛,误诊率较高
绝大多数胆管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皮肤、巩膜黄染,而且呈进行性加重、加深,多数患者无疼痛,误诊率较高。根据癌肿不同生长部位,胆管癌分为肝门部胆管癌、胆管中部癌和胆管下端癌。无论哪种胆管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只有很少部分胆管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皮肤瘙痒、食欲不振等。
临床发现,胆管癌发病人群以50~70岁的老年人居多,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处在此年龄段且出现腹痛、腹胀、皮肤瘙痒,甚至是黄疸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筛查,一般排查胆管癌必做以下四项检查。
1、腹部B超:该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诊断胆管癌首选方法。
2、腹部CT:腹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优于B超,可显示出胆管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胆管扩张程度及腹水等。
3、核磁胆道造影(MRCP): 该检查属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胆道全貌,在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上更直观。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判断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对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诊断较CT准确。对区分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胆管癌简介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把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也归入胆管癌的范畴,肝内胆管癌是位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小胆管癌,在现有教科书仍将ICC放在原发性肝癌中阐述,事实上ICC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均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不同,而与肝外胆管癌相近。
因此根据部位将胆管癌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癌。
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上段胆管癌,位于一级胆管至胆囊管开口处:中段胆管癌,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下至胰腺上缘处:下段胆管癌,位于胰腺上缘至进入十二指肠壁处。近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个别高发地区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甚至已经翻番。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胆管癌最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