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血培养约有75%~85%患者血培养阳性。阳性血培养是诊断本病的最直接的证据,而且还可以随访菌血症是否持续。病原体从赘生物不断地播散到血中,且是连续性的,数量也不一,急性患者应在应用抗生素前1~2h内抽取2~3个血标本,亚急性者在应用抗生素前24h采集3~4个血标本。先前应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应至少每天抽取血培养共3d,以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取血时间以寒战或体温骤升时为佳,每次取血应用更换静脉穿刺的部分,皮肤应严格消毒。每次取血10~15ml,在应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取血量不宜过多,培养液与血液之比至少在10∶1左右。因为血液中过多的抗生素不能被培养基稀释,影响细菌的生长。常规应作需氧和厌氧菌培养,在人造瓣膜置换,较长时间留置静脉插管、导尿管或有药瘾者,应加做真菌培养。观察时间至少2周,当培养结果阴性时应保持到3周,确诊必须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一般作静脉血培养,动脉血培养阳性率并不高于静脉血。罕见情况下,血培养阴性患者,骨髓培养可阳性。培养阳性者应作各种抗生素单独或联合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指导治疗。

(二)一般化验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后者大都在6%~10g%左右。偶可有溶血现象。白细胞计数在无并发症的患者可正常或轻度增高,有时可见到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增快。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在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或大的肾梗塞时,可出现肉眼血尿,脓尿以及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常可导致肠球菌菌尿,金葡菌性心内膜炎亦然,因此作尿培养也有助于诊断。

(三)心电图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在并发栓塞性心肌梗塞、心包炎时可显示特征性改变。在伴有室间隔脓肿或瓣环脓肿时可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颅内菌性动脉瘤破裂,可出现“神经源性”的T波改变。

(四)放射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仅对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梗塞的诊断有帮助,当置换人造瓣膜患者发现瓣膜有异常摇动或移位时,提示可能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计算机化X线断层显像(CT)或螺旋CT对怀疑有较大的主动脉瓣周脓肿时有一定的诊断作用。但人造瓣膜的假影及心脏的搏动影响了其对瓣膜形态的估价,且依赖于造影剂和有限的横断面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磁共振显像(MRI)因不受人造瓣膜假影的影响,当二维超声心动图不能除外主动脉根部脓肿时,可起辅助作用,然而费用较贵。

(五)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上的赘生物可由超声心动图探得,尤在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能探测到赘生物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经胸壁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生物瓣PVE很有价值,对机械瓣PVE则略差。因为它能将前者的瓣膜形态很好显示出来,易于检出生物瓣上的赘生物(尤其豬瓣),而对机械瓣的赘生物则因其超声回声表现为多条且多变反射而难以确定。且汉有检出直径小于2~3mm的赘生物。对瓣膜上稀松的钙化或假性赘生物有时较难鉴别。

近来发展的经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显著地优于经胸壁二维超声心动图。90%的病例可发现赘生物,能检出更小的直径在1~1.5mm的赘生物。不受机械瓣造成的回声的影响,更适用于肺气肿、肥胖、胸廓畸形。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率。还能探测瓣膜破坏的程度或穿孔,腱索的断裂,连枷的二尖瓣或三尖瓣,感染性的主动脉瘤和因感染的主动脉瓣返流引起二尖瓣前叶心室面内膜损害所致的二尖瓣瘤,以及各种化脓性心内并发症,发主动脉根部或瓣环脓肿、室间隔脓肿、心肌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并有助于判定原来的心脏病变,对瓣膜返流的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的评估,可作为判断预后和确定是否需要手术的参考。

(六)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对诊断原有的心脏病变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很有寿命外,尚可估价瓣膜的功能。有人通过心导管在瓣膜的近、远端取血标本,测定细菌计数的差别,认为可确定本病感染的部位。但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可能使赘生物脱落引起栓塞,或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须慎重考虑,严格掌握适应证。

(七)放射性核素67Ga(稼)心脏扫描对心内膜炎的炎症部位和心肌脓肿的诊断有帮助,但需72h后才能显示阳性,且敏感性特殊性明显差于二维超声心动图,且有较多的假阴性,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八)血清免疫学检查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长达6周者,50%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经抗生素治疗后,其效价可迅速下降。有时可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或低补体血症,常见于并发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其下降水平常与肾功能不良保持一致。约有90%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阳性,且常在100µg/ml以上,比无心内膜炎的败血症患者高,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血培养阴性者尤然。但要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其他免疫性疾病中CIC血清水平也可大于100µg/ml。

其他检查尚有真菌感染时的沉淀抗体测定、凝集素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壁酸抗体测定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怎样的病发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 表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突然,伴寒战、高热,全身毒血 症明显,常是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病程多急骤凶险,容易掩 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只有非特异 性隐袭症状,如全身不适、疲倦、低热及体重减轻等。少数起病 以并发症形式开始,如栓塞、不能解释的脑卒中、顽固性心力衰 竭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

1.疾病分类及表现

根据病程、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临床表现常将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但两者有相当大的重叠性。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正常的心脏。病原菌通常是高毒力的细菌,如金葡菌或真菌。起病往往突然,伴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常是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病程多急骤凶险,易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数起病缓慢,有全身不适、疲倦、低热及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以并发症形式起病,如栓塞、不能解释的卒中、心瓣膜病的进行险加重、顽固性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和手术后出现心瓣膜杂音等。

(3)病史部分患者发病前有龋齿、扁桃体炎、静脉插管、介入治疗或心内手术史。

2.常见症状特征

(1)感染症状发热是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热程较长,个别患者无发热。此外患者有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等表现,病情进展较慢。

(2)心脏体征80%~85%的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原有的心脏杂音可因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而发生改变,出现粗糙响亮、呈海鸥鸣样或音乐样的杂音。原无心脏杂音者可出现音乐样杂音,约一半患儿由于心瓣膜病变、中毒性心肌炎等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等。

(3)栓塞症状视栓塞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病程后期,但约1/3的患者为首发症状。皮肤栓塞可见散在的小瘀点,指趾屈面可有隆起的紫红色小结节,略有触痛,此即Osler结节;内脏栓塞可致脾大、腹痛、血尿、便血,有时脾大很显著;肺栓塞可有胸痛、咳嗽、咯血和肺部啰音;脑动脉栓塞则有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抽搐甚至昏迷等。病程久者可见杵状指、趾,但无发绀。

同时具有以上三方面症状的典型患者不多,尤其2岁以下婴儿往往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仅少数患儿有栓塞症状和(或)心脏杂音。

如何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 产生的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不同于由于风湿热、类风 湿、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导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心内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勒夫勒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老年人心内膜炎、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心内膜炎的并发病症

心内膜炎可有以下的一些并发症:

1、心脏:

(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瓣膜穿孔及腱索断裂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2) 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可以引起传导阻滞;

(3)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所致以主动脉瓣感染者多见;

(4) 化脓性心包炎;

(5) 心肌炎。

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3、转移性脓肿:急性IE多见亚急性者少见常发生于肝脾骨骼和神经系统。

三、神经系统:

(1) 脑栓塞占半数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最易受累及;

(2) 脑细菌性动脉瘤除非破裂出血多无症状;

(3) 脑出血由于脑栓塞或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

(4) 中毒性脑病可有脑膜刺激征;

(5) 脑脓肿;

(6) 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后三者主要见于急性IE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

5、肾脏:多数患者有肾损害包括:

(1) 肾栓塞和肾梗死;

(2) 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后者可致肾功能衰竭常见于亚急性IE;

(3) 肾脓肿:不多见。

心脏病的危害

肺部感染

造成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结构异常可造成局部心内膜结构受损,容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造成患者畸形或死亡

先心病不经治疗,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三分之二死亡。并且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去世的越多,死亡越早。这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之一。

心内膜炎的鉴别诊断

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并不是十分常见,大多属晚期才出现,给早期诊断心内膜炎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某些患有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造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到1周以上的,应警惕本版的可能。应立即进行全面检查,在诊断时,还需要与以下疾病做鉴别。

1、发热性疾病:如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需与伤寒、败血症、结核、风湿热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鉴别。

2、心力衰竭: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伴有低热或无发热者,应与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相鉴别。

3、风湿性心肌炎: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与本病的鉴别较困难,因二者均可有发热、贫血、血沉增快以及心脏损害,但如有栓塞、脾大、血尿、杵状指及血培养阳性,特别是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较大赘生物,则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4、左房黏液瘤:有时本病和左房黏液瘤不易鉴别,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赘生物出现在左心房内少见。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内膜及大动脉内膜由于致病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病毒等侵人引起的炎症性病变。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以不规则热型为多见。还有慢性、进行性的贫血。皮肤方面皮肤及黏膜瘀斑是心内膜炎常见的皮肤表现。多呈紫红色,有明显压痛。多发生于病程的晚期中,杵状指较多见。心脏及其他脏器方面心脏方面表现是在原有心脏病的杂音外出现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的强度发生改变。并发症主要为心功能不全及心、脑、肾等主要脏器血管发生栓塞现象。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有心瓣膜病或心血管畸形及人造瓣膜的患者应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在作牙科和上呼吸道手术或机械操作,低位胃肠道、胆囊、泌尿生殖道的手术或操作,以及涉及到感染性的其他外科手术,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在牙科和上呼吸道手术和机械操作时,一般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予青霉素G100~120万u静脉滴注及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必要时加用链霉素1g/d,术后再给予2~3天。作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机械操作时,术前后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与庆大联合应用。

感染性心内膜炎

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

1.病原体侵入血流

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

2.心瓣膜异常

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3.防御机制的抑制

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等。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成,故又称为溃疡性心内膜炎。此类心内膜炎起病急剧,多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链球菌。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痈、产褥热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肿瘤、心脏手术、免疫抑制等)病原菌则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侵犯二尖瓣。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血管病。

心脏瓣膜病的一般治疗方式有哪些

1、心脏瓣膜病的一般内科治疗:

① 限制体力活动;

②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术前、术后用抗生素2-3天。

③ 检查有无风湿热活动,若有应抗风湿治疗。

2、心脏瓣膜病并发症的治疗:

① 心力衰竭。

② 心房纤颤、扑动、复律。

③ 感染性心内膜炎。

④ 栓塞,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

感染性赘生物的介绍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沉着而组成的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过去将本病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endocarditis),由于不够全面现已不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脾肿大和血培养阳性等。

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细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真菌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两类,即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心内膜炎指由于各种感染病灶或途径,如吸毒患者长期静脉使用毒品等,经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或瓣膜的感染。继发性心内膜炎指继发于心脏病变、瓣膜置换术后、安置起搏器、长期在中心静脉置管或其他心脏手术后等原因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人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或做过心脏手术的易患此病。在美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大约为1.7-6.2病人/10万人年。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报告,每年约有1.5万-2万人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还不够明确。本病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1。

【临床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是心脏局部损伤和机体免疫反应的综合表现。

1.全身感染SBE患者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发热时间不等,个别病例持续间歇发热达10年之久。热型不规则,多见驰张热型,有时仅为低热。患者主诉全身酸痛,乏力,伴有体重下降,面色苍白,贫血。病程长者可出现脾肿大、杵状指和血尿,并可出现身体重要脏器脓肿。目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已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1周体温持续不退,或体温正常后再发高热,应高度怀疑继发性SBE,需密切观察治疗,并进行有关检查。

2.心脏表现 绝大多数病人可听到心脏杂音,或在原有心脏杂音基础上出现新的杂音,或是原有心脏杂音性质改变。心脏杂音变化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性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也可能无心脏杂音。伴随心脏杂音的出现,还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恶化,患者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90%),多由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所致,也可能由于感染破坏心内结构,造成心腔内分流所引起。如主动脉感染延及邻近心腔时,有些病例会出现心律失常,以传导阻滞较为常见,往往提示感染延及传导系统。

3.栓塞 患者体循环、肺循环均可发生栓塞,但以体循环栓塞多见。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甚至有些病例以栓塞起病。栓塞可导致多个器官损害,因受累的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脑栓塞: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表现为偏瘫和失语。脑出血:脑部血管因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也可以为栓塞与出血并存。肾栓塞: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脾栓塞:可出现左上腹剧痛。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腹痛,有肠梗阻的表现。四肢动脉栓塞:栓塞肢体远端疼痛,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另外还可有视网膜上出现卵圆形出血,即Roth斑,皮肤淤点多见,多分布于躯干部,可能由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破裂出血或微小栓塞所引起,手掌和足底皮肤无痛性淤点,称为Janeway结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0~2001年间共手术治疗31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5例,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246例,其中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病变51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109例,二尖瓣病变80例,三尖瓣病变6例。发生动脉栓塞者16例(8%),患者表现为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继发于心脏手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霉菌所致,可能与患者术后恢复不利、机体抵抗力差和抗生素应用不当有关。

4,免疫系统损害 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可引起肾小球肾炎,患者表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另外,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手掌或足底皮肤,可形成Osler结节或Janeway结节,应予足够重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一、一般内科治疗:

①限制体力活动。

②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术前、术后用抗生素2-3天。

③检查有无风湿热活动,若有应抗风湿治疗;

二、合并症治疗:

(一)心力衰竭;

(二)心房纤颤、扑动;复律;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栓塞,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

三、介入性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适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8-1.2cm2,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

相关推荐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鉴别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出诊断。 疾病诊断 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心脏彩超等检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主要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的瓣膜病变以及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辨膜病并发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50%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年风湿性炎症的侵蚀,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加上心脏负荷过重,如严重二尖瓣狭窄病变在妊娠、分娩、剧烈体力活动及感染时,可引起心率加快,致使左心室舒张期缩短和左心房压力增高,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血浆渗到组织间隙或肺泡内,引起急性肺水肿,病人可以有严重的阵发性呼吸困难、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肺内满布罗音等,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性早搏、心房纤颤、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其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可以高达40%~5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临床注意事项

感染发生的背景(比如社区获得性或医院获得性)、人工 瓣膜以及静脉内药物的滥用都将对心内膜炎的病原学产生影响。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毒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所致。金黄色葡 萄球菌几乎占50%以上。80%为非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为 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致病菌种已经明显改 变,几乎所有的已知致病微生物都能引起本病,同一病原体可产 生急性病程,也可产生亚急性病程。并且过去罕见的耐药微生物 的比例有所增加。尽管如此,草绿色链球菌所致的心内膜炎仍然 是自然瓣膜和晚期人工瓣膜的最常见致病菌。

心脏内膜炎引发的因素

心内膜炎,一种炎症性疾病,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 ①病原体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 ②心瓣膜异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③防御机制的抑制,例如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时。 病因包括各种细菌、真菌及贝纳特考克斯体(coxiella burnettii)等。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时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

心内膜炎病因

心内膜炎疾病病因 一、病因 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 1、病原体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 2、心瓣膜异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3、防御机制的抑制,例如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时。病因包括各种细菌、真菌及贝纳特考克斯体(coxiella burnettii)等。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时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

心膜炎症状表现是什么样的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身体虚弱,病情进行性加重,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较为隐匿,这些病人通常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寒战、肌痛/关节痛、乏力,但临床表现差别很大。 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表现包括出现新的心脏杂音、原有的心脏杂音突然加重或瓣膜遭到破坏,心力衰竭加重。患者也有可能以胸痛为主诉,原因是胸膜炎、心包炎或冠状动脉栓塞所致的心肌梗死。 心脏以外表现包括栓塞和血管现象。患者可出现没有任何神经定位体征的头痛,也可能发生脑梗死、局灶性脑炎、脑出血或形成真菌性动脉

如何治疗心内膜炎效果显著呢

1.抗生素治疗心内膜炎 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① 选用杀菌剂治疗心内膜炎 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 ② 治疗心内膜炎剂量要大 按体外杀菌浓度的4-8倍给药。若作杀菌滴价测定,以患者血清二乘积稀释加入血培养出来细菌,如1:8或更高滴价无菌生长,表示抗生素有效和剂量已足。 ③ 治疗心内膜炎疗程要够 一般需4-6周,对抗生素敏感性差的细菌或有并发症的顽固病例可延长至8周。 ④ 尽早治疗心内膜炎 在连续血培养4

心包积液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本病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更年期为多。 并发症: 1、脑出血 心包积液并发脑出血较少报导,其发生可能与大量心包积液后,回心血流受阻,颅内血管内压力增高致血管破裂有关。因此在治疗时应严格注意其它伴发的症状,如出现一些难以用本病解释的症状时,应该积极查找其他疾病,以免漏诊而得不到及时治疗。 2、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并发本病的前提是由于心包积液内含有脓性细胞,当发生感染型心内膜炎时,由于瓣膜受累,渗出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以及细菌可以形成赘生物,附着于受累的瓣膜上,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这种赘生物所形成的反射回声,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4种治疗方法

一般内科治疗 ①限制体力活动。 ②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术前、术后用抗生素2-3天。 ③检查有无风湿热活动,若有应抗风湿治疗。 合并症治疗 (一)心力衰竭; (二)心房纤颤、扑动;复律;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栓塞,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 介入性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适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8~1.2cm2,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 外科治疗 (一)二尖瓣分离术,适应征同上; (二)瓣膜置换术,适于联合瓣膜病变或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钙化、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心脏体征轻微者须与伤寒、结核、上呼吸道感染、肿瘤、胶元组织疾病等鉴别。在风湿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本病,经足量抗生素治疗而热不退,心力衰竭不见好转,应怀疑合并风湿活动的可能。此时应注意检查心包和心肌方面的改变,如心脏进行性增大伴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等。但此两病也可同时存在。发热、心脏杂音、栓塞表现有时亦须与心房粘液瘤相鉴别。 本病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在老年人中应注意与脑动脉硬化所致脑血栓形成,脑溢血及精神改变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