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痛经的穴位 中极穴
缓解痛经的穴位 中极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4寸。
功效:该穴具有散寒行气的功效。主治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等,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早泄遗精等症。适合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如女性痛经、月经不畅。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可先顺时针按揉50次后,再逆时针按揉50次。体质寒凉的女性,可以将手掌先搓热后,用掌心按揉该穴位,起到保温刺激的作用。
缓解痛经的穴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每个穴位总是对身体的器官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通过穴位按摩或者是穴位针灸,总是能很好解决一些病症,只是每个穴位都有其针对性,那什么穴位能够很好的缓解痛经穴位呢?
其实按照医学资料所示,能够缓解痛经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等。针对不同的穴位,按摩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每个穴位的具体按摩方法,我们接下来也会做出详细的介绍,而按摩穴位缓解病痛则是要求手法准确,不然的话也算是白费功夫。
缓解痛经的穴位
很多女性都有痛经的烦恼,用药虽然能达到止痛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如果能按摩缓解痛经的穴位,那就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预防和缓解痛经的效果,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下。
子宫穴: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经前按摩四穴位 助你缓解痛经
太冲穴: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上述就是可以帮助缓解痛经的穴位,女性可以在月经来临之前的五到七天开始进行按摩,在月经来潮之后就要停止了,如果按摩方法正确,那么女性的月经来潮时间可能会提前一两天,而且随着经血的排出,女性痛经的症状也就能缓解甚至是消失。
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肾结石疼痛按什么穴位
一、肾结石疼痛按什么穴位
1、在4分钟内,用拇指尖分别按压“中极穴”、“关元穴”、“大横穴”、“腹结穴”60-80次,以酸胀为宜。
2、用拇指尖先压“肾俞穴”1分钟,然后再用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肾俞穴”30次,以酸胀为宜。
3、在3分钟内,用拇指依次按压“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巨虚穴”60-80次,以酸胀为宜。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结穴,足太阴脾经穴。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上巨虚穴,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大肠的下合穴。
下巨虚穴,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小肠的下合穴。
缓解痛经的穴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每个穴位总是对身体的器官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通过穴位按摩或者是穴位针灸,总是能很好解决一些病症,只是每个穴位都有其针对性,那什么穴位能够很好的缓解痛经穴位呢?其实按照医学资料所示,能够缓解痛经的穴位主要是太冲穴、叩打腰骶部、擦小腹和揉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穴等。针对不同的穴位,按摩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每个穴位的具体按摩方法,我们接下来也会做出详细的介绍,而按摩穴位缓解病痛则是要求手法准确,不然的话也算是白费功夫。
痛经的刮痧疗法
(一)症状
临床表现特点为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按,经色紫而夹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象沉涩的为血瘀;胀连胸胁,胸闷恶寒为气滞。
(二)治法
(1)选穴中极、次髂、地机、血海、膈俞、期门、太冲。(见图5-1-图5-1-图5-2-图5-3-图5-3-2)
(2)定位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期门:位于乳下两肋问,当第六肋间。
太冲:第一、第二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血瘀:先刮背部膈俞至次髂,然后刮腹部中极,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气滞:先刮背部次髎,然后刮胁部期门,再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地机、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①如痛经实证兼血瘀.则先刮拭背舒膈俞至次髂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极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穴至地机穴,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②如痛经实证兼气滞,则先刮拭背部次髂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间,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极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内侧地机穴和足背部太冲穴,各30次,出痧为度。
缓解痛经的穴位 血海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需屈膝,将掌心盖住膝盖(右掌按左膝盖,左掌按右膝盖),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对应的就是血海穴。
功效:该穴位具有理血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等功效,主治妇科系统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也可缓解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膝盖疼痛等症。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3分钟。
上述的四穴合用,可起到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效果。建议在经前一周就开始采用穴位按摩,能引血下行,在月经来潮后可停止按摩,按摩手法得当,经期可提前1~2天,随着经血通畅排除,痛经会随之消失或减轻。如果痛经严重,疼痛难忍,建议及时就医缓解。
按摩穴位缓解痛经
(1)、按摩足三里穴
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三里穴。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拇指反复按压。
(2)、按摩上腹部
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上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3)、按摩血海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按摩方法是先搓热两手,然后按在血海穴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五分钟。
(4)、按摩指压点
足部含有一些指压点,被认为与骨盆部位的气路相连。在脚踝双边的凹陷处,皆有指压点。轻轻地用拇指与其它指尖捏后,延着跟腱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脚作完,换左脚,各指压数分钟。
教你有效缓解痛经方法
1、喝桂圆红枣汤
桂圆和红枣对于血寒型的痛经有补阳气的作用,此时喝一些能起到缓解痛经的效果。一定要喝热的,否则效果减弱。
2、保暖
保暖是痛经时最简单也是不错的方法,别看这个方法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其实腹部保暖后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绷紧的肌肉,能很好的缓解疼痛感。
3、按摩中极穴
人体重要穴位之一,具有治疗月经不调、经痛、崩漏的功效,位于肚脐下四寸处。痛经的时候在这两个穴位稍加按摩,每个穴位按压两至三分钟,有酸胀感就可以换地方按。
4、按摩关元穴
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补培元气的功效,可治带下、经痛、月经不调,正确位置是肚脐下三寸处。
缓解痛经的穴位
缓解痛经的穴位
现在就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种简单快速缓解女性痛经的方法,供大家做个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下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是治疗痛经等妇科病的有效穴位,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气海穴在肚脐下约1.5寸。痛经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拇指点按这两个穴位,也可以用家里的备用热水袋或电热宝进行热敷来缓解疼痛。
2手上的合谷穴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特别适合在学习、开会和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使用。合谷穴是止痛第一穴位,痛经的时候这里按起来会痛。取穴时一手拇指和其它四指并拢,在大拇指和食指掌背部肌肉隆起的部位(轻按时会有痛感)。按摩时用另一手的拇指点按20下,左右手共40下,以感觉酸痛能难受为度。注意体质差者刺激不宜强,孕妇不宜按摩。
3小腿部的三阴交是缓解痛经的常用穴位。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左右各一。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经本人临床实践,对缓解痛经效果比较明显。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腿在足内踝向上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一般按压3—5分钟疼痛就会缓解。
4小腿部的地机穴也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它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等症。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阴陵泉向下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注意要用拇指尖沿骨头向内抠才有明显效果。
缓解痛经的穴位
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1、点揉子宫(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2、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3、斜擦小腹两侧(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动,要方向一致,以摩热为度。共操作5分钟。
4、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一侧手拇指指腹揉捻对侧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5、按摩小腹(增加小腹腔内脏血运,促进小腹内微循环,具有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肚脐至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部,两侧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界限。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