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蝗的生物形态
蚂蝗的生物形态
蚂蝗一般背腹扁平,前端较窄,全体呈叶片状或蠕虫状。体形可随伸缩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变。体分节,前、后端的体节演变成吸盘。前吸盘较小,常常围绕在口的周围;后吸盘杯状,多朝向腹面。除棘蛭外,体的分节比较固定,表示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特异程度较高。
蛭类是体节数目少而固定的唯一一类环节动物,因此它们比大多数的其它环节动物更加敏捷。体节数是通过计算神经节和侧神经支的数目而得知的。所有蚂蝗的身体都由口前叶加上33个体节,一共34个体节所组成。各体节用罗马数字I-XXⅪV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身体各部分包括相同的体节:头部6节(I-Ⅵ);环带前部3节(Ⅶ-Ⅸ);环带部4节(X-ⅪH);环带后部(或称躯干部、中央部)11节(XlV-XXlV);肛部3节(XXV-XXⅦ)和后吸盘7节(XXⅧ-XXⅪV)。由于构成后吸盘的7个体节难以区分,所以在叙述蚂蝗的节数时皆略去不计,仅提身体分27节。每个体节的表面又被横沟再分成几个体环。每体节分3环是基本的类型。有些蚂蝗的体节也有不分环或仅有2环的。但多数蚂蝗的体节由这3个体环(用a1,a2,a3表示)的再次分割而形成更多的环——6个环(b1-b6),还可以进一步分为12环(c1-c12)或24环(d1-d24)。惟多数蚂蝗只有a和b两组,有d组的蚂蝗为数极少。
一般说来,体前端和后端各节的环数较少,自两端向中间,组成体节的环数逐渐增多。体中段的许多体节环数相等,如各节均分3或5环(也有更多的体环,因种类而异),这些体节称为完全体节。与此相对应,前、后端的其余体节称非完全体节。如果一个体节多于3环,则这3个原始体环的分割程度通常有不同:有的环进一步分割,有的不分割或较少分割。以医蛭为例,它的完全体节为5环,是由于a1、a3各自分割一次,a2不动,结果形成b1、b2、a2、b5、b6。各节中间的一环(a2)是感觉环,在这一环上有体节感觉器和侧神经的主支。
蚂蝗有丰富的感觉器,各种不同类型的单眼、感觉突、乳突遍布全体。眼只是由许多位于色素杯之后的感光细胞组成。
头部明显。眼在头部前端的背面,它们的数目、位置和形状是鉴别种类的标志之一。某些蛭类眼的数目和排列可能有变异。头部腹面的前吸盘可以很突出,或者仅是口周围的唇稍加厚而成。
环带的表面有环带腺的开口。在生殖期,环带增厚并带有不同的色泽,此时易与身体其余部分相区别。环带区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及雌性生殖孔各一个。雄孔在前,雌孔在后,相间数环。两孔相间的环数,通常在舌蛭科为2环,颚蛭目为5环,石蛭科为2—6环,甚至11环。也有两孔同在一个圆形突起上的,如宽身舌蛭。个别种类,如淡色舌蛭的雄孔和雌孔合为一个。
中央部位是身体最大的部分,一般其背面呈弧状隆起,腹面较扁平。
体的后端由7个体节构成后吸盘,这7节已合在一起,外表上无分节的痕迹。最后一节有肛门,称尾节。少数蚂蝗的肛门位于后吸盘中,但多数蚂蝗的旧肛门已封闭,而在后吸盘的紧前方产生一个新的背肛门来代替它,后吸盘是一个强有力的吸杯,运动和取食时少不了它。吸人畜血液的蚂蝗后吸盘尤其发达。
蚂蝗一般通过体表进行呼吸,少数在体侧有吸呼器,如鱼蛭的呼吸囊(搏动囊)或鳃蛭的鳃。
黑蚂蚁形态特征
黑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无翅。足3对,发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呈细柄状,并具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
上颚、触角、足为睹褐色;头胸、足及每腹节的后缘有褐色硬毛,腹节后缘的毛较密,其余的较稀。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形大。雄蚁较雌蚁略小,均有翅,其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白色,无足;蛹白色。营群体生活,常筑巢于地下。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黄豆的植物形态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80cm。
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
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
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沙参的植物形态
沙参是《中华本草》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注:《全国中草药汇编》描述沙参为同属植物的根。)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1、四叶沙参:四叶沙参四叶沙参(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肥,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黄褐色,粗糙,具横纹,顶端有芦头。茎常单生,少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无毛。基生叶成丛,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常4片轮生,偶有5~6片轮生,外形变化很大,由卵形、披针形至条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细锯齿至全缘,叶越宽,齿越粗。夏季开花,花序圆锥状,下部花枝轮生,顶部花枝有时互生;花萼光滑而小,杯状,先端5裂,裂片条状;花冠蓝色,窄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浅裂;雄蕊5;雌蕊1,下部具肉质花盘,花柱细长,突出花冠外,柱头2裂,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有多数种子。
2、杏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细毛。主根粗肥,细长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茎生叶互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窄卵形,长3~7厘米,愈向上部叶愈窄小,边缘有粗细不等的锯齿。夏季开花,宽相近,蓝色。蒴果近球形。
仙草奇虫筋骨贴的特殊功能
水蛭俗称“蚂蝗”,早在我国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它具有抗凝固淤血的功效。王厚义医生经过二十多年研究,三千多次实验中终于从水蛭唾液中提取了“水蛭素”,使其渗透力更强,直达“死栓内部”,根除死栓(多年形成的沉旧血栓),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本品以水蛭素为君药,破血逐淤通经脉。土虫、 白花蛇、桂枝、红花、没药、黄柏为臣,散肿止痛清热燥湿。茜草为佐药,凉血止血,祛淤通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多药合用,即可活血,又可使破血之药走窜经络无所不至,诸药协作,齐奏破血化淤、祛风除湿、抗炎消肿、通经活络、快速康复之功能。
蚂蚱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茎紫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
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苞片2-6,叶状,膜质,近轮生;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黄色,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
蒴果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1]
中药竹罐的三大特点
1、 吸力大疼痛小
汪氏中药竹罐疗法中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因此俗称“拇指罐”。 竹罐内的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竹罐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还可以拔在身体上更多的部位。
2、 排瘀彻底
血液一旦离开身体就会因冷却而凝固,蚊子和蚂蝗在吸血前是先向人体内吐一些抗凝血的唾液,然后才能喝个饱。
瘀血则更容易凝结成块。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热药汽有效地延缓瘀血的凝固,恰如蚊子和蚂蝗吸血一样,可以有效地将瘀血排出体外。《纸上的瘀血图片》
3、绝不交叉传染
精美设计的竹罐套装保证了竹罐一人一套,泻血笔使用的针和套都是一次性的,彻底杜绝交叉传染。
短途过程中遇到蚂蝗如何应对
多用手拍:当蚂蝗已经吸附在皮肤上的时候,这时候应该将皮肤暴露出来,双手轻轻在蚂蝗周围的皮肤有频率的轻拍,让蚂蝗自动掉落。
不要用手指扯:很多人在初次见到蚂蝗后十分害怕,下意识就用手指扯,这一点是十分危险的,因为用手指扯,一旦将蚂蝗扯短,那么断裂的部分就会留在肌肉里,更难取出。
善用盐:在徒步的时候要随身携带一小罐粗盐,遇到蚂蝗的时候将粗盐撒在蚂蝗身上以及肌肉周围,蚂蝗会自动掉落,此外,在出行的时候可以将裤子浸在盐水中再晒干,能有效避免蚂蝗危害。
穿布质长裤与高筒袜子:蚂蝗不能穿过布质长裤,所以在徒步的时候可以选择布质长裤以及高筒袜子,最好能够扎紧裤腿,避免蚂蝗从裤腿进入。
穿布质长裤与高筒袜子:蚂蝗不能穿过布质长裤,所以在徒步的时候可以选择布质长裤以及高筒袜子,最好能够扎紧裤腿,避免蚂蝗从裤腿进入。
找好休息区:很多蚂蝗都是在徒步休息的时候跑到人的皮肤上的,因此在徒步休息的时候,尽量找干燥的休息区进行休息。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36d6ed1f7392931bce488358.html植物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茎稍斜上,无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叶多数簇生,羽状深裂,长达12厘米,顶生裂片较大,卵形,侧生裂片较小,5~8对,边缘有钝齿,只在叶柄和中脉疏生短毛,其他部分无毛;茎生叶互生,不分裂,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呈十字形,黄色;萼片长椭圆形;花瓣篦形;4强雄蕊;雌蕊1;花梗长2~3毫米。长角果圆柱状长椭圆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稍弯曲;
果梗长2~6毫米。种子细小,卵形,稍扁平,长0.5毫米,红黄色,有小点。
生于山坡、石缝、路旁、田边、水沟潮湿地及杂草丛中。分布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辛,凉。"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肝、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