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身高标准

新生儿身高标准

男女婴儿的身高标准范围不同,新生男婴45.2-55.8cm,平均50.4cm,女婴44.7-55.0cm,平均49.7cm,新生男婴的平均身高比女婴高。

以月度作为参照时间,因为汲取的营养、生活的环境不同,加上本身遗传因素,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增长速度也不同。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利用标准量表作为参考,每月对儿童的身高成长进行观察。

幼儿身高标准是什么

1~3岁儿童身高标准表(节选)

年龄 身高(厘米)

男 女

1岁 73.4~78.8 71.5~77.1

1岁6个月 79.4~85.4 77.9~84.0

2岁 84.3~91.0 83.3~89.8

2岁6个月 88.9~95.8 87.9~94.7

3岁 91.1~98.7 90.2~98.1

据专家介绍,通常情况下,正常足月宝宝刚出生时的身高为50厘米作用,满1周岁时身高比出生时增长了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在1~2岁期间,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之后,从2岁到青春期之前,宝宝身高的增长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平均每年可增长6~7厘米。

新生儿身高标准

新生儿身高标准

男女婴儿的身高标准范围不同,新生男婴45.2-55.8cm,平均50.4cm,女婴44.7-55.0cm,平均49.7cm,新生男婴的平均身高比女婴高。

以月度作为参照时间,因为汲取的营养、生活的环境不同,加上本身遗传因素,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增长速度也不同。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利用标准量表作为参考,每月对儿童的身高成长进行观察。

婴儿身高的测量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2~3个星期对婴儿进行一次身高测量,无须日测。测量过程最好有2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人固定孩子的脑袋、髋关节和膝关节等身体部位,避免伤害到宝宝,另一个人用卷尺测量,从头顶到足底的长度就是婴儿的身高。

· 道具:只需要一把卷尺,两本不易移动的厚重的书(比如字典)。

· 方法:将一本书轻抵在熟睡的婴儿的头部;接着放平婴儿的身体,另一本书放于婴儿足跟下,书本摆放平整后就可移开婴儿,接着测量出2本书间的距离,此为孩子的身高。

影响婴儿身高的因素

影响婴儿身高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母亲健康

孩子的健康受母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母亲身怀孩子的时候,以及母亲哺乳孩子的阶段。所以母亲们要注意在这两段时间内加强自身营养和对疾病的预防,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

2.生活环境

孩子的成长也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晴天白云日,让宝宝多出室外感受下暖阳,呼吸下清新的空气不仅增进亲子感情,也能让宝宝更为健康地成长。良好的自然环境,再加之平时锻炼和营养,婴幼儿就容易快速生长发育。在四季中,婴儿一般是在春天容易长个子,秋天容易长体重。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妙不可言,其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质、身材以及发育水平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健康强健无遗传病的父母,婴儿身体基础会比较好。体质方面不是非常好的父母,又或有遗传方面的病症的话,婴儿的身体发育也会受影响。

不过遗传因素的影响也能够通过后天努力加以改善。像是经常进行运动锻炼,平时多注意对一些疾病的预防,长期坚持健康均衡的营养吸收,都能够改善儿童受先天遗传影响的身体状况,给孩子带来正常的生长发育的机会。

从这一方面来考虑,就能够通过爸妈的身高来推测孩子身高,公式如下:

男宝宝未来身高(cm)=(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078÷2

女宝宝未来身高(cm)=(爸爸身高×0.923+妈妈身高)÷2

4.营养因素

体格发育,特别是体重方面受营养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在幼龄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婴儿成长发育较快,需要较多食物补充营养。

怎样加强婴儿的营养供给?务必记住两点,一是需要充分的营养物质,二是需要恰当的喂养方式。现在很多人信赖奶粉,事实上,与母乳比较,它们差之千里。在安全性和营养性方面,母乳喂养是最为顶尖的,也是最能迎合婴儿身体需求。另外,优质早餐给孩子每日食物摄取的营养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5.运动因素

由于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流通循环,改善骨骼骨质的健康状况,所以有助于儿童长个。婴儿在出生后的3~4个月内,应该天天做多次的俯卧,从而活动全身,并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各项基本能力,如站立、爬行、翻身等。

此外,很多家长因为喜欢宝宝就将他长时间抱在怀里,事实上这对宝宝下肢发育并不好。也尽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着,坐一会起身动动可以方便宝宝舒展活络全身。

6.睡眠因素

婴儿成长依靠脑下垂体对生长激素的分泌。人在觉醒时分泌的生长激素往往低于睡觉时,所以倘若睡眠质量不好,睡眠时间不够充足,往往不利于孩子的身高成长。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每日睡眠时间标准如下:

新生儿:20小时

2-6个月宝宝:15-19小时

6-18个月宝宝:13-15小时

18个月-3岁宝宝:12-13小时

有些儿童虽然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方面却不错,生长发育也没有问题,处于正常状态,那就不必硬性强求。

7.疾病因素

儿童的身高增长也会受疾病影响。一般情况下,身高可能与慢性疾病有一定关系,而体重受急性病症影响。生长迟缓表现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观察和定期的测量,孩子的个头若一直达不到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的90%,属于生长迟缓,不及70%则为异常状态,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宝宝身高体重发育标准表

宝宝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宝宝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六岁儿童身高标准是什么

影响身高的具体因素:生育: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肥胖。药物: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增强免疫、糖皮质激素或补肾益气的部分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父母: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以及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熬夜:个子矮的少儿所分泌的生长素量远较正常儿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

孩子早熟或过迟发育: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情绪抑制,进而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儿童发育年龄不断提早,如果骨龄太超前,会影响孩子最终身高,提醒家长关注。

六岁儿童身高标准:

6岁女孩——108.1厘米(矮小),110.8厘米(偏矮),116.6厘米(正常),122.5厘米(偏高),125.4厘米(高个)。

6岁男孩——109.1厘米(矮小) ,111.8厘米(偏矮,

117.7厘米(正常),123.7厘米(偏高),126.6厘米(高个)。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六岁儿童身高的详细标准,那我们就孩子的成长的发展就相对有了一个指标,而且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是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

儿童身高标准 儿童身高可进行估算

儿童的身高除了可查看身高标准表,父母还可以对儿童的身高进行简单的估算,一般新生儿刚出生时身高平均为50厘米,0-6个月时每月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1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所以2-12岁平均身长可以按公式进行推算:

身长(厘米)=年龄×5+75(或80)

注意:父母对照身高标准表和自己简单估算,若发现孩子身高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有明显的异常,或明显的低于同龄的平均水平,要尽早的带孩子去儿童内分泌专科咨询相关专家。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

儿童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对于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的公式上文已经介绍了,那么对于儿童的身高的增长是不是还有什么规律呢?

儿童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一岁半宝宝身高体重介绍

男宝宝

身高

76.3~88.5厘米。

体重

9.1~13.9公斤。

女宝宝

身高

74.8~87.1厘米。

体重

8.5~13.1千克。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相关推荐

教你怎样预测孩子的身高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 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 3、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新生儿体重身高标准表 婴儿体重的计算标准

1~6个月:标准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 7-12个月:标准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kg)=8+年龄×2

一岁宝宝身高

新生儿身高和体重比胎龄相同的正常新生儿身高短和体重轻者,日后均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影响成年时身高,应注意及时纠正。 重视胎儿保健对预防和减少低身高是十分必要的,但新生儿过大,例如超过4000克,成年后不一定个子高,成年个子高矮与巨大儿并没有什么明显关系,且巨大儿给母亲带来一定风险,所以“大胖娃娃”不应该是追求的目标。如果身高体重比例失调,例如身材高而体重轻,则标志为不健康体型,应及时寻找原因加以平衡。 判断小儿身长增长速度是否正常可做下列观察或计算:1、半岁以上小儿正常身高应为,一周岁时身高等于出生时身高+

2岁的宝宝身高体重有什么标准

2岁宝宝身高标准 2岁男宝宝身高标准:78.3-99.5,平均88.5。 2岁女宝宝身高标准:77.3-98.0,平均87.2。 2岁宝宝身长标准计算法:75+(5厘米×年龄)。 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妈妈要及时的带宝宝就医检查。 2岁宝宝体重标准 2岁男宝宝体重标准:9.06-17.54,平均12.54。 2岁女宝宝体重标准:8.70-16.77,平均11.92。 2岁宝宝体重标准计算法:(年龄×2)+8千克。

影响小儿身高标准的因素有什么

(1) 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

孩子身高标准指标

下表显示的是宝宝0~3岁身高范围。 月(年)龄男宝宝身高波动范围(cm)女宝宝身高波动范围(cm) 初生 46.2~54.845.8~53.9 1个月 49.9~59.249.2~57.9 2个月 53.2~62.952.2~61.3 3个月56.1~66.154.9~64.2 4个月58.6~68.757.2~66.8 5个月60.8~71.059.2~69.0 6个月62.8~72.961.0~70.9 7个月64.5~74.562.5~72.6 8个月66.0~76.064.0~74.2 9个月67

什么是婴儿身高体重标准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身高、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

宝宝体重身高标准介绍

宝宝头围标准计算公式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婴儿每个月体重身高长多少才正常 1月 体重标准:3.6-5.0 身高标准:52.1-57.0 心智发育:伏卧抬头 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 体重标准:4.3-6.0 身高标准:55.5-60.7 心智发育:伏卧抬头 90度,笑出声、尖声叫、应答性发声。

肥胖的检查

1、体重标准: 目前临床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价:

小儿肥胖的判断标准

1、年龄体重标准法 有一种以“年龄相关体重”来计算6岁以前儿童标准体重(也可称为是相应年龄的理想体重),公式为:标准体重kg=年龄×2+8。但是由于现在孩子发育普遍加快且差异较大,单纯以年龄段来标量体重就显得有些牵强,甚至差异过大,不够准确了。 2、身高标准体重法 本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 这一方法在我国被广泛使用。消除了种族、遗传和地区差异以及发育水平的影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