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性脑炎的检查
散发性脑炎的检查
1.血液:周围血象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分类正常或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称高于正常,血沉正常或加快。
2.脑脊液:
①病毒性脑炎样改变:白细胞数增加,早期为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数天后淋巴细胞占优势,还可见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样细胞,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
②脱髓鞘性脑病样改变: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加,分类可见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还可见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样细胞,浆细胞及激活型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少见,蛋白质多为正常,以上两种病变其脑脊液改变是相对的,不能为病毒性脑炎或脱髓鞘性脑病提供确诊依据,
3.病原学检查:脑脊液或脑组织(包括开颅探查或钻孔穿刺的脑组织活检和尸检)病毒培养和分离,血清学检查等对病毒性脑炎有确诊意义,但病毒分离需时较长,对临床诊治帮助往往不大。
脑电图检查:多数患者均有脑电图异常,但其改变无特异性,常见的改变为弥散性异常及弥散性异常背景上的局灶性活动,病程中动态性脑电图观察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般随着病情的发展,脑电图改变也加重;病情改善时,脑电图也随之好转,对于晚语诊为精神病的散发性脑炎,脑电图的改变,有,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4.放射学检查:常规头颅放射学检查对散发性脑炎的诊断无重要价值,头颅CT有时可见大脑半球多个散在的软化灶,对排除占位性病变有一定意义。
病毒性脑炎是怎么回事
一、病理改变
散发性脑炎又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原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但临床上难以区分。
病毒分离与血清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包括ECHO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脱髓鞘性脑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损害了患者的免疫机能,从而导致脑的变态反应脱髓鞘改变,与急生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机理在致相同。
1、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脑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脑脊液轻微混浊或呈淡黄色,个别甚至呈胶冻样,脑组织明显肿胀,脑回增宽、脑沟变窄。脑皮质改变较著;软化、坏死、或形成含坏死组织及淡黄色液体的液化腔。软化坏死区血管减少,易被吸除。脑的切面见白南区呈粉红色,脑室变窄。脑干体积可增大,切面见结构模糊不清,若软化灶形成。镜下观察明显,神经细胞肿胀,尼氏体溶解、消失,核偏位及固缩,染色质甚至整个细胞溶解。脑实质内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围管性浸润(血管袖套),散在性胶质增生。一般脑白质病变较灰质为轻,可见结构疏松,散在性软化和出血灶,小胶质细胞轻度增生,邻近出血灶的血管常有纤维素性坏死及血管内血栓形成。
2、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改变
脑组织明显水肿,脑表面血管扩张充血,脑的切面可见白质内有灰白色边界模糊有软化灶,脊髓也可见类似病变。但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无明显异常。镜下观察可见大脑白南小血管(主要是小静脉)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管壁内单个核细胞浸润,腔内可有血栓形成。小血管周围有大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有时还可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形成血管袖套。以小血管为中心的脱髓鞘性改变可见于大脑各叶及基底节区,白质脱髓鞘区有IgG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大脑灰质损害较轻。
二、发病原因
随着病毒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进展,证实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是由颅内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是病毒直接侵入引起脑组织的炎性变化,导致免疫性脱髓鞘变化。也可以因免疫机制障碍(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或外因作用于敏感的个体)而发病,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国内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免疫障碍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外因作用于敏感的个体即可引起免疫障碍而发病,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也有研究者认为,免疫障碍的诱因可能不仅限于病毒感染。国内某些单位均发现一些发病于服用驱虫净之后的脑炎病例。驱虫净含有可改变免疫反应的左旋咪唑,因此推测药物系促发因素,通过改变机体免疫状态引起过敏反应性脑炎。
脑组织肉眼检查可见受损的脑膜和脑实质有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脑组织水肿。脑回增宽、脑沟变窄。在局限性病变的相应部位有脑白质水肿,严重时可见坏死,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有时周围有点状出血。
显微镜检查,在原发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由于神经细胞是病毒寄生和损害的主要对象,可以见到神经细胞变性、被吞噬、消失和包涵体的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脱髓鞘和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内可有包涵体。
在过敏反应性脱髓鞘脑炎,可见明显的髓鞘脱失,而神经轴突、神经节细胞、胶质细胞等相对地完整或改变轻微。髓鞘脱失病灶散在于脑和脊髓的白质,特别是小静脉周围或脑室周围。
三、发病机制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的探讨,主要涉及病毒学检查及免疫学研究两个方面。
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在患者的血、脑脊液及脑组织中分离出腺病毒,及尚待鉴定的DNA及RNA病毒。
免疫学研究中,血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查表明,IgG含量均高于正常值而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及Devie病一致。四川医学院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患者组IgG平均5.27?1.76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南京医学院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中,发现脑脊液有免疫活性细胞,包括浆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及激活性单核细胞。患者的T细胞比对照组高,B细胞低于对照组,而D细胞无明显差异。故认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以T细胞为主,又有体液免疫参与的免疫反应,近似于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病的脑脊液所见。
儿童病毒性脑炎症状是什么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
1、病史询问有无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各类型癫癎发作或瘫痪。注意有无精神失常、智力减退,以及定向力、记忆力、理解判断等障碍。起病缓急,病程长短,有无缓解。病前有无咳嗽、腹痛、腹泻。
2、精神检查注意有无兴奋、缄默、违拗、木僵、情绪不稳、错觉、幻觉、言语及思维障碍、痴呆,意识状态如何。
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mg~400mg或地塞米松10mg~2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5~7d为1疗程。
2脱水利尿:20%甘露醇250ml静滴,2~4/d,疗程视病情而定;或用甘油果糖500ml静滴,2/d。
3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
4抗癫癎治疗。
5抗精神病药: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可给氯丙嗪、奋乃静或泰尔登,剂量应个别化。
6必要时,减压手术。
散发性脑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散发性脑炎属于脑部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对于此病并不是很了解,在病症发生的初期可能很难察觉,易耽误病情。今天,为了让大家能够对散发性脑炎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小编就散发性脑炎的症状进行了一下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起来看看。
1.精神障碍型
以情感障碍(情感不稳、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
2.昏迷型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
3.类脑瘤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
脑部专家强调说:散发性脑炎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会给患者的正常智力带来很大障碍,严重的患者容易引起精神错乱和昏迷。因此,患上散发性脑炎的患者,为了不给自己的脑部健康带来影响,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方可,切不可讳疾忌医、延误病情。
常见脑炎有几种呢
脑炎现今尚无完善的分类法,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临产上常用的分类方法。临产主要分为非化脓性脑炎和化脓性脑炎。
1、非化脓性脑炎
(1)病毒性脑炎。主要包括疱疹病毒性脑炎,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虫媒病毒性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此外还有肠道病毒性脑炎,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脑炎。
(2)非病毒性脑炎。主要有真菌性脑炎,比如常见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是立克次体(Q热、斑疹伤寒);三是螺旋体,如神经梅毒等。此外,还有原虫、蠕虫等。
(3)散发性脑炎。这种脑炎根据其所属类型可以分为病毒直接感染或各种原因损害了患者的免疫机能,从而导致脑的变态反应或脱髓鞘改变等异常免疫。
2.化脓性脑炎
这种类型主要包括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虽然脑炎它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也不用对此特别恐惧。对于流行性脑炎,流行病多发季节要注意预防,不要长时间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空气流通。有些脑炎病毒是通过蚊虫传播的,所以进入林区的时候要穿一些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长衣长裤,防止蚊虫叮咬。若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就医,对症下药,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3),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菌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
散发性脑炎有什么症状
部分患者有前驱症状,如起病前数天感头痛、疲劳、纳差、呕吐、睡眠障碍或精神活动减退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有精神障碍、瘫痪、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及癫痫性抽搐等。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精神障碍型:
以情感障碍(情感不稳、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 、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二、昏迷型: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续时间不等,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三、类脑瘤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 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均有助与脑瘤鉴别,但确诊有时需依赖开颅探查或立体定向钻孔穿刺进行脑组织活检。
四、癫痫型:
患者病前无癫痫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本型患者起病后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可有发热、头痛、头昏、呕吐、主动活动减少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弥散性异常,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CT及MRI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单个或多个灶性病变等,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散发性脑炎的其它表现有助本病的临床诊断。
五、局限性:
以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表明病变位于大脑的某一局部,或位于小脑或脑干。根据起病缓急、疾病发展过程、脑脊液检查、CT或MRI以及对试验治疗的反应与脑血管病、脑瘤、多发性硬化症鉴别。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