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定要当心猝死这颗“炸弹”
老人一定要当心猝死这颗“炸弹”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只要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爆炸。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年仅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0岁;国外一位着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情绪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着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老人用药有什么副作用
不少慢性病缠身的老人,常在不同医院、向不同医师拿药,家人们可要小心点了。
不少人用药平均超过5种;服用越多种药品,越容易发生药物交互作用,根据统计,同时服用两种药物,产生药物副作用的机率为6%,同时服用5种药物,药物副作用的机率为50%,若同时服用8种药物,机率高达百分之百。
老人用药要当心这些副作用!
许多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成分,会造成摄护腺肥大,病患排尿障碍,另外,某些降血压药会引起乾咳,降血脂药会造成肌肉痛,这些药物副作用都轻忽不得。
专家表示,许多感冒药和治过敏的用药都含有抗组织胺,这种成分会抑制排尿,常有罹患摄护腺肥大的老人,服药后急性尿滞留突然尿不出来,必须到医院急诊导尿。
除了老人,一般民众服用这类药物也须特别留意。专家指出,抗组织胺是治疗过敏非常普遍的用药,不过第一代抗组织胺会造成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扰,年纪大的人还会影响排尿功能,对于容易出现副作用的人,皮肤科多建议改用外擦的药膏来治疗。
除了抗组织胺,降血脂药也潜藏危机。专家指出,服用降血脂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患者不在少数,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五到十人,所以服用降血脂药物的第一周,须注意身体的反应,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特别当心。一旦出现肌肉发炎,或是变得特别疲倦,降血脂的药物就别再吃了。
情绪激动是猝死的前兆
1.情绪激动
从医学角度来说,不少猝死的现象中都是因为当事人情绪太激动引发心梗,特别是有这类病史的人,千万别激动啊。
2.头晕
久坐久站、排便用力等行为导致头晕是最危险的,因为脑溢血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多发生于老人身上,所以要多提醒家里的老人。
3.胸闷、心绞痛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绞痛,可要当心了!这说明你有心肌梗死的隐患。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情绪激动和劳累过度,另外经常吃得太多太油腻,也有心梗的危险!
4.急性腹痛
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等,上腹痛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宫外孕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均可迅速危及生命。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和严重的肺梗死等,这类腹痛的患者可发生心跳骤停。
服用安眠药一定要当心
1、一定要遵医嘱,切勿以为多吃几片,疗效就会更好,禁止擅自加药,一般服用两周后应回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药物的疗效,有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2、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两周后,如果疗效明显,医生就应考虑逐渐减药,同时添加一些辅助的药物,减少其成瘾的概率。
3、患者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一些药物长时间服用容易成瘾,这一点自己要清楚。既不因为有成瘾的可能就拒绝用药,也不因为忽视成瘾的后果而长期用药;
4、在服药过程中,由于某些药物使得人神志不清,对外界的判断性下降,因此,像高空作业、开车等行为应该避免,以免造成危险。同时,应避免喝酒。
正常人也要当心猝死
两月前的一个晚上,记者一位年仅30岁的朋友小王,猝死在家中。幽默、乐观的他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却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记者随后在百度新闻搜索发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死亡事件,每天都有好几起。200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仅因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就高达54万人。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告诉记者,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均可导致猝死,其中,心脏病是最厉害的“杀手”,90%的猝死与此有关,其中的80%是因心脏病中的冠心病导致。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是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数量庞大的低危人群不容忽视。”刘德平说,他们平常看上去就是个健康的正常人,没任何毛病,但如果去做体检,就可能查出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存在猝死的隐患。在运动员中高发的“运动性猝死”就与此有关。与高危人群相比,这部分人防范意识差,死亡的危险更大。从来不检查身体的人,猝死还可能是冠心病的第一表现。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也会导致猝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进一步强调,现在猝死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都在“助纣为虐”。“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打麻将等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刘德平解释说。
刘德平提醒,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最关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他给出以下建议:一是高度警惕猝死信号。如果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一定要马上就医,有病的话及时治疗。二是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能查出“隐性杀手”,给低危人群敲响警钟,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三是有心脏疾病等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备急用。四是避免酗酒、过度劳累。张洪波强调,中青年人必须改改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高血压要注意什么 高血压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在临床上,每当寒流过境、天气降温之时,便是脑出血的多发之日。
因此,在冬季高血压患者要做好防寒保暖。同样,如果气温骤然上升,外周血管扩张,会使心脑供血减少,会增加缺血性意外事件的发生。
“气死金兀朮,笑死牛皋”。人在愤怒、悲伤、恐惧或大喜时,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加速,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
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而且在看那些场面惊险、情节紧张的打斗片、恐怖片时,不要过于激动,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在睡眠时神经活动比较弱,清醒后波动会增强。例如,睡眠时心跳比较慢,血压比较低,代谢比较低下,清醒后活动增多,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一旦人的神经开始兴奋,就会引起血压升高。
同时,由于体位改变引发缺血反应,也会启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变得十分活跃,亢进敏感。
同时,引发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肾素 - 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造成血液形成血栓,诱发动脉硬化。人在这个时间段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状态,所以,上午 6~10 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
从流行病学的研究和调查资料看,过度饱餐极易诱发心肌梗死。其原因如下:
(1)饱餐后由于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心排血量增加,血液大量向胃肠道分流,使心肌供血相对减少,耗氧量增加,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原有的心肌缺血症状。
(2)饱餐使得胃壁过度膨胀,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加重缺氧症状,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3)饱餐之后,由于摄入大量的脂肪,血中脂肪浓度迅速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易于形成血栓,有心肌梗死的危险。
长期严重便秘不仅使人精神紧张,头昏脑涨,脾气差、消化不好,而且是心脑血管意外的常见诱因,老年人便秘尤其危险。老年人年纪大,胃肠蠕动功能差,是便秘的高发人群,这增加了原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危险。
人在排便时腹压会加大,造成血压升高,便秘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的患者十分危险,动脉血管中原来形成的斑块会因血压的升高破裂形成血栓,随血液运行堵塞大脑或心脏,发生脑血栓和心肌梗死。
便秘除了会引发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外,还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便秘时大力排便,腹压升高,进一步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脑血管更容易发生破裂,因此,便秘如同炸弹的“ 引线”,会随时危及患者生命。
在洗澡或沐浴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例子颇多,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体温调节和血管舒缩功能较差,在热水或冷水刺激下,血管发生波动。
同时,老年人在洗热水澡尤其是泡澡时水温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过长,以免发生虚脱。
由于性交时过度兴奋,心跳加快而使血压骤升,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而猝死,民间俗称“ 马上风”,医学上称为“ 性猝死”或“ 房事猝死”。
据统计,尽管性生活造成心肌梗死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二,但中老年人的性猝死发生率较高,一般男性高于女性。性猝死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因为高度兴奋的性生活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和电生理不稳定,诱发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者性兴奋过度也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爆炸等脑血管意外,都可导致性猝死。
因此,中老年人或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性生活次数不能过多,在性生活前不要饮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不要随意服用药物。房事应量力而为,动作不能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事后要有足够的休息。性生活环境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有利于心情放松。
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后擅自停用降压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案例。还有些患者在突然停药后会发生出汗、头痛、失眠、脸部潮红和血压回升的症状,甚至血压比治疗前还高很多,这是“ 停药反跳”现象。所以高血压患者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冠心病是什么
症状
典型胸痛 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
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某些患者可能没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猝死 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其他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
以上就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表现症状,生活中,要有正确的生活习惯,多吃清淡食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防治疾病的再次产生,冠心病的产生如同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困扰着冠心病患者,该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尽早康复。
心脏病猝死的前兆
1、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最好停止活动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
2、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3、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因为心肌缺血疼痛在传递至大脑中枢神经时,会同时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
4、心脏病发作前的典型症状是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身体有这反应要警惕当心猝死
其实,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猝死的前兆 什么人要小心猝死
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二是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因此,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胆固醇好坏之分
认识“坏”胆固醇与“好”胆固醇非常重要。“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占总胆固醇的60%,尽管身体需要一定的LDL-C,但多余的LDL-C会钻入动脉血管内皮,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脑梗塞,或者随着斑块破裂引起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
“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占总胆固醇的1/3,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出动脉,运回肝脏。
血里还有一种血脂叫甘油三酯,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可以使“坏”胆固醇LDL-C升高,所以它是“坏”胆固醇的帮凶。
“坏”胆固醇成动脉壁的“定时炸弹”
动脉在人体非常重要,它们把血液和氧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如果“坏”胆固醇增加,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内皮有漏洞,它们就会钻到动脉的内皮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种斑块就象潜伏在在动脉壁里的肿瘤,它的外面是一层包膜,内部就是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坏”胆固醇。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不断长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脑软化等疾病。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象“定时炸弹”一样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爆炸。由于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它在斑块里越多,就象饺子馅里有很多油汤,容易破裂。另外,“坏”胆固醇越高还会引起内皮的炎症,使斑块的外膜变薄并且很脆弱,就象一个皮薄馅里又有很多油汤的饺子,很容易破裂。一旦斑块破裂,“爆炸物”(从斑块内涌出的物质)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使动脉迅速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老人健康长寿秘诀警惕无痛性疾病
老人要当心无痛性疾病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它能提醒人们及时就医。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对于疼痛的反应变得迟钝,甚至有时染上了严重的疾病也毫无疼痛。因此,老年人对无痛性疾病万不可掉以轻心。
1、无痛性血尿要当心肾癌
老年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往往是恶性肿瘤的表现。一项调查显示,在一组62例老年肾癌患者中,51例有血尿,其中无痛性血尿37例,占72.5%。
2、无痛性便血当心直肠癌
有报道称,在12例老年直肠黏膜层癌患名中,有9例有便血;另一组11例大肠癌老年患者均有黏液血便。
3、无痛性阴道出血当心宫颈癌
老年妇女无痛性阴道出血常是宫颈癌或子宫肿瘤的重要表现。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出现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更应当心。
4、无痛性心肌梗死更凶险
研究证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非老年组中为20.5%,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则高达58%。所以,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在安静时或夜间出现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症状,要及时进行心电图、血清酶等必要的检查,谨防猝死的发生。
5、无痛性溃疡病易漏诊
有些老年人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时可完会无疼痛感,极易漏诊,一旦发生大出血、穿孔或癌变时,治疗已为时过晚。胃镜或钡餐透视检查可以帮助确诊。
另外,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要当心鼻咽癌;乳房出现无痛性包块要当心乳腺癌。
总之,老年人一旦出现尿血、便血、阴道出血、不明原因的包块、胸闷、憋气、心悸和恶办、反酸、嗳气等表现,不论是否有疼痛感,都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重人疾病的治疗。
冠心病是什么
典型胸痛 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
需要注意 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某些患者可能没有疼痛,如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猝死 约有1/3的患者首次发作冠心病表现为猝死。
其他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出现
以上就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表现症状,生活中,要有正确的生活习惯,多吃清淡食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防治疾病的再次产生,冠心病的产生如同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困扰着冠心病患者,该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尽早康复。
老人一定要当心猝死这颗“炸弹”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年仅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60岁;国外一位着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情绪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迄今为止,猝死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着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很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远超过坐牢(6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猝死的研究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直至今天,仍是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发生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的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