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 多见于5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抗链“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β受体功能亢进症 多见于6~14岁学龄女童,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如生气)和精神紧张(如考试前)有关,症状多样性,但都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体检心音增强,心电图有T波低平倒置和S-T改变,普萘洛尔试验阳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心脏β受体功能亢进。
3.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多为三度阻滞,患儿病史中可有晕厥和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但多数患儿耐受性好,一般无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窄,房室传导阻滞无动态变化。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炎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门诊上极易误诊。以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有心电图改变。4、CK_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患儿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诊断依据,才能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但是,由于这个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临床中发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仅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却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因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只要患儿具有其中一种症状,即应先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大、一少、一快”。“一大”是指病情轻重悬殊大,有的患儿症状较重,但也有的患儿只出现心电图改变,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闷、善叹息、乏力懒动、面色发灰等,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症状。“一少”是指临床症状少,也就是说,患儿的症状相对单一,比如说,有的小儿有懒动表现,家长可能认为是食积所致。但是,家长要注意,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部分在心脏,患儿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患儿感冒过后。如果临床怀疑患儿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又不完全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最好让患儿做一下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1、要根据气温变化来给小儿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根据临床观察,80%的心肌炎复发病人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因此积极治疗上述疾病是防止心肌炎复发的重要措施。
3、对于上学的小朋友来说,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功课过劳,因为心脏是最怕劳累的器官之一。
4、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选择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汁、蔬菜、蛋、鲜奶、鱼及肉类、面食软饭等),每餐根据小儿胃口,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的膳食。
5、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重症病儿,卧床至少3个月或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扩大的心脏回复后,可逐步开始从室内而至室外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若活动后反应良好,学龄小儿可继续上学,无需成年累月卧床不起。
6、若患儿烦躁不宁,给予言语慰籍和鼓励,有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可给予按摩,需用镇痛或镇静剂时,可选用阿司匹林、巴比妥类药物。
7、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主要有:①维生素C静脉点滴,每日每公斤体重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中,连点2-3周;⑧保护心肌的能量合剂辅酶Q10肌注或口服,也可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1,6-二磷酸果糖;②特殊的抗心律失常药及免疫抑制剂,应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方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怎么做
1.治疗方面,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来讲休息是相当重要的,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对于心脏增大者,应该卧床6个月左右,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恢复期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西药常用抗氧化剂及各种营养心肌药,如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肌苷、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辅酶a)、磷酸肌酸、1,6-二磷酸果糖等。
2.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治疗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及不同病程辨证论治。黄芪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最为人所知的中药,但不提倡不加辨证对所有病人都加用黄芪,尤其是儿童。
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常常在心悸胸闷之外,尚存发热恶寒、咳嗽咽痛等表证,中医常辨证为“邪热犯心”,治疗应清热解毒养心为主,常用方如银翘散、五味消毒饮等。部分患儿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多有胸闷或胸痛,舌苔厚腻或舌质偏暗,常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等。中成药可用复方丹参滴丸等,也可用复方丹参针静滴。
小儿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1.小儿心肌炎与风湿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是一种多见于五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疾病,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抗链“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小儿心肌炎与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鉴别诊断
β受体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多见于六岁到十四岁学龄儿童特别是女童,这种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和精神紧张有关,症状多样性,但都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患者体检心音增强,心电图有T波低平倒置和S-T改变,普萘洛尔试验阳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心脏β受体功能亢进。
3.小儿心肌炎与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多为三度阻滞,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病史中可有晕厥和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但多数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耐受性好,一般无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窄,房室传导阻滞无动态变化。
4.小儿心肌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多见全身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全身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肝脾肿大、充血性皮疹、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增多、贫血及相关脏器的损害。累及心脏可有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异常。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激素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有效。红斑狼疮多见于学龄女童,可有发热,皮疹,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低,血中可查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
5.小儿心肌炎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这是一种多见于两岁到四岁幼儿,发热,眼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散性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水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有病变。需要注意的是,重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严重时,可出现冠状动脉梗死心肌缺血,此时心电图可出现异常Q波,此时应根据临床病情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临床上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屡见不鲜。如果刚好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更难以鉴别。甲亢病人心率较快,自觉心悸、胸闷,但此类病人往往多汗易怒,体重下降,手震颤阳性。临床查甲状腺功能可确诊。按甲亢治疗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甲亢病人多伴有心脏改变,临床增加误诊率。
2、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临床将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最为常见,尤其在基层医院。本病以年轻女性多见,常因心悸气促、阵发性胸闷、胸痛就诊,心率较常人稍快,追问病史多与情绪刺激有关,与劳力无关。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伴有叹息等症状,查超声心动图无异常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良好。
3、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临床上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甚至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可出现ST-T异常,因而易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本病心脏杂音较明显。临床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肌坏死标志物有助鉴别诊断。
4、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很多心律失常如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找不到具体原因,如果刚好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容易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对此类病人要进一步观察,检查心电图和心肌损害标志物,不要随意下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因此, 风湿性心肌炎患儿发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 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本病的特点是: ①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春期, 婴幼儿甚为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包括新生儿、婴儿乃至成人。②心脏受累包括心内膜、心肌和心包, 故称全心炎, 以心内膜受累最多见, 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犯心肌, 也可累及心包, 此时称为病毒性心肌心包炎。累及心脏瓣膜者甚为少见。③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奔马律, 心电图以p2r 间期延长(é 度房室传导阻滞) 为主, 严重心律失常者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多有各类早搏, 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速等。另外,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者少见, 而病毒性心肌炎可致病儿猝死。④风湿性心肌炎的实验室检查可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如抗“o ”高、c 反应蛋白阳性等。而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异常,或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抗体滴定度升高, 免疫球蛋白异常。
2、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 和心肌炎有相似之处。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心内膜弹力纤维增厚, 病变可累及瓣膜、心内膜下心肌也可发生变性或坏死。本病多发生于6 个月左右的婴儿。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以左室大为主) 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心电图表现为电压高, 提示心房或心室大(以左室大为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低电压和st2t 波异常。efe 之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心内膜反光增强、增厚, 心肌收缩无力; 而病毒性心肌炎多数表现正常,有心力衰竭时可见心腔扩大, 心肌收缩无力, 少数可见心包积液征。
3、原发性心肌病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可有家族史,起病迁延, 病程长, 多以扩张型(充血性) 心肌病为主。可有动脉栓塞现象,病毒分离阴性,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无短期内增高,心电图常有各种心律失常,较病毒性心肌炎严重,可出现病理性q波等。其临床特点是心脏显着扩大,x线表现为心脏普遍扩大或呈球形, 心脏搏动弱, 超声心动图多显示左房左室大、心功能减退, 也可显示心室壁肥厚。心电图可有电压高、各种心律失常及非特异性的st 2t 波改变。但晚近有更多资料表明,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临床扩张型心肌病,某些所谓原发性心肌病可能是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炎的晚期表现,以致两者难以鉴别。
4、川崎病
本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 主要累及皮肤、粘膜和淋巴结, 多见于5 岁以内婴幼儿。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为高热, 持续5 天以上, 抗生素治疗无效) , 皮疹, 结合膜炎, 口唇红斑干裂, 口腔粘膜炎症, 非化脓性淋巴结炎。10%~ 40% 患儿心脏受累, 主要是冠状动脉炎, 可有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动脉瘤破裂致猝死。本病累及心脏时需与心肌炎相鉴别。但心肌炎通常无持续发热, 也不会累及皮肤粘膜和淋巴结, 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时可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
5、非病毒性心肌炎
(1)白喉所致中毒性心肌炎此类心肌炎患儿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和早搏, 心力衰竭出现快,且易致心源性休克。可根据流行病学对本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 由于三联疫苗的广泛应用, 白喉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因而由白喉所致的心肌炎已甚为少见。
(2)落矶山斑热(rm sf) 由立克次体感染所致, 主要发生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和南非。其临床特征为头痛、发热和皮疹三联征。rm sf 由蜱传播, 可由立克次体血管炎及血栓引起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功能障碍、血管性虚脱、肺水肿及手足指趾坏疽。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小板减少、血钠低。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立克次体, 或由pcr 方法发现在血流中有立克次体核酸序列, 即可确诊rm sf。
6、其他引起心肌损害的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硬皮病等, 均可引起心肌损害。但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常累及多个器官。因此, 此类患者除心肌损害外, 尚可见关节、皮肤、肾脏、肝脾等损害。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快、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阳性、狼疮细胞阳性等。
(2)糖原累积病主要是ê 型糖原累积病。可有心脏扩大而心脏杂音不明显。其心电图特点pc 是p 波高尖, p2r 间期缩短,qrs 波电压升高。本病常侵犯骨骼肌, 故患儿常有肌张力低下。
7.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本征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一定精神因素为诱因,主诉多易变,而客观体征较少,无发热、血沉增高等炎症证据,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段、t波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口服普萘洛尔20~30mg后半小时即可使st段、t波改变恢复正常;而病毒性心肌炎所致st-t改变系心肌损害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无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8.心包积液
病毒性心肌炎有时亦可累及心包,甚至心包积液,称病毒性心肌心包炎,此时应与其他原因所致心包炎作鉴别。风湿性心包炎常是风湿性全心炎的一部分,常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两者鉴别多无困难。化脓性心包炎常有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培养或心包液培养易获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结核性心包炎多有结核病史和结核中毒症状,较少累及心肌,也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心包液糖含量低,有时可呈血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若治疗不当可演变为缩窄性心包炎,而病毒性心肌心包炎一般积液量不多,很少发生心脏压塞征象,心包液细菌培养阴性,仅少数有可能形成缩窄性心包炎。至于肿瘤性、尿毒性心包炎,各有其临床特点,易与病毒性心肌炎作鉴别,不另赘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Q10口服。
3.抗心力衰竭治疗
必须及时控制心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心源性休克治疗。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有发热,心肌酶高,初步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 (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柯萨奇病毒(甲组和乙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以及类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最常见。
[症状]
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心肌受累的症状,患儿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及乏力。心律紊乱以过早搏动多见,轻者无不适;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严重心律紊乱可导致心力衰竭、昏厥、抽搐。重症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稍发绀。[注:心源性休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输出功能急性衰竭,全身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征:安静条件下出现心动过速,个别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合并心包炎者心界多有明显扩大。心尖区第一音低纯,部分有奔马律,伴心包炎者可听到一过性心包摩擦音。危重病人表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两肺出现罗音;肝脾肿大,提示循环衰竭。
心电图:多数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低电压,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朴动或颤动,甚至心室颤动。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轻、中度扩大心搏减弱,肺瘀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GOT、LDH、CPK、升高。并可从咽部、粪便、血液中分离病毒.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超声心动:轻者无改变,重者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泵功能降低。分型:轻型无明显症状,无心功能障碍。可见过早搏动或T 波降低。数周至数月预后良好。中型有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纯,奔马律.心电图有明显异常病程1年至数年才逐渐恢复重型起病急,多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反复发作心衰,则心脏明显扩大。可并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或栓塞。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远期预后差。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门诊上极易误诊。以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有心电图改变。4.CK_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患儿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诊断依据,才能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但是,由于这个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临床中发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仅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却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因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只要患儿具有其中一种症状,即应先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大、一少、一快”。“一大”是指病情轻重悬殊大,有的患儿症状较重,但也有的患儿只出现心电图改变,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闷、善叹息、乏力懒动、面色发灰等,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症状。“一少”是指临床症状少,也就是说,患儿的症状相对单一,比如说,有的小儿有懒动表现,家长可能认为是食积所致。但是,家长要注意,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部分在心脏,患儿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患儿感冒过后。如果临床怀疑患儿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又不完全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最好让患儿做一下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居室让小儿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耗氧量。患儿需要卧床静养一段时间,等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后再开始活动。如果患儿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可以适当使用镇痛药。
1、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再开始逐渐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时,应及时处理,可用解痛镇静药。
3、控制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必须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故多选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使用偏小的维持量,直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止。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补钾,防止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经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未能控制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内)一般不宜应用,因激素有抑制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5、维生素C的应用:维生素C有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和纠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
1.有营养易消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调补气血;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
2.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可选用莲子、大枣、山药、桂圆、甲鱼等。黄梅天气,病人往往症状明显,可以沙参加玫瑰花,老鸭汤。
3.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用一些食疗。黄芪加红枣;百合加玉米须;莲子猪心汤。
4.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多食用纤维之品。
5.心肌炎病人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所以多进食粗纤维之品。
心肌炎患者在饮食上没有过多的忌口。但要视身体状况逐渐的进行温补。
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的食品等。体弱多病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患有心肌炎、冠心病者,宜服一些人参粉,可以安神强心,降压通脉。
食疗方法:
1.灯心竹叶茶:
灯心草9克、竹叶6克加水适量煎煮滤汁代茶饮;或沸水沏,代茶饮。1剂/日。
功能清心火,利湿热,除烦安神。主治湿热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2.红玉茶:
红参3克,肉桂4.5克,玉竹、山楂各12克,黄精10克,炒枣仁15克,炙甘草6克,共加水浸泡,入沙锅煎煮后倾入饮茶容器中;或将诸药置饮茶容器中以沸水沏,代茶频饮。
功能扶阳救逆,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主治阴阳两虚,瘀血阻络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
3.丹参猪心汤:
党参15克,丹参10克,黄芪1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与1个猪心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可治心肌病,也可用于各类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食疗。
4.竹笋肉片:
竹笋120克,切丝,瘦猪肉1加克切成片,用花生油爆炒,食用。
5.菊花鲤鱼汤:
鲤鱼1尾,开膛洗净,略油煎后,加白菊花25克,枸杞15克及水,炖熟后分次吃肉喝汤。
6.酸枣虾壳汤:
取虾壳2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5克,共煎汤服,每日1剂,可治心肌炎。
药膳:
1.益心复脉膏 :
人参30克、黄芪100克、灵芝50克、麦冬60克、丹参100克、当归50克、甘松100克、炙甘草30克洗净,加水浸泡,煎煮2次,去渣取汁,加热浓缩,兑入适量蜂蜜,加热收膏,冷却收贮。服10~20毫升/次,3次/日。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复脉。主治气虚血瘀,脉律不齐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期。
2.清热宁心饮 :
金银花、板蓝根各30克,玄参、柏子仁各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共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滤汁2次,去渣,药汁中兑入适量蜂蜜。1剂/日,分2~3次饮服。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兼养阴宁心。主治风热邪毒,袭肺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症见发热,咽痛,肌痛,心烦心悸,胸闷,或有胸痛,便干尿赤,舌尖红,舌苔黄或黄腻。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