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老人中风该如何护理
夏季老人中风该如何护理
1、多喝开水,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让血液流动畅通,减低黏度。正常人每天至少1000毫升,而有脑中风的患者,喝水多过1000毫升效果更好。
2、缓慢运动,不能大量运动。夏天天气热,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加大了运动量,就会造成脑部突然供血不足。
3、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4、脑中风飞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生气,要将人间的矛盾看的开,不要为了子女的事而生气,自然就能减少脑中风的危险。
5、生活要有规律,一定不要暴饮暴食,过于疲劳,最好是规律生活,每天生活变动不要太大。
6、注意日常生活中饮食上的调整。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能过度食用油腻食物。可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风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让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过咸、过甜等食物,并保持二便通畅。
7、中风患者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亲属要经常疏导患者,使之心情舒畅,消除顾虑,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8、当病情稳定时,可尽早进行患肢的功能训练,防止瘫痪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促进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9、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肢语言或患肢功能渐重时,要立即送往医院,及时处理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0、要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鼓励或帮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患侧长期受压。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
11、皮肤有轻度破溃时,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破溃或严重溃烂者,可在患处放置气圈,避免局部受压,促使伤面早日愈合。
12、对于尿潴留患者,用热敷或诱导办法,让患者自行排尿。效果不佳时可行导尿术,要注意严格无菌消毒。
老人中风症状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类中风,脑卒中,卒中,风痱。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症状如下:
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五型的临床表现见辩证施治各证型中的证候。
所以,有了上面的详细介绍,想必大家现在对于老人中风症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通过了解,我们就会发现,老人中风症状一般表现为:风痰淤血、气虚、阴虚等等,所以在大家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的老年人朋友还是要很好地注意到这些方面的。
老人中风症状
老年人中风的前兆一般可见以下这些症状:首先、是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数秒钟后又能恢复。其次、是短暂性视力障碍。第三、是扭颈手麻征。第四、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第五、是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睡等症状,这表示有可能发生血性中风。第六、有50%的老年人发生鼻出血,可能是中风的早期信号。第七、高血压患者如出现眩晕,其中风的发生率要比未出现眩晕者高出16倍。第八、
第九、“小中风”是脑中风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它是指短时间内的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生迅速,消失也快, 通常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几小时不等,并在24小时内缓解。该病发作有轻有重,轻者一年数次,重者一日数次,一月数十次。
夏季诱发中风的六大因素
1.气温过高
夏季容易中暑,特别是在高温天气里。从生理上来说,老年人多有脱水的情况。而且老年人的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退化,所以出汗过多时,会因为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时补水。由此不但会发生中暑,而且体内失水过多,血容量骤减,血粘稠度增加,容易诱发脑血栓形成,从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2.爱吹冷气
夏季吹冷气过多会导致血管收缩、硬化,容易形成血栓。因此,空调的温度宜保持在26℃或以上。不能长时间吹冷气,尤其不能用电风扇直吹头部,否则会导致头部受凉,使大脑血管发生收缩,从而引起大脑血流量减少而致供血不足,这也是脑中风的常见原因之一。
3.久坐或静卧时间过长
夏季,老年人多喜欢乘凉或者打牌、玩麻将和下棋,如果坐的时间过长,血液流速会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而且夏季老年人多有午睡习惯,若午饭后马上入睡,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加之静卧不动,也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4.贪杯或喝冷饮
夏季,老年人胃肠功能明显减弱,一旦饮食不洁、贪杯或喝冰饮,很容易出现腹泻。此时若不能及时补水或进行补液治疗,就会出现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血液粘稠、血液循环流速减缓,由此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5.冲热水浴
夏季老年人洗浴时,若水温过高,势必会引起肌肤血管扩张,大脑血流量骤减,也会发生脑中风。
6.身患低血压症
患血压偏低症的老年人,夏季由于出汗多、补水不足、日晒时间过长等原因,会使血压出现进一步降低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若降压过快,尤其是在睡前使用降压药,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形成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老人春季养生注意几点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4.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5.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夏季老人如何预防中暑
1.夏季老人预防中暑要多喝水
老人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高温作业,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但切记千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2.夏季老人预防中暑要充足睡眠
在高温的天气,人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其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
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会。有研究显示,白天睡觉能有效降低身体温度,而且中午最热时,选择睡眠可以有效避开高温天气,并能及时补充体力。
3.夏季老人预防中暑要喝凉茶
一般而言,凉茶属于祛邪之品,如果体内无邪,就不适合饮用。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容易出汗而损伤正气,服用苦寒的凉茶就会使“虚者更虚”,甚至伤及脾胃,影响营养精微的吸收,增加中暑的几率。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都不太适合服用过多凉茶。见凉茶就喝是不可取的。不同体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等,适用的凉茶均不相同。
4.夏季老人预防中暑睡觉不关窗
在夏季高温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受到阻碍,周围的热量也会反向辐射于人体;当高温闷热时,汗水更是不忍离开人体——附着在表皮上难以被蒸发掉,从而导致体热很难散失。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使大脑中的体温调解中枢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头昏、眼花、心慌等症状,这就是中暑。
老人中风后的护理
1、平衡训练
开始扶老人在床上坐,双腿下垂,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30分钟。然后练习站立平衡,即扶杖站立,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侧斜。
2、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不让老人进行活动并不妥,愈是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必须下“狠心”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自持筷子、端碗用膳、更衣、洗澡、大小便自理训练等。
3、语言康复训练
脑中风老人可能有各种类型的语言障碍,往往因不能表达自己的要求而焦急、烦燥。家人在对中风病人护理时必须耐心、细心观察病人的表情,准确判断病人的心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积极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声,或用咳嗽声诱导发音,或对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以恢复语言能力。
老人中风症状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类中风,脑卒中,卒中,风痱。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五型的临床表现见辩证施治各证型中的证候。
所以,有了上面的详细介绍,想必大家现在对于老人中风症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通过了解,我们就会发现,老人中风症状一般表现为:风痰淤血、气虚、阴虚等等,所以在大家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的老年人朋友还是要很好地注意到这些方面的。
夏季老人如何应对中风
医学研究证明,气温过高与发生中风关系密切。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的时段内,总会出现中老年人中风的发病高峰,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最危险。
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时血流量的3-4倍,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小的重负。这不仅可致血压升高,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骤增而诱发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
同时,由于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气温感觉迟钝,故出事(中风)前多无感觉,一旦感到“闷热”,很快出现中风症状,使家人措手不及。
所以,在暑热季节,老人更要注意对中风的防范。首先,要注意居室的阴凉、通风,适度的活动与劳作应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进行;其次要及时饮水,最好用淡盐的绿豆汤或粥及含低钠、钾的饮料,分多次适量饮用,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在饮食上要清淡、少油腻,防止血黏度增高,在不饥饿时莫强食,也是预防对策之一。
老人一旦感觉“闷热”难受,常可能是中风的信号,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切勿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之故,而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老年人春季养生小常识是什么
第一,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年人注意5要点
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二、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三、睡眠要充足。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五、老人防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人中风怎么护理
1、枕头垫肩膀防关节脱位根据脑部病变部位和情况不同,中风患者在发病后1~3周内会处于“软瘫期”,正常人的肌肉力量为五级,而在软瘫期的患者肌肉力量处于零级,也就是完全没力。一些软瘫病人肩关节处会有一块凹陷下去,就是因为此时手臂三角肌的力量很弱,使肩关节发生半脱位。
家人可以用一个枕头垫高患者偏瘫侧的肩膀和手上臂部分,防止肩关节脱位,再用另一个枕头在患者膝盖窝下面垫着,从而使他的膝关节保持在稍微弯曲的位置。同时,要让患者的手指自然伸展,踝关节也要摆到正常姿势,也就是让患者的脚尖像正常人在放松平躺时一样指向斜上方,而不是绷直着指向床脚方向。
2、合理调配饮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食用高脂肪的事物,尤其是肥肉、牛奶、蛋黄、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胆固醇浓度升高,发生动脉硬化,引发中风疾病。老人长期卧床,食欲不好,应吃些蛋羹、豆浆、牛奶、藕粉、米粥、水饺、鸡汤、细面条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喂饭要有耐心,咽下一口再喂一口,切不可过急,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3、预防褥疮非常重要老人瘫痪后,翻身不便,往往由于骨头突出部位和床褥相压而使皮肤发生坏死性溃疡,因而要勤翻身。一般应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翻身后用酒精或滑石粉轻轻按摩骨头凸出部位,以利于血液流通;用气垫或泡沫塑料垫在骨凸部位,可减轻压力。另外,还要经常为老人擦洗皮肤,在皱摺处、会阴区和臀部扑些痱子粉,以保持清洁、干燥。一旦出现褥疮,可用大灯泡烤干患部,涂抹紫药水,或撒中药生肌散,并压迫疮面。
4、语言恢复训练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复诵句子训练、文字辨识、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1、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2、缓慢运动,不能大量运动。夏天天气热,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加大了运动量,就会造成脑部突然供血不足。
3、生活要有规律,一定不要暴饮暴食,过于疲劳,最好是规律生活,每天生活变动不要太大。
4、脑中风飞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生气,要将人间的矛盾看的开,不要为了子女的事而生气,自然就能减少脑中风的危险。
5、中风患者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亲属要经常疏导患者,使之心情舒畅,消除顾虑,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