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临床表现
丝虫病临床表现
急性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有些患者可仅有寒热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隐性丝虫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IgE水平显著升高,胸部X线透视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引起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1、凹陷性水肿和非凹陷性水肿。凹陷性水肿由体液积聚于皮下结缔组织间隙造成,而非凹陷性水肿则由慢性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象皮肿)造成。
2、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是全身皮下均有水肿,而局限性水肿是身体某一部分水肿。
3、炎症性与非炎症性水肿。炎症性水肿常伴局部红肿、灼热、疼痛,非炎症性水肿无上述表现。引起全身性水肿的原因有心源性、肾性、肝性、营养性、特发性;局限性水肿的原因有局部炎症、静脉血栓形成、丝虫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不同的水肿原因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全身性水肿中特发性水肿较为特殊,这种水肿几乎只见于女性,中年女性尤多。水肿部位以双下肿最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无水肿或轻度水肿,此后逐渐加重,睡前最甚,平卧一夜后,水肿消失或减轻。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
1.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性格改变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3.行为改变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4.睡眠习惯改变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5.肝臭的出现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6.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舌、下腭、颌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
7.视力障碍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肝性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肝性脑病一样复杂,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智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
9.意识障碍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而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强直、痉挛性截瘫(肝性脊髓病)等。但无明显意识障碍。
高原心脏病临床表现
1.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可以长期耐受,无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现心力衰竭,如过度疲劳、感染、精神紧张,或由高原转往更高的海拔地区,或由平原重返高原等等。多数病人心脏有轻度扩大,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肺部少许湿啰音,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头痛、胸闷、心悸、气促等。
2.心功能失代偿期
随着病程进展,心悸、气喘、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如伴红细胞增多症,发绀将更明显;继之出现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个别病人还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或伴分裂,两肺闻及干、湿啰音,肝脏增大,下肢水肿,杵状指发生较少,部分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栓或栓塞。
弓形虫病诊断鉴别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遇某些临床表现,如脉络膜视网膜炎,及积水,小头畸形,脑钙化等应考虑本病可能,确衣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先天性弓形虫病应与TORCH综合征(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和弓形虫病)中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此外尚需与梅毒,李斯特氏菌或其他细菌性和感染性脑病,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
弓形虫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均以隐性感染为多见。临床症状多由新近急性感染或潜在病灶活化所致。
先天性弓形虫病多由孕妇于妊娠期感染急性弓形虫病(常无症状)所致。孕妇感染有无症状与胎儿感染的危险性先天相互关系。妊娠早期感染弓形虫病的孕妇,如不接受治疗则可引起10%~25%先天性感染而导致自然流产、死胎、早产和新生儿严重感染;妊娠中期与后期感染的孕妇分别可引起30%~50%和60~65%的胎儿感染。受染孕妇如能接受治疗,则可使先天性感染的发生率降低60%左右。先天性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婴儿出生时可无症状,其中部分于出生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斜视、失明等。下列不同组合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或小并没有畸形或无脑儿、颅内钙化;肾上腺缺如、双多囊肾;联体畸胎等;抽搐、精神运动障碍;淋巴结肿大等。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病情轻重不一,从亚临床性至暴发性感染不等。可为局限性或全身性:①局限性感染以淋巴结炎最为多见、约占90%。常经及颈或腋窝部。质韧,大小不一、分数无压痛、不化脓。可伴低热、头痛、咽痛等。累及腹膜后或肠系膜淋巴结时,可有腹痛。临床表现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巨细胞病毒感染,但弓形虫病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者很可能不足1%。较少见者尚有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多发性肌炎、肌炎等。视网膜脉络膜炎极少见。②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免疫缺损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等。
眼弓形虫病多数为先天性、后天所见者可能为先天潜在病灶活性所致。临床上有视力模糊、盲点、怕光、疼痛、泪溢、中心性视力缺失等,很少有全身症状。炎症消退后视力改善,但常不完全恢复。可有玻璃体混浊。
白塞病临床表现
1、口腔溃疡:与复发性口疮相似,多为轻型,也可为重型,反复发作,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5mm,溃疡中央凹陷,上有灰黄白色假膜覆盖,边缘清楚,周围红晕较淡,有疼痛感,好发于唇、颊、咽、软腭等处,任何部位均可累及,溃疡可自行消退,一般7~14天,数日或更长时间复发。
2、眼疾:以虹膜睫状体炎多见,还可见前房积脓、结合膜炎、角膜炎。主要为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继发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黄斑区变性、眼球萎缩,重者可导致失明。
3、皮肤病损:以结节性红斑最常见而典型,还可表现为面部反复出现的疖肿、痤疮、毛囊炎等。非特异性皮肤刺激反应或称针刺反应、过敏反应性实验阳性,即在注射或针刺后24~48小时,该部位的皮肤进针点可发生红斑、丘疹、结节、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疡,以针头大小的脓疱,周围有1~5mm红晕多见,4~5天后渐渐消退。
4、生殖器病损:以反复发作的外阴溃疡多见。伴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5、其他:常见的有不对称的大关节肿痛,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变不常见。还可能有脉管炎、脂肪肝,以及头晕、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6、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的异常有血沉加快、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C9
明显升高及C反应蛋白阳性、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血清铜浓度升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多形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增加、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血液流变学检验异常等。确诊白塞病要具有口腔溃疡,再加上复发性阴部溃疡、眼疾、皮肤病(结节性红斑等)、过敏反应性实验阳性4项中的任何2项即可。
综合上面6点内容的介绍相信人们对于白血病的症状表现有了了解,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白塞病确实危害性比较严重,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人们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治愈疾病。
葡萄膜病临床表现
病理上有非肉芽肿型和肉芽肿型两种表现。非肉芽肿型主要意思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以侵犯前葡萄膜为主,病程相对较短。肉芽肿型本地炎症除有淋巴细胞浸润外,的确主要为巨噬细胞和类上皮细胞浸润,形成各种可贵形式的结节,病程较长,复发率高。
免疫学上,前一型可能以体液性免疫反应为主。研究表明,抗体的免疫反应擅长过程中,常有抗原抗体事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有利于清除抗原,但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吸引嗜中性粒细胞,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免疫复合物病的发生。
葡萄膜的血管过去丰富,通透性高,有些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血清病等常伴发葡萄膜炎。在内源性葡萄膜炎病人分析的房水中,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及人白细胞抗原(HLA-B)检出率较对照组好转明显增高。
前葡萄膜炎的临床孩子表现有眼痛、羞明、流泪和视力减退;后葡萄膜炎有眼前黑影飞动、弥漫性多啦炎症或黄斑受累时视力严重明显减退。
糖尿病临床表现
糖尿病是常见的疾病,它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涉取的食物营养含量越来越高高,含有大量热量、大量脂肪、大量蛋白质的食品被大量端上餐桌,30年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在0.7%左右,短短30年的时间,该病患病几率增长了15倍,此种状况不能不引起关注。
从医学上讲,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分泌或者是胰岛素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发挥,作为胰岛素的分泌器官胰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长期血糖高会破坏全身的组织器官,尤其对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会引起技能机能衰竭和组织功能障碍。如果症状非常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引起失水,并伴有一些并发症,如高渗昏迷。
如何识别是否患有糖尿病?该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四大类,下面进行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类是典型性症状,此类症状通常表现为人们传统讲的“三多一少”症状。三多中的第一多是多尿,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尿液增多,排尿次数增加,对排尿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第二多是多饮,糖尿病患者除了多尿外还会有多饮的症状,经常会感到口渴,需要不停的补充水分;第三多是多食,患者会经常感到饥饿,需要补充实物来满足能量需求;一少指的是患者会不断消瘦,虽然患者饮食量在增加,但是还是会不断消瘦。
第二类是指不典型性症状,此类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简单的表现为头昏、全是无力症状,有的患者甚至没有症状表现,此类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银血病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银屑病共分四型:
寻常型银屑病
为临床最多见的一型。皮损初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融合成红色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浸润明显,皮损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易刮除。去除表面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薄膜,再刮除薄膜,出现筛状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表现形式:点滴状银屑病: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
钱币状银屑病:损害较大,呈圆形斑片状。
地图状银屑病:损害不断扩大,相互融合呈大片不规则状。
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损害多见于头皮、眉和耳部,并具有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蛎壳状银屑病:皮损鳞屑干燥增厚,呈污褐色,重叠堆积,形如蛎壳。
慢性肥厚性银屑病:皮损反复发作,呈肥厚似皮革状或苔藓样改变,多发生于胫前或尾骶、肘部。
疣状银屑病:因反复剧烈搔抓,皮损表面呈扁平赘疣状。
各部位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损害可见于全身各处,多对称发生。但以头皮和四肢伸侧多见。指(趾)甲和黏膜亦可以被累及,少数可见于腋窝和腹股沟等皱褶部位,掌跖较少发生,各部位银屑病的特点如下:
头部银屑病鳞屑性红斑,边界清楚,鳞屑色白或污黄,皮损处毛发呈束状,皮疹可仅见于头部,也可同时见于全身各处。
面部银屑病鳞屑较薄,皮损散在分布,呈脂溢性皮炎样损害。但同时躯干四肢可见银屑病改变。
皱褶部银屑病皮损多见于腋下、乳房、腹股沟及会阴等处,皮损表面湿润而呈湿疹样改变。
黏膜银屑病常发生于龟头和包皮处,为边界清楚的光滑干燥性红斑,刮之有白色鳞屑,身体其他各处均可见银屑病改变。
指(趾)甲银屑病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具有指(趾)甲损害。表现为指(趾)甲板无光泽,肥厚,游离端与甲床分离,甲板表面有点状凹陷,有时甲板畸形或缺如,呈甲癣样改变。
掌跖银屑病 少见,可与其他部位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见于掌跖。皮损为境界明显的角化性斑片,中央较厚,边缘较薄,斑上可有点状白色鳞屑或点状凹陷。
毛囊性银屑病 罕见,常发生与典型的银屑病损害之后,可由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成人型和儿童型。
iga肾病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肉眼血尿,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个别可达1周。这类病人约占总数的40%~50%,儿童中略高。个别可有严重的腰痛和腹疼,可能与肠道IgA血管炎有关。IgA肾炎另一常见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约占总数的30%~40%。其中20%~25%病例在病程中可发生1次或数次肉眼血尿。
肾病综合征可见于5%~20%的病人中以儿童和青年病例为多常属弥漫性增生型伴或不伴肾小球硬化此外,有时系膜IgA沉积为主的现象也可以出现在以足突融合为特征的微小病变肾病中。
约不到10%患者可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通常能自行缓解其中20%~25%则可能需要透析,多因患有新月体肾炎在病程活动期有氮质潴留者并不少见,约占25%。起病时即有高血压约占10%,然在30岁以后起病者中显著增多;随病程延长,伴高血压者超过40%。
鼻炎疾病临床表现
鼻痒、打喷嚏和流鼻涕往往是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时的早期症状,而鼻塞则往往是过敏性鼻炎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的表现,往往与下鼻甲肥大、鼻息肉或鼻窦炎有关。由于鼻塞而改用口呼吸,可以使冷干空气不经鼻腔湿化、温化和过滤,从而复查容易导致咳嗽或哮喘,称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儿童鼻塞则可能是腺样体肥大的主要症状,经常引发咳嗽。鼻塞型为主的过敏性鼻炎可能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并不明显,这是由于鼻腔不通气,过敏原不能经鼻吸入,所以也就不打喷嚏留鼻涕了。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打喷嚏,多在接触变应原后数分钟至10余分钟开始,呈阵发性喷嚏,常常伴有眼痒、耳痒、咽喉及上腭部发痒等。在婴幼儿和年幼儿童,由于表达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揉鼻、搓眼等症状,极易被患儿家长误认为是不良习惯而加以呵斥。随着鼻痒的出现,患者往往频频喷嚏发作,一次连续数个、十余个甚至数十个,喷嚏后患者可感到疲劳或头痛。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往往与室外接触花粉等有关,发作持续时间短者仅数分钟,长则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则多以清晨起床时发作居多或与接触变应原有关,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若持续接触变应原则可反复发作。鼻痒和喷嚏症状在间歇性过敏性鼻炎表现的更为突出。
流清涕,流清水样或浆液样鼻涕是过敏性鼻炎的另一重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粘液样鼻涕,多发生在打喷嚏以后,患者有数量不等的清水样鼻涕从鼻孔流出。清涕的产生主要与腺体的分泌亢进和鼻粘膜血管的渗出有关。剧烈喷嚏偶然出现血性鼻涕,而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黄色脓性鼻涕。部分患者由于鼻后孔较低,鼻涕流向鼻咽部而出现强制性的鼻-口倒吸样咳痰,所以可以出现流涕少而咳痰多的现象。鼻塞,53%的持续性鼻炎和30%的间歇性鼻炎患者可出现鼻塞症状。鼻塞可以是由于鼻粘膜充血、水肿而引起的,也可以是下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症状的轻重与鼻粘膜的充血和水肿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病程初期多为暂时性鼻塞,而病程较久时,慢性炎症导致的下鼻甲肥大以及鼻息肉也是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常出现鼻塞的原因之一,这种鼻塞往往呈持续性。在某些反复接触变应原的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鼻塞,而喷嚏和流清涕症状则相对较少,甚至以鼻塞为唯一症状。鼻塞是过敏性鼻炎的最主要症状之一,也是过敏性鼻炎发展为过敏性哮喘的前兆。
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性鼻塞,也可表现为交替性鼻塞或双侧鼻塞,鼻塞症状往往在夜间表现的更为明显。鼻塞常常可以诱发嗅觉障碍、头痛不适、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特别是儿童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或下降。鼻塞还常常出现擤鼻涕、有意识的鼻吹气等症状,由于夜间鼻塞较重可出现鼾声或口式呼吸。在儿童,鼻炎引起的鼻塞往往和腺样体肥大引起鼻塞相互作用,导致呼吸障碍、缺氧睡眠(趴睡、睡不宁、打鼾、多汗、张口呼吸或磨牙、进食缓慢等),常常引起家长的警觉,往往成为患儿家长主诉的主要症状,要抓紧非手术治疗,以免形成腺样体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