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能治疗呕吐吗
刮痧能治疗呕吐吗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
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三大妇科常见病刮痧疗法
通过刮痧能解决的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
刮痧可快速疏肝理气、打通瘀滞,经络气血一通,痛经自然就可缓解或康复。
刮痧部位:第一步:背部肝俞;
第二步:胸部,期门;
第三步: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
操作方法:在背部肝俞刮痧拔罐,痛经病人一般在肝俞穴附近会出现结节,结节有很多种表现如黄豆大、蚕豆大、铜钱大,在结节明显处应进行留罐,一般可留10~15分钟。
通过刮痧能解决的妇科疾病——子宫肌瘤
刮痧主要是把其腰骶部的“病根”祛掉,即以出痧形式打通腰骶部经络,祛掉“病根”。
刮痧部位:双侧腰骶部,主要是第二腰椎棘突下肾俞到骶部膀胱俞这段区间。
操作方法:在这段区间进行刮痧和走罐,若发现皮下结节较多可在此留罐,留罐可留置10~15分钟。
通过刮痧能解决的妇科疾病——宫寒不孕
刮痧配合艾灸可疏通和温暖肾经,以此来达到治疗宫寒不孕的目的。
刮痧部位:命门,肾俞,关元。
操作方法:在命门、肾俞、关元进行刮痧,待出痧后再在此穴进行艾灸。灸的时间因人而异,宫寒不孕的病人因寒气很重,灸的时间可较长,只要局部皮肤不感觉烧灼感就可以一直灸,可以是半小时也可是一个小时,视病人感觉而定。
祖国中医刮痧博大精深,通过刮痧治疗目前能治疗很多疾病,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开刀吃药才能治疗。刮痧疗法,不但能起到预防疾病还起到了治愈疾病的作用。
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晕痧”的多是青壮年
现在,刮痧在美容院、养生中心被广泛运用。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的,有一些基础病的、干功能不全的、有血液病的等都不适合。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过分饥饿、刚吃过饭、过度疲劳等都不能刮痧,所以,在他们医院,上午11点后、下午4∶30以后,基本上就不刮痧了,此时刮痧容易“晕痧”。
什么是“晕痧”,就是刮着刮着,出现呕吐头晕的症状。在刮痧治疗室,“晕痧”的居然多是青壮年。黄美说,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小年轻都太疲劳了。夜生活加上高压的工作,到零点才睡觉,早晨六七点就要赶去上班,严重睡眠不足,持续疲劳。
在进行刮痧操作时,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恶心或呕吐、脸色苍白,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微弱、血压下降等晕刮症状时,应迅速平卧,头部放低,解开衣扣与裤带,保持通风,同时也可喝热水、糖水或点压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
温馨提示:刮出痧30分钟内不要洗凉水澡。至于刮痧的频率,两次刮痧之间要要相隔3~6天,而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痧。
刮痧的误区
刮痧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刮痧后通常会有紫色或者黑色的痧,而且刮痧的部位也会疼痛,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刮痧后都有痧,都会疼痛,那么没有出现又疼又淤的情况,就是没有效果吗?下面听听中医怎么说!
刮痧疗效毋庸置疑
刮痧本身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医理论体系上,首先,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筋脉肉皮骨都是相通的,相互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刮痧刺激皮肤时,皮肤出现红痧、甚至紫痧。肺主皮毛,红紫色代表中医的“热”,皮肤上出现这样的征象,势必带走热邪,热邪驱散,表邪解除,肺热由此消散。其次,经络是协调人体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皮肉筋骨的纽带,是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通道。而皮肤又与经络联系密切,通过刺激皮肤,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
从现代医学的机理研究来讲,刮痧也有三大作用:调节神经,能够阻止疾病的恶性循环;抗炎作用,能够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
哪里痛刮哪里
多数人都会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肌肉就容易出现紧缩、血液不通,从而出现疼痛。曲崇正表示,此时刮痧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
刮痧的方法也很简单,哪里痛就刮哪里,但是使用的力度要注意,一般以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觉为佳,这样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就是下次要感觉到这次的疼痛就需要更大的受损才能感觉到不舒服。达到这个效果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刮痧疗法须因人而宜吗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不受条件的限制,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小儿天柱骨的功效是什么
天柱骨主要用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100-300次,称推天柱骨。此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轻度瘀血,称刮天柱。具体功效作用如下:
推,刮天柱骨,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多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
身热,心烦,嘈杂,呕吐,腹胀等胃热上逆;咳喘痰多,胸闷,咽喉肿痛等肺热症,均常用推天柱以降逆,除热。
局部疼痛,项强,无汗等,多配他穴同用。
刮天柱骨还能治疗暑热发痧等症。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刮痧对肠胃调理有作用。
刮痧不但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肠胃功能,通过对以下相关穴位的刮拭,有助于改善胃炎,肠炎,便秘等常见的肠胃不适症状。
调理肠胃刮商阳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苏厥开窍,清热解表,健脾和胃。适宜于治疗恶心,呕吐,牙痛,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治疗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胃痛胃炎刮承满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胃痛泄泻刮梁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调中健脾,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刮痧有什么好处,能治病吗
1、刮痧可以急救。(中暑、急性哮喘、心绞痛等)2、刮痧对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高血压、糖尿病、哮喘、中风偏瘫……)3、刮痧对疼痛性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腰扭伤等)4、学会刮痧可对家庭常见病进行保健治疗。(感冒、高热、头痛、恶心、痛经、失眠、拉肚子等)5、刮痧让孩子远离抗生素,不吃药,不打针;助婴幼少儿增智、增高、增加食欲、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近视……6、刮痧对一些疑难杂病有较好的效果。如:牛皮癣、不孕不育,类风湿等。7、刮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升人体正气,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作用。8、刮痧能起到调理脏腑,有延年益寿,养颜美容的功效。9、刮痧能让民众远离抗生素,少吃药(是药三分毒)少花钱,节约医药费,而且能防治大病的作用。10、“一板在手,健康长久”。学习刮痧,能免费掌握养生之道,树立起求医不如求己,健康靠自己的信念。11、一人学刮痧,全家乐哈哈。学会刮痧,能为家人刮痧保健,及时处理许多小病,不至于使小病拖成大病,造成危害。12、学会刮痧,能为周围邻居和朋友的健康服务,促进邻里和谐,友情深厚。13、学会刮痧,能创业和就业。成为“保健刮痧师”后能创立一番事业,是一份越做越好,越老越香,可以持续做下去的长久的事业选择。
刮痧的注意事项
中医刮痧需谨慎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方便省事,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是很多人选择的保健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有些禁忌还是要注意的。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有这四个注意事项
一、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两杯,休息一小时以上。
二、刮痧后不可吹电扇等有风的东西,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
三、刮痧后一定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才能进行洗浴,一般约12小时左右。
四、对于某些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呕吐的刮痧疗法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腹结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腹结穴至气海穴,先左后右,由腹结向气海穴方向,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肝气犯胃
(一)症状
证见呕吐泛酸,口苦嗳气,胸胁烦闷不适,嘈杂。
(二)治法
(1)选穴上脘、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期门、内关。
(2)定位上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神门: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问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上脘、期门,再刮前臂内关至神门,然后刮梁丘至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上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之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至神门穴,由上而下,30次,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梁丘至外侧阳陵泉穴,从膝关节底部上缘用刮板角部刮过,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部太冲穴,30次,可不出痧。
恶心想吐刮痧方法
恶心想吐刮痧方法一
取穴
胃俞、胃仓、膈俞、隔关、内关、足三里。
治法
用刮痧法。均取双侧依次刨刮至出现痧痕为度。若兼形寒畏冷加温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每日1次。
主治
主治反胃、恶心。屡用效佳。
恶心想吐刮痧方法二
取穴
胃俞、肾俞、足三里。脾胃虚寒配脾俞、中魁;脾肾阳衰配气海、章门、水分;气阴两虚配中脘、梁门、天枢。
治法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再随证加刮配穴:脾胃虚寒,其中以针点刺中魁穴,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脾肾阳衰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气阴两虚的手法力度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
主治反胃、恶心、呕吐。用之临床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若配以药物治疗则疗效较佳。术前应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恶心想吐刮痧方法三
取穴
脾俞、胃俞、意舍、胃仓、关元、府舍、中脘、内关、足三里。
治法
用刮痧法。先刮背部的脾俞、胃俞、意舍、胃仓,再刮腹部的关元、府舍、中脘,然后刮上肢前臂、内关及下肢部的足三里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
主治反胃、恶心想吐。屡用有效。
刮痧疗法的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为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痧病主要特征有二:是一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病主症多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蓄为瘀;遇食积痰水,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痧病治疗方面《痧胀玉衡。刮痧法》指出:“背脊颈骨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土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如叶桂《温热湿痧三种》,陈延香《中暑痧症疗法》,韩凌霄彻痧要编》,王凯《痧症全书》,沈金鳌《痧症燃犀照》,王士雄《吊脚痧证》、《绞肠痧证》,欧阳调律《痧法备旨》,胡风昌《痧症度针》等数十种专著。
刮痧想吐怎么回事 恶心想吐刮痧方法
取穴
胃俞、胃仓、膈俞、隔关、内关、足三里。
治法
用刮痧法。均取双侧依次刨刮至出现痧痕为度。若兼形寒畏冷加温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每日1次。
主治
主治反胃、恶心。屡用效佳。
取穴
胃俞、肾俞、足三里。脾胃虚寒配脾俞、中魁;脾肾阳衰配气海、章门、水分;气阴两虚配中脘、梁门、天枢。
治法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再随证加刮配穴:脾胃虚寒,其中以针点刺中魁穴,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脾肾阳衰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气阴两虚的手法力度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
主治反胃、恶心、呕吐。用之临床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若配以药物治疗则疗效较佳。术前应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取穴
脾俞、胃俞、意舍、胃仓、关元、府舍、中脘、内关、足三里。
治法
用刮痧法。先刮背部的脾俞、胃俞、意舍、胃仓,再刮腹部的关元、府舍、中脘,然后刮上肢前臂、内关及下肢部的足三里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
主治反胃、恶心想吐。屡用有效。
刮痧疗法的适应证
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
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
禁忌症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
2.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初刮时试3~5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本方法适应证,应送医院诊治。
4.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
6.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
7.刮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再在患者胸前两侧第三、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
8.刮痧后患者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同时,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9.如刮痧后,病情反而更加不适者,应即送医院诊治。
本疗法长期为人们所喜用,方便易行,副作用小,疗效亦较明显,具有独到的优势。尤其在不能及时服药或不能进行其他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的治疗效用。故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扩大应用范围。
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1、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
刮痧对肠胃调理有作用。
刮痧不但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肠胃功能,通过对以下相关穴位的刮拭,有助于改善胃炎,肠炎,便秘等常见的肠胃不适症状。
2、调理肠胃刮商阳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苏厥开窍,清热解表,健脾和胃。适宜于治疗恶心,呕吐,牙痛,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3、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治疗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4、胃痛胃炎刮承满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5、胃痛泄泻刮梁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调中健脾,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小儿天柱骨的功效 小儿天柱骨的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骨,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多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
身热,心烦,嘈杂,呕吐,腹胀等胃热上逆;咳喘痰多,胸闷,咽喉肿痛等肺热症,均常用推天柱以降逆,除热。
局部疼痛,项强,无汗等,多配他穴同用。
刮天柱骨还能治疗暑热发痧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