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的感恩教育要远离3句话

孩子的感恩教育要远离3句话

1.爸爸妈妈这么累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除了明白宝贝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宝贝索取回报。父母常常会在宝贝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宝贝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宝贝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2.我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都白费了!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宝贝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宝贝需要的,甚至是宝贝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宝贝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宝贝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宝贝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宝贝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宝贝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3.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给宝贝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按照常理,现在接受关心的一方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父母在宝贝还没有提出要求前,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宝贝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

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宝贝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总是太急着满足宝贝。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宝贝才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宜,才懂得珍惜。

父母教育孩子要常说这5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儿童肥胖如何进行很好控制

从吃早餐开始:从小就开始帮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早餐,别太早让孩子自己外食。若不得已要外食,也要教导孩子选对食物。

灌输正确饮食观念:很多饮食观念要从小开始教育,例如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热量概念、用餐时间、进食速度、均衡饮食、不挑食等。

不放零食饮料在家中:降低孩子吃到垃圾食物的机会。

限制3C产品使用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滑手机的时间越多,身体活动的时间越少。

走出户外增加活动量:假日安排亲子户外旅游接触大自然。

培养一个运动兴趣:尽早让孩子学会一些运动技能,如游泳、球类、脚踏车等,送他一个能健康一辈子的运动习惯。

以身作则当好榜样:父母能做到才能要求孩子,全家一起改变饮食一起动起来。

用鼓励支持取代责备:一句鼓励赞美的效果,远远胜过一句责备的话。

孩子将来是否肥胖,父母亲扮演最重要的关键角色,家长们一定要正视肥胖带给孩子的身体负担,以及心理层面的影响,教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均衡的饮食观念,才能让孩子远离肥胖的威胁。

孩子肥胖确实让人很头疼的,目前来说孩子的营养提高了,于是开始出现了一些儿童肥胖的情况了,为了能够培养一些健康的宝宝,一旦孩子体重超标了,就应该及时的控制一些一下,如果不控制的话,肥胖给孩子带来的疾病是很多的,为了能够有一个健康的气魄,应该知道如何来控制体重,疾病都很容易引起肥胖,如果觉得儿童肥胖很难看的时候,也要想一想宝宝是不是健康也有问题,虽然说肥胖很可爱,但是危害到健康的事情还是应该避免一下。

教好孩子的几句话

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世界中学生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多远有多高

孩子最讨厌这十句话家长你们说过几句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

翘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

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一言堂”的后果

惧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会与孩子商量

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停止空洞的说教

尊重是最好的办法

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贼”的帽子扣不得

接纳孩子的缺点

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

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

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

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

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

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可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

有一篇鸡汤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挫折,甚至可能无法无天!孩子感恩的对象,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多次要钱未果 留日“海归”持刀弑母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功能。

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来供孩子挥霍。

然而,很多学生比着买高档服装、手机、名牌鞋包、电脑等。还有的大学生花高价租赁公寓住,泡网吧、下馆子。花父母的钱,一点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着。

其实,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

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去寻找甜中甜。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给的快乐。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这五句话能教育出优秀孩子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巩固单亲家庭教育的6种方法

1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

2要和孩子共同娱乐。要孩子说出他们最喜欢、最渴望家长说出的三句话。孩子们通常会希望家长说“我爱你”、“你可以晚睡”、“我们去麦当劳”等等。

3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降低家庭内部的纷争,不要强求家庭成员的一致性。

5教大家倾听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无论对错,不要批评他,培养起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然后再和孩子交流。

6孩子在感情、就业等等问题上,难免会和你不一致,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不要回避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提供给你克服家庭障碍的方法。

单亲教育的教育方法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3)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应对幼儿入园焦虑家长应做好哪些准备

一、克服入园焦虑的心理准备

1、相信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尝试着去做,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家长应该坚信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相信老师。相信老师也很重要。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很好的激励。

3、不做负面的心理暗示。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而且他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幼儿园,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诸如此类的话,甚至会让孩子认为幼儿园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产生抵触甚至恐惧的心理。

4、少叮嘱告诫。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二、克服入园焦虑的物质准备

1、替换衣物、裤子要多准备一些。孩子进入新的环境,因为紧张或兴奋,常常会大小便失禁;另外进餐的时候,孩子也可能会把汤汁弄在衣服上,所以要多准备一些替换衣服,衣服尽量是舒适易穿脱的。

2、便于穿脱的轻便软底防滑鞋。7月份入园,天气比较热,孩子平常穿的多是凉鞋,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运动量有所加大,活动场所也各式各样,所以要准备合适的鞋子,比如轻便软底防滑运动胶鞋,便于孩子运动,防止发生意外。

3、孩子喜欢的玩具。准备一件孩子喜欢的、其他孩子可能也喜欢的玩具,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能比较快地被别的小朋友认识和接纳

4、孩子的依恋物。有的孩子可能有比较依恋的物品,它是孩子感情的一种寄托,可能是一个毛绒熊,也可能是一个小枕头,或者是一条小毛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要带着。记得在包里放这些孩子的依恋物,它可以让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安心和舒适。

三、入园前家长绝对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

不少孩子出现入园难的现象,这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一些孩子哭、闹不肯入园;一些孩子在与父母分离时难舍难分,家长甚至不得不“一起入园”;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严重影响了身心发展。这除了孩子与父母分离焦虑的正常因素外,早教专家指出,很多时候由于家长无意中给孩子的“负面强化”,也会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严重恐惧。早教专家总结出“家长绝对不能跟孩子说的三句话”,供各位已经或即将入园的孩子家长们参考。

第一句:“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

长期以来,家长儿时所受到过的“恐吓”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的时候,“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收拾你”,这句话往往脱口而出。这句话不仅会削弱家长的威信,还为孩子制造这样一个印象: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老师是个可怕的人。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去幼儿园,上幼儿园是对孩子的惩罚。当孩子不断听到家长这样的“唠叨”教育之后,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恐惧心理不断强化,并出现拒绝入园的行为。

第二句:“等你上了幼儿园,可就没有这么自在开心了。”

孩子入园前,家长们有时会有意无意看着孩子这样说。这一负面信息会令孩子在入园前就有了一种恐惧:幼儿园将限制他的自由或快乐。家长不要将孩子现在的生活与幼儿园进行任何负面的比较,否则会助长孩子对入园的抵触情绪。

第三句:“你再这样下去,到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啊?”

有一些家长没有用心去教育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当孩子自理和自立能力比同龄孩子弱之后,又会批评责怪孩子。当家长看着将入园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收拾自己的物件时,往往会忍不住发牢骚。首先要强调的是,孩子从1岁开始就要让他学习自己吃饭了,不要等到了入园年龄才“突击”,学习需要过程。当家长这么说的时候,孩子首先会懊恼自己,会觉得自己笨,失去信心,同时觉得幼儿园里没有人能帮助他,自然不想入园。

单亲家庭教育的8种方法

1、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

2、要和孩子共同娱乐。要孩子说出他们最喜欢、最渴望家长说出的三句话。孩子们通常会希望家长说“我爱你”、“你可以晚睡”、“我们去麦当劳”等等。

3、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降低家庭内部的纷争,不要强求家庭成员的一致性。

5、教大家倾听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无论对错,不要批评他,培养起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然后再和孩子交流。 6孩子在感情、就业等等问题上,难免会和你不一致,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不要回避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提供给你克服家庭障碍的方法。

6、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7、 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8、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教育宝宝也要讲究语言艺术

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径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弱的儿童来说,更要讲究教育方式,特别是说话的艺术。

孩子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也难免做出让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这时应该怎样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让他纠正自己的行为呢?在美国的小学里,教育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比如:孩子的画没有画好,父母不能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怎么这么笨。”而要说:“试试看,你能不能画得更好些。”而当孩子做错了事时,最好不要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做得不对,你怎么又做错了?”而是应该委婉地告诉孩子:“你再想一想,这样做对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永远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忠告。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始终能够用正面的、积极的思考方法对待孩子,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以正面和积极的方式对待他人,思考人生。相反,如果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的、消极的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会以完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最终结果也会因此不同。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的孩子的优点。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批评多,表扬少,甚至不表扬,还自以为这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他会认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父母永远不会说自己好,甚至会因此而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或使他丧失自信。

孩子画了一张非常稚拙的画,自己很得意,满怀希望想得到父母的夸奖,如果父母对他的画不屑一顾,说:“你画的是什么呀,看上去乱七八糟的。比宝宝画的差远了。”孩子的情绪肯定会一落千丈,再也不想拿起画笔了。如果父母把孩子的画拿来仔细地看一看,猜猜看孩子画的是什么,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得意之作,表现出很感兴趣或恍然大悟的样子,告诉孩子:“你画得真不错,真有想象力,如果把这个地方稍微改一改就更好了。”这时,孩子很可能就会听从你的建议,更加兴致盎然地画下去。

这就是教育孩子的语言艺术。如果你从与人为善,从对孩子的真诚关心出发,那么即使孩子真的有错,也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如何进行语言胎教

经科学研究,胎儿发育到第四个月就开始有了听力,到六个月时,胎儿的听力与身体健康的的正常成人相当。这时,父母们应该做好语言胎教的准备,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着相当不错的促进作用。接下来介就给大家谈谈如何进行正确的语言胎教。

给宝宝起个乳名

给宝宝起了个有名之后,以后进行交谈时都要用这个乳名来呼唤宝宝,这样宝宝就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宝宝出生之后,当他再次听到这个熟悉的乳名时,孩子就会减少哭闹和躁动,还会露出愉悦的表情。

多与胎儿进行对话

平时一有时间,孕妇就应该多与宝宝聊聊天,聊天内容是宽泛的,可以是讲故事、唱歌,还可以嘘寒问暖,但内容要轻松、简单。当孕妇出外散步时,可以跟孩子谈谈眼前的景色和此刻的心情,提前让宝宝认知世界。

爸爸要多说话

经科学研究,爸爸说话的声音低沉,浑厚,胎儿对这种声音特别的敏感,特别喜欢。所以爸爸要多跟他人讲话,一来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增进胎儿与父亲的情感。二来,还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恩爱度,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交流方法

当父母跟他人进行交流时,时间在1至3分钟较为合适,而且不能讲复杂或者悲伤的句子。重复的循环某一个句子,可使语言胎教效果更好。另外,进行胎教时不要放节奏快且强的音乐,也不要产生噪音,这会使他越感到不适。

父母教育孩子要常说这5句话

1.“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培养价值感。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问问他:“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多了,自我价值感就慢慢养成了,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给予心理支持。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都可能遇到被老师无端指责、被其他孩子欺负等负面事件。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心智不成熟等原因,不愿意听完孩子的话,就指责孩子“肯定是没听老师的话才被骂”,或者怂恿“你不会打回去吗”。聪明的家长会适度地包容孩子,告诉他“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让孩子知道凡事能跟父母商量,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能避免孩子走错路、弯路。

3.“好”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当孩子向爸妈提要求时,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拒绝,或者提条件。比如孩子想出去玩,妈妈却说:“不行,你作业写完了吗,就想着出去玩?”这样下去,孩子要么今后不愿意再提要求,跟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要么变得叛逆,难以管教。不妨在回答前加个“好”字,比如,“好,你先把作业写完,就可以出去玩”。这样的回答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比否定式的回答效果要好。

4.“对不起”教会责任感。不少父母明明犯了错,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好意思向孩子认错。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德育老师。不敢承认错误,会导致孩子喜欢推卸责任,长大了也没有责任感。所以,父母犯错了,要及时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要知道,向孩子道歉、坦承自己的错误,以身作则,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来说很重要。

5.“我爱你”增加安全感。中国父母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国人普遍感情内敛,像“爱”这样的字眼羞于出口,亲子间也缺乏拥抱、亲吻等必要的身体接触。

但感情要说出口,别人才能明了。尤其在责备孩子之后,除了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还要同时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让孩子明白,犯错误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批评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爱他的,有助于建立安全感。

相关推荐

宝宝骂人如何教育

1.淡化处理。 年幼的孩子还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说的脏中影射的不健康的内容,更没有意识到说脏、骂人有什么不对。假如家长对此不予大惊小怪,而是悄悄注意孩子举动,他也许不会再重复说脏了。反之,家长的惊骇和愤怒、旁人的发笑和怂恿,会引起孩子对自己所说脏的注意,让他觉得脏具有刺激性和伤害性,待到他愤怒、兴奋时,便会口出脏来攻击他人。 2.教会孩子用恰当语言表达情感。 家长和老师经常教育孩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骂人,是无助于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聪明的孩子应该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化解对方的敌对情绪,同时也使自

父母观念不一致孩子最受伤

身边很多妈妈都曾说过这么一句,自从生了娃,跟老公的矛盾就更多了。有时候是因为猪队友太懒,不怎么管孩子。而更多时候,是因为双方在管教孩子时立场不一致,说不到三句就吵起来了。双方各执一词,非吵赢才行,可怜的孩子被晾在一旁,一脸彷徨,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才好。 家庭气氛,比意见本身更重 意见不和就开吵,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在很多家庭,例如: 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你觉得看电视对孩子不好,一集都不让看; 而孩子爸爸觉得,偶尔看看动画片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大,反而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快乐,为什么不能看? 你觉得对方太放纵孩子,对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爱心

培养爱心几招棋 培养宝宝的爱心,有许多方法,路程是漫长的。急功近利是不可能。这里仅介绍几招,供大家参考吧。 第一招:相互尊敬树榜样。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面镜子。父母孝敬老人,友善邻里,关爱他人的言行,会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有的年轻夫妻之间常喜欢斗贫嘴,或吵吵闹闹,互不尊重。有的父母本身不尊重老人,当两辈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不一致时,张嘴就说:“你懂什么,整个一个老帽儿。”还有的父母对带宝宝的保姆不尊重,呵斥来呵斥去的。小孩子不懂事,以为生活本身就应该这样,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行。 可见,一个知书达理的

中国式父母所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

操心的“中国式”父母,你们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亲密应该有度,不论是空间距离或者心灵距离的不适度,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人际距离的不恰当,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 可怜中国父母心!舔犊之情,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会感叹操心的“中国式”父母,用心良苦的付出,为何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丝毫的感动? 通常亲子关系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

父母重视家庭风气对子女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家庭教育的投入是空前的。但今日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只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学习成绩是孩子受教育的最高追求。这是荒废的教育,表面看教育抓得很紧,其实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怪诞现象是:大人的双休日,成了孩子的学习日,孩子跟着父母去学钢琴,学英语,学电脑,学绘画,学舞蹈…… 似乎教育的重心只在技术和技巧,这远远脱离了教育的本意,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这样教育的结果对孩子,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极大的伤害。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这些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措手不及。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

婚姻关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1、注重婚姻关系,会不会导致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很多妈妈会觉得,一家人的精力就应该放在关爱孩子身上,丈夫是不可以跟孩子争宠的!一些丈夫会认为,妻子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没有存在感!夫妻关系也渐渐冷淡。其实,如果夫妻之间保持着能量与情感上的互动,会让孩子感觉到充满爱的氛围,孩子也会很享受恩爱的父母带给自己的安心与呵护。 2、夫妻间教养方式是否一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教育孩子,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夫妻之间,在教养孩子的理念上也不尽相同。当教养方式一致时,孩子接收到的

孩子胆小父母应该怎么办

1、顺其自然,切勿操之过急 孩子胆怯的不良心理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 2、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买东西,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励买多少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敢说,家长可帮他开个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说。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悉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着孩子自己去购买,以后再让孩子单独去其他商店。 3、不当众指责、羞辱孩子

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呢

1.培养孩子向善 善是人的基本修养,是事业成功的重因素。曾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软弱了,加强“狼性”教育,否则以后肯定会吃亏。 我觉得,这有点可怕,很可能会使孩子缺少朋友,如果养成攻击的习性,其人生隐患会明显增加。我常对两个孩子说“吃亏是福”,并通过名人的故事来引领。例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年轻时因政治原因坐牢,其间有两个看守常常虐待他,曼德拉获释时却说:“出了牢狱,如果我心里还带着怨恨,实际上仍生活在牢狱中。”这些故事对两个孩子的影响很大。 我小时发生的“砖窑被放气”事件,对我家是个重大打击。几十年后

儿童逆反期正常吗

一、教会孩子感恩。现在的孩子都被家人都宠着,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哪怕自己受再多的苦,于是孩子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让孩子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感恩。 二、教会孩子吃苦。现在的孩子似乎都有固定的零花钱了,零食不断,不做家务,家长只让孩子学习,渐渐的孩子就会有“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基本上没有什么吃苦精神。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必不可少。 三、经常给孩子说“不”。我们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几乎孩子求家长会尽力满足。而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