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
这些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措手不及。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像个名符其实的老妈子一样地跟在他后面,捡起他丢再地上的书鞋子脏衣服,帮他整理房间做东做西打理一切,养成他日后推卸责任,将别人的好意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恶习。
6、毫不限制他的读物
小心啊,虽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净,脑子吃的却是垃圾。
7、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日后父母离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为孩子麻木不仁无关痛痒的反应感到震惊与不解
8、当他的摇钱树
若金钱对他们而言太容易到手,想买东西时只要他们摇一摇吵一吵钱就掉下来了,不让孩子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的,如此要他们如何能了解“钱歹赚”,如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金钱概念。
9、满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当你自始至终永远满足他的需求时,你会发现一次的拒绝,就足以对他造成伤害极大的挫折感
10、永远站在他这边
站在孩子这边固然是好的,但要永远吗?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呢?你能想象这种心态“都是别人不好他们都对我的孩子有偏见”会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问题吗?永远站在孩子这边,永远教他与邻居师长警察对立,不过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罢了
11、我就是拿他没办法
当孩子们闯了大祸犯了大错,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这句话来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借口找台阶下,孩子们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难道不会想,“既然没办法那就干脆让你一辈子都没办法好了”。
毁掉孩子的6种方式
1.妥协
不管你的孩子想要什么,他们总能如愿。不管是要超市的一个系列的玩具,或者会花掉你一个星期薪水的视频游戏机,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滋生被宠坏的小孩的温床。
很多的父母亲认为,拒绝一个孩子的请求会使得他们看起来是敌人。但是,孩子们需要对如何得到东西、对金钱和努力工作的价值,有切合实际的认知。
孩子一哀求一哭诉就上缴你的钱包,会使人留下的印象是,金钱和物质的东西要比情感和有意义的经验更重要,以及为了你想要的东西你不必付出或为之努力。
应该怎么做:
限制你的孩子只能买一件玩具,或者每月买一次并且有消费限额。如果他们想要更多的东西或者更贵的东西,他们就需要自己通过做家务或存钱来得到它。
2.缺乏纪律性
如果你的孩子行为出格,打架或欺负其他孩子,你什么也不做。父母管教中缺乏纪律性,通常是源于他们不想看起来“小气”。很多家长也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因此他们就选择什么都不做。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比如拖延。在与人交往方面有管教和规矩的孩子们更能茁壮成长。如果(做坏事)不会导致后果,那么好和坏的区分就变得模糊,甚至会不存在。
应该怎么做:
为你的孩子设定明确和一致的规则及后果。如果他们在学校或公共场所行为出格,那就剥夺诸如看电视或饭后甜点的一项特权。对于在家的不良行为适用“暂停”方式,并解释为什么这个行为时不可接受的。
3.总是站在他们的立场
当有老师或其他成人报告说(你的孩子)行为不端,你不相信他们,总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虽然我们都愿意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小天使,但对他们的过错视而不见,或者生活在拒绝的世界里都不是解决方式。一些家长的印象中,他们的孩子是不会做错什么的,权威的人物会恃强欺弱。强调老师,警察和老年人的重要作用是很重要。要让你的孩子懂得,他们并不是凌驾于规则之上的,过错就要有惩罚。
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的老师或照顾者提出了某些纪律的建议,只要它不是有害或不合理的,就要遵循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告诉他们你仍然爱他们,但是需要他们做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以培养责任心。
4.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当孩子的面叫配偶绰号,相互尖叫,威胁对方,这些行为有负面的生理作用。目睹这些行为的孩子可能出现恐惧,逃跑,寻求危险的应对措施,比如毒品或酒精,他们也可能认为威胁配偶或这样对待其他人是可接受的。
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面前要文明,可以在另一个房间或者外面争论。为你的孩子安排和治疗师的愉悦,以帮助他们度过父母离异或家庭问题等。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理念:对骂和暴力不是可接受的解决冲突的方式。
5.做坏的榜样
当小家伙的面插队,撒谎,说脏话,偷窃,给他们做了坏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有最大的印象。在孩子面前有坏的行为,会混淆对于“对”“错”的认知。如果你认为孩子没有注意到那你就错了。孩子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如果经常接触到,他们就会开始模仿坏的行为。
应该怎么做:
解决方式就是在孩子面前做模范公民。当然,我们都会犯错,你应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你做的是错的,你该做什么来解决错误。
6. 忽略/缺少陪伴
工作到很晚,看完球赛后选择狂欢一下,或者只是简单地忽略了你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被爱和被需要,他们是值得关注和喜爱的。如果被忽略,一个孩子可能向不合适的人寻求安慰,或者患有抑郁。
应该怎么做:
即使你的工作安排非常满,或者不时需要从为人父母的职责中休息一下,也要每周有一天或一个晚上风险给孩子们。一起看一场电影,或者在公园里度过一个下午。
孩子教育保持亲密还是独立
一、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0-3岁是孩子和他人(最主要是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对孩子以后的安全感和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孩子处于0-3岁这个年龄段时,爸爸妈妈需要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增加与孩子的亲密度。可以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反映,满足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
在3岁之后大部分孩子开始第一次脱离父母——上幼儿园,有良好并且健康亲密度的孩子会在脱离父母之后很快的适应学校环境,较少出现分离焦虑现象。孩子开始在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中开拓自己的世界,会开始逐渐减少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所以在孩子三岁之后,爸爸妈妈要逐渐的让孩子学会独立,但这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在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后慢慢形成。
二、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教育方式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心理发展都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例如,自我情绪指向内部的孩子,会在对外界的探索上较为退缩,安全感也较低,较为依赖父母,这时父母需要以建立亲密关系为主。如果孩子早期的亲密关系得到巩固,对外部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这时父母就应该去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家庭外部,引导孩子向独立和自主的方向发展。
三、不同的性别有时需要采取相同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男孩子和教育女孩子的方式上,爸爸妈妈们往往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孩子在0-3岁正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年龄段,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区别不大的。0-3岁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以建立亲密关系为主,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充足的探索欲。只有拥有安全感和探索欲的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和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并不矛盾,亲密关系是孩子能够独立发展的基础,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到孩子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在此时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了解到这些才能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早教不能一味的只注重教育
早教的教育方法未必都要上兴趣班
在一些家长看来,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其实亲子同乐的过程就是很好的早期教育。”国内曾有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优等生与差等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心理,他们更多厌学和缺乏自信,这就是早教的教育方法。
早教的教育方法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结果上
钢琴、珠心算、英语、识字,是最受家长欢迎的早教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效果明显,家长们很容易因此获得鼓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随波逐流”。家长们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当更关注儿童在早期教育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他以孩子学习钢琴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应着眼于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弹琴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那很可能会使孩子“痛苦地弹奏《欢乐颂》”。
上述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早教的教育方法,希望大家通过对早教的教育方法的了解,您为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早教的教育方法。如果您对早教的教育方法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专家,专家会为你解答。
避免父母育儿观分歧的十种方法
1.和你的另一半谈谈你们的小时候是怎么被教育的。父母的教育方式难免会重复自己身上的教育方式,所以这会让你们更了解对方的教育风格。
2.问问你的另一半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听着他解释,不要打断他。要耐心并尊重他的想法。问问自己,你为什么反对他的教育方式,你担心出现什么不好的后果?
3.问一下你的另一半,对于你的教育方式他会觉得有什么顾虑。
4.把所有的可选方式都放到桌面上来谈,权衡一下各种的利弊。制定出一套你们两个人都能接受并同意执行的方式。先试用几周,如果你们都觉得不满意,可以试着调整或者采取新的方法。
5.当你们开始新的尝试时,一旦出现不同意见,就要立刻解决。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但是你们要注意保持冷静,并私下解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6.妥协----但在孩子面前表现一致。如果他们看到你们立场一致,他们不会利用你们的分歧来捣乱了。千万记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认你另一半的教育方式。
7.如果你怀疑孩子分别在你们面前耍花样(“爸爸允许我看完电视后再收拾桌子”),告诉他你先跟问一下爸爸,再回答他。或者告诉他,在他这样做前,必须先征得父母双方的同意。记住,不是所有的管教方面的决定都立马需要答案。
8.如果你的另一半有点失望---甚至你还未对他的处理方式说出自己的看法时,那就多鼓励和安慰他。你们二人独处时,温和地、不带任何偏见地跟他讲:“我知道很难。我敢肯定你现在很不好受。想不想聊聊?”
9.如果你们的孩子是学龄儿童的话,那就将家庭规则贴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来看。这样就会向孩子表明你们是统一战线。让大些的孩子一起参与制定规则通常会让他们更好地配合。需要时,重新审视这些规则,根据孩子的增长做些调整。
10.如果你的另一半不愿意和你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怎么办呢?那就难办了,不过不要气馁。让他列举一下看看孩子的哪些行为让他抓狂,同时问问他打算怎么样来应对这些问题。
隔代抚养宝宝会惯出小霸王
2-3岁幼儿比4岁以上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出现打人、不听话、害羞、闷闷不乐等情况。专家表示,由于2-3岁的幼儿主要在家庭散居,自身的性格也刚刚开始建立,因此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强,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养育方式等方面出现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会更大。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如果对孩子百依百顺、粗暴打骂,或者干脆让老人单独抚养孩子,幼儿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要高出一倍以上。
2岁多的雯雯被家长送到保育院还不到半年,老师就告诉家长,孩子跟小朋友们相处非常勉强,有很强的攻击行为,玩得兴奋时会连着推倒3个小朋友,或是往小朋友嘴里塞树叶,而且攻击时总是笑嘻嘻的,像开玩笑,对方反应越强烈她笑得越开心。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是其家长过于溺爱。雯雯平时由姥姥照看,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不仅全部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经常告诉孩子不能"吃亏",要霸道一些,打别人可以但不能让别人欺负。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100名被调查幼儿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0%,而该中心此前对本市257名4-6岁儿童的调查结果表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专家表示,相关研究显示,2-3岁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6-44.2%,4-1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5-15.3%,这两次调查也符合这一数据。本市2-3岁幼儿已经出现相当多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4岁以上儿童,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主要在家庭散居,自身的性格也刚刚开始建立,因此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强,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养育方式等方面出现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在此次调查的100名幼儿中,有12个孩子的家长采取百依百顺、粗暴打骂、放任不管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这些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达到58.3%,家长教育方法正确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6.1%;12个由祖父母单独抚养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8.3%,而由父母抚养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仅为25.8%。
此次调查的100名幼儿中有89人为独生子女,普遍具有任性、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当他们的意愿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以攻击的方式发泄情绪,获得心理平衡。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家长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明显升高,说明
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家长应多采取耐心、鼓励、启发、引导等方式,避免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另外,隔代抚养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形成,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情况,因此还是应倡导父母亲自抚养子女。再有,调查也发现,与外界接触较多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5%,低于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幼儿(55.6%),因此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
专家强调,2-3岁是儿童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儿童许多不良行为都是模仿而来。所以,父母应该注意抚养、教育方式,杜绝子女受到不良刺激,使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主要问题检出率表现
攻击行为18%不听话、经常打人
退缩行为16%害羞、不活跃、动作迟钝
抑郁10%闷闷不乐、过度恐惧
18个毁掉孩子的错误教养方式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么就不要做上述的无聊举动了。
女孩叛逆心理的原因
1、受学校教育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返心理的产生。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试图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2、受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
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她们重要的心理倾向。她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使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另外,父母间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莫让孩子经历暴力创伤
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整个人就开始活泼起来了,这时候孩子就会开始犯错误。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话,就一定要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只有孩子挨了打才会记住。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教育专家指出,暴力教育是种极为不科学的方式,甚至可能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感觉自己不是好孩子
孩子如果一犯错就挨打的话,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坏孩子,只能靠打骂才能改正。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缺少正常的自我认识,他们缺乏信心,极度自卑,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不利于孩子心理正常发育
当孩子犯错误时,爸爸妈妈就用打骂来解决,这会使父母形成习惯,并乐于去用简单的暴力行为来解决。
但是正常的孩子往往是通过讲道理、劝说的方式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避免下次再犯。而挨打的孩子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此循环下去,只会妨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
容易模仿不好的暴力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面对问题时,爸爸妈妈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纠纷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让小伙伴顺从自己的想法,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家暴家庭更容易出现少年犯。
孩子不能得到更好的反省
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时产生一种自然反应:害怕即将到来的打骂,畏惧肉体上的疼痛,对父母产生极度的恐惧感。
试想,一个人犯错误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应该是反省,反省自己做出的不当,并能够吸取教训,及时纠正回来。但是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们的恐惧已经盖过了反省。
爸爸妈妈应该尽力做到慈祥的形象,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不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深深地伤害,毁了孩子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