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中医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老中医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第一大秘诀:节制饮食,荤素搭配: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第二大秘诀:起居有常,顺时奉养: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第三大秘诀:注重锻炼,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第四大秘诀: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

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第五大秘诀:乐于奉献,不慕名利:

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第六大秘诀:神志淡泊,以忍为福:

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以上的六个长寿方法,是由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分析(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人以上97人)。其长寿因素有七,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老中医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第一,练习爬行

爬行是锻炼心肺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常见的爬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壁虎式爬行,全身着地,腹部和地面轻微接触,有利于促进消化和改善睡眠;另一种是跪式爬行,四肢着地,可让人放松,改善膝关节的营养循环代谢。但注意有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最好询问医生之后再做。

第二,腹式呼吸

研究证明,坚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4厘米,肺的通气量大大提高。

第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多出门散步,吸收自然中的阳气;夏天晚睡早起,多出汗;秋天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冬天避寒就温,少出汗、多晒太阳。

第四,吃粗粮,少食多餐

不要让你的消化系统过于疲惫。

心态平和也是许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从中医角度看,受了委屈不要怨天尤人;身处逆境时,多发掘事物积极的一面;坦然面对问题、坚定立场、学会沉默;学会换位思考,包容一切;淡泊名利。只有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老中医养生长寿的秘诀

梳头养生法

很多人对梳头减肥的说法不屑一顾。小编这就告诉你其中的缘由。头上的穴位都是分布在身体非常重要的经络线上,经常梳头发就相当于在按摩这些穴位。大家都知道,按摩穴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我们在梳头的同时,不仅会刺激头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提拉面部皮肤的作用,继而达到紧致提升脸部肌肤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预防皱纹的产生。所以,与其去美容院花上大把大把的银子做各类“手术”,不如自己自家梳一梳头发,按摩一下穴位,不仅可以减肥瘦身,还能提拉脸部和颈部的皮肤,对改善鱼尾纹和颈纹有很好的效果。

艾草养生法

《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中含有丰富的促人长寿的物质——每100克艾草中含有7.2毫克的胡萝卜素,它被认为具有抗癌、防止老化的作用。除胡萝卜素外,艾草中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8%的蛋白质,同时铁元素和纤维素含量也很丰富。艾草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成分,除了可以预防癌症外,还具有净血、杀菌、畅通血络的功效;而艾草中所含的腺嘌呤,可以使心脏强壮,防止功能退化,对预防脑部疾病等有很强的效果

起居养生法

中医认为早睡有利于养五脏,但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习惯性的晚睡,因为现在科技很发达,吸引我们玩的东西很多,很少的人能抵挡诱惑,就会导致熬夜到很晚的现象。在中医的认知中晚睡的危害很多,早睡的好处多多。

研究发现,入睡时间会增加悲观情绪,导致重复的负面思维。而早睡却有助于改善情绪,充足休息也有益大脑更好地处理情感和解决问题。另外,睡眠不足会增加体重超标或肥胖危险。睡得越晚,吃得越多,晚上8点之后更容易多吃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早睡早起可增强免疫力,有益抗击感冒等病毒侵入。从而,充足的睡眠有益改善大脑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

食疗养生法

我们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以中药或保健药养生,实则,肾脏虚弱的人最怕这些这时我会建议他们喝粥,黑米被列为养生食谱中粥类首选,其功效被称为:补血糯米。黑米性平、味甘,能滋阴补肾,补益脾胃,养气活血,还能养肝明目。

中医的黑米糊制作方法有:将黑米、淮山、茯苓、芡实、黑豆、覆盆子、豌豆这7样食物按比例配好,打磨成粉,就制作成山药黑米糊。破壁打磨营养更易吸收每天喝一碗有延年益寿、补气养血的作用。

快走养生法

快步走是一项不错的健身运动,既不需要你花钱去健身房,又不会占用你业余的时间。快步走不同于散步,也不同跑步。它的要求就是走路速度比平常的走路速度稍微快一些就可以了,普通人的走路速度一般是每妙招0.9米,而快步走每秒钟的速度需要保持在1米以上。

据科学研究,坚持每天快步走就可以预防各种疾病。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坚持快步走,就能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已经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能经常快步走锻炼身体,死亡率与不锻炼的患者相比,降低50%左右。经常快步走不仅可以强筋健骨,健脑益智,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提高工作效率,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中医长寿养生之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养生、健康有着更高、更为迫切的需求。中医养生首先要做到“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因此,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不吸烟、少喝酒,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若是“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时间长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

“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饮食有节、各取所需”。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观规定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当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你的身体缺乏这种东西,就应该摄入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养生观点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应该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而决定饮食的次数和数量。

生命在于运动。 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讲都应当增加散步的时间,当散步后身体微微发热最为适当。科学的散步方法应是,保持一颗从容又清闲的心态,“左顾右盼,胜似闲庭散步”。此外,对于寒冷的冬天,应要适当地减少在户外的活动时间。

​90岁老中医长寿的养生方法

三餐如何安排 吃饭定时,餐餐八分饱

谈到饮食养生,上了年纪的人胃肠蠕动差,关键是吃饭定时,每顿七八分饱,不过量。

老先生不爱吃肉,他说“牛被杀时很伤心,会流泪,猪被杀嗷嗷叫,很气愤。医学研究证明,此时它们体内会产生毒素,加上饲料污染,吃多了会积毒成疾。”

“你看那鸡下蛋时,咯嗒咯嗒叫,是高兴的给牛挤奶时,牛是安详的。所以我认为吃蛋喝奶更安全。”

他每天三餐的安排是这样的早餐200克奶,两个煮鸡蛋,半个馒头,一个西红柿。

中餐不讲究,包子、馒头、炒菜,什么都能吃。

晚餐除了包子、青菜,他还要喝鸡蛋甜汤 1个鸡蛋,1把白面,打在一起,呈糊状。倒进开水锅煮出来,黄黄的,香香的。

老人的大牙很好,没掉一颗,啥菜都嚼得动。他说,70多岁时,他前面的牙掉了3颗,原因是牙龈萎缩。后来他学父亲的方法,用毛巾或手指蘸盐刷牙,这往后十几年没再掉过牙。

心态如何调理 学会放弃,责己养心

在王瑞麟简陋的小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米兰的幽香。谈到养生,他拿出自己的《长寿经三字经》书法

别着急,莫生气。脑要用,心要静。私无争,喜均衡。欲长寿,必运气。

他解释说,第一句最重要,“气”为百病之源。美国科学家进行过一个试验,通过一支玻璃试管收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是,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透明的 悲愤时水中有白色沉淀 生气时有紫色沉淀。当把这种紫色水注射到实验鼠身上,几分钟后,实验鼠就死了。结论 动辄生气的人很难长寿。

他推崇的是“责己养心”法。即不要老想着别人对不住自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把张三李四都谅解了,不愉快的事都忘了,就不会生气了。

第二句说的是老年人要用脑,脑会越用越灵。退休这三十多年里,他每天三四点钟起床,看书、抄写《中华本草》、练功,至今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与人交谈三四个小时不累。心静就是要学会放弃,不该管的事不管,不该操的心不操,这样才好养病。

第三句他深有感触。他说,有个银行的科长来找他时愁眉不展,说这次晋级又没他。王瑞麟问他,你当了几年科长?他说当了十几年。“我说你当了十几年科长,人家一天也没当,你沾大光了!”这人一听,茅塞顿开,三服药没吃完,病就好了。

最后一句是他的亲身体验。57岁时,他得了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房颤,因心脏停跳两次下病危,心想必死无疑。后来他调动内因,通过活动运气使气血畅流,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他不仅血压、心功能正常,就连白内障都不治而愈。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他所练的“三宝功”。

怎样才能长寿 看看中医长寿养生法

1、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2、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3、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 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 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4、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5、神志淡泊,以忍为尚:

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6、乐于奉献,不慕名利:

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7、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长寿养生方法,想要长寿的话就按照上面介绍的方式来生活吧。

中医揭秘:老年人长寿养生秘诀

补药的选择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味中药中具有补养作用的中药有70味之多。在抗老延龄选用补药方面,历代医家对“肾亏易衰老”的认识是一致的。有人初步分析了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1892种药物中,发现明确载有耐老、不老、延年、增年作用的药物达117种,比较常用的约109种,其中补益药约50种,占28%以上,补肾药有28种,健脾药13种,养心药6种,说明益肾健脾药占较大比重。

在药物的复方组成方面,也有人分析了13部有代表性的方书,发现记载有长生、耐老、不老、延寿的方剂124首。其中温补肾阳为主的约占87首,占70.2%,其方法多采用温柔而不刚燥的温补药与滋益肾阴、填精补血的药物同用,组成温肾阳、益肾阴、填精补血之剂;以滋补肾阴为主的28首,占20.2%;以健脾益气为主的约11首。可见中药抗老延龄方面的作用,重点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

冬令进补

人们通过长期对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观察,得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又把人体中五脏中的肾脏作为冬季的主令,因为“肾为封藏而主蛰”,冬季又为收藏季节,此时进补,可以藏而不泄。

所以人们习惯于冬令进补,如服用膏滋药、人参、阿胶、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和各类成药,以及各种食物进补。由于冬令进补的药品很多,有单味,有复方,可根据病情、体质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

伏天进补

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之时。民间服补药习惯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进补,因冬至以后,天气寒冷,不会出汗,服补药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热天进补,怕补药成分随汗而泄,等于不补。

事实上伏天同样可以进补,其功效并不逊于冬季,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夜睡较少,工作辛苦,出汗较多,易感疲劳,体内空虚,加上烈日当空,炎暑伤气,大都出现气阴两虚之证,特别是老年人更甚,此时进补,反易填空吸收,最为适宜。

在药补方面,适宜清补,不宜滋补,以免碍胃助湿。清补以服用人参最为理想,因气阴两虚而人参是补气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补品,可根据病情体质,因人而施,量体裁衣。

尤其对季节变化易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稳定时,予以辨证调补,即所谓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达到治本效果。这样夏补与冬补并进,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

老中医最喜欢的7种长寿养生茶

1、三花茶

饮法:三七花1克、玫瑰花2克、杭菊花3克、龙井茶4克,沸水泡两次,代茶饮。

功效:三七花有活血化瘀、降脂补益的作用;玫瑰花能舒肝解郁、调节情绪;杭菊花可清肝明目、醒脑降压。三花茶有活血降压、舒肝解郁的功效。

注意事项:三花茶适宜中老年人,以及患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群,而孕妇不宜;茶叶可根据个人喜好,除了龙井,红茶、花茶、普洱茶均可;茶叶别放太多,每天2~4克为宜;服用西药时,别用茶水送服。

2、蜂蜜柠檬茶

饮法:切鲜柠檬2~3片(约1/3只),用温水冲泡,可加适量蜂蜜调味。

功效:柠檬性微寒,能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主治暑热烦渴、胃热伤津、痰热咳嗽等症。从营养学角度看,柠檬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枸橼酸、橙皮苷等营养物质。

注意事项:老少皆宜,秋冬适量喝有助养阴;鲜柠檬比干柠檬更好;如大便偏干就多加点蜂蜜,大便不成形就多加两片柠檬,利于收敛、止泻。

3、桑菊蚕茧饮

饮法:菊花3~5朵,干桑叶一小撮,蚕茧两个,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菊花可平肝明目、散风清热,能清肺热、胃火。桑叶味甘苦寒,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桑菊饮是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经典名方,是缓解咳嗽、体热等症的佳品。蚕茧具有助眠作用,还含丝胶蛋白等有益物质,利于滋养皮肤、美容祛斑。

注意事项:四季皆宜,春、秋、冬三季干燥,此茶能清咽润喉;夏季炎热,可解暑热;菊花种类不限,杭菊、贡菊、雪菊皆可;桑叶可到药店买,但最好在每年春天桑树抽芽时,去野外采些桑叶尖,晒干后收藏备用;如有咽喉不适等症,可增加1~2朵菊花或多放点桑叶;如大便稀溏,就减少1~2朵菊花;老人可加10~20粒枸杞,能补肝肾、明目,增加保健功效。

4、丝瓜茶汤

饮法:将一根丝瓜去皮、切成薄片,连同一根葱、适量盐放入锅中,煮软后加入5克绿茶,浸泡入味即可。

功效:丝瓜味甘性凉,有消热化痰、解暑除烦、通便润肤等功效,主治痰喘咳嗽、痔疮便血等症。研究发现,丝瓜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木糖胶等,有抗炎、镇痛、利尿作用。绿茶含茶多酚、茶氨酸等,可提神清心、清热解暑。常饮此茶能加速排出尿酸,是痛风患者的辅助药膳。

注意事项:丝瓜茶汤不宜空腹或饭后立即饮用,贫血患者和经期女性慎用。

5、山楂红糖茶

饮法:山楂8~10枚,洗净、去核、掰碎,用开水冲泡或煮20分钟,加入红糖调匀。

功效:山楂是常用药材,生山楂善于活血化瘀,炒山楂善于健胃消食,焦山楂善于止血。药理研究表明,山楂有辅助降压的作用,对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益。红糖性温,可益气补血、活血化淤,适合月经不调的女性以及年老体弱者。

注意事项:过于劳累的白领女性常有痛经、肤色晦暗、颈肩腰腿疼痛等症,适宜常喝。

6、花椒红茶

饮法:取花椒10粒,与适量红茶一起冲泡。

功效:花椒味辛性温,能祛湿醒神、温中止痛、除湿止泻。南方潮湿,用些花椒,春夏可祛湿,冬季能御寒。红茶属全发酵茶,有消食提神、清热降火等功效。

注意事项:花椒属热性食物,经常上火的人和孕妇忌服。

7、姜盐豆子茶

饮法:熟黄豆或黑豆5~10粒,生姜末、熟芝麻、绿茶适量,食盐少许。先将茶叶放进瓦罐里用开水泡开,然后将盐、生姜末倒入罐内混匀,倒入茶杯,抓把炒熟的豆子或芝麻撒在杯里。

功效:夏能清暑解热,冬可祛寒去风、健脾开胃。茶性寒,姜性热,一寒一热,正好调平阴阳。

注意事项:豆子、芝麻可补充能量,姜能活血通络、发散寒气,特别适合体力劳动者饮用。

名医长寿的七个秘诀

饮食有节,以素为主: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起居有序,顺其自然: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锻炼身体,持之以恒: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神志淡泊,以忍为尚: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乐于奉献,不慕名利: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防患未然,摄养为生: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房事节制,勿禁勿纵: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 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不可否认,遗传基因对长寿有密切关系。但健康长寿更多靠后天因素获得,正如曹操所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天年”。据科学家研究,中医学关于养生长寿的观点和经验是有科学依据的。

老中医长寿的养生方法

1、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2、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3、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中医长寿养生7妙招

1、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2、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 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3、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4、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

5、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6、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7、提高睡眠质量—四大宝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 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中医教给我们的长寿养生方法,往往都是从生活习惯、穴位按摩中入手,没要药物的副作用,想要长寿的朋友们快点学起来吧!

中医养生长寿学说

1、“养身莫善于习动”的主运动说早在《周易·乾·象传》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行健动为天之道,人循此而自强不息。《吕氏春秋》也说“流水不腐”,古人一直以运动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对此,清初的颜元先生,在《言行录》中概括道:“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使脑下垂体与羟色胺释放,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还有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生命在于静养道家的老子、庄子,都主张“清静无为”,《淮南子·原道训》说“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也注重清静,《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应该减少耗损,两汉之际的桓谭,在所著《新论》中提出“人生如燃烛”,这也是对静养的另一种解释。在静养和减少消耗中,特别强调精气内守,保养肾精。

3、重节奏,贵和谐中医养生治病都讲求天人之和谐,人要与一年四季,一日晨昼昏的节奏同步,阴阳的刚柔弛张要和谐,《内经》对动静的关系,总的概括是“能动能静,解以长生”,这样可以达到顺天避邪。如果这种节奏和谐关系偏颇,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生化大病。

4、生命在于激荡《周易·大壮·彖》谓:“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第三十四卦大壮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在乾天之上有震卦激荡。这样“刚以动故壮”。《易传·系辞》也讲“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又与生命在于静养观念不同,认为”静极生动“的振荡更有气势,更具生命力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古人如李白就强调惊险和气势。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讲”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当代有人通过气功实验支持这一说法,宇航员完成航天飞行后,也有焕发生命力的感受。

中医养生很重要

中医养生重要性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相关推荐

4个中医长寿按摩养生

按摩头部 每晚临睡前,用双手搓摩双耳,并揉提捏按之,然后从后颈至眼眶、额部和整个发根部进行搓摩,最后用双手摩面。注意搓摩时用力要均匀,以能忍受和使皮肤微红为宜。一般以从头项到周围,从头前到头后,从中间到两侧为原则,每次搓摩不超过10分钟。 功效:此种按摩养生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我们的脑部的血液循环,让血气运行顺畅,还有催眠作用。 按摩胸部 用双手搓摩胸部,同时兼行按压。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使胸阳振奋,卫气疏通。故能增加抵御外邪的能力,使人少患感冒。 按摩腹部 用右掌心紧贴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绕脐作顺时针搓

中医长寿养生3方法5部位

腹脐部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在脊柱特区进行针刺、中医蜂疗及艾灸,对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经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有治疗效果。 特区一:腹脐 [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

名中医养生长寿的9个秘诀

劳逸结合 劳动和休息调节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过劳则伤气损血,过逸则滞气涩血。因此,平素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气血充沛、运行无阻而体健身强。 注意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人的精神面貌、思维活动的主要因素。如情绪调和、精神振奋,则不致发生情志病变;若积私愤怒、情志失调,则会伤及五脏而为病患。情绪失调与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本人修养密切相关,因而,要有坚定的信念、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操,要提高文化修养。 注重环境的变换 生存环境对人的心情亦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养一些花草、鱼类等,也可以通过调整房间陈设摆放的位

4个中医长寿按摩养生

按摩头部 每晚临睡前,用双手搓摩双耳,并揉提捏按之,然后从后颈至眼眶、额部和整个发根部进行搓摩,最后用双手摩面。注意搓摩时用力要均匀,以能忍受和使皮肤微红为宜。一般以从头项到周围,从头前到头后,从中间到两侧为原则,每次搓摩不超过10分钟。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并有催眠作用。 按摩胸部 用双手搓摩胸部,同时兼行按压。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使胸阳振奋,卫气疏通。故能增加抵御外邪的能力,使人少患感冒。 按摩腹部 用右掌心紧贴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绕脐作顺时针搓摩,一呼一吸均宜尽量延长,让一呼一吸

健康长寿的中医运动养生

螺旋运动 健身延年 根据运动讲究整体的特点,融入温和运动的形式,综合少林、武当武功的风格,并采纳气功培养真气之要诀,创立了“螺旋运动健身法”。特别老年人或体弱多病的人,如能持之以恒,长久坚持,对防病健身、却病延衰,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螺旋运动动作要领:立正,左右旋转,胸腰肩臂,四肢关节,一动全动,旋转灵活,左右相随,起伏自如,外实内虚,刚柔相济,环转圆润,一气呵成。这一个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快慢相间的运动形式。同时,意念下沉,精神内守,神不外驰,气不内耗,做到肢体与意志结合、动与静结合,从而培养

中医研究的养生长寿要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

​名中医养生长寿的9个秘诀

众所周知,长寿通过养生来实现的,养生的目的就养生命机能,借助后天努力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保持身体机能旺盛不衰,这延年益寿行之有效的一种措施。 时下,百岁高龄的韩老身体十分硬朗,除听力、视力略有减退外,他的头脑仍较清醒,生活能够自理,这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密不可分的。 韩百灵认为,每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都能活到百岁,但往往因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寒暑之变、情志所伤等原因而造成体弱早衰,甚至夭亡。一般来说,保养方式欠佳诱发疾病和缩短寿命的根本原因,人们欲延年益寿。 首先应在疾病预防上下功

晚上要在几点睡觉

身体的健康也都需要自身的保养,尤其在饮食上,更要十分的注意,那现在一些老人都很注重养生,那中医养生之道也不错之选,不过这样的养生方法,也都有着很多方面,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也都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这样对身体健康才会有帮助。 那中医养生之道具体什么样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对中医养生之道也都有着很好的了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知道该如何进行,同时对身体健康也都有着很大帮助,那这样的养生方法,对中老年人来讲不错之选。 中医天人相应学说,把人放在地球,宇宙一起来观察他,气候、环境、致病

失眠按什么穴位 按揉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郭前,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的凹陷处,养生长寿的重要穴位,也头部穴位中最为敏感的穴位,每日临睡前按摩太阳穴1-2分钟,能够有效帮助入睡,按摩太阳穴手法以按法和揉法为宜,按时用手指的指腹有节奏的按揉,揉时,则用手指的指腹或手掌轻按住穴位或皮肤部位,做轻柔的小幅度环形按摩。

看看老中医怎么养胃的

常吃养胃红枣 内黄大枣跟其他地方的枣不同,枣核扁的,个头不很大,果肉也不很多,当地人称这种枣为“扁核酸”,吃起来甜中带酸,别有风味。中医讲甜入脾酸入肝,因此吃这种枣既可以健脾养胃,又可以补益肝脏。煮熟的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经常食用。 秋末、春初或冬季气温不高时,他经常取一些大枣,放在锅里煮,水开了以后,将上面的一层白沫撇掉,随后滤出水,再加水没过红枣,大火煮沸时用小火熬。经3小时左右,红枣的皮变黑,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的像糖稀一样的少量液体,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