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膝阳关的位置与作用

膝阳关的位置与作用

膝阳关穴的位置:正坐屈膝时,在膝盖外侧有一个凹陷点,就是膝阳关穴。(即: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1、缓解治疗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等病症。

2、按摩膝阳关穴的功效:利关节、祛风湿、止痛。

膝阳关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简易取穴:屈膝90°,膝盖外侧高骨上方凹陷处即是膝阳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艾灸疗法

配穴方法

主穴

阿是穴、肾俞、膝眼。

配穴

膝阳关、梁丘、鹤顶。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

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

A.单点温灸阿是穴、膝眼、膝阳关。

B.双点温灸肾俞穴。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

用温灸罐艾灸膝阳关、梁丘、鹤顶、膝眼穴。

(3)传统灸盒温灸法

用传统膝部灸盒艾灸膝盖部重要腧穴内外膝眼、膝阳关。

膝阳关是什么意思 膝阳关的配伍疗法

1、膝阳关穴配环跳穴、承筋穴:治胫痹不仁;

2、膝阳关穴配血海穴、膝关穴、犊鼻穴、丰隆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膝关节炎。

退行性膝关节炎艾灸方法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

A.单点温灸阿是穴、膝眼、膝阳关;

B.双点温灸肾俞穴。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膝阳关、梁丘、鹤顶、膝眼穴。

(3)传统灸盒温灸法:用传统膝部灸盒艾灸膝盖部重要腧穴内外膝眼,膝阳关。

【适合人群】:适合膝关节不适、疼痛。骨性关节炎者。

【注意事项】:注意膝盖部的保暖,不宜扭伤或过度劳累。

膝阳关是什么意思

1、膝阳关穴,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成》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

2、别名:寒府穴,关阳穴,关陵穴,阳陵穴。

3、穴位含义: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4、“膝阳关穴”:“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

膝盖吹空调受寒怎么办 艾灸

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一般灸约15~30分钟,每日1次,10天1疗程。

中医认为吹空调膝盖受寒是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艾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腰阳关怎么找容易

腰阳关位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取穴:取俯卧或坐位,在腰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第四腰椎棘突,在其棘突下缘之凹陷处即为腰阳关穴。

腰阳关属阳脉之海的督脉,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相当于关元穴在背部的投影,这个腧穴是阳气通行的关隘,每天按揉该穴位,可以起到振奋阳气,祛寒除湿,舒筋活络,强腰膝的作用。

主治疾病: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现代常用本穴治疗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

按摩方法

1.压揉法: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反复做3次。

2.叩击法: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

3.按揉法:用大拇指在腰阳关的位置打转按摩,每次按揉100下。

注意:按摩腰阳关至产生发热感为度,否则按摩效果不明显。

腰阳关的定位在哪里

腰阳关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腰后部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坐位,在腰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在其棘突下缘之凹陷处。

腰阳关的作用

腰阳关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尤其对于现代人经常犯的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治疗效果很好。按摩这个穴位有舒筋活络,祛寒除湿,振奋阳气的作用,适宜于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症调理治疗。

按摩的正确方法

1.用拇指指端以顺时针方向回旋揉动腰阳关50-100次,力度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

2.用食指掌指关节压揉本穴,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以治疗腰膝酸痛,遗尿,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膝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膝关的准确位置图

屈膝,在膝骨内上髁后下方,当阴陵泉后1寸处为膝关穴。

膝阳关的位置与作用 膝阳关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2、日常保健:

(1)、常常练习下蹲动作,可以减轻关节疼痛症状。

(2)、按摩犊鼻穴、阳陵泉穴、膝阳关穴、足三里穴,每穴各1—3分钟。

(3)、针对症状:膝关节疼痛、发凉、僵硬、屈伸不利等。

3、针灸疗法:直刺膝阳关穴0.8—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膝部盒大腿外侧。

4、艾灸疗法:艾柱灸或温针灸膝阳关穴3—5壮,艾条灸膝阳关穴10—20分钟。

相关推荐

冬天为什么膝盖疼 艾灸缓解膝盖疼

艾灸位置:膝盖感觉疼痛的地方(中医里称为阿是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涌泉。 艾灸方法:由于需要艾灸的位置腿脚上都有,应该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将点燃的一头对准需要熏灸的地方,离皮肤2-3厘米左右,灸到皮肤潮红,个人能耐受的热度即可,一般灸10-15分钟一个穴位,每日1次。 艾灸的顺序是先上后下,不要弄反了。 艾灸功效:中医认为膝盖疼的病变部位在膝部的经脉和经筋,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艾灸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本法简单方便,患者在家可自行操作。

如何去掉膝盖里的湿气

1、热敷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热敷以湿敷为好,如热气浴、温泉浴、矿泉浴、漩涡浴。也可用热毛巾湿敷,但注意如果关节有红肿时应停热疗。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调节温度避免烫伤,软组织急性期禁止热敷。 2、艾灸 取穴: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 艾灸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

艾灸减肥法正确穴位指南

灸减肥法强调准确地作用于减肥穴位,这样艾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胃肠的蠕动,减少人体吸收脂肪,增加人体的排泄,从而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因此艾灸减肥法的主要穴位需要清楚。 大横:大横位于肚脐旁开4寸的位置,这个穴位对于治疗便泌、泄泻、腹痛等效果非常好。 大椎: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刺激这个穴位对于治疗瘀血脉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的面部疾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关元:关元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这个穴位能够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症状。

按摩腰部的手法图解 揉腰阳关疏通阳气

定位:腰阳关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左手或右手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位放在腰阳关上,先逆时针压揉9次,再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反复做36次。 功效:每日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功效。

坐骨神经痛艾灸的部位 坐骨神经痛艾灸疗法

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遇阴雨寒湿天气加重,喜暖畏寒,身重舌苔薄白,脉紧弦。 艾灸取穴:灸肾俞,志室,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秩边,环跳,承扶,阿是,殷门,风市,膝阳关,委中,阳陵泉,承山,飞扬,悬钟,昆仑穴。 功效: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要症状:疼痛日久,痛如针刺,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夜间痛重,或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艾灸取穴:酒三阴交,肾俞,志室,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秩边,环跳,承扶,阿是穴,殷门,风市,膝阳关,委中,阳陵泉,承山

腰阳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腰阳关的准确位置

腰阳关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俯卧位,先按取骨盆两侧最高点,两最高点连线与背部正中线交点处相当于第4腰椎棘突,棘突下方凹陷处取穴。

膝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膝关穴穴位解剖

在胫骨内上髁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层有胫后动脉;布有绯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厉兑的位置作用

位置:厉兑穴位于人体的脚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缓解治疗面肿、齿痛、鼻衄、咽喉肿痛、心腹胀满、胃脘疼痛、热病、多梦等。 功效: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开窍醒神,清热和胃,通经活络。

会阳位置图和作用 会阳位置

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处。 快速取穴: 1.坐位或跪伏位,在骶部,于尾骨下端旁0.5寸处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2.坐位或跪伏位,在尾骨下端旁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膝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膝关穴配伍应用方法

临床上配阴陵泉,膝眼,委中,鹤顶,祛风活络,舒筋止痛,主治膝关节炎;配膝眼,梁丘,血海,散寒祛湿,消肿止痛,治疗寒湿流注,历节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