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极的作用与好处 中极穴名由来

中极的作用与好处 中极穴名由来

中指中央,尽端为极,穴属任脉,行腹部中线,至此极点,再向下有曲骨横其间,故在曲骨直上,设一中极,以示经尽极端,故名。

腧穴定位:脐中下4寸,取穴时,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是中极穴。

按摩哪些穴位能辅助治疗不孕不育

一、曲池穴

位置:寻找曲池穴的时候,你可以坐在椅子上,手臂向内弯曲,肘部弯曲的横线尽头就是曲池穴的位置所在。

作用:曲池穴能促进盆骨的血液循环,治疗月经不调、肩膀酸痛等疾病。

二、关元穴

位置:平躺在床上,肚脐下3寸即是关元穴,人们平常所谓的丹田也就是指的关元穴。

作用:关元穴是全身的保健穴之一。除此之外,如果你有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也可以按压关元穴,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中极穴

位置:平躺在床上,肚脐下4寸即是中极穴新所在。

作用:中极穴可以治疗由带异常、月经不调、通经、男性阳痿等疾病。

四、三阴交穴

位置:以坐或躺的姿势,找到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作用:三阴交穴可治疗男性的尿道炎症、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等疾病。

五、肝俞穴

位置:俯卧在床上,伴侣从背后细数胸椎,到第七胸椎下时,左右旁开1.5厘米即为肝俞穴。

作用:肝俞穴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凝神定气,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六、志室穴

位置:要找到志室穴也只能采用俯卧位,位于腰部的位置,在第二腰椎下左右旁开五厘米处。

作用:志室穴不仅可以调节肾脏机能,还能减少腰上的赘肉,对阳痿、早泄、遗精有显著功效。

中极怎么找最简单

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中极穴。

中极怎么找最简单 中极的配伍功效

中极穴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

中极穴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

中极穴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

中极穴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

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

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月经推迟按摩哪里可以催经 按揉中极穴

一方仰卧,另一方以中指端按揉对方脐下4寸的中极穴2分钟,以酸胀感为度。

功效:中极穴主要治疗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症,对于治疗月经推迟有一定的作用。

提高性功能按摩图解 按摩中极穴固本回阳

用中指指腹按揉中极穴,每次3-4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坚持按摩,具有益气温阳,摄精止遗的作用,可以治疗性功能低下,阳萎,遗尿等症,由于中极穴是身体的敏感点,性生活前点按该穴可以提高性欲。

经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即肚脐中央向下5横指处。

中极治疗作用是什么

很多的男性朋友到了中年之后,身体气血比较的虚弱,会可能出现肾虚的情况,中极穴可以很好的改善气血虚的问题,对于治疗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一些女性朋友可能存在月经不调的情况,出现月经不调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通过刺激中级穴位能够快速的解决月经不调,痛经,外阴瘙痒等疾病。

对于很多患有肾炎和冷感症的患者来说,通过按摩中极穴可以很好的帮助快速治疗这些疾病,很多人都会因为这些疾病的出现而长期积累,身体会变得更加的糟糕,在平时工作中过于劳累,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些情况出现,所以通过按摩中极穴的方式,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很多的男性朋友来说,可以通过按摩中极穴来很好的帮助养生,通过按摩中极穴来很好的帮助壮阳,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感觉到了盗汗,肾阳虚的情况出现,可以通过按摩中极穴位的方式来改善。

慢性前列腺炎怎么按摩 慢性前列腺炎按摩穴位

气海穴:用食指,中指按揉气海穴50-60次,力度以感觉酸胀为佳。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天枢穴:用中指按揉天枢穴50-60次,力度以感到微热为佳。对前列腺炎,阑尾炎,胆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天枢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中极穴:用大鱼际法按揉中极穴50-60次。对前列腺炎,小便不利,遗尿,阳痿患者有治疗效果。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相关推荐

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首先灸气海穴(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顾思义是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此穴如同气之海洋,灸此穴便可补足你一身的阳气。 接着灸中极穴(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艾灸此穴能补气、驱寒。血淤的姐妹往往伴随着痛经,平时在月经来潮之前,用热水袋对中极穴进行热敷,可以缓减痛经。 如果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爱生气,有时候又不得不忍着,结果天长日久因气滞而血淤的姐妹,则要多灸灸足上的行间穴行间穴在五行中属火,具有泄肝火、疏气滞的作用,经常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将

女人咳嗽尿失禁怎么办

现代医学分析,这种现象和围绝经期女性盆腔附件支撑功能降低,以及年轻的时候生产有关系,需要手术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祖国传统医学则认为,这和脏腑功能衰退有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治疗此病,我们可以记住四个穴位——肾俞穴、膀胱俞、中极穴和三阴交穴。 尿失禁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膀胱对尿液的收束能力降低。因此,提高膀胱的约束力是最直接的办法。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它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它是治疗尿失禁、遗尿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主穴。膀胱俞是膀胱的背俞穴,它位于身体骶部,第二骶椎左右二指宽处,

针刺中极时宜选体位 中极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盆腔炎拔罐位置图片 盆腔炎拔罐位置

带脉穴:属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可调冲任,理下焦,除湿热。 位置: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肚脐水平线的交点。 中极,曲骨: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具有调理冲任,理气活血,清除湿热的作用中极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曲骨:中极穴下1寸。 秩边,次髎:位于腰骶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为止痛效穴。 位置:秩边位于腰骶部臀沟旁开3寸,次髎位于骶部第2骶骨孔。 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理气血,祛湿热之功效。 位置: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子宫穴在哪块

1、子宫穴在哪块呢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连与肚脐线5等分,在连线的上1/5与4/5的交点处,旁开4横指处。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2、按摩子宫穴有什么好处 2.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

中极的位置在哪里

中极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肾炎按什么穴位

1、肾炎按太溪穴 原穴都是治疗内脏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穴位,而太溪就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一般认为在此穴施术,有益肾滋阴、通调冲任、清泻虚热之作用。故按摩太溪不但可治性功能障碍病症,在预防肾气不足、精液亏少、房事后阴茎痛等方面亦有一定的疗效。 按摩时,取坐式,用拇指、食指拿住穴位进行揉动,力度要求柔和,时间2分钟,此为捻动。或用拇指甲放于穴位上,然后加力,至自己勉强能忍受为止,持续半分钟。 2、肾炎按中极中极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之穴,在本穴施术,有通调冲任、清利膀胱之作用。常用于治疗遗精、遗尿、阳痿、疝气、

子宫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置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在腹内、外斜肌处;有腹壁浅动、静脉;布有腹下神经。 子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子宫穴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阴挺,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对受针着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配伍

中极穴针刺怎么操作

中极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针刺中极作用 中极为任脉经腧穴,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清利湿热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

早泄拔罐位置示意图

1.命门穴位置: 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2.命门穴取穴方法: 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3.命门穴功效: 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