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房颤会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会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临床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以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

房颤是心房不规则的乱颤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表现为心跳过快且节律完全不规则。通俗来讲就是心房出现了不规则的颤动,颤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心房不能正常收缩,心跳频率比正常人快很多而且不规律,可达到100~160次/分。

房颤患者常会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胸部出现疼痛、压迫等不适感,轻度体力活动后甚至是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短,患者还会感觉身体疲乏无力或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

血液瘀滞致中风风险大增

为什么房颤患者中风风险会大增呢?这是因为当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了收缩功能,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滞在心房内,时间长了瘀滞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血栓可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处,进入脑部血管后,很容易堵塞在脑血管狭窄处,阻断脑供血,导致脑中风发生,其发生几率是心律正常人的5倍以上。可见房颤是一种潜在危险极大的疾病,应提高警惕及早防治。

房颤发生有六大信号

房颤发生时往往都会有一些信号,可帮助患者早期识别病情。美国心律协会总结出了六种常见的房颤发生信号,一是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或鱼儿扑通跳水等;二是脉搏强弱不等,有时感觉漏跳一拍;三是用力时感觉气短;四是易疲劳,运动量降低;五是出现胸闷(胸痛);六是发生昏厥或头晕的症状。患者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千万不要大意,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尽量避免房颤诱发因素

房颤的发生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有着各自的诱发因素。其中阵发性房颤,常见于突然紧张、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外科手术、急性感染、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缺氧或酸中毒等,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不超过7天,大多发生在24小时以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以防房颤复发。

持续性房颤则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病患者等,常持续发作半年以上。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房颤的发生。

中药治房颤获循证证据

对于房颤的治疗,调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是关键环节。对各种心律失常具有整合调节作用的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治疗房颤、室性早搏、房早、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同时该药也能改善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改善心脏传导,有效治疗窦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另外,该药还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能有效阻断引发心律失常的四大发病机制,因此可以消除各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

如何预防房颤远离中风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我市很多医院如安贞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颤门诊,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不等于说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专家提醒,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中风会随机“找茬”,“乘虚而入”。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非常麻烦。

房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可能伴发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中国人饮食结构丰富,因此多年来房颤患者和医生都盼望能有一种服药饮食禁忌少、用药方法足够简单、不用反复监测的“简便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不仅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中风有什么前兆 预防中风饮食及生活

根据一个新的英国研究指出,多吃点富含纤维的食物似乎就能降低中风的风险。只要在每日的饮食中,增加7 公克的纤维摄取,就能大幅减少一个人初次中风风险达7 个百分点,这份调查结果是归纳自分析二十多年的研究结果。

除了晒太阳可补充维生素D,像坚果、富含油脂的鱼类也都含有维生素D。。研究结果显示,体内维生素D浓度较少的人,出现中风的机率比维生素D充足者增加百分之二十二。

绿茶和咖啡,含有可保护血管和抑制血糖物质。日本癌症研究中心针对八万名日本民众,长达13年的追踪,每天绿茶喝两杯的中风的机率,比完全不喝的人,少了两成。而每个礼拜喝上一杯咖啡的,中风的机率则比都不喝的人,少了1成。

炸鸡排、盐酥鸡、薯条是很多人的最爱,这类油炸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有些蛋糕、糕饼类等含反式脂肪,会增加高血脂机会;而像是卤肉饭、烧烤食物等高油脂食物也要少碰。

早上多梳头有活络身体经络的效果,头紧紧的不舒服时,可用双手在后面颈部两侧按压,按按风池穴(位在耳后头枕骨下,发际内有个凹陷处),再按头两侧的太阳穴,或用刮痧板刮头约10分钟。

中风并非老人才会发生,年轻人一样要小心,尤其很多人自以为身体还很强健,有本钱可以熬夜,其实无形中都会增加中风机会。打牌、赌博坐太久,或长时间在网咖打电玩而中风、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所闻。

常吃高蛋白食物可以降低中风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的人们,尤其是摄入鱼类过多的个体往往患中风的风险较低,而导致中风风险降低的蛋白质的量也是适度的,平均每天20g左右;另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才能够确定本文研究的结果。

文章中研究者对揭示饮食中蛋白质和中风风险的一些可用研究进行了大型的综合分析,其中7项研究涉及对254,489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跟踪研究;总的来讲,相比低蛋白饮食的个体来讲,高蛋白饮食个体患中风的风险降低了20%,而且其它因素也有可能影响中风的风险,比如吸烟以及高胆固醇;而每天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为20g,其中风风险会降低26%。

研究者Liu说道,如果每位个体的蛋白质摄入水平都维持在20g/天,那么全球每年因中风死亡的个体就会减少140万人,而且这也将大大降低因中风而导致的个体残疾;这项分析报告并不支持增加红肉的摄入量,因为这和中风风险的增加直接相关;其中有两项研究在日本进行,研究者表示,相比西方个体来讲食用红肉越少,其患中风的风险就越低。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中风风险或许可以通过降低红肉的摄入以及增加其它饮食来源的蛋白质的摄入来降低;而且动物性蛋白质降低中风风险的程度要比植物性蛋白质降低中风风险强一些;蛋白质对于降低血压也很关键,其在降低中风风险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女性中风易患抑郁症

来自美国“科学生活”网站刊出的一则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抑郁症会提高女性中风风险。该项研究的对象中,患抑郁症的人在6年时间内中风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9%。研究称,服用抗抑郁药的女性——特别是SSRI(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中风的风险增加了39%。这不意味着服用抗抑郁的药增加了中风风险,而指一般服用抗抑郁药的人,抑郁症会更加严重。因此布莱罕及波士顿妇女医院副教授、本次研究的成员Kathryn Rexrod博士解释说:“大家千万不要误会,采取停药来减少中风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2000年—2006年的6年间,研究人员跟踪了80574名54—79岁没有中风史的女性。研究之初,22%的研究对象患有抑郁症,1033例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罹患中风。和没有抑郁史的女性相比,患抑郁症的女性中单身、抽烟、不爱运动的比例更高,年龄普遍略小些,体质指数更高,并发症更多,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Rexrode博士说:“抑郁症会妨碍其他疾病的治疗,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压,阻碍正常服药,阻止健康生活习惯的实行,例如运动。”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员An Pan称,抑郁症还会引起身体的其他炎症,增加中风等疾病的的风险,甚至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Pan表示:“认识到抑郁症患者的中风概率更高这一点,能够让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的时候不仅仅只盯着抑郁症,还会关注中风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过高,并且纠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缺少运动等。”

这些饮食误区不利心脏健康

误区一:每天一杯红酒预防心脏病

法国人喜欢喝红酒,该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比其他欧美国家低,有人把这归结为喝红酒的好处。其实与法国饮食文化有关,与红酒关系不密切。红酒和其他酒一样,即使适量饮用对心脏也没有好处。最近研究显示,喝酒会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每天喝酒1 单位(1 份饮酒量相当于355 毫升啤酒,150 毫升葡萄酒或是45 毫升40 度烈酒),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8%,而房颤会引起脑中风,所以即使少量饮酒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无益的。

误区二:鱼油预防心脏病

绝大多数研究证实,鱼油虽能降低甘油三酯,但它并不能预防心脏病。英国血脂管理指南认为,欧米伽3 脂肪酸(鱼油的主要成分)不能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反而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不建议服用鱼油或含有鱼油的复合制剂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误区三:喝果汁与吃水果一样

有人不喜欢吃水果,就喝果汁,甚至还加糖,这是抛其精华留其糟粕。完整的水果保存了原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可减缓糖分吸收,还有刮油作用。果汁丢弃纤维素,糖分喝进去吸收快,增加胰腺负担,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糖尿病。只喝果汁不吃水果,脂肪吸收增加,增加患冠心病风险。

孕期总头疼小心得中风

 1.关于在孕期偏头痛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经过对超过1800万名(有偏头痛症状的孕妇)妈妈们进行的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在怀孕期间的妇女有偏头痛的症状不是最危险的,它可能会引发其它更高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中风,而且还包括心脏病的发作和血凝块,这些症状对于老年妇女来说更为明显。女性在40岁以上怀孕,更容易在怀孕期间经历偏头痛,他们较年轻的孕妇有更高的风险患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等。

 2.孕期偏头痛与中风的关系

 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偏头痛患者可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最多两次),相比那些没患有偏头痛的人来说,风险就更大了。研究专家表明:如果一个女人是服用口服避孕药,有关的激素变化可能会增加偏头痛患者中风的风险,也可以解释为妇女在怀孕期间经历偏头痛后会有更高的中风风险。

 3.偏头痛与中风的征兆

 以上的这项研究表明,有偏头痛病史的孕妇应该特别了解中风的早期征兆。不幸的是,偏头痛和中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具有相似的症状和体征,使得对早期中风的检测变得非常困难。有一个迹象可以表明在怀孕期间偏头痛的征兆可能预示着中风,就是头痛比平常更严重。与出血性中风有关的头痛常常被形容为“最严重的头痛”,头痛持续时间比平常长也可以是一个警告信号。其他的重要症状包括麻木,神志不清,视觉模糊,身体失去平衡,感到头晕,或有说话方面的问题,比如口齿不清、大舌头等。有任何之一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偏头痛孕妇需要立即就医。

保健品药物成分

一、减肥产品

这类保健品可能被添加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由于西布曲明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已经在美国、欧盟地区、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退市。

二、健美保健品

经常含有合成类固醇及类似成分。虽然类固醇能帮你练出更理想的身材,但同时可能引起严重的肝损伤,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风险,甚至导致早亡。

三、性保健品

如果这类保健品宣称能提高性能力,你一定要小心,它可能添加了万艾可、希爱力或艾力达。这些药物成分只能作为处方药出售,而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能服用。

长期偏头痛的频繁发作会引起中风么

目前偏头痛和中风的关系,学术界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对于普通型偏头痛而言,不会有增加中风的危险性,但对于有频繁发作视觉先兆的偏头痛而言,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性会增加,1.91倍,因此,对于有视觉先兆的偏头痛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止脑中风的发生。

中风有哪些症状呢

有这样一句话,一天一个苹果,健康永伴我。但是根据中风而言,这句话只是说对了一半,中风的预防只依靠饮食是不会好的。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中风》杂志发表中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食用200克水果(相当于两个苹果),可将中风风险减低百分之三十二;每天食用200克蔬菜,中风风险可降低百分之十一。

这个研究成果,是基于对过去19年中20项已发表的果蔬与中风风险研究的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分别在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进行,共涉及76万名研究对象,其中近1.7万人中风。

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常吃水果和蔬菜对于血管功能的改善是很有帮助的。

降低血压、体重、腰围、总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等。此外多吃果蔬还会增加微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食用纤维素的摄入量,并有可能降低脂肪摄入量,这些因素都能降低中风风险。

哪些果蔬预防中风最有效?除了苹果外,柑橘类水果、梨和带叶蔬菜,它们已被证实能降低中风风险。其他果蔬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多吃果蔬对预防中风的益处不分男女、年龄和地域。

10秒就能自己鉴别中风

研究表明,脑中风也可以通过瞬间来鉴别,脑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破坏者”,现在呈现往年轻人发展的趋势,所以准确的鉴别脑中风是及时治疗的关键,下面中医频道专家教你10秒鉴别中风秘诀。

“中风”也就是脑中风、脑卒中,这是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遇到了障碍,引起脑部神经功能缺失。

脑中风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但对大众而言,较为陌生的则是脑外中风,脑外中风造成的后果也可以相当严重,同样不容忽视。

怎么从脉搏看心脏健康

摸脉主要摸频率和节律。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由一次心脏跳动转化的,通常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刘兴鹏说,摸脉主要是摸频率(快慢)和节律(整齐与否)。

正常人平静时脉搏的频率在每分钟50-90次之间,如休息时低于或超过太多都应引起警惕。而节律是指脉搏跳动得是否整齐,正常的心脏节律就像钟表的秒针一样,一下一下非常整齐。如自己的脉搏忽快忽慢,或摸着摸着忽然停止,过会儿才跳动,都是不健康的征兆。

摸脉可防20%中风风险。脉搏异常主要提示心律失常。刘兴鹏说,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是房颤,而至少20%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很多房颤并无明显征兆,病人可完全无症状,所以中风成了一部分房颤患者的首发症状。常摸脉可帮助早发现房颤,从而进行早期治疗,降低乃至消除中风风险。举例来说,对一名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在半年内治疗和已持续五六年后治疗,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另外,常摸脉也可提前发现心跳过缓或者早搏等心律失常。刘大夫建议,胸部不适时可摸下自己的脉搏跳动得是否正常。对中老年人,即使没有不适,最好也定时摸脉,每次最好超过一分钟,记录下脉搏。他提醒说,虽然很多老年人会通过电子血压计来知道脉搏次数,但那个常常是十几秒内的数据,不太准确,而且不能反映脉搏跳动是否整齐。

相关推荐

心率过快让高血压变中风

年过70岁的老张是一个多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最近一周他老感觉心跳加快,开始以为是因为夏天气压低照成的。可几天后更加心慌难受了,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老张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介绍因为老张长年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大,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诱发房颤房颤和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高血压经常引起心房扩大,这是导致房颤发生的最常见的原因或危险因素。房颤时,由于心跳不规律、泵血差,很容易表现为心慌、头晕、乏力。发生房颤时,血液容易凝集并堵塞血管,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有数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中风风险是无房

房颤诱发中风

据调查,在确诊为房颤中风患者中,仍有多达7成在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此前临床医生让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殊不知,抗凝是把双刃剑,它虽可以预防血栓,但也可以发生大出血,长久服用抗凝药物,脑出血的概率高达2.5%。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与老年患者就像孪生兄妹一样,80岁时,10%的患者发生房颤,到了90岁,40%的患者发生房颤。虽然房颤与高龄密切相关,但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也容易发生房颤,他接诊的最年轻的因房颤导致中风的患者只有28岁。

午睡增加中老年人高血压风险

午睡增加中老年人高血压风险 午睡频率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 为探索午睡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利弊影响,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午睡频率、打鼾、睡眠总时间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等,检测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等指标,以此基线资料为基础进行横断面研究。 发现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职业、吸烟、体力活动、腰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打鼾和睡眠总时间后,无论受检者一般健康状况如何,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随午睡频率增加而升高。

美发现吸烟增加房颤

你是个吸烟爱好者吗?或者说你是个烟民吗?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吸烟,增加我们的心律失常,也就是心房颤动的危险,这是首次发现吸烟与心房颤动的联系。这项研究涉及1.5万名45至64岁的成年人。研究人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平均13年的跟踪调查,在这期间,被调查对象中共有876人患上心房颤动。 研究人员对比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患心房颤动的几率。结果发现,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曾经吸烟但后来戒烟的人罹患心房颤动的风险要高出1.32倍,现行吸烟者则要高出2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肌失去了有规律的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

别把心房颤动不当回事

误区1 年轻人不房颤 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加。我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6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4%,8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9%。由此不少人认为,房颤是老年病,年轻人不得。 房颤是由于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收缩导致心房跳动显著增快且极不规律的现象。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肺心病等。也有部分房颤病人没有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而独立发生。丁超提醒,近

西红柿有什么功效

西红柿可以减少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胆固醇中不好的一部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以后,在体内积聚,动脉处最终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导致心脏病发作。 高血压患者适量食用西红柿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降低作用,一般可能要坚持一两个月才有效果。 高血脂和高血压都是中风风险因素,降脂降压可以降低中风风险。此外,西红柿中富含番茄红素。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摄入较多的男性的中风风险明显降低。 西红柿碱有抗真菌作用,能抑制某些对植物或人有致病力的真菌,但是对抗细菌的效力很差。西红柿的抑菌原理可能是西红

饮酒导致心律不齐吗

饮酒导致心律不齐吗,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导致心律不齐的原因很多,吸烟,过度饮酒,失眠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心律不齐,下面我们看下饮酒导致心律不齐吗: 饮酒导致心律不齐吗 之前研究表示,每日饮酒三杯以上的男子更容易罹患心房颤动,但该病对女性的风险尚不清楚。现今研究人员表示,每天饮酒两杯以上的女性更容易心律不齐,也更有可能患中风。 美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对34715名中年美国女性进行了超过12年的跟踪研究。这些女性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罹患心房颤动。 不饮酒者和每天只喝两杯酒以内的人,她们罹

给心脑降温做好7件事

1.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

让你得出更准确血压读数的小窍门

患有高血压的人常被告知要在在家中自己测量血压,最近有一项新研究指出:在早晨量血压所提供的中风风险指示效果要优于在晚间测量的做法。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调查了日本民众的相关数据,发现在早晨测量出的较高血压值与中风风险增加情况有关联,但在晚间测量的较高血压数值与个体中风风险则没有密切的相关性。 据研究的主要作者、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助理教授Satoshi Hoshide博士介绍,在早晨人体的血压有激增的趋势,并且这个现象在亚洲人口中具有的表现要比在西方国家人口中来的强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早晨的血压测量

如何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的高危险群

某些脑血栓型的中风,就是高血压所引起。根据统计,大约有40%的脑中风是因高血压所引起的。 因为过高的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及动脉粥状硬化,而大动脉粥状硬化也使血管变得狭窄、堵塞小动脉,增加中风的危险性为无高血压者的3~4倍之多。 糖尿病造成动脉粥状硬化而加速脑血栓产生,若糖尿病患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也加速动脉硬化,令血管壁增厚阻塞血流,造成神经细胞缺氧甚至坏死,增加中风的机率。 所谓高血脂大都是指胆固醇或中性脂肪过高,加速动脉壁上血栓的产生,因此,要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并提高高密度胆固醇,才能减低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