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的高危险群
如何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的高危险群
某些脑血栓型的中风,就是高血压所引起。根据统计,大约有40%的脑中风是因高血压所引起的。
因为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血管破裂及动脉粥状硬化,而大动脉粥状硬化也会使血管变得狭窄、堵塞小动脉,增加中风的危险性为无高血压者的3~4倍之多。
糖尿病会造成动脉粥状硬化而加速脑血栓产生,若糖尿病患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也会加速动脉硬化,令血管壁增厚阻塞血流,造成神经细胞缺氧甚至坏死,增加中风的机率。
所谓高血脂大都是指胆固醇或中性脂肪过高,会加速动脉壁上血栓的产生,因此,要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并提高高密度胆固醇,才能减低中风的危险性。
抽烟最可能引起缺血性中风,因血液凝结会促使血循环不佳,而导致脑部缺氧,另外,抽烟还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蜘蛛网膜下腔出血机率,导致脑中风。
心肌梗塞、心衰竭、风湿性心脏病、装有人工瓣膜以及心律不整的病患,中风机率都比一般人高得多;根据国外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患者中风的相对危险性,更是一般人的5倍。
家族中有中风史的人要特别注意,其罹患中风的机率较一般人来得高。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同胱胺酸血症等,也会增加中风的机率。
一般偏头痛病患的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一点七倍,而「前兆型」偏头痛的中风发生率,又是一般偏头痛病患的二倍。头痛前都出现视觉叠影并出现亮点。
经常手脚麻痹、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小心是中风前兆!最新调查发现,有2成民众曾疑似出现中风症状,约每5人就有1人,将来发生中风机率是一般人的4至5倍。
高血压是造成中风的主要原因
一、高血压:调查发现,脑中风患者中,大多数人血压偏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积极防治高血压。还需要注意的是,肥胖、吸烟、抑郁等是引发中风的危险因素,而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能引起中风。
二、季节:季节和气候对于脑中风的发病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特别是春季和晚秋季节,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晚秋和早春易患中风病都与0℃以下的气温有关,且多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内。因此,注意0℃天气,及时防寒、服药,是防止中风病的有力措施。
三、低蛋白质:如果老年人血液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也是容易患上脑中风的。单就预防中风病来说,多吃鱼、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比低脂饮食更为重要。
四、遗传因素:脑中风的出现也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有家族史的人,患者脑中风的几率会偏高。有家族病史的人,患中风病的危险比没有家族病史者高10倍。因此,人们在预防中风病时,不能不考虑到自己是否属患中风病的高危人群。
八类人每年应接受中风筛查
初步筛查时,可用B超检查颈动脉,既简单又无创。若发现患者血管狭窄较为严重,可进一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脑血管介入技术,进行溶栓或安装动脉支架。
若脑血管狭窄程度不太严重,可通过减少脂肪摄入、少盐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预防脑中风发生;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时,部分患者可通过介入溶栓治疗;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时,则可安装人工支架,以防脑中风发生。
只要每年进行血管筛查,并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治疗,即使是高危人群,也能有效预防脑中风。
八类人应每年筛查
彭小祥建议,只要以下危险因素具备一个,就应每年接受中风筛查: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有冠心病及“三高”;生活习惯不良、吸烟、酗酒;长期从事紧张工作;有房颤和心瓣膜病的患者;明显超重;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的人群;还有就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中,有脑血管病家族史是不可控的中风高危因素,但只要每年坚持体检,就能提前判断发病风险。如在筛查中被确诊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且危险系数较高,应遵医嘱坚持服药,学会健康生活,并定期复查,普通病人3 个月一次,接受药物干预的病人则每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医生将根据药物的副作用调整用药;危险系数较低的病人应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整,最大限度降低中风风险。
何为中风高发期
魏江磊教授日前对我国华北和华东3个省市6000个病例进行跟踪研究,根据20种高危症状描绘的中风先兆性别、年龄特征图谱显示:55岁~65岁为中风高发期,男性中风先兆头号因素是连续两周以上便秘,而女性则是连续两周以上烦躁易怒、情绪紧张。
魏江磊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中风前会出现眩晕、单手指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等先兆,少部分人会有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的情况。而且具体症状男女有别,在20多个高危因素中,连续两周焦虑烦躁的50多岁女性、连续两周便秘的60多岁男性需警惕自己成为中风高危人群,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
魏江磊指出,虽然五六十岁是中风发生最高峰年龄段,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有记录的最年轻中风患者是20多岁。为此,魏江磊提醒高危人群,平时要注意饮食结构,宜清淡,少吃盐油糖;不要抽烟酗酒;多运动,每天至少走7000步;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
预防中风并不难
预防中风,就是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
中风的病因
中风的发作与很多因素或疾病有密切关系,中风高危人群应注意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
1、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风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中风中减少1/3。
2、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发、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脑血管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中风的发病将减少12%。
3、心脏病
许多心脏疾病可能导致中风,如房颤、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等。通过脉搏触诊和心脏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中风。
4、动脉粥样硬化或脑血管病史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者,可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或硬化斑块脱落,导致中风。有过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者,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明显增高。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中风的先兆或前区症状。
6、血液流变学紊乱
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风早期治疗方法有哪些?
1、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低蛋白质是老年人中风的原因
在现实的生活中疾病越来越,脑中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也随之提高,而且发病比较突然,往往不会有什么前期预兆。老年人在患上脑中风之后,常见的症状为头晕、易困、情绪低落、出鼻血以及视力下降等。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脑中风出现呢?专家表示,导致脑中风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低蛋白质:如果老年人血液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也是容易患上脑中风的。单就预防中风病来说,多吃鱼、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比低脂饮食更为重要。
二、季节:季节和气候对于脑中风的发病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特别是春季和晚秋季节,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晚秋和早春易患中风病都与0℃以下的气温有关,且多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内。因此,注意0℃天气,及时防寒、服药,是防止中风病的有力措施。
三、高血压:调查发现,脑中风患者中,大多数人血压偏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积极防治高血压。还需要注意的是,肥胖、吸烟、抑郁等是引发中风的危险因素,而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能引起中风。
四、遗传因素:脑中风的出现也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有家族史的人,患者脑中风的几率会偏高。有家族病史的人,患中风病的危险比没有家族病史者高10倍。因此,人们在预防中风病时,不能不考虑到自己是否属患中风病的高危人群。
中风的检查有哪些呢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
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消除中风的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另外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
在日常生活习惯上,应戒烟限酒,不熬夜,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多吃豆制品,鱼类,蔬菜和水果,一些日常行为习惯,比方低头系鞋带,捡拾东西应该动作缓慢,洗澡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不要太长,防止诱发中风。
吃五谷杂粮有什么好处 防中风
粗杂粮能够预防中风。经常食用全谷物食物,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食用粗粮多者,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低30%-40%,即使是每天把1份食物换成粗粮,也会明显有助于降低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