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刺隐白的作用主治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刺隐白的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灸隐白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女性私密处的三种拔罐疗法
治疗方法一
肾俞、白环俞、次髎、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
方法: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二
带脉、三阴交。白带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丘骨;黄带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赤白带配气海、关元、上髎。
方法:除隐白外,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白带用补法,黄带用泻法,赤白带用平补平泻法),刺后拔罐15-20分钟。如为白带,罐后加灸。隐白只针刺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三
小肠俞、次髎、带脉、关元。湿热型配三阴交、阴陵泉;寒湿型配肾俞、命门;阴痒配蠡沟。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留罐20分钟。寒湿型者罐后加温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厉兑的准确位置图 厉兑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条口,三阴交,有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不得卧。
2.配隐白,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梦魇不宁。
3.配隐白,中冲,大墩,有豁痰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昏迷。
4.配神门,中脘,解溪,隐白,消食导滞,和胃宁心,治疗胃腑不和,痰火扰心之梦魇不宁,满心烦闷。
5.配下关,颊车,合谷,内庭,清泻胃火,治疗胃火齿痛。
6.配中脘,内关,通腑和胃,治疗胃气失和之心腹胀满,胃痛等。
7.配百会,水沟,中冲,针刺泻法,中冲点刺出血,开窍醒神,以治疗邪气阻窍之中风昏厥,中暑不省人事等。
拔罐疗法配合针灸可有效治疗带下
带下症,古有五色带之名,尤以白带为多见。 多因脾虚湿热,或寒湿困脾而致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所致。 临床表现以阴道分泌物量多为主,带下色白、质稀、味腥,或色黄、质稠如涕如脓,且连绵不断。
治疗方法一
肾俞、白环俞、次髎、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
方法: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二
带脉、三阴交。白带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丘骨;黄带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赤白带配气海、关元、上髎。
方法:除隐白外,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白带用补法,黄带用泻法,赤白带用平补平泻法),刺后拔罐15-20分钟。如为白带,罐后加灸。隐白只针刺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三
小肠俞、次髎、带脉、关元。湿热型配三阴交、阴陵泉;寒湿型配肾俞、命门;阴痒配蠡沟。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留罐20分钟。寒湿型者罐后加温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阳白的针刺方法 针刺阳白的作用主治
阳白为手足少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经穴解》云:“穴在眉上一寸,直瞳子。”该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泄热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痛,目眩,眼睑瞤动,口眼歪斜,颈项强急,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夜盲症,面神经麻痹等。
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
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知道了吗?祝您健康。
阴道炎的按摩治疗法
穴位的按摩是治疗阴道炎症的好帮手。您可以动动手,按摩一下隐白穴。隐白穴位于大脚趾内侧趾甲角旁月1毫米的地方,它是足太阴脾经的起点,脾经失调,必然会有失运化,所以,平时您可以多按按隐白穴,出现酸重感就可以停止了,能减轻阴道炎等妇科疾病。曾有老中医用针刺隐白穴的方式,治愈了多名患有白带异常的女子,您可以一试。当然,按摩神阙穴、三阴交穴、关元穴、气海穴、太冲穴等能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提醒各位阴道炎患者,在日常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吃辛辣、甜腻食物,像黄鱼、带鱼、虾、蟹等海产品会助长体内湿热,加重瘙痒,所以要忌食。多吃能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红豆、扁豆等,有利于本病的早日康复。当然,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工作,勤换内裤也相当重要。尽量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衣裤,而不要为了美丽将自己裹得紧紧的。
细菌性阴道炎(BV)是一种由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压氧菌的混合感染,导致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有鱼腥臭味及外阴瘙痒灼热的综合征。可分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压氧菌性阴道病炎、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本病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球,找到致病菌。
大都的意思和作用 大都常用配伍
1.配中脘,胃俞,足三里,上巨虚,内庭,合谷,针刺泻法,清泄胃热,和胃通腑,治疗脾胃蕴热之胃痛,便秘等症。
2.配脾俞,天枢,中脘,上巨虚,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湿,治疗脾虚泄泻,体重肢肿等症。
3.配中脘,丰隆,神门,隐白,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心烦不得卧。
4.配中脘,丰隆,内关,公孙,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降逆止呕,治疗痰饮呕吐。
5.配膻中,巨阙,心俞,丰隆,太白,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通痹止痛,治疗痰浊厥心痛。
6.配经渠,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清热,治疗热病汗不出。
7.配肾俞,横骨,环跳,昆仑,针刺泻法,理气通络,治疗气滞腰腿疼痛。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分支趾背神经分布。足背内侧皮神经属绯浅神经在足背的分支之一,到该穴皮肤的神经来自第1骶神经。
2.皮下组织: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众多的小隔,脂肪组织位于小隔内,并分布有上述皮神经丰富的末梢分支及趾背动,静脉。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所以针刺此穴时,疼痛感明显。
3.甲根:位于甲廓的深面。针如遇硬性阻力,即刺到甲根。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中都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中都穴配伍应用
配太冲,归来,关元,三阴交,疏肝理气止痛,主治疝气,小腹痛;配隐白,大敦,艾柱灸各穴,有温经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配归来,血海,疏肝理血,主治恶露不觉;配三阴交,阴陵泉,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痹痛。
推荐3个针灸治疗孤独症的方法
主穴及部位
基本腧穴取“自闭十项”:
1、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共4针),针向前后左右各平刺;
2、智三针:神庭为第1针,左右本神为第2、第3针,针向后平刺;
3、脑三针:脑户为第1针,左右脑空为第2、第3针,针均向下平刺;
4、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第1针,在第1针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第3针,针均向下平刺;
左颞上三针
左侧颞三针上1寸,针均向下平刺;
6、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5分;
7、醒神针:人中针斜刺、少商、隐白针直刺;
8、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针直刺;
9、足智针:涌泉斜刺、足趾关节与足跟连线中点之泉中、泉中向内旁开8分之泉中内,隐白针直刺;
10、舌三针:拇指间横纹平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1针,其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2、第3针,针直刺。
随症配穴
肝郁气滞型加合谷、太冲;心肝火旺型加少府、行间;痰迷心窍型加丰隆、大陵;肾精亏虚型加太溪。
得气后采用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合谷、太冲、少府、行间、丰隆、大陵穴针用泻法;太溪穴针用补法。留针45min,每5~10min捻针1次,统一在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周6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主穴每次均使用,并按不同证型取相应配穴,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