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狂躁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狂躁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心理保健专家表示:狂躁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不排除有遗传的可能,一般是因为情绪过度所致,现正值炎热的夏季,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要适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具体如下:

一、提升个人修养

躁狂症发病不受自我控制,这也与平时的品行有关,患者多是脾气不好、易冲动的人。因此,治疗躁狂症必须要先提升自我个性修养,以达到让情绪处于平衡与安宁之中。

二、集中精力做事

患上此病的人做事往往不专心,心里毛躁,做着这件事想着那些事。这只有引发狂躁不安。因此,要集中精力做事,不要开小差。

三、凡事往好的想

患躁狂症的人往往心胸非常狭隘,表面上看上去对任何时满不在乎,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会使他们发怒。对于此病应要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往好处想,多拥有积极的一面,自然狂躁症也就消失了。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夏季要如何缓解狂躁的心情重点还是放松心态,做好心理保健的工作,多和朋友和家人交谈缓解,或是找到专注的事情去实施,转移注意力。

粗心大意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粗心大意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调适,加强对工作和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粗心的人还是出差错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较大,但粗心的人这时反倒不出差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在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正因为这样,加强对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保持适度紧张情绪。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进入考场时常暗示自己细心点,可是由于心情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十分明显的错误、疏漏就像隐身人一样接踵而至,甚至看错了题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题目。事后懊悔不迭,只怨当时粗心。

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情绪紧张所造成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集中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叫做注意力的分配,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都是“一心二用”的例证。但是,注意力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关系,进行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

去除不良习惯。有些人由于经常粗心大意,久而久之,行为方式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势,亦即形成了粗心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改正不良习惯乃是克服粗心毛病的治本之策。

首先是要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因为单纯克服坏习惯,仅仅需靠意志来抑制;而同时培养好习惯,才可以在大脑皮层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对原来的坏习惯形成的条件反射产生破坏作用,这样不仅效果大,而且消耗的心理能量亦少。因此,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究条理,事情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检查。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成自然”。

其次,在具体的方法上,也应有所研究。以粗心写错别字的习惯为例,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主要在于条件反射的泛化,要消灭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词做多次强化,即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多次复习,并注意用多种形式复习,使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稳固的联系。这样,书写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不会粗枝大叶、张冠李戴了。

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

世界上的事无奇不有,你可能看到过喜欢收集邮票的、收集石头的人,这没什么,但你应该很少看到有人收集异性的内衣裤的,而且还是使用过的,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况那要提醒他是不是患有“恋物癖”。“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等物件上,以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可是,如果有人喜欢收集异性使用过的物品,你是否会感到震惊?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就需要提醒他(她),这已经是一种心理疾病,叫“恋物癖”,需要及时求医。

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就会想到“流氓”、“思想道德有问题”、“变态”诸如此类的字眼,但其实“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丁仁峰。丁医生说,“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等物件上,以获得满足感,至于这些物品是什么人的则无关紧要。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丁医生表示,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很流氓,但和流氓行为是有区别的。“恋物癖”患者自己会有强烈的羞耻感、痛苦感,但是又无法克制自己,他们仅仅满足于女性用品作为辅助工具带来的满足感,并不会对女性进行侵犯,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不会有。“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心理障碍。

大多数“恋物癖”患者认为只要不被人发现,就没有关系,于是,便处在自我压抑、自我伪装的恶性循环里。这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是十分不利的。丁医生表示,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恋物癖”患者,不要惊慌,不要歧视,应尽早带患者到专业心理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越早治疗,越容易康复。

患有”恋物癖”的人,他们本身也很痛苦,可是又克制不住自己,他们在一次一次偷窃的过程中感受紧张与满足的激动,通过以上的几个恋物癖的案例,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发现周边有这样的情况应及早提醒患者到专业心理机构进行治疗。

完美的人更易得狂躁症

您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精英”?

每天无论工作多累、多繁忙,总能保持最激昂的情绪,整夜熬时工作却不知疲倦,情绪时而激昂,时而低落,言语冲动,难以自控等等表现。说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相信,这很可能是狂躁症。

谁是狂躁症的帮凶其实,心理上的阳虚,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它有个很恰当的名字叫躁狂症。可惜这是隐性的心理疾病,并不易被人察觉,甚至还被人赞赏,这让病人更加坚信自己是健康的。事实上,比起那些自闭、困顿、萧索的抑郁症患者,我们更喜欢一个可以带来激情与活力的人,这种旁人的心理,把病人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并没有耸人听闻,很多社会新闻调查有这样的观点:当一个一向被人看好的人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时,总是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好似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一个让不少人瞩目的女强人,突然自杀了,家人和同行都觉得不可思议,一致认为是谋杀,断定不可能自杀。死者的丈夫对着电视台记者言之凿凿。的确,在外人看来,她是那么积极、乐观,她的热情与活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所有人看来,没有人比她更热爱生活与生命了,这样一个女人,怎么会自杀?

躁狂症,就像是一种变异的病毒,这种病毒是最麻烦的,有很强的伪装能力,当人们发现时,往往已陷入了危机。最重要的是,患有狂躁症的人往往都是让人十分放心的人,他们往往十分出色,甚至看上去是完美的。他们好似不需要别人的关心,因为他们是人群中的中心人物。他们日日谈笑风生,眉飞色舞,很有感染力,甚至会有多余的精力伸张正义,打抱不平,讨人喜欢,这样的人怎患躁狂症 究竟是不是性格的错患上躁狂症的人,往往性格都是极其强韧的,只是,他们无意识地选择了一种不正常的方式。他们一直被人欣赏和赞扬着,潜意识中,害怕一旦自己不精彩了、停下来,人们就不再关注她们,她们会失落,会空虚,进而会放大自己的缺失。其实这是一种虚荣、逃避,一种缺少勇气的表现。他们常被他人冠上的“出色”、“能力超常”等美誉所左右。就是这心底被忽视的黑洞与旁人糊涂的称赞,让这样的人很难停下来,像亢奋的动物,更如干转的机器、没有上油的齿轮,剧烈地轰鸣,最终崩裂。

狂躁症不会无缘无故的侵袭,患病的原因和自身性格、工作生活方式及压力的宣泄途径有很大的关系。日常应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身心松弛下来,如果不幸已患上狂躁症更应及时就诊医师,积极配合治疗,尽快康复,防止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有关狂躁症的保健知识

有关狂躁症的保健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狂躁症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此疾病。

狂躁症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多,多为急性起病,可有头痛、乏力、行动减少等先兆症状。

有关狂躁症的保健知识。

冬天是人们普遍感到心情烦躁的季节,需要好好调整,否则会在心理过分压抑的情况下出现极度发泄的行为。提议,心情感到烦躁时,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必须要发泄时,及时大喊几声或者摔几个破罐子、打几拳沙袋,这样对调节心情很有好处,这是冬季狂躁症的保健需要做的。

熬夜球迷们应采取些自我保健措施,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可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的合成,能提高熬夜看球时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

缺乏B族维生素的人群更容易感觉劳累,造成精神过度紧张。球迷们应多补充些B族维生素,反而比喝茶、喝咖啡和吃甜食更为有效。熬夜当天的晚餐,可多选择蔬菜、水果等清淡的食品,可以让熬夜时精神爽朗。凌晨看足球比赛,饥肠辘辘。如果吃煎炸食品或泡面等,容易“火上加油”。最好尽量以水果、面包、清粥、小菜、适量果仁类、蛋奶类、少量肉干来充饥,这些都是狂躁症的保健措施。

因此,日常中应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身心松弛下来,如果不幸已患上狂躁症更应及时就诊医师,积极配合治疗,尽快康复,防止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狂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集中精力做事。

有狂躁症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心不在焉,毛毛躁躁的,明明正在做这件事,可是心却早巳跑到另外一件事上去了。结果,这件事没有做好,只会变得更加狂躁不安。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还要注意督促患者集中精力做事,即使偶尔思想开小差,我们也要努力把思想再拉回到这件事上。

提高个性修养。

狂躁症的发病通常是不受本人控制的,这跟他们平时的一些品质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狂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一些脾气暴躁、易冲动的人。所以,狂躁症的心理治疗就要从提高自身个性修养开始,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质,戒骄戒躁,让情绪总是处于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

凡事住好处想。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心胸一般是非常狭隘的。他们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不过,一旦遇到了一点儿小的不如意,他们马上就大发雷霆、怒火中烧。因此,狂躁症的心理治疗要让患者学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多想一些积极的方面,自然就不会有狂躁症了。

挑食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小孩挑食很常见,但如果一直持续到成年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并且可能严重危害到健康、社交和婚姻。

挑食只是小孩子的毛病吗?有的大人也有严重的挑食问题,他们知道营养均衡的饮食才有利于健康,也知道自己偏好的饮食可能高油高脂,并且没有任何宗教或者医学原因,就是只吃一两样食物。他们拒绝食物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食物的种类,如不吃蔬菜水果;也有可能不喜欢某种特定的颜色,如讨厌红色的食物;或者不能接受某种性状的食物,如糊状。这种严重的挑食其实是一种心理病,术语叫选择性饮食障碍(Selective Eating Disorder)。如果想要全面摄入足够的营养元素,必须得从“心”入手。

Case1 .只吃方便面的少女

英国18岁的少女雷德曼就是一位选择性饮食障碍症患者。她只吃方便面,不吃任何蔬菜和水果。为了“存活”下去,偶尔会吃少量的土豆和鸡肉。就连方便面,她也只吃一个特定品牌的鸡汤口味方便面。为了满足她独特的口味,她的母亲几乎每次购物都会给她买上十来袋这种方便面,其他方便面中可能有蔬菜,但让她无法接受。

雷德曼从5岁开始就因为看哥哥吃方便面而爱上了这种食物,而真正为它“痴狂”却是在8岁的一次食物中毒后。食物中毒让她对蔬菜和水果产生了恐惧心理,每一次尝试吃蔬菜和水果,她都惊慌、冒汗和恶心。从此以后,这种方便面几乎是她唯一的营养来源。一年中,她会吃下5公里长的面条。

严重的挑食让雷德曼营养不良,她的身体健康状况和80岁的老太太差不多,曾经让医生误以为她患了白血病。

Case2 .口味如孩童的老翁

美国63岁的老大爷克劳斯也是一位“资深”选择性饮食障碍症患者。他描述自己所喜欢的饮食仍然是“一个四岁小孩梦寐以求的饮食”。他热爱花生酱、脆饼、奶酪三明治、巧克力牛奶,而其他的食物对他来说如“一盘令人作呕的东西”。因为挑食的行为,他无法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失去了两次婚姻,许多社交场合也没法参加,但是他仍然“执迷不悟”。

不喜欢的食物对克劳斯这样的患者来说并不仅仅是“味道不好”,而是被他划入了危险食物的范畴,不用尝,只要闻一闻那些食物就足够让他说“不”。而“安全的食物”则往往是选择性饮食障碍症患者小时候就喜欢的食物,这些食物通常都是高油高脂的巧克力糖果或者油炸食物,长期单一的摄入对健康非常不利,更别说是对克劳斯这样的老人了。

严重挑食从何而来?

到底是什么让选择性饮食障碍症患者在牺牲了健康、社交和幸福后,仍然执意吃有限的几种食物呢?

●早年的不愉快经历 美国杜克大学饮食失调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这些患者普遍都在早年患过与饮食有关的疾病,例如食物中毒、胃病、胃酸反流等等。他们将病痛与一些食物联系在一起,因此从内心深处恐惧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食物,只局限于吃自己从小喜爱的食物。

●其他心理疾病 除了早年不愉快的饮食经历,一些其他的心理疾病也有可能导致选择性饮食障碍。例如患有强迫症和自闭症的儿童常常也患有选择性饮食障碍症,并且可能一直持续到成年。这类人都偏好热量高的食物,如坚果或者面食。这种饮食习惯很有可能让他们患上糖尿病或其他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另外,有焦虑症的人也容易患选择性饮食障碍症,不论是对食物本身的担忧和害怕还是对体重上升的恐惧,都有可能让人严重挑食。

挑食,还能不能好了?

如果挑食已经危害到选择性饮食障碍症患者的健康,甚至还要靠导管来喂食,那他们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过,对于刚刚有些偏食苗头的儿童(选择性饮食障碍多从儿童时期开始),可以尝试在家调整他们的饮食行为模式,以免发展成真正的疾病。

●第1步 记录 在不尝试改变的情况下,记录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以及他们对食物的认知。

●第2步 奖励 让他们给出一个自己愿意尝试的新食物名单,这些食物可能跟他们偏好的食物相差不大或者只是烹调方法不同,但他们只要愿意尝试就好。当他们成功吃下这些新食物后,奖励他们礼物。

●第3步 放松 让他们在“可怕”的食物面前放松自己。可以将这些食物编进一个故事中,主角可以是他们喜欢的人物(现实人物或者虚构的人物都可以),情节要让他们能够感到放松。然后在他们吃这些食物之前,给他们讲这个故事,帮助他们放松地尝试新食物。

●第4步 回顾 认真观察他们的反应,看什么样的故事能够起到最好的放松效果,然后做出调整,慢慢让他们尝试越来越多的新食物。

躁狂患者发作的危害有哪些

狂躁症出现的原因比较多,而且一旦发病之后不分时间也不分地点,不但会给患者的精神造成极大伤害,而且还会给身体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如果狂躁症反复发作,已经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危害,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然后根据实际的发病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

第一,偏头痛,狂躁症患者的偏头痛几率会高于普通人,而且以女性患者居多,因为女性的心理素质比较差,相对于男性来说体质也比较差。

第二,心血管疾病,这也是狂躁症患者比较高发的疾病之一,因为狂躁症患者的情绪特别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所以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类疾病,给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狂躁症患者的智商是没问题的,而且狂躁症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发病之后会进入平稳期,这个时候家属就一定要及时带患者去正规的医院,找心理医生帮助患者调理一下心态,让患者意识到狂躁症的危险性,如果狂躁症的情况非常严重,最好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狂躁症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长期吸烟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中国是世界吸烟者最多的国家,吸烟已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科学研究证明,吸烟与多种癌症发病有关,是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吸烟者还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同时,长期吸烟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吸烟可导致一系列神经症状和精神障碍。在医学界,过度吸烟早已被列为精神疾病的一种。在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把过度吸烟称之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吸烟是人的一种习惯行为,都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不是一种自然的行为生活方式。所以建议吸烟者尽早与香烟说再见,人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改变习惯,而不是被习惯支配。只要主动戒烟,有意识地慢慢减少吸烟的数量,不要理会别人的诱惑,并同时调整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加强锻炼、参加公益活动和健康娱乐等,就能有效戒烟。

另外,要注意部分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可能出现一些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适感,如头晕、心慌、食欲下降、心情烦躁、注意力下降等,这些不适都可以通过医生处理或心理干预等措施防止发生或减少严重程度,积极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是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只要有决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每个吸烟者都可以实现成功戒烟。

狂躁症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狂躁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不排除有遗传的可能,一般是因为情绪过度所致,现正值炎热的夏季,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要适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具体如下:

一、提升个人修养

躁狂症发病不受自我控制,这也与平时的品行有关,患者多是脾气不好、易冲动的人。因此,治疗躁狂症必须要先提升自我个性修养,以达到让情绪处于平衡与安宁之中。

二、集中精力做事

患上此病的人做事往往不专心,心里毛躁,做着这件事想着那些事。这只有引发狂躁不安。因此,要集中精力做事,不要开小差。

三、凡事往好的想

患躁狂症的人往往心胸非常狭隘,表面上看上去对任何时满不在乎,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会使他们发怒。对于此病应要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往好处想,多拥有积极的一面,自然狂躁症也就消失了。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夏季要如何缓解狂躁的心情重点还是放松心态,做好心理保健的工作,多和朋友和家人交谈缓解,或是找到专注的事情去实施,转移注意力。

躁狂症复发的症状是什么呢

1、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专家表示,很多患者的狂躁症复发都与擅自减药或停药有关。其中一些患者对于狂躁症及其治疗药物缺乏科学的认识,自己认为好了就停止用药;还有的患者甚至认为服药时间长了自己会变傻因而中断用药。这些不良操作肯定会影响狂躁症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狂躁症复发甚至病情加重创造了条件。

2、患者面临心理危机

一个人的心境好坏对疾病有着明显的作用,狂躁症也不例外。因此,狂躁症复发与个人面临心理危机有很大关系。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总或者治愈后,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甚至陷入困惑和绝望中,极易诱发狂躁症复发。特别是在春夏两季,狂躁症患者的情绪变化比较明显,更是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

3、患者住院时间过长

有专家认为,与其他疾病不同,狂躁症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很多患者狂躁症复发,与其住院时间过长也有一定关系。因为住院时间过长,会使患者脱离社会的时间过长,再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社会及家庭价值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这就导致他们往往心灵脆弱、遇事容易受到打击、适应社会生活能力降低,更为狂躁症复发创造可能的心理环境。

强迫症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神经症。病人具有过分追求安全感、苛求完美而导致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的尖锐冲突,表现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的其中一种或兼而有之。在我国,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强迫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在中小学生中的发病有所增加。

得了强迫症,不要讳疾忌医,羞于启齿,更别把它当作是精神病。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不属于精神病,因为这类病人有完好的自知力、判断力。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强迫症状深深地害苦了自己。

这时,需要早点找到精神、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干预,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五花八门的强迫症状

有人走路时忍不住要不停地数电线杆,走楼梯时一遍又一遍地数台阶;有人不敢拿菜刀,因为他生怕自己会用刀砍死亲人;有人看到迎面开来汽车就紧张得两腿发颤,因为他不想自杀,可是扑到那车轮底下体验死亡滋味的好奇心却十分强烈;有的学生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因为一直觉得周围有异性同学在注视她(他);或者她(他)的目光很难移开教师身上的某个部位,当教师转身看不到时,便急切地希望老师赶快转回来;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涂改,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穷思竭虑某个自己的学问无法达到的问题:“人的后脑勺为何不长一只眼睛?”“人死了为什么不能活过来?”诸如此类,搅得他精疲力尽;平常最多见的是以“讲究卫生”为由,反复洗手、洗衣、洗澡,害得皮肤发白、脱色。

强迫症预防,从小开始

强迫症一般在青少年期发病。孩子的心理很稚嫩,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容易受外界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影响。

父母的气质如果有焦虑特质,以及生活作风刻板僵化,可以造成子女焦虑水平高,观念和行为缺少变通和灵活性,甚至过于僵化;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过分溺爱或严厉等,经常横向比较,自尊心受损,可以造成亲子关系不良,诱发强迫症。另外,在教育中过分强调分数和名次,不允许孩子犯错误,造成孩子长期心理紧张,害怕出错和考试失败,也容易助长强迫症。

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对青少年儿童应该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宽容,不要限制太多,要求过于苛刻,更不要动辄对儿童进行惩罚。允许儿童和青少年犯错误,这并不是说,不可指出他们的错误,关键在于不应该因为错误否定他人,应该清楚错误的是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这对于预防强迫型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适当的纵向比较,可以让孩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对错行为的差别,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

狂躁症容易治疗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狂躁症的关键。只有心理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把狂躁症治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狂躁症患者常常是缺乏自控力的,所以他们容易做出冲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根本上来说,患者对于情绪控制力不够,一般都是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性格的人,通过心理干预,从改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力开始来练习如何稳定情绪。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者模拟情景法,让患者在模拟情景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患者注意力差,而注意力分散导致做事效率低,患者只会更加狂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锻炼注意力,同时

抑郁狂躁症的治疗方法

一、心理调整。抑郁狂躁症的人总不能安定下来,应该试着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少参加聚会,给自己多些独处的时间,可以听节奏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安静下来。不要拼命的去说话,克制自己。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干什么,认识自己的真心。患者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自己恢复正常的生活。 二、抑郁狂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节饮食。躁狂症精力本来就旺盛了,所以避免吃含咖啡因等兴奋类的食品,如可乐、茶、咖啡等。多吃蔬菜,切勿食用太多的面包,应该选择全麦谷物。 三、抑郁狂躁症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居住环境调整,这也是一种

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狂躁抑郁症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症状是情绪低落、消极,而且狂躁抑郁症则是狂躁症和抑郁症交替发作。可以说狂躁抑郁症的症状要比抑郁症严重很多,而且治疗的时候也困难很多。 抑郁症和抑郁躁狂都属于情感障碍,但是两者不是同的。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

躁狂症复发如何做

1、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2、通过身体的锻炼,体质的提高也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体质增强了,才能彻底战胜躁狂症,保证躁狂症不复发。 3、患者要接受科学的治疗,不但要缓解症状,更应该去除病根,恢复脏腑正常功能,稳定内环境。 4、在饮食方面,治疗狂躁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的摄入不平衡也会引起狂躁症的发作,所以对于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狂躁症患者就应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补充镁、维生素C、维生素B

近在咫尺的离婚狂躁症

我们所知的狂躁症大多以情感高涨、言语动作过多、思维奔逸为表现形式。实际上,狂躁症作为躁狂 抑郁症 的一种发作形式,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还有令人费解的离婚狂躁症形式。听来可能觉得稀奇,但这种狂躁症类型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它就近在咫尺,而且越是生活安定、衣食无忧的家庭越是容易出现离婚狂躁症症状。 在安逸的生活状态下,一些人会不知不觉地出现求新求变的狂躁心理,在他的潜意识里非常希望有什么突发事件(比如,离婚)能打破现有的平淡无奇,开始一段新生活经历,这就是比较典型的离婚狂躁症。这一类疾病的患者理智是很成熟的,生

狂躁症容易治疗吗

狂躁症不容易治疗,并且非常容易复发。 因为狂躁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因素,而药物只能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旦狂躁症患者遇到相应的社会因素的刺激,如果心理方面没有改变的话,很容易复发,再度出现狂躁症症状。

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抑郁症和抑郁躁狂都属于情感障碍,但是两者不是同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风险极大,重症抑郁有近15%的自杀率,中药和西药对于抑郁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抑郁狂躁症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

躁狂症的发病原因

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那么诱发躁狂症病因有哪些啦?俗话说:治病要治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给您介绍几种诱发躁狂症病因。躁狂症躁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多发病于16~30岁之间,以女性患者为多见。躁狂症病因较为复杂,可有多方面的因素,如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狂躁症病因最常见的一种因素,通过对患者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孪生子的同病率以及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的研究,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可能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下一代的,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遗

狂躁症的保健措施是什么呢

狂躁症一种常发的精神疾病,涉及人群十分广泛,病因也复杂多样,治疗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正确做好狂躁症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抑郁狂躁症患者是一类非常危险,并且难以控制的抑郁症患者,它的发作特点就是患者病情相当不稳定,而且不受控制,抑郁狂躁症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经常会做出伤害自己,或者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可以说抑郁狂躁症是全社会都需要重视起来的一种疾病,那么抑郁狂躁症的保健措施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抑郁狂躁症的保健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抑郁狂躁症的保健措施是什么?因忙忙碌碌而废

怎么控制脾气暴躁

1、凡事住好处想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心胸一般是非常狭隘的。他们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不过,一旦遇到了一点儿小的不如意,他们马上就大发雷霆、怒火中烧。 因此,狂躁症的治疗要让患者学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多想一些积极的方面,自然就不会有狂躁症了。 2、提高个性修养 狂躁症的发病通常是不受本人控制的,这跟他们平时的一些品质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狂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一些脾气暴躁、霸道、易冲动的人。 所以,狂躁症治疗就要从提高自身个性修养开始,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质,戒骄戒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