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黄素化怎么治疗呢
卵泡黄素化怎么治疗呢
从基础体温测量,宫颈粘液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到血、尿孕激素化验,她的卵巢功能是正常的,有周期性排卵的迹象,这与她的月经规律是符合的。双侧输卵管通畅,子宫阴道无炎症,血中未查到抗精子抗体,几乎任何不孕的原因都可以排除。
那么她的卵细竟排到哪里去了?
后来又进行了连续B超监测和腹腔镜检查,原来她的排卵现象是骗人的假象。她的卵细胞根本没有排出来,在卵巢的卵泡里就自行消失了。
这种女性不孕症的学名叫“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并非必须排卵后,卵泡才形成黄体。有些卵泡成熟后,未经排卵,也会出现黄素化,同样产生孕激素,而引起和正常黄体同样的功能反应。这就给人以“排卵的假象”,使医生也难以对这种不孕症做出明确诊断,只有经过系统的B超连续监测和腹腔镜检查才能确诊。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临床以月经周期常,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特征。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的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卵泡黄素化的原因
1、内分泌性卵泡黄素化:
排卵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完成的过程,这个女性原本身体的项激素分泌有关,中枢内分泌紊乱时可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的发生,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中枢功能失调,泌乳素增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卵泡黄素化周期中黄体生成激素峰值较正常明显下降,继而影响卵巢功能,使胶原酶活化受阻致排卵障碍,而颗粒细胞黄素化不充分,可使孕酮分泌减少;或由于催乳激素增加,影响卵巢黄体生成激素受体的合成和维持,使卵泡对LH反应迟钝,未经排卵而直接黄素化,形成卵泡黄素化。
2、药物等外部因素作用的影响:
药物促排卵或超促徘卵周期中,该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过自然周期,表明在促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及成熟程度与自然周期不完全相同。如克罗米酚可使本综合征明显增加,据认为是克罗米酚C等药物可导致卵巢基质及卵泡黄体化所致。
卵子长不大怎么办
关于卵子发育的问题中,很多备孕女性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卵泡发育不良。下面是卵子发育“亚健康”的不同情况:
1、不发育常常小于18毫米。:卵泡不发育,仅仅在很小的水平。
2、卵泡小:卵泡发育,但不成熟,直径
3、卵泡不圆:发育不圆,表现为椭圆形,甚至为“枣核型”,无受精能力。
卵子长不大怎么办?一般可采用促排卵药物,常用的西药为克罗米芬,也可运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如果配用中药,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来说,双相体温的不孕比单相体温的不孕治疗效果好。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小卵泡排卵周期和小如泡黄素化周期患者,可于月经周期第五天用促排卵胶囊(主要药物为熟地、仙灵脾、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鹿角霜、当归、炙黄芪等)加减,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周期患者,则宜在排卵前期服用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品,效果较好。
如果卵泡发育不良,强行在短期内运用促排卵药,强制其排卵,虽然卵子也能排出,但由于这样排出的卵子发育不成熟,所以不能正常的受孕。即便精卵结合,也会容易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
即将由卵巢排出的卵子
卵泡成熟但不排出怎么办?
卵泡成熟但不排出的现象,在医院上被称为“卵泡黄素化”,即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临床以月经周期常,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特征。
但在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患者有两个特点:
①卵泡有成熟的表现,有雌激素高峰和促黄体生成素的高峰,但成熟的卵泡不破裂,不排出卵子而是继续增大。
②未破裂的卵泡内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作用在宫颈和子宫内膜上;基础体温呈双相型。
临床上发现卵泡黄素化也是通过连续的B超监测,若优势卵泡形成,达成熟卵泡标准,但没有排卵的表现,即卵泡持续不消失或无明显缩小或继续增大(30~45mm,卵泡持续长大型),子宫直肠陷凹无游离液出现,即可考虑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当然,在B超监测周期中,应由专人专机检查,以统一标准。也可用腹腔镜检查结合其他临床特征做出诊断,但因为腹腔镜操作较复杂,且带有损伤性,故临床一般较少采用。
卵泡黄素化的药物治疗
1、月经中期血黄体生成素峰值不够高,而生长卵泡已发育到直径18毫米左右,可肌肉注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每次5000或10000国际单位,诱发排卵。
2、血泌乳素水平过高者,可口服溴隐亭,剂量每日两次,每次1.25毫克开始,三天后改为2.5毫克每日两次,以后按血泌乳素水平与排卵现象调整剂量。
3、卵泡发育不良或小卵泡黄体化时,可按血激素水平而选用上述雌激素,克罗米芬,促性腺等治疗。
卵泡黄素化是什么意思
卵泡黄素化的全称是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简称LUFS),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患有卵泡黄素化的女性,其月经周期正常,且有类似排卵表现但却持续不孕,其属于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的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卵泡黄素化的患者的月经周期正常,平时没有什么大的病痛,因此常常被忽视而误诊为“原因不明”的不孕症,而其发病原因复杂,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故给诊断治疗带来相应困难,故被列为妇科生殖内分泌临床研究的难题。
卵泡黄素化发生率有多高
Kerin等认为这种情况仅为生殖调节中一项暂时性偏异,并不构成一种综合征群。他们对66名月经规律的妇女,逐日进行B超监测,共183周期,发现4.5%曾呈现此现象。另外,有一项5篇报道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如下的一些资料:卵泡黄素化诊断率6.1%~46.6%;一组225名进行腹腔镜检查的妇女中,发生率为7.2%(0%一12.1%),另有一项对8篇腹腔镜检查结果报道的综合分析,显示507例患不孕症的妇女中卵泡黄素化发生率为42.2%(29.3%一68.3%)。而进行超声监测的7组报道636名一般妇女中,卵泡黄素化发生率为18%(9%~54%)。经超声检查78例6篇LuF的重复发生率为31.8%(2.8%~88%),由此可见LuF可以重复发生并影响正常的生育功能,但并非必然。近年国内的1篇观察不孕妇女180个月经周期的报道,自然周期中卵泡黄素化占10.1%,促排卵周期中LuF占31.8%,且重复发生占63.6%。另一篇1993年报道7l例月经正常,基础体温双相型的不育者中卵泡黄素化38例(其中小卵泡黄素化23例)占53.5%。另有报道对28例无排卵不孕者用氯蔗酚胺促排卵,1例无反应,27铡显示排卵样反应,但实际上有排卵者16例(59.2%),卵泡未破裂黄素化者11例(40.8%),对此1l例给予同样治疗而见LuF重演。不少报道认为卵泡黄素化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近年国内有一报道46例经腹腔镜证实的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卵泡黄素化占48%。
卵泡黄素化的原因何在
1、内分泌性卵泡黄素化:
排卵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完成的过程,这个女性原本身体的项激素分泌有关,中枢内分泌紊乱时可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的发生,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中枢功能失调,泌乳素增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卵泡黄素化周期中黄体生成激素峰值较正常明显下降,继而影响卵巢功能,使胶原酶活化受阻致排卵障碍,而颗粒细胞黄素化不充分,可使孕酮分泌减少;或由于催乳激素增加,影响卵巢黄体生成激素受体的合成和维持,使卵泡对LH反应迟钝,未经排卵而直接黄素化,形成卵泡黄素化。
2、药物等外部因素作用的影响:
药物促排卵或超促徘卵周期中,该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过自然周期,表明在促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及成熟程度与自然周期不完全相同。如克罗米酚可使本综合征明显增加,据认为是克罗米酚C等药物可导致卵巢基质及卵泡黄体化所致。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黄素化的发生率及重复率较高。在轻、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卵泡黄素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1.2%和72.7%。
4、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亦有人认为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长期不孕妇女处于紧张和不断的应激状态中,造成血中催乳素水平反复出现小峰值而影响排卵。
卵泡黄素化的症状
一、虚精亏型卵泡黄素化
虚精亏型卵泡黄素化的患者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在婚后久久怀不上宝宝,其肤色晦暗无光;经常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月经量少,性欲淡漠的症状。若偏肾阳虚者伴见畏寒肢冷,经行小腹冷痛,舌苔薄白。若偏肾阴虚者多形体消瘦,经常会觉得新奇烦躁,口干舌燥。
二、气滞血淤型卵泡黄素化
气滞血淤型卵泡黄素化的患者也是在婚后久久怀不上宝宝,常常会闷闷不乐或者性情暴躁。在来月经前两肋或肚子会胀痛,来月经时经血紫黑有块,肚子胀痛。
三、湿热淤阻型卵泡黄素化
湿热淤阻型卵泡黄素化的患者也患有不孕症,在婚久久久不孕,在月经来之前和经期,小腹会出现疼痛,有灼热感;或者平时小腹也会疼痛,经期则会加重,白带量偏多且黄稠,小便黄。
排卵试纸两道杠为何不排卵
一些备孕期的女性在家用排卵试纸能测出两道杠,但是试孕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怀上,结果检查才发现卵泡持续增长,却没有排出,也就无从受孕。为何排卵试纸能测出有排卵,但实际上确没有排卵呢?
妇科专家指出,首先尿排卵试纸是不能提示是否有排卵的,检测排卵最准确的办法是B超。其次,卵泡持续增长,却没有卵子排出,很可能是卵泡黄素化所致。
卵泡黄素化,医学上称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卵泡可以生长成熟,但是不破裂排出,卵细胞原位黄素化,产生孕激素,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而导致卵泡黄素化的原因很多。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促排卵用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某些酶的缺乏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专家提示,一次卵泡黄素化并不能代表排卵有问题,如果检测到卵泡黄素化,首先应该明确不排卵的原因,再对症治疗。必要时采用促排卵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