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针刺颧髎穴怎么操作正确

颧髎的针刺方法

取正坐仰靠位,沿目外眦直下,平迎香穴高度,即平鼻翼处取穴,直刺0.3-0.5寸,留针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针刺颧髎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消肿解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牙痛,颊肿,目黄,耳鸣。

配穴:配颊车,下关治疗颊肿;配合谷,列缺,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歪斜。

应用: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的治疗。

注意事项

1.颧髎穴在面颊部,针刺当在面颊的皮肤和肌肉处,如果针刺过深,则可穿透面颊,直达口腔内部的上牙龈,故禁止直刺过深。

2.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以免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针刺耳门穴怎么正确操作

耳门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耳屏上方,耳前切迹前0.5寸,在下颌支后缘垂线上,颞浅动脉后缘。

简易取法: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2.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取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针灸时间: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

注意事项

1.由于耳门穴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

2.穴位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3.如张口取穴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若留针过久,患者常会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这样易于发生弯针,折针。

4.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针刺三焦俞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三焦俞的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1,2腰椎棘突间水平,正中线与骶棘肌缘之间中点距背正中线1.5寸。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1个椎体,即为第1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俯卧位取穴。

作用与功效

三焦俞穴位背俞穴,是三焦经经气输注之处,具有通调三焦,疏利水道,祛湿止泻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泻等症;又因本穴位于腰部,能舒筋通络,强健腰脊,主治肩背拘急,腰脊强急。

注意事项

三焦俞穴处于肾脏的体表投影内,其局部解剖由浅入深,依次为胸腰筋膜浅层,腰方肌,肾筋膜后层,肾脂肪囊和肾脏。针尖向外侧深刺超过1.5寸,就有可能刺穿腹腔后壁而损伤肾脏。

针刺攒竹穴怎么正确操作

攒竹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眉内侧端,正中线外侧0.5寸(眼眶上切迹处)。

简易取法:

1.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即是本穴。

2.顺眼眶边缘向内侧循摸至眉毛内侧端处,可触及眼眶有一凹陷处,即眶上切迹处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上刺向下与额平面成45°,沿皮下刺。

深度:用亳针直刺0.3-0.5寸,或向下斜刺透睛明穴0.3-0.5寸,或横刺透鱼腰1-1.5寸,留针15分钟,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及眼眶周围有胀痛感。

功能主治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宣调太阳经气,起祛风散邪,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之功,以解表为主,多用于治疗寒热头痛,眉棱骨痛,面赤颊痛,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雀目,眼睑瞤动,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诸症。

注意事项

为预防局部出血,攒竹穴施针时不宜深刺,出针时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本穴一般禁灸。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针刺曲泉怎么操作正确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注意事项

1、本穴忌粗针重刺,本穴深部有大静脉,不可用粗针乱刺重捣,以防损伤血管。

2、透刺膝阳关时,进针宜缓,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针刺头维穴怎么正确操作

头维针灸方法

取穴:耳前鬓角前缘向上直线与前发际交点上5分处是穴。

针刺方向:从前向后与颞面平行沿皮刺。

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温和灸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胀痛感并向周围扩散。

功能主治

头维乃足阳明之穴,又为足少阳与本经相会之处。该穴可祛风泻火,止痛明目。《甲乙经》认为该穴可治疗“寒热,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青光眼,高血压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头维位于头部肌肉浅薄处,宜用挟持进针法。

若平刺或斜刺时,深浅要适当,过浅沿表皮横刺进针,过深沿骨膜横刺进针,均会产生剧痛。如进针时疼痛,可能刺伤血管,应停止进针或捻针,缓慢提出几分,转变方向另行刺入。出针时,应以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再者,由于头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所以本穴禁止直接灸。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胁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带状疱疹等。

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调经止带,是治疗带下病的要穴。配中极,阴陵泉,下髎,行间,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带下;配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白环俞,针刺补法,治疗脾虚带下;配关元,肾俞,次髎,照海,针刺补法,治疗肾虚带下。

2.配三阴交,关元,归来,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利湿热,益气养阴,治疗湿热下注之阴挺。

3.本穴活血理气,调经止痛。配中极,四满,膈俞,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配太冲,三阴交,气海,膈俞,地机,针刺泻法,治疗血瘀经闭腹痛。

4.配侠溪,阴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通经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小腹减退,月水不通。

5.配大敦,期门,气海,阴陵泉,针刺泻法,散寒除湿,治疗寒湿疝气。

相关推荐

大陵穴针刺怎么操作

大陵针刺方法 位置: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姿势,腕掌侧第1横纹后缘,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简易取穴: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1横纹上,所出现两筋之间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由掌面向背面直刺与掌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可有向指端反射的触电感。 功能主治 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本穴具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之功,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热

针刺阳陵泉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阳陵泉操作方法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最突点前下方,胫腓关节处。 简易取法: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侧面成90°。 深度: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有酸胀感向下扩散;直刺,沿胫骨后缘处水平刺入, 透阴陵泉,深3寸,有整个膝部酸胀;斜刺,向后下方,进针1-2寸,可有麻电感向足背部放射。留针20分钟。 施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作用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且足少阳胆

肩井穴针刺怎么操作

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简易取穴:坐位,第7颈椎棘突和肩峰连线的中点。 进针方向:从上面向下直刺与冈上窝平面成90°。 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肩背部。 作用主治 肩井位于肩之上, 《针灸大成》云:“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该穴有降逆理气,通经活络,涤痰开窍作用,常用于治疗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部举,乳汁不下,乳痈,瘰疬,中风,难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麻痹后遗症。 注意事项 肩井不可

推拿治月经不调 血热型月经不调推拿

1.用拇指按揉大敦,行间,隐白,解溪,三阴交,血海等穴,每穴操作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隐白: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敦: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行间: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结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 三阴交:四指并拢,小指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平行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就是。 血海:屈膝,手掌五指向上握住膝盖,拇指与其他四指呈45°,拇指指尖处即为血海。 2.按揉肝俞,胃俞,大肠俞,操作3-5分钟。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

哑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哑门针刺方向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 正中线,平第1与第2颈椎棘突间水平的凹陷。 进针方向:从项部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 功能主治 哑门为督脉经穴,直通于脑,并联系于舌根,有通经络,开神窍,清神志,利发音之功,以清上为主,用于治疗暴喑,中风,舌强不语,声音嘶哑,头痛,颈项强急,癫狂,痫证,鼻衄诸证。 注意事项 哑门穴的深面有蛛网膜,脊髓等重要结构,故针刺时要注意安全。 要注意针刺方向 一般让患者取伏案正坐

丰隆穴针刺怎么操作

丰隆针刺方向 取穴法:侧卧,髋骨下缘至踝关节横纹之中点水平,即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骨与腓骨之间。 进针方向:从外侧向内直刺,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1-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8-1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有酸胀感,向上放射至大腿根部,下至外踝。 作用与好处 丰隆属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能沟通脾胃两经。脾为生痰之源,故本穴有清降痰浊之功,为治痰之要穴,可用于治疗痰饮,咳喘诸症;本穴又有和胃气,宁神志,清热化湿之功,用于治疗风痰头痛,头昏眩晕,倦怠思卧,咳嗽

针刺听会穴怎么操作

听会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耳屏切迹前方0.2-0.5寸,在听宫下0.5寸。 简易取法: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斜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进针深度:直刺微向后斜,进针1-1.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点周围有微痛。 作用主治 听会属胆经,穴在耳前凹陷处,针之能使听觉得以聚会,故本穴具有疏通气机闭塞,清泄肝胆湿热,祛风邪开耳窍之功,用于治疗耳鸣

听宫穴针刺怎么操作

针刺听宫操作要点 取穴:坐位,双目平视,耳屏软骨根都中点前方2分,颧弓根部上下缘之间的中点,张口有凹陷。 简易取法:侧卧位,与外耳道相平,间隔耳屏。取穴时,嘱患者张口耳屏前微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后,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刺向外耳道)与颞部矢状面成45°。 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蚊叮似的痛觉向外耳道深面。 功能主治 听宫穴在耳门上,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经脉的穴道,该穴可宣耳开窍,宁神定志,主要用于治疗与耳朵及听觉有关的各

针刺期门穴怎么操作

期门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乳头线与第9肋下缘交界处。 简易取法: 1.剑突下端旁开4寸, 2.男性可任取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腹侧面向背侧面斜刺与腹前臂成45°。 进针深度:斜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微痛感,有时向腹后壁扩散。 作用主治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脉气汇聚的处所,肝脉布两胁,肝为藏血之脏,该穴具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清热散邪,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伤寒热入血室

人迎穴针刺怎么操作

人迎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颈内侧三角,平喉结水平,颈总动脉内侧。 简易取法: 1.喉结旁开1.5寸处。 2.摸颈部静脉搏动之内侧缘,平喉结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向后内与颈部皮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针10分钟,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附近。 功能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功能:通经调气,散结平喘,平肝潜阳,宽胸止咳。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肺胃热盛,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咽喉肿痛诸症。 2.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诸病证。 3.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诸病证。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