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哑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哑门针刺方向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 正中线,平第1与第2颈椎棘突间水平的凹陷。
进针方向:从项部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
功能主治
哑门为督脉经穴,直通于脑,并联系于舌根,有通经络,开神窍,清神志,利发音之功,以清上为主,用于治疗暴喑,中风,舌强不语,声音嘶哑,头痛,颈项强急,癫狂,痫证,鼻衄诸证。
注意事项
哑门穴的深面有蛛网膜,脊髓等重要结构,故针刺时要注意安全。
要注意针刺方向
一般让患者取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针尖向口唇方向直刺最安全,针尖偏向两侧或斜向下刺入亦可,针尖对口或对耳垂比对指向鼻尖安全,切勿朝鼻的方向,否则针可通过寰椎后结节上方的寰枕后膜,延髓的被膜而损伤延髓。
严格掌握进针深度
临床上哑门穴的进针深度以0.5-1寸为宜,最深不能超过1.5寸(瘦的人在此尺寸时已刺到硬脊膜)。针向口直刺时男性均值为44.92±4.42,女性为 43.32±5.49;针向鼻尖斜刺时男性均值为42.42±4.06,女性为40.99±5.32。由此可见,针向口直刺1.5寸之内(相当于2个中指同身寸)是较安全的,常规下不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手感
针刺哑门可遇到两种阻力:一是坚韧而有弹性的阻力,为项韧带,黄韧带或寰枕后膜阻挡之故,尔后针下再出现空松感时,即说明针尖已经进入椎管内硬膜外腔处,此时不可轻易深刺,应缓慢送针;二是紧接空松感之后(深约1.5寸时),如针下再遇到柔软的阻力时,即说明针尖已刺到硬脊膜处,病人可能出现向上下放散的酸,胀感,此时不宜再深刺,应立即停针或退针。
天突怎么针刺操作
天突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仰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取穴。
进针方向:从前上方向后下方与额平面成45°。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胸前部放射。
功能主治
天突穴居至高,其气以通为顺,尚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咳逆上气,暴喑不能言,咽肿,喉中生疮不得下,呕吐,噎膈,甲状腺肿大,肺痈等症。
配穴:配天突,扶突,合谷治疗甲状腺肿大;配少商,商阳,少冲治疗咽喉肿痛;配哑门,廉泉治疗暴喑。
注意事项
1.针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0.3寸,再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方刺入1寸,针尖不能左右偏斜;
2.对于肺气肿病人不能深刺,谨防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3.若直刺过深,针尖易穿透气管壁而伤及气管粘膜,此时可出现硬而有轻度弹性的针感,同时患者有气管作痒而欲咳嗽的现象,针体亦随咳嗽动作剧烈颤动,应立刻退针0.2-0.3寸,嘱病人休息片刻然后再向前方斜刺。
4.留针期间,嘱患者少做吞咽动作,如突然出现咳嗽,因急将针退至皮下,待咳嗽平息,再刺入针,如咳嗽不止,宜起针另则穴位。
针刺章门穴怎么操作
章门针灸方法
取穴:侧卧。腋前线与第11肋交界下方,第11肋尖端下缘,脐上2寸旁开6寸。
简易取法: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之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侧卧时从上向下直刺(即从侧方向中线)。
进针深度:斜刺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向腹后壁传导。
作用主治
章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脾之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脏会章门。本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胃脘痛,呕吐,泄泻,腹胀,肠鸣,脾胃虚弱,饮食不化,积聚痞块诸症。
注意事项
1.持续深刺章门穴,针尖可在腹横肌深面进入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到腹膜腔,右侧章门穴可刺中肝右叶前缘,左侧章门穴则可刺中脾脏的下端,应特别注意。
2.若刺伤肝脾引起出血时,出现肝区疼痛和脾区疼痛,有时向背部放散。
3.如果腹膜受到刺激,可伴有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所以本穴忌向内上方深刺。
4.忌直刺过深,本穴以平刺,浅刺为宜,否则超过1寸就可能刺伤肋间神经或血管,造成事故。对肝脾肿大患者,忌重刺。
公孙在人体的哪个位置 公孙的功效与作用
公孙穴的功效: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
1.配束骨穴、八风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2.配支沟穴、章门穴、阳陵泉穴,主要治疗胁肋下痛;
3.配丰隆穴、膻中穴、中魁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要治呕吐、眩晕;
4.配足三里穴、滑肉门穴、太白穴,治胃痛;
5.配合谷穴、内关穴,针刺得气,用电针治疗仪分别连接于双侧同名穴,每次20分钟,10-20天为一疗程,治原发性低血压。配滑肉门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命门穴,治月经不调;
6.配解溪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要治胃脘胀痛;
7.配滑肉门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命门穴,治月经不调;
8.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主治胃脘胀痛;公孙穴配丰隆穴、膻中穴主治呕吐、眩晕;
9.配合天枢穴、梁丘穴、丰隆穴,针刺得气,平补平泻,天枢加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单纯性肥胖;
10.公孙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定喘的定位及归经 定喘穴针刺操作方法
施行针刺前,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尽量固定好体味,以免刺入体内的针体因患者体位的改变,在肌肉的牵拉收缩下随之活动而损伤肺脏。进针时,应向内斜刺0.5-1寸,勿直刺或向外斜刺(因为穴区深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针尖易经肋间隙刺穿胸壁而造成气胸)。施术手法不宜过重过强,有针感后即可出针。若针感不明显时可稍留候气,或用小幅度内捻转手法来激发针感。出针后要稍按压针孔片刻。
针刺液门穴怎么操作
液门针刺方向
简易取法:第4.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凹陷中。
操作方法:俯掌开指或自然握拳取穴。
进针深度:直刺,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为该经荥穴。
作用:疏少阳气机,解三焦邪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疾病:
1.上焦风热,少阳火邪上攻之耳鸣,耳聋,耳痛,目赤,喉痹,头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3.咽喉肿痛,上牙痛,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热病汗不出,疟疾寒热。
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太冲,中渚,合谷,睛明,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上焦风热之热病,目赤,头痛等。
2.配翳风,听会,中渚,听宫,耳门,侠溪,针刺泻法,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火盛之耳鸣,耳聋。
3.配少商,关冲,侠溪,鱼际,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之咽喉肿痛。
4.配陶道,大椎,后溪,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治疗邪郁少阳之疟疾。
5.配中渚,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方法
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本病治疗主要在于解除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采用推拿治疗,从膝关节局部用药和全身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是使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法。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30min,10 次为1个疗程;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10min 行针1 次,留针30min。
对照组:取穴针刺操作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82.2%。有专家报道结合中药烫熨治疗骨关节炎患者62例,其推拿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推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和膝周之阿是穴,优良率为78.42%。
腹结的位置图片 腹结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操作方法:仰卧位,脐中下1.3寸,旁开4寸处取穴。
功能: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痛,泄泻,疝气,腹胀,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诸症。配天枢,脾俞治疗腹胀;配天枢,大横,肓俞治疗绕脐痛。
风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风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在背部,平第2,3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即旁开2横指。
简易取穴:俯卧,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后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周围。
功能主治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交通一身之阳,故其祛风通络,解表清热之力强,针之可疏散风寒,宣泄邪热,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灸之振奋经气,紧密腠理,固表强卫,以预防伤风感冒。多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咳嗽,气喘,项强背痛,胸中烦热,风眩头痛,中风,水肿,荨麻疹,百日咳。
注意事项
1.针刺风门时,沿肋骨长轴向前内斜刺,不可与肋骨长轴垂直刺入,因其内侧的肌肉较丰厚,较为安全。
2.穴区生面及外侧部肌肉较薄,不可深刺,避免刺伤壁胸膜及肺,造成气胸。
3.忌进针过快,过猛,穴深部为肺脏,直刺过深,可损伤肺脏,造成气胸。
4.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病或风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忌重刺本穴,这是由于长期肺病或心脏病患者抵抗力减弱,局部组织脆弱,重刺会损伤正气,且使组织损伤,不易修复,造成意外事故。
5.年老体弱患者,肌肉瘦薄,进针时,防治押手按压过重,使组织深陷,导致针刺过深,从而超过欲刺的深度,伤及肺脏。
束骨准确位置 束骨穴针刺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通经活络,清热散风。
主治:癫痫,头痛,项强,腰背及下肢痛。
配穴:配气海俞,委中,承山治疗腰背痛,下肢痹痛;配通天治疗头痛。
承浆的位置及作用 承浆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前面向后直刺,与颏部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1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下齿根。
功能主治:舒筋散风,定志生津。主治暴喑,癫病,中风昏迷,齿龈肿痛,口眼喎斜。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在头前部,当瞳孔之上,前发际上1寸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明目醒神,疏风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鼻塞,目赤肿痛,卒不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