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胃肠不适刮关门穴

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胃肠不适刮关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利水消肿,调理肠胃,适宜于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消化不良,肠炎。

配伍:配足三里,水分治疗肠鸣腹泻。

胃痛刮痧在哪个部位

脾胃虚寒型胃痛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慢性胃炎咋治好的快

胃肠挛与急性胃炎均是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1、刮痧用具: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2、刮痧取穴: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中医刮痧巧治妇科病

1、妇科常见病月经不调(痛经)的刮痧疗法

刮痧可快速疏肝理气、打通瘀滞,经络气血一通,痛经自然就可缓解或康复。

刮痧部位:

第一步:背部肝俞。

第二步:胸部,期门。

第三步: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

操作方法:在背部肝俞刮痧拔罐,痛经病人一般在肝俞穴附近会出现结节,结节有很多种表现如黄豆大、蚕豆大、铜钱大,在结节明显处应进行留罐,一般可留10~15分钟。

2、妇科常见病子宫肌瘤的刮痧疗法

刮痧主要是把其腰骶部的“病根”祛掉,即以出痧形式打通腰骶部经络,祛掉“病根”。

刮痧部位:双侧腰骶部,主要是第二腰椎棘突下肾俞到骶部膀胱俞这段区间。

操作方法:在这段区间进行刮痧和走罐,若发现皮下结节较多可在此留罐,留罐可留置10~15分钟。

3、妇科常见病宫寒不孕的刮痧疗法

刮痧配合艾灸可疏通和温暖肾经,以此来达到治疗宫寒不孕的目的。

刮痧部位:命门,肾俞,关元。

操作方法:在命门、肾俞、关元进行刮痧,待出痧后再在此穴进行艾灸。灸的时间因人而异,宫寒不孕的病人因寒气很重,灸的时间可较长,只要局部皮肤不感觉烧灼感就可以一直灸,可以是半小时也可是一个小时,视病人感觉而定。

以上是对于妇科三种常见病的刮痧疗法的叙述,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刮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所以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进行刮痧。

刮拭胸部具有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的功效,刮拭后可感气机畅通,轻松自如。刮拭胸部还可防治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刮痧时,刮胸部对防治妇女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乳腺癌有一定效果。

刮拭腹部可调理肝胆、健脾和胃、培补肾精、通利膀胱。可防治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吃什么药),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宫外孕吃什么药)等。

胸腹部位禁刮多

胸部正中线应用补法,即用力轻柔,忌用力过大。胸部两侧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对于病久、体弱胸部肌肉削瘦的患者,刮拭时可用刮痧板厚边棱角沿两肋间隙之间刮拭。妇女乳头禁刮。

空腹或饭后半小时以内禁在腹部刮拭。

脐中即神阙穴处禁止刮拭。

肝硬化腹水、胃出血、腹部新近手术、肠穿孔等患者的腹部禁刮。

胸腹部多用补法刮

患者取仰卧位,刮者站或坐其一侧,或站或坐其头前。先暴露胸部待刮拭皮肤,并涂沫刮痧润肤油或润肤乳。

刮胸部正中线5-8次。刮痧师手持刮痧板,以其薄边为着力点,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胸部正中线(任脉胸部循行部分),从天突穴经膻中至鸠尾穴上,从上向下刮。在膻中穴可重点刮拭,正中线可让其出痧。手法力度适中,不可太重。

刮胸部正中线至两肋5-8次。刮者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胸部两侧,从胸部正中线开始,由内向外刮拭。女性应避开乳头。手法宜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不出痧或少量出痧。

刮腹部正中线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边为着力点,补法刮拭腹部正中线(腹部任脉循行部分),从鸠尾穴至水分穴,避开神阙穴,再从阴交穴至曲骨穴。腹部刮痧力度宜轻柔,不可向下用力过大,以免伤及内脏。可让患者腹部稍加鼓气,可稍刮出痧。

刮腹部两侧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边或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不容、日月向下,经肓俞、天枢、大横至横骨、气冲、冲门。腹部刮拭力量宜轻柔,不可向下用力过大,以免伤及内脏。刮拭时可让患者腹部稍加鼓气,可使腹部稍出痧。

温馨提示:刮痧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大家生活中可以好好利用,不过刮痧一定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

刮痧对胃炎有作用吗 胃炎辩证加减刮痧疗法

主要症状: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上肢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公孙。

刮痧方法 :补法。

主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轻,大便稀溏,四肢清冷,神疲乏力。

刮痧穴位: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气海,关元,最后下肢足三里。

刮痧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及胁肋部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症状减轻,或伴随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等症。

刮痧穴位: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期门,太冲。

刮痧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胁期门,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部太冲。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性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或腐败酸臭味。

刮拭穴位: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腹部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泄泻的刮痧疗法

一、寒湿泄泻

(一)症状

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中旁开2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湿热泄泻

(一)症状

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二)治法

(1)选穴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肺俞: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肺俞穴,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从前臂曲池刮至外关。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

三、食滞肠胃

(一)症状

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

(二)治法

(1)选穴中脘至天枢、上巨虚、大肠俞。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大肠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最后刮下肢上巨虚。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大肠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上巨虚穴,30次,可不出痧。

腹痛刮痧位置图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缓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刮痧对肠胃调理有作用。

刮痧不但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肠胃功能,通过对以下相关穴位的刮拭,有助于改善胃炎,肠炎,便秘等常见的肠胃不适症状。

调理肠胃刮商阳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苏厥开窍,清热解表,健脾和胃。适宜于治疗恶心,呕吐,牙痛,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治疗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胃痛胃炎刮承满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胃痛泄泻刮梁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调中健脾,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胃疼刮痧有效果吗

胃痛刮痧有效果。

刮痧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亦有明显的退热镇痛的作用。胃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疼痛,常伴随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根据兼症不同,可分为以下证型刮痧治疗。

脾胃虚寒型胃痛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胃痛胃炎刮承满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脸部皮肤松弛下垂怎么办 刮痧改善

面部刮痧能够帮助保健肠胃,改善因为脸部细胞营养获取不良出现的肌肤弹性减退,皮肤松弛。

做法:在面部均匀地涂抹上足量的刮痧乳之后,用刮痧板平置于手掌心或者是用四指按住刮痧板,手指毋须接触皮肤,边按压边自上向下推移刮痧板作缓慢、柔和的旋转移动。重点刮拭面部的大肠区、小肠区、迎香穴、地仓穴、下关穴、颊车穴等穴位。

刮痧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刮痧后拉肚子,考虑是胃肠经络穴位受刺激而引起的。

刮痧疗法是用刮痧板按一定的规则在身体的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刮拭,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刮痧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体虚之人刮痧能补气血,体实之人刮痧驱外邪,刮不同的部位,采用的补泻手法不同,最终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是不熟悉经络穴位的人进行刮痧,并且采用的手法不对,可能会对肠经络穴位造成刺激,加快了肠胃蠕动,导致拉肚子的情况出现。

一些人在刮痧之后拉肚子,可能与刮痧无关,是因为本身存在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中暑等疾病。

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如果在刮痧过程中腹部着凉了,那就很容易出现刮痧后拉肚子的情况了。

毕竟在刮痧的过程中是需要除掉衣物的,很容易着凉。因此刮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好门窗,避免吹冷风,或者在腹部搭上一块毛巾保暖。

相关推荐

痔疮方法图解

1.痔疮可选督脉的百会、长强穴;选手太阴肺经的孔最穴,可清泻脏腑; 2.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与长强穴,可疏导膀胱经气、消淤滞; 3.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与百会穴,可益气升提。 1.头部 用板的圆角点按百会穴。 2.前臂内侧 点按或拭孔最穴。 3.腰骶部 沿脊柱由上而下拭,重点加强肾俞、长强穴的拭。 4.小腿前外侧 点按或拭足三里穴。 上述方法,适用于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痔疮,有大便出血、疼痛、直肠坠痛、肿物脱出、流出分泌物、肛门及肛周肌肤出血瘙痒等表现。

中暑可以

是用板蘸油反复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器具,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主要适应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因此,中暑是可以的。 二 中暑的主要穴位 2 中暑患者临床上行主要以壮

月经先期的疗法

月经先期的临床表现是月经提前7天以上来潮,并非偶然1次,需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月经先期临床上分为血热内扰和气不摄血两个证型。 一、血热内扰 (一)症状 表现特点为经行先期量多,色紫红,质黏稠,口渴,小便黄。 (二)治法 (1)选穴三阴交、血海、行间、地机、期门。 (2)定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行间: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期门:

便秘的疗法

主要症状有粪便量少、干硬、次数减少等,轻者可无其他症状。部分顽固性便秘者可十余天到一个月才大便一次,可伴有肛门直肠压迫感,排便不净感,便意频发。亦可有会阴、臀、大腿后面和髋关节附近区域的钝痛,并于排便后消失。并发痔疮、肛裂、肛周溃疡的乳头炎者,可出现肛门灼痛和便血。有时亦可有头昏头痛、厌食、口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另外可有各种器质性病变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 实证便秘 1、症状 以大便秘结,暖气频作,腹中胀痛,纳食减少为主要症状。 2、治法 选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大椎、

鼻炎哪里 鼻窦炎疗法

1.鼻腔局部印堂,上迎香,迎香,以皮肤潮红为度。 2.颈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由风门至肺俞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3.上肢手阳明大肠经,由曲池经手三里,偏历等穴至合谷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4.下肢足阳明胃经,由足三里至丰隆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取双侧胆俞至脾俞,项丛(从耳后到脖子),肩胛环(在肩胛部,以膏肓穴为核心,包括两肩胛骨在内之椭圆形皮区),患者取正坐位,拭胆俞至脾俞,项丛,肩胛环,直至挂出痧点,隔5日1次,最多3次。 鼻窦炎取穴原理:项丛位于项部,通过可调节大脑功

呕吐的疗法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拭顺序先腹部下脘,腹结至气海,再前臂内关,最后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内庭。 (4)拭方法泻法。在

寒湿怎么除 祛寒湿从这下手

大椎穴: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承山穴: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治疗失眠疲劳的独特优势

中医将失眠归于“不寐”、“不得眠”的范围,认为多由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等而致心肾不交、肝郁化火所致。可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失眠。 头颈部1.用双板从额头中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发际头维方向拭,用轻手法拭10~20次,用角点压按揉神庭、头维、印堂、鱼腰等穴位。2.从太阳穴绕到耳上再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方向拭,每一侧拭10~20次。3.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拭,每一方向拭10~20次。4.用板的角点压按揉风池穴、安眠穴等。 背部1.用直线法拭脊柱正中线督

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疲劳 中医认为疲劳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如腰腿酸软多与肾相关,气短乏力多与肺相关,不耐劳多与肝相关,神疲多与心相关,肢体疲劳多与脾相关。因而治疗亚健康疲劳应以调节五脏为关键。 A、头部: 1.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轻,每一方向拭10~20次,也可用梳法以百会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拭。2.以板的一个角点压按揉百会、太阳、天柱穴,每穴按揉1~3分钟。3.用直线法自风府穴至身柱穴10~20次,重点拭大椎穴。4.用弧线拭颈部侧面的胆经,从风池穴至肩井穴,每侧拭20~30次。 B、

可以治疗荨麻疹吗 荨麻疹哪里最好

分2组,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委中;另1组为曲池,鱼际,足三里,三阴交,并随症配穴,风寒束表配风池,肺俞;风热客肺配大椎,风池,神门;脾胃湿热配脾俞,胃俞,肾俞;气血两虚配中脘,郄门,大都,膈俞;冲任失调配气海,关元,膈俞,内关,公孙,地机,气冲穴。 法:先第一组穴,再第二组,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配穴。 分2组,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曲池和鱼际,1组为委中,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法:用,点揉法,先第1组穴,其中鱼际以点揉,再第2组穴,均至初出现痧痕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