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的表现
耳石症的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耳石症的危害
1、引起中风偏瘫,甚至猝死:耳石症患者发作期会出现旋转、呕吐,同时还会造成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进而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危害性。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思维下降、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
2、影响脑血管调节机能及大脑微循环:中老年患者,多次发作可影响脑血管调节机能及大脑微循环,加重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塞等症。
3、影响交际,生活圈缩小,精神压力加大等。
4、大部分耳石症患者发病时表现为起床、向后仰头倒在床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引起天旋地转的感觉。但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或几十秒钟就过去了,少见超过1分钟的。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很快眩晕感觉就会消失。除眩晕外,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还会引起惊恐、不敢行走、转头、不敢卧睡等情形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耳石症
肖立智介绍,目前,耳石症的确切发病因素仍不明确,可为一孤立的特发症状,亦可能由下列因素引发,其中原发性的耳石症占50—70%,与年龄增大、耳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有关,也与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耳石脱落。此外,头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偏头痛、内耳手术、骨质疏松症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脱落。任何年龄的人,甚至儿童都可能患上耳石症,不过临床上最多见的病例还是中年女性。
眩晕多数1分钟内可缓解
如何知道自己的眩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呢?
肖立智解释,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与其他原因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在症状上有所不同。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多与姿势的突然改变有关,如起床、躺下或翻身时,如果患者静止不动后眩晕多可在一分钟内缓解。不过在眩晕停止后,仍可能有走路时头重脚轻的感觉,就像喝醉酒后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如果患者家属在身边,可以在眩晕发生时观察患者的眼睛,如果有明显的“眼震”(瞳孔会不停地转动),则耳石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医生对耳石症的诊断并不难,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后,再让患者坐在床上做一些姿势的变化,如从坐姿迅速变位卧姿,平躺时转动头位等,同时观察其是否有眼震——这叫做“变位试验及翻转实验”,即可快速诊断耳石症。
如果症状多样,医生可能给患者开具听功能、前庭功能、影像学等一系列检查,排除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相关疾病。
耳石症会伴有耳鸣吗
耳石症可能会伴有耳鸣。耳石症又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附着于耳石膜上的耳石发生脱离,在内耳的内淋巴液体游动,当人体头位发生变化时,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短暂性的一过性的眩晕。耳鸣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有的耳石症可能会伴有耳鸣。
耳鸣可能是肝肾阴虚引 起来的表现,肝经循行入于耳中,在肝肾阴虚的情况下,虚火上炎就会造成耳鸣的表现。可以采取滋补肝肾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服用一段时间杞菊地黄丸。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当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为主的眩晕。时间一般较短,多少于一分钟。有时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一般不伴有耳鸣。
建议去医院中医骨伤科或针灸科诊治,最好做个颈椎CT或磁共振。可采取针灸、理疗、推拿、牵引等配合药物治疗。
不明原因眩晕注意是不是耳石症
“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左侧翻身,都会眩晕心慌,我到处找医生。”周女士说,颈椎、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都做了,没有发现异常。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经过仔细问诊,神经内科医生发现:周女士的眩晕与体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周女士的眩晕白天基本不发作,但晚上躺下、早上起床或翻身时经常发生,眩晕程度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与恐惧感,持续时间短,一般几秒钟或一两分钟旋转感就会消失。张医师有了大致的判断,之后的体位诱发试验结果证实了医生的诊断——是左后半管的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的病因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50-60岁女性为耳石症高发人群,诊断治疗时,必须做诱发试验,确定受累的半规管,才能进行正确复位。复位治疗效果非常好,大部分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恢复,少数患者则需多次复位才能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失眠、感冒、外伤、骨折或手术卧床等情况下耳石症会复发,此外,平时起床或躺下、翻身动作不宜太快,洗头也尽量不要低头洗。
张医师提醒道:“理发店躺着洗头也容易诱发耳石症,比如周女士就常常去家门口的理发店洗头,这种应尽量避免。市民朋友在做家务的时候,低头抬头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一旦发生眩晕,首先停止动作,并尽快到开展耳石复位的医院就诊,进行复位治疗,减轻症状。”
同时,除了中老年患者,近年来,一些“低头族”出现耳石症的现象不断攀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张医师说:“这与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疲劳、长期失眠、外伤、剧烈运动或生理变化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面对电脑时间过长导致疲劳的人,也易患‘耳石症’。”
张医师提醒,“低头族”如果上网和看手机时间超过40分钟,最好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运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耳石症的发生。
是什么让你莫名其妙的眩晕
说到眩晕很多人都会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症状是不是眩晕,就是有时候觉得晕。”其实,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目眩主要是指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头晕主要是感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往往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出现眩晕时,都以为是贫血或是血压不稳造成的,很少想其他原因,其实造成眩晕的原因很多,耳石症和颈椎疾病就位列其中。
耳石症引发眩晕的原因
耳石症的医学名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伴随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
人内耳中有一个维持平衡的器官——球囊和椭圆囊,这个两个“囊”的表面有一个耳石膜,耳石膜上黏附着一层碳酸钙结晶,这些钙酸结晶被称之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这些耳石是附着在耳石膜上,人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比如,头部外伤、或者局部结构退化等耳石掉落下来,耳石正好会掉在椭圆囊相连的三个半规管中,这些掉落的耳石会随着头位的变化而发生位置的改变,导致内淋巴的流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
颈椎病引发眩晕的原因
除了耳石症会莫名其妙的引发眩晕外,还有一种疾病也会引发眩晕,常常被人忽视,那就是颈椎疾病。颈椎病为什么会引发眩晕呢?据专家介绍,颈椎骨病引发晕眩主要是以下五个原因:
一、因颈椎病累及颈部肌群,引起颈部肌肉持久痉挛、收缩,导致肌肉的血流循环障碍,可游离出乳酸、5-羟色胺等炎性致病物质而引起头晕。
二、病变刺激、压迫或损伤第一、二、三对颈神经,尤以枕部为重,也可通过延髓或脊髓三叉神经核的反射作用,而使疼痛放射至头部,出现头晕。
三、因病变直接累及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
四、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牵拉头部头痛敏感组织而引起头晕。
五、病变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颈部其他交感神经,使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颅内外动脉舒缩障碍而产生头晕。
耳石症的病因
1、遗传性因素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辈后代中有相同病的较多,约为54%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发现异常基因。
2、内分泌紊乱因素本病多见于青春发动期,以女性发病率高,且于妊娠、分娩与绝经期都可使病情进展加快,被认为与激素水平有关。
3、骨迷路包囊发育因素人类出生时骨迷路包囊已发育完成,唯独在前庭前边缘的内生软骨层内遗留有一发育和骨化过程中的缺陷,称窗前裂。裂内有纤维结缔组织束及软骨组织,成年后可继续存在或发生骨化而产生耳硬化病灶,临床及颞骨病理所见之耳硬化症病灶,亦多由此处开始。
4、自家免疫因素及其他Arslan与Rieci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耳硬化症病灶进行研究,发现在活动性病灶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变及组织纤维、胶原纤维减少、断裂现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变化相似,Chevence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再次证实,耳硬化症病灶属于胶原性疾病或间质性疾病。此外,还有人发现酶代谢紊乱,是使镫骨固定形成的原因。
耳石症的食疗方
1、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适用于盗汗眩晕。
2、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3、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天麻10克切片,水、食盐适量,蒸熟食用。适用于阳虚眩晕。
4、狗肉250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水煎去药渣,饮汁食狗肉,每日l料。适用于肾阳虚头痛、眩晕。
5、白果仁三个,龙眼肉7个,同炖服,每早空腹服一次。适用于眩晕。
6、番茄100克,猪肝10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先将猪肝洗净切片,用盐、酱油、生粉、米酒搅匀;番茄洗净,切开;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煲20分钟,放入番茄,生姜,煮10分钟,再放入猪肝,煮沸几分钟至猪肝刚熟,调味佐膳。适用于体弱血虚、营养不良、眩晕。
7、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每日服一剂。适用于高血压、头痛眩晕。
8、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耳石症的症状
临床表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3~10秒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耳石症的症状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胆石症的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右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高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部分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耳石症的食疗方法
耳石症患者的食疗方:(食疗无经过医生审核,经供参考)
1、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适用于盗汗眩晕。
2、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3、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天麻10克切片,水、食盐适量,蒸熟食用。适用于阳虚眩晕。
4、狗肉250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水煎去药渣,饮汁食狗肉,每日l料。适用于肾阳虚头痛、眩晕。
5、白果仁三个,龙眼肉7个,同炖服,每早空腹服一次。适用于眩晕。
6、番茄100克,猪肝10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先将猪肝洗净切片,用盐、酱油、生粉、米酒搅匀;番茄洗净,切开;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煲20分钟,放入番茄,生姜,煮10分钟,再放入猪肝,煮沸几分钟至猪肝刚熟,调味佐膳。适用于体弱血虚、营养不良、眩晕。
7、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每日服一剂。适用于高血压、头痛眩晕。
8、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9、葵花盘一个,乌鸡蛋两个,冰糖适量同煮汤,食蛋饮汤;或葵子6克,去壳研碎,睡前白糖水冲服。适用于眩晕。
10、生姜汁、蜂蜜、食盐各适量,开水冲服。适用于眩晕。
患者适合吃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其中,特别强调多食金橘、橘饼和萝卜。金橘能理气、解郁、化痰。《随息居饮食谱》说它“醒脾、辟秽,化痰”。
患者不适合吃的食物:
眩晕之人应根据各自症情忌食下列食品。
1、蜂蜜:性平,味甘,虽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但有黏腻壅滞之弊。因此,体虚眩晕者食之颇宜,但痰浊中阻眩晕之人则忌食之。
2、大枣:性温、味甘,能补气益血,气血不足眩晕者相宜。但大枣滋腻助痰。《医学入门》中认为“多食动风”。对痰浊中阻眩晕者,食之则加重痰湿,故当忌之。
3、辣椒:《食物宜忌》说它“辛苦,大热”,故易耗阴助热上火。《药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动火故也。”这说明对肝阳上亢,肝火过旺,包括高血压病的眩晕者,应忌食之。
4、芥菜:虽有豁痰利气作用,但易生热助火。《本草衍义》中说:“多食动风。”《本草纲目》亦云:“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因此,肝火内炽,肝阳上亢眩晕者忌食。
抬头就晕警惕耳石症
秦女士最近一抬头就会猛地感觉天旋地转,头一摆正这种眩晕感又会慢慢消失,她整天变得小心翼翼的,都不敢活动了。来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耳石症。
耳石症听着陌生,实际上,来耳科看病的眩晕患者,30%得的是这个病,以中老年人为主。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负责平衡功能。内耳中有一层耳石膜,上面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我们称其为耳石。外伤、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病毒性迷路炎)等,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脱落的耳石随头位变化可以牵引内耳淋巴,错误的平衡信息传递到大脑,就会引起眩晕及眼震。
因此,如果老是在特定的头位或特定的体位时,例如偏头、抬头、翻身、低头等,猛然出现眩晕,就要高度怀疑耳石症。这种眩晕往往比较突然、短暂,并且在摆正位置后眩晕会自己慢慢消失。
临床上有近95%的耳石症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康复。在做这种手法复位前,专科医生需要通过一个前庭的变位实验,来诊断疾病和确定具体受累部位。复位时,患者只需要配合医生仰卧在床上,将头悬于床头外,按指令旋转头部和身体,把耳石逐步“驱赶”回原来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不适合有颈椎病的患者,以免发生颈椎错位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继发耳石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脑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中耳炎等,只有把导致耳石症的原发病彻底改善,耳石症才不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