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何预防猝死
年轻人如何预防猝死
现代人应该如何预防猝死呢
第一、控制酒精摄取
无论是长期喝酒、情绪激动、还是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都会导致体内代谢速率的增快,心肌需氧量增加,这个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心肌缺氧缺血的情况。当血液、氧气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心脏就会出现急性缺血,从而引发心脏的骤停和脑血流中断,从而发生猝死。
酒精中的乙醇最主要的作用是抑制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功能,而高级中枢功能受到抑制之后就会导致皮层下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尤其是心脏、血管、肺脏、脑、肝脏、肾脏等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喝酒过度非常容易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问题,也可能会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而死亡。因此喝酒的数量应该有所控制,切勿贪杯。
第二、戒烟
医学临床上众多资料证实,吸烟和猝死的关系非常密切,猝死的危险性和吸烟量是成正比的。戒烟可以有效的将猝死率降低,而不良的性格和情绪又是导致中青年心脏性猝死的一种催化剂。
因此,有吸烟习惯的人建议尽快戒烟之外,还应该注重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情的畅快,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要学会及时的抒发出来,不要积压在心里,以免导致情绪起伏太大。
第三、合理运动健身
运动可以增强个人的体质,但是需要注意合理的运动,运动不当反而会导致出现猝死的现象。饭前、饭后都不宜从事剧烈的运动,而运动和吃饭之间一定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般是认为运动后最少要休息30分钟才能进食,同样道理之下饭后也不宜立刻参加剧烈的运动,例如跑步等。人体进食之后立刻运动,会导致正在参与胃肠部消化的血液重新分配,流向肌肉和骨骼中,从而就会影响到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饭后进行剧烈运动还会因为肠胃的震动和肠系膜的牵扯而引起腹痛和不适的感觉,这样的行为对于人体的健康同样是不利的。饭后最少要保证休息1.5小时之后才能开始运动,而且运动也不宜安排剧烈的活动,散步等较为缓和的运动则比较合理。
第四、合理安排膳食
预防猝死还应该从日常的饮食着手,尤其是患有心脏疾病或有心脏家族史的人来说,学会合理的安排膳食尤其重要。日常的饮食首先要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以及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患有高血脂和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患者尤其要严格禁止食用。
第二还应该限制热量和糖类的摄取,维持均衡的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钾、镁等营养元素对于心脏和血管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品的摄取,纤维素会协助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移动,可以帮助将血管中多余的胆固醇除掉。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猝死是指死者在病征出现1到24小时之内就死亡。而冬季猝死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致,特别是冠心病。一般是发生在20至60岁之间,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发病机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男性发病机率多于女性3-4倍。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冠心病患者。
据美国统计材料显示,心源性猝死里,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2005年8月,著名演员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而去世。专家介绍,由冠心病导致的猝死里,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外,最常见的还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
现代人工作节奏非常快、晚睡晚起、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都会增加猝死的可能。另外,剧烈的情绪波动也易导致猝死。据报道,高秀敏猝死前,因儿子去世心情非常差,而悲伤、痛苦、焦虑、紧张等情绪都会对心血管造成严重伤害。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
演艺人员、企业高管猝死近年来屡见不鲜,专家分析,这与他们长期演出,饮食不规律、身心疲惫、过于劳累有关。他提醒,一旦发现有心脏病就应该早诊断、早治疗,不能拖延或者不治。人的血管从20岁以后就开始退化,所以心脏病必须从年轻时开始预防。
哪类人需要谨防猝死:吸烟的人。
心血管专家指出,很多猝死的人生前都吸烟,而且烟瘾不小。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是导致冠心病高发,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
此外,寒冷也是导致猝死的一大诱因。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调查表明,猝死多发于寒冷季节的星期一中午以前。尤其12月和1月的星期一上午10时至11时发生率最高。寒冷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可能诱发大面积心梗,导致猝死。
年轻人预防高血糖的措施
1、餐后测血糖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经常查空腹血糖,还应经常监测餐后血糖。病情稳定时,每周至少1次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至少1次监测全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另外,还应3到6个月左右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2、使用速效降糖药
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药物,都能有效地补充早时相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安全性有保障,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
3、早餐换成“稠的”
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轻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稠点的食物。
正常人也要当心猝死
两月前的一个晚上,记者一位年仅30岁的朋友小王,猝死在家中。幽默、乐观的他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却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记者随后在百度新闻搜索发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死亡事件,每天都有好几起。200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仅因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就高达54万人。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告诉记者,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均可导致猝死,其中,心脏病是最厉害的“杀手”,90%的猝死与此有关,其中的80%是因心脏病中的冠心病导致。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是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数量庞大的低危人群不容忽视。”刘德平说,他们平常看上去就是个健康的正常人,没任何毛病,但如果去做体检,就可能查出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存在猝死的隐患。在运动员中高发的“运动性猝死”就与此有关。与高危人群相比,这部分人防范意识差,死亡的危险更大。从来不检查身体的人,猝死还可能是冠心病的第一表现。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也会导致猝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进一步强调,现在猝死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都在“助纣为虐”。“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打麻将等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刘德平解释说。
刘德平提醒,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最关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他给出以下建议:一是高度警惕猝死信号。如果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一定要马上就医,有病的话及时治疗。二是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能查出“隐性杀手”,给低危人群敲响警钟,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三是有心脏疾病等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备急用。四是避免酗酒、过度劳累。张洪波强调,中青年人必须改改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年轻人如何远离猝死
1、保持营养均衡和理想体重。
2、生活规律化,适当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3、情绪稳定,保持良好心情,学会调节生活,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
4、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减少得心血管疾病几率。
5、及时治疗及防护高血压心脏病,避免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专家给年轻人的建议
针对猝死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专家建议广大青年朋友,注意膳食的调配和营养平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做到身心健康,定期身体检查。重视健康,远离猝死。
年轻人猝死前兆是什么
我国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各种原因猝死。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是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在心源性猝死里,80%左右由冠心病引发。此外,约1/5的人是因为"慢性疲劳",也就是过劳死。
为什么年纪轻轻会发生猝死的悲剧呢?60%年轻人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时心脏跳动过快,突然加速收缩,脑部及身体其它器官缺氧,最终心脏停顿死亡。此外,猝死的主要成因是冠心病、遗传性心脏病和心脏衰竭。
此外,“过劳死”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已然成了现代上班族十大健康杀手之一。“过劳死”是指劳动者较长时期内,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工作状态,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最终导致死亡。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快递员、IT从业者、外企精英、工厂工人、网店店主、网络作家等等都是“过劳死”发生的重灾区。
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猝死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身体健康,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兴趣爱好。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猝死,我们知道导致猝死出现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年轻人猝死前兆是什么,希望上文介绍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如何预防猝死 心胸要开阔
想要预防猝死,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心胸宽广、情绪乐观、性格开朗、处事豁达、带热随和、随遇而安。猝死的人往往是那些脾气暴躁易发货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引发急性心梗者屡见不鲜。
胸痛超过5分钟需警惕
现在年轻猝死的人越来越多,猝死就是突然死亡,好像没有任何的征兆,其实不然,任何疾病都会有一定的征兆的,但是很多的征兆比较隐蔽,不易被察觉和重视,猝死往往是心脏出现梗死而至,但是之前一定会有一些症状出现。专家提醒我们:如果出现胸痛,而持续超过5分钟,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心脏自从生下来就会一直的跳动,如果没有一些病痛出现,心脏一般不会疼痛的,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脏疾病,而且危及生命,甚至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仿佛死亡只是瞬间的事情。
而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些老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他们的胸闷胸痛症状往往不明显,却会感到全身乏力、耳鸣眼花、腹痛,有以上反应也要引起重视。此外,动脉夹层撕裂可能会引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心包炎则会导致没有间歇的疼痛。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最好尽快就医。
所以,胸痛千万不要大意,往往预示着某种疾病,应该赶快就医诊治,现在心梗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会突发心梗,而心梗则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心梗就可以预防猝死。
那心梗该如何预防?做到"一二三四五".,就能远离心梗。
"一"是一袋奶.从一岁起(此前吃母奶)坚持每天喝牛奶至终身,对人一生的健康都有益.既补充了钙,又能减少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发生.
"二"是每天250克主食.但这点并不固定,瘦人可稍吃的多些,胖人则应更少些.要通过调整主食来调整体重.
"三"是一天要吃三份高蛋白食品.每一份高蛋白是指50克瘦肉或100克鱼或一个鸡腿或100克鸭.每日早中晚餐,每餐一份高蛋白为宜.
"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其中"三四五顿"是指总摄入量不变而将进餐次数增加,这比一天只吃两顿要有益得多.
猝死预防 坚持减肥
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肥胖也是导致猝死的因素之一,因此坚持减肥可以有效的预防猝死的可能性。肥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尤其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不利,容易导致猝死,故肥胖者应限制饮食总热量摄入,并适当锻炼,以消耗热量减轻体重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