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该如何治疗与预防
复发性流产该如何治疗与预防
妊娠不足28周,或者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如果是手术或药物等人为因素终止妊娠者属于人工流产;而自然因素导致的流产称为自然流以往自然流产1次该怎么办?
正常夫妇也存在20%左右自然流产概率,仅有1次自然流产病史的夫妇不必紧张,建议休息6月,做孕前健康检查后再次准备妊娠。如果怀孕后最好早期检查,必要时保胎治疗。
以往自然流产2-3次该怎么办?
连续自然流产2次或2次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或复发性流产。这种情况下应夫妇双方做自然流产病因的检查,针对病因治疗,避免再次流产。
复发性流产病因筛查包括哪些?
A、生殖道解剖异常: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鞍状子宫、子宫纵隔、双子宫;B、内分泌检查:性激素六项、黄体期孕酮、甲状腺功能、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C、遗传检查: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检查、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检查;D感染因素检查:病毒(弓形虫、风疹、疱疹)检查、宫颈衣原体、淋球菌检查;E、免疫因素检查:夫妻双方血型(ABO及RH血型)、生殖免疫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等);F、男方精液常规及畸形率检查,必要时检查男方精子DNA完整性。
复发性流产该如何治疗、预防?
复发性流产夫妇应做流产病因的全面检查,若发现明确病因,可以针对病因治疗后妊娠;若无明确病因,属不明原因性重复性流产,可以应用丈夫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再妊娠。如果查明原因后,计划妊娠,建议行阴道B超监测排卵,估计排卵时间指导同房,排卵后立即开始黄体支持等治疗。
三次自然流产,但并非连续的,能算是复发性流产吗
两次自然流产之间,有过分娩正常的胎儿,那这不能诊断为复发性流产。在两次自然流产之间有过孕早期的人工流产,但不能判断人工流产的胚胎是否能够正常继续发育,这种情况可以按照复发性流产来进行相应的检查。但尚不能诊断为复发性流产。
头胎流产是什么原因
头胎流产多是染色体问题
在孕期头三个月,有的孕妇会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疼痛等先兆流产症状,因为担心流产而紧张焦虑,到医生处寻求保胎治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主任医师肖青介绍,对于头一胎的孕妇来说,每10个自然流产者,就有六七个是因为胎儿染色体有问题造成的,流产是自然淘汰的过程。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第一次怀孕的妇女不建议保胎。在实际中,医生一般还是会让患者注射黄体酮,假如工作太累就请假在家休息,只进行轻体力活动,保持轻松心情。
而在香港地区,对于头一胎孕妇是不会用黄体酮的,“自然流产只有一部分是因为黄体功能不足,只有这部分补充黄体酮才有效保胎。其中,做试管婴儿的孕妇,取卵时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有丢失,黄体功能相对不足,因此需要补充黄体酮保胎。”肖青解释。
想要胎儿怀得“稳”,工夫还得在孕前。肖青介绍,备孕期间,女方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改善卵泡质量。孕前要排除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假如怀孕后才发现感染、治疗,很多药都不能用了。男方的精液质量也有很大关系,长时间开车、常泡温泉,容易导致精子畸形。
反复流产免疫性因素占主要
也有经历过一次流产的患者,心理负担非常大。肖青介绍,一次自然流产经历,实际上并不需要过多检查治疗。一般只有习惯性流产才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我国把经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定义为复发性流产,俗称习惯性流产,在生育期妇女中复发性流产发生率约占1%~5%。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免疫性因素、遗传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内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而其中免疫性因素导致的反复流产占主要,比如抗心磷脂抗体过高,容易使胎盘形成局部血栓、坏死,导致胎儿缺血而死,这一因素引起的流产70%发生在孕期前三个月,又如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容易引起胎盘局部坏死。
复发性流产多可保胎成功
复发性流产的具体原因,需要系统检查、判断原因。“当发生两次流产以上,怀孕前夫妻双方要排除封闭抗体、染色体、凝血功能等多方面的异常。但不需要过于担心,准确判断反复流产的原因后,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有八九成可以保胎成功。”肖青介绍,多种因素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是凝血功能引起的复发性流产,怀孕前服用阿司匹林,怀孕后改善微循环、凝血功能。而针对封闭抗体阴性患者,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方法是将患者丈夫或无关第三者的血中淋巴细胞提取后注射入患者的皮下,刺激患者机体产生封闭抗体,从而起到保护胎儿作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保胎
有过两次以上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有不孕不育史以及有腰酸小腹隐痛出血等症状。保胎包括孕早期保胎(孕前3个月)、孕期保胎。有复发性流产史、不孕不育史的孕妇,应及时做孕早期保胎。
一般在84天(14周)以前,如果出现异样的症状,应该2—3个星期去医院复诊,做B超,查激素指标,来监测胎儿状况。如一切正常,也建议孕妇一个月左右去医院做孕期检查。
为什么会发生复发性流产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成功的怀孕好比是种庄稼,但是失败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种子、土壤、肥料、病虫害等,除此之外还有约 40% 的流产是目前医学科学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1)「种子」有问题:是指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者。这可以是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的染色体异常,也有可能是受精卵本身的染色体异常。
(2)「土壤」有问题:是指由于女性子宫病变引起者。包括先天性的子宫发育异常,比如双子宫、中隔子宫(子宫宫腔内形成中隔)、鞍形子宫等,可能导致受精卵着床失败或者胎儿发育受限引起流产;由于人工流产或感染造成的宫腔粘连,使得受精卵无法着床;由于损伤或发育不良导致的宫颈机能不全,宫颈在怀孕过程中不能保持收拢紧闭,胎儿在增大到一定月份时极易排出宫腔。
(3)「肥料」有问题:是指女性身体中的一些激素或免疫物质异常引起者。常见的有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免疫物质的异常极其复杂,目前了解较多的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综合征等等。
(4)「病虫害」的影响:是指各种各样的感染性疾病引起者。如未经治疗的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疱疹病毒等感染。
复发性流产最常见原因 什么是复发性流产
按最新医学观点,复发性流产(RSA)是指2次及2次以上28周内的妊娠失败,辅助生殖3次及以上移植失败也属此范畴。
复发性流产的特点是什么
其特点是流产往往发生于妊娠的同一个月份,每次自然流产的经过也大致相同。比如总是在孕 8 周左右发生阴道出血、超声检查未见「胚芽」或「心管搏动」;或者总是在孕 16 周左右胎儿自行排出体外等。
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中医称为“滑胎”。近年常用复发性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改为2次及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 我们对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常规建议作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免疫相关检查,以决定是否适宜怀孕。如果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患者可以怀孕;如果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说明可能存在抗磷脂综合征,由于反复发作的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导致反复发生流产或死胎。抗心磷脂抗体(ACA)为一组循环IgG.IgM.IgA类自身抗体,其中高水平的IgG型对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最为特异;ACA在SLE中的阳性率为20%-50%,主要是IgG和IgM型,血栓形成、习惯流产和血小板减少主要与IgG型的抗体相关,而IgM型与溶血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干燥综合征中IgG型的抗体出现率高,IgA型抗体也与习惯性流产和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
习惯性流产症状是什么
习惯性流产,也称复发性流产、反复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三次及三次以上,且每次流产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者。习惯性流产症状以阴道出血,阵发性腹痛为主,而流产前常常没有任何习惯性流产的症状。
中医称习惯性流产为“滑胎”,认为由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所致,而西医认为习惯性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引起。按发生流产的时间不同,可将习惯性流产分为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后者常为子宫颈内口松弛所致,且往往无明显自觉的习惯性流产症状。这是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中期妊娠之后,由于羊水增长,胎儿长大,宫腔内压力增高,当宫腔内压力增高至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破膜而流产。
患者每次发生流产或早产前常无明显的自觉习惯性流产的症状,常常是在出现阵发性疼痛后很快发生流产或早产,故阵发性腹痛通常作为最主要的习惯性流产症状。但是很明显,如果在出现该习惯性流产症状后再进行检查和治疗往往已来不及,所以对于那些有两次以上中期妊娠自然流产或早产史的患者,在流产发生后或再次怀孕前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