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浆细胞骨髓瘤?
如何治疗浆细胞骨髓瘤?
如何治疗浆细胞骨髓瘤?面对浆细胞骨髓瘤人们对它的认识是非常少的,而且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得此病的不少患者都没能在其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这就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因此,在治疗浆细胞骨髓瘤时,我们最好以延长生存期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请肿瘤专家来介绍一下。
临床症状显示,浆细胞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十分的复杂,但主要的症状是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等,这些症状可看出是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如何治疗浆细胞骨髓瘤?
面对如此严重的疾病,采用什么方法治疗好呢?肿瘤专家介绍浆细胞骨髓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生物免疫治疗浆细胞骨髓瘤的原理相比传统治疗是一个巨大突破。生物免疫治疗的治疗原理主要是提取患者自己的免疫细胞,经体外培养增殖后,回输患者体内杀死癌细胞。患者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对患者副作用非常小。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机体抗癌能力,且对癌细胞具有识别作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会损伤正常细胞,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复发,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国外已经将生物免疫治疗用于治疗晚期难治性肿瘤,如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膀胱癌、乳癌、卵巢癌、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淋巴瘤、鼻咽癌、黑色素瘤等,其疗效令人鼓舞。
浆细胞骨髓瘤
浆细胞瘤是指发生于骨髓以外的恶性浆细胞的增生,包括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其病因未明。骨髓瘤的诊治方案上以放射治疗为首选,同时根据情况可采用手术治疗、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根据疾病亚型和病人病程、病情的不同而不同。
浆细胞瘤是指发生于骨髓以外的恶性浆细胞的增生,包括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
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
原发于骨骼的、单个孤立的浆细胞瘤称为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病,约占全部恶性浆细胞病的3%。发病年龄较多发性骨髓瘤小。
多发性骨髓瘤病因怎么办
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人首先要注意关节的防护,避免着凉导致关节情况严重,同时要注意多加休息,保证睡眠时间的充足,此外,要避免嘉宝或者长时间工作,要适当的活动筋骨,缓解身体疲劳。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合理安排,多吃一些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要加强钙的吸收,同时也要注意少吃一些寒凉,生冷的东西,要记得保持心态的良好,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
浆细胞骨髓瘤,这是一种肿瘤性质的疾病,病情的发病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跟患者的自身的免疫性有关系,如果是免疫性不好抵抗力比较低的话,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的。应该注意观测肿瘤的性质,如果是良性的肿瘤,就可以药物调理治疗,吃一些抗击肿瘤的药物慢慢的进行调理治疗。但是病情严重的话,就应该注意手术切除治疗的方法了。注意应该多休息补充蛋白质物质。
骨髓瘤是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的,首先是对于骨髓瘤会造成身体的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所以可以通过输注红细胞的方法来治疗骨髓瘤,第二个是可以进行血浆的交换和血液透析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同时应该采用抗生素注射的方法,防止出现骨髓瘤造成的感染情况。第二个方法是进行化疗的方法,第三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有放疗的方法。
什么方法可以治疗骨髓瘤
浆细胞瘤是指发生于骨髓以外的恶性浆细胞的增生。临床上根据特征将这种疾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既然是不同的类型,那么治疗方法 肯定也是不同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看看有哪些。
髓外浆细胞瘤
1、髓外浆细胞瘤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首选,局部放射治疗剂量为40--50Gy。
2、若肿瘤局限可切除,则手术切除后加局部放疗效果更佳。
3、若邻近淋巴结受累,则放射治疗野也应将该淋巴结包括在内。
4、对已有广泛播散的病例或放射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可采用联合化疗,化疗方案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同。
5、综上所述,考虑到EMP放疗敏感性高以及手术风险大,目前治疗上首选放疗,对于局部肿块过大或者可以完整地切除病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病变范围广泛、有局部淋巴结受累以及分化不良的髓外淋巴结采用术后联合放疗的方案。化疗较少被选为EMP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肿瘤大于5cm、耐药、复发等病例可考虑化疗,化疗方案推荐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方案。
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
治疗以局部放射治疗为首选。如果病变局限易于切除,则手术切除后局部放疗效果更佳。当脊椎骨受损发生压缩性骨折时,尤当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可能导致截瘫时,可行病椎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术后予以局部放射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本病的预后优于多发性骨髓瘤,本病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原发病变在四肢骨骼者,相对较少向多发性骨髓瘤转化,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后,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同。
总的来说,除了在生活中要及时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该疾病之外,也要做好该疾病两种类型的区分,因为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千万不可一概而论,以免降低 治疗效果。虽然该疾病属于恶性疾病,但是万幸,浆细胞瘤如果发现的早,早日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因此患者不需要过于担心。
浆细胞骨髓瘤的检查
1.骨髓涂片在浆细胞瘤的初期,诊断不明确时,骨髓涂片常能确诊,但阴性并不能排除浆细胞瘤的可能。如果涂片有3%的浆细胞,就应怀疑浆细胞瘤的可能;如果有10%的浆,浆细胞瘤的可能性很大,但也可因肝脏感染或癌的骨转移瘤而引起弥漫性或转移灶周围的骨髓中浆细胞增加;如果浆细胞百分比更高,最高可达70%,且在典型的浆细胞旁边有异型浆细胞,可确诊为浆细胞瘤。浆细胞瘤的病程越进展,其细胞学的阳性发现率就越高。
2.血清蛋白大多数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加,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即使总的球蛋白没有增加,免疫电泳也显示在α或γ球蛋白带区域有一窄而尖的峰,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增加所致。少数病例的血清电泳无表现,而尿电泳有表现。
3.Bence-Jones蛋白尿采用尿蛋白电泳和免疫蛋白电泳的方法检测,其比传统的加热尿液的检查方法敏感。Bence-Jones蛋白尿的阳性率不高,可见于分泌轻链球蛋白的浆细胞瘤(K链或L链)病例。
4.高钙血症骨髓瘤增生常可引起弥漫性的骨吸收,导致血钙升高。高尿酸血症和氮血症常见,高尿酸血症是由于核酸代谢旺盛所致,可发生在所有骨髓过度增生的患者。高氮质血症是由于骨髓瘤的肾损害所致。
5.贫血白细胞一般无变化,但极少的病例可有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增多,甚至有大量的浆细胞,这样的病例被认为是浆细胞性白血病。
6.X线所见影像学表现存在潜伏期,病变于解剖上和影像上的表现程度不成比例,即使肿瘤组织已弥漫侵犯骨髓腔,但骨小梁和皮质骨无明显吸收,影像表现是阴性的。骨髓瘤肿瘤组织可破坏骨组织,呈明显的多孔改变,影像上表现为广泛的骨质疏松和皮质骨变薄,特别在病变的初期及肿瘤侵犯脊柱。在骨髓瘤的进展期,肿瘤组织不仅可广泛地侵犯髓腔,并可形成播散性肿瘤结节,刚形成的肿瘤结节体积微小,以后增大并可融合,这些病理改变决定了浆细胞瘤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其表现为微小的虫蚀状、圆形的点状溶骨、溶骨区融合后的泡沫状及晚期广泛的溶骨病变。典型的溶骨腔隙周围无硬化边缘,同时肿瘤组织可于骨的内部浸蚀皮质骨,使其变薄,部分区域可消失。
怎样诊断骨髓瘤
骨髓瘤的诊断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颅骨、髂骨和股骨等。
(3)骨科症状主要表现有明显的疼痛,骨与软组织包块,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
(4)化验室检查浆细胞数增高,球蛋白增多,A/G倒置,尿中本周蛋白阳性,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血和尿的蛋白电泳发现异常球蛋白。
(5)骨髓瘤的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颅骨为数毫米至数世米直径大小的穿凿样破坏。骨盆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斑点状破坏,肋骨膨胀为囊状,脊柱骨质萎缩,破坏、有的椎体呈楔形,长骨溶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
其中,单发骨髓瘤的诊断应取慎重态度,它必须具备:①病理检查已证实;②反复检查其他各骨未发现病变;③骨髓穿刺阴性;④化验检查本周蛋白阴性;⑤经多年观察仍保持单一病灶。
2.Hansen ,Peter等提出的骨髓瘤新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于3%或在缺乏组织免疫化学分型情况下,形态学异常的浆细胞大于5%或有下列3种情况者。
(1)血浆M蛋白IgG≥30g/L或IgA≥20g/L。
(2)本周蛋白尿轻链≥0.25g/24小时。
(3)X线显示溶骨损害。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应同骨转移瘤相区别。孤立性骨髓瘤少见,诊断较难。应同骨巨细胞瘤、转移瘤等区别。
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鉴别
多发性骨髓瘤是较易发生误诊的内科疾患之一。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骨质疏松”、“骨转移癌”、“腰椎结核”、“肾病”、“复发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病。在诊断时又需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伴发于非浆细胞病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骨转移癌、原发于骨的肿瘤、原发性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鉴别。国内曾有报道2547例MM的临床误诊率高达69%,可见MM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因此,多种病原体(病毒、结核菌等)、抗原(药物、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舍格伦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引起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1)骨髓瘤中浆细胞增多有限:一般≥3%但<10%且均为正常成熟浆细胞,而MM骨髓浆细胞常>15%且有幼稚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出现。
(2)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属正常多克隆性且水平升高有限(如IgG<30g/L),而MM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性(即M成分)且水平升高显著(如IgG>30g/L)。
(3)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本身不引起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病,故无贫血、骨痛、骨质破坏、低白蛋白血症、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等MM的相关临床表现。
(4)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有其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 MGUS和MM同为老年性疾患,且都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两者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但是,MGUS不需治疗,仅需随诊观察,而MM为恶性肿瘤,应接受治疗,且预后不良,故需注意两者的鉴别。
骨髓瘤诊断怎么判断
骨髓瘤诊断怎么判断呢?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并不难。首要根据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X光片发现骨质毁坏性改动,血清电泳检出M卵白或/和尿中存在轻链。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1。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大量骨髓瘤细胞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浆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内肿瘤转移、慢性炎症等诸多疾病,但在上述疾病中,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0%,且无形态异常。
2。骨质破坏性改变此需和肿瘤骨转移、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相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主要为M蛋白和/或蛋白尿(尿中可检出本一周蛋白),但M蛋白及本一周蛋白尚可见于其它疾病如转移癌、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肉瘤等。
骨髓瘤诊断怎么判断的问题,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关于的问题,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能让自己的疾病有个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