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蹒跚学步你可以期待什么
宝宝蹒跚学步你可以期待什么
1.成长
介于婴儿和学前教育期间的年龄段,你的孩子可能会从一个胖乎乎的小满怀转变成一个活跃的、半平衡的孩子。他的婴儿肥会渐渐地消失,并且越长越高。不仅仅是他的身体特征会随着蹒跚学步的年龄发生变化。同时他还有可能会讲“妈妈”、“哦”等词。从他们18个月大开始,词汇量每天都在增长。根据调查显示,一名2岁的孩子通常能知道20~200个单词,三岁的时候他们能理解的词汇大概有1000个,并且他们开始慢慢学会通过单词组成越来越长的句子。
2.不断前进,不断后退
也许上周宝宝还不知道怎么拿勺子,这周他已经学会使用勺子去够远处的东西,作为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你家宝宝会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各项技能。他开始学会自己吃饭、穿袜子,知道翻开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的页面,也许他还会表现出对如厕训练的兴趣,甚至已经学会自己上厕所。和孩子迅速发展的技能一样,有些技能也会很快就消失。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如果在训练孩子技能的时候发生意外事故,那么他们就会退回到婴儿时期的表现。
3.性格的调整
他只会在想要某样东西或者感到疼痛的时候才会哭,在孩子学习走路的那几年,他们会有大把大把的眼泪,这将非常考验你的耐心,因为他正在测试自己的极限。他会在你让他停止丢玩具的时候忽视你的警告。所有的经历和你的反应都是在教育他什么样的行为能接受,什么样的纪律不可违背。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她的积极意义的行为中去,这样也会让孩子感到安心。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逐步开发他们的幽默感,在他们逗乐你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他们,告诉孩子“我爱你”。
4.其他可以期待的事情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你家孩子的第一个朋友也是一个正蹒跚学步的娃娃,这个朋友将会成为他连接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桥梁。他可能会不知道怎样和别的小朋友玩耍,但他更感兴趣的是相比于自己一个人玩,和别的小朋友玩就可以彼此分享玩具。这个阶段孩子的睡眠也会发生变化,他们每天大概会有12~14个小时的睡眠,午睡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一点,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变长一些。他有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当你离开他的时候他会发脾气,但当你回来的时候他又会展开笑脸。
宝宝学步时妈妈要选择合适的鞋子
宝宝蹒跚学步,作为家长,为他(她)选择一双大小合适、穿着舒服、便于穿脱的鞋子尤为重要。专家提醒,宝宝鞋子的适合尺寸应以妈妈的一根手指头能塞进去为准,一般来说,宝宝的鞋子一年要更换两或三个尺码。
专家表示,幼儿的脚骨大多都是正在钙化的软骨,骨组织的弹性大,容易变形,再加上脚的表皮角化层薄,肌肉水分多,很容易受到损伤而感染。孩子的脚长得很快,有的家长就特意给孩子买大尺码的鞋,为的是多穿些时间。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科学。由于小脚在大鞋中得不到有效固定,不仅容易引起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发育,还会影响以后走路时的正确姿势。专家建议,宝宝鞋子的适合尺寸是以妈妈的一根手指头能塞进去为准,一般来说,每隔3—4个月,家长就需留意是否该为宝宝更换鞋码。
此外,细心的家长平日应多留心观察宝宝的脚趾有没有被压红、有没有出现水泡、宝宝是不是不愿意穿鞋等状况,因为这些都是衡量鞋子是否合脚的重要因素。
小编点评:宝宝的一双小鞋子,里面也藏有好多学问呢!妈妈们要注意宝宝鞋子的选取啦,最重要的是以舒适合脚为主哦。
宝宝穿开裆裤到底好不好 户外穿开裆裤,宝宝容易受伤
1、很明显,敞开的裤子会让宝宝的生殖器和小屁股暴露在外,而1岁左右的宝宝好奇、多动,爬行、蹒跚学步甚至和小伙伴玩耍时,都会碰撞或者摩擦到生殖器。户外穿开裆裤,更加增加了损伤的可能性。
2、户外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夏天贪凉,大人会带着小孩来到绿荫浓密之处“放风”。而这些地方除了凉爽,还有蚊虫。蚊虫狡猾地叮咬宝宝裸露的皮肤,开裆裤里裸露的生殖器便成了明显目标。蚊虫叮咬后,有可能引起虫咬性皮炎;孩子不停抓挠,指甲不仅会挠伤皮肤,也会导致生殖器过敏。
3、开裆裤不卫生,公共、户外场合细菌较多,宝宝爱坐爱爬,简直像“扫荡”了附近的污秽和细菌。
4、开裆裤让宝宝的生殖器裸露在外,会引起宝宝的好奇,因为容易摸到,宝宝对生殖器便会从感兴趣,进而“探索”。
1岁宝宝的智力发育应该到什么程度
宝宝正在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从一个婴儿变成蹒跚学步的小孩。在很多方面,宝宝开始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他的语言能力将会快速地提高。尽管只能说几个字,但是宝宝可以理解很多东西。虽然独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他还是喜欢追随在你左右,大部分时间还是喜欢和你玩耍。
•宝宝满1周岁的时候,你可能听到他开始说出第一个词,或许会说两三个单词。通常宝宝最先说的词是“Dada”或者“再见”。这个时候,他也许可以说出一些物品的名称,比如他的杯子、一本书或者一条狗。即使发音不甚清晰,你也可以明白他在说什么,因为他会在正确的场合说出这些词语。你还会注意到,宝宝现在不怎么流口水了,这表明他对舌头、嘴唇的控制能力在增强。他的身体发育已经为学习语言做好了准备。
•宝宝可以听从某些包含一个动作的简单指令,比如“挥手再见”。他也可以记住所有直系亲属的名字,当你问他某位亲人名字的时候,宝宝会尽力地说出来。
•年满1岁的宝宝偶尔会体谅他人,也表现出对大人行为的模仿能力,这些迹象表明,他已经拥有相当的观察力和理解力。l岁的宝宝有时候会假装给一个玩具当妈妈,他会给洋娃娃喝水,或者假装给它喂东西吃。这种迹象在学龄前儿童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独自玩耍的时候,经常会这样做。在宝宝独自玩耍的时候,你可以偷偷地留意一下。
多大给宝宝断奶合适
我们都知道断奶对婴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婴儿生活中的一大转折。断奶不仅仅是食物品种、喂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断奶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有重要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将此过程称为第二次母婴分离。婴儿在吸吮乳汁的同时不断地与母亲进行感情交流,获得母爱,这对婴儿身心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首选,断奶应该在婴儿1-2岁间完成。先从减少白天喂母乳次数开始,逐渐过度到夜间,可用牛乳或配方奶逐渐取代母乳,最迟2岁应彻底断母乳。但仍需每天给1-2次牛奶。这期间,婴儿从蹒跚学步到自由行走、玩耍,婴儿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兴趣逐渐增加,与母亲的接触时间逐渐减少。有利于断奶。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1-2岁之间断奶都是可以的,但是呢妈妈们要注意在断奶时尽量不要接触孩子,但是孩子想要喝母乳的时候,不要狠心拒绝,毕竟给孩子戒奶是一个过程,不能太过心急,总之需要妈妈的耐心,如果强硬的戒奶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当宝宝看到其他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也会想要吃奶,所以妈妈要告诉宝宝你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吃奶奶了.
宝宝学步鞋怎么选
0-3岁宝宝的每一步成长都对鞋子有不同要求,爸妈除了要给宝宝选对鞋款,还要选一双好鞋。如何才算一双好鞋呢,你要记住这5个标准:
1、鞋口要大 鞋头要宽
宝宝的脚比较柔软,而且也不懂得配合,给宝宝穿鞋子时,妈妈不能随便用力。宽大的鞋口更方便把宝宝的脚送进鞋子里,而且不会损伤宝宝的小脚丫。
宝宝刚学会站立的时候,脚趾头是呈现张开状态的,所以鞋头(楦头)要宽胖,让宝宝的脚趾头能完全伸展。
2、方便调节松紧和舒适度
魔术贴粘扣的鞋子大多是包覆全脚的,穿脱容易,是目前宝宝鞋子的主要趋势。但绑鞋带的鞋子,更容易根据宝宝的脚型来调整鞋子的松紧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鞋带一定要系紧,否则很容易绊倒。
如果是能够调整粘扣位置的魔术贴扣就最好不过了,既便利又实用。
3、鞋的前端要可以弯曲
宝宝蹒跚学步的阶段会用整个脚掌着地的方式走路,需要耐心指引宝宝用脚跟着地、脚尖等地走路。如果鞋子前端柔软可弯曲的话,宝宝迈步会比较顺利。买鞋的时候可以用手掰一下鞋的前半部分,检查其柔软程度是否适中。
一般来说宝宝几个月会走路正常
正常情况下,6个月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会儿,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到7个月时,小儿开始会爬行;8个月时小儿爬行已较灵活;9~10个月的小儿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0”型腿,影响了体形的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父母一定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
训练的方法可为:(1)让孩子面对你握住你的双手,双脚踩在你的脚背上,左右交替向前迈步;(2)孩子背对着你,扶住她的腋下向前行走;(3)训练孩子扶床沿、栏杆移步;(4)训练孩子双手扶扒车学走;(5)双手或单手牵着成人手走;(6)父母面对面蹲下,两手伸出作保护状,让孩子在中间来回学独走;(7)让孩子独自站立,在她面前用玩具逗引她独走。只要你按以上方法去训练,让孩子每天有机会多练习,她会很快地学会独立走路。当她会走几步时,你要给予赞扬,以鼓励她继续前进的勇气。
综上所述,关于宝宝几个月会走路正常的详细介绍就是这些了。宝宝大约在1岁的时候是可以独立走路的,在这个时期,宝宝身体的各项指标正处在未成形阶段,父母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尺度,不要太过度了。
几项适合宝宝的户外活动
有很多活动新生儿的家长和宝宝可以参加,所以没有必要产生孤独的感觉:
1、早晨一起喝咖啡,家长们和蹒跚学步的孩子们一起玩。
2、孩子六个月以后可以参加音乐小组。同样的,社区中心可能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3、游泳——一旦你的宝宝能能够安全地游泳了。问问当地的游泳池有没有家长和小孩专场。
4、自然保健中心或当地的瑜伽老师坑内会组织幼儿按摩课。
宝宝学走路家长不宜太急
婴儿,从无力翻身,到四处乱爬,再到蹒跚学步,是一个令父母兴奋不已的过程。但有的宝宝已经会独自走路,却一定要人扶着才走,不扶着就爬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宝宝学走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家长可以适当帮助,但是不宜强制,否则会适得其反。
宝宝要人扶是怕跌倒
为什么宝宝明明会走路但是却要人扶着走路呢?这是宝宝对这项新学技能没信心,或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跌倒所造成的。
宝宝学走路是有过程的,从扶着东西慢慢地站起来,到扶着东西移动,再到迈出第一步,对宝宝来说都不容易,需要学习。有的宝宝在还没掌握好平衡的技巧时,就尝试着往前冲,结果很容易就跌倒,跌倒的次数多了,宝宝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人扶着走了。
此时,父母千万不能强迫孩子自己走路,或摔开宝宝的手,这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更难自己走路。父母可以适当地以一些玩具引孩子走过去拿,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所设的距离不要太远,当孩子成功地走出第一步后,再慢慢拉开距离。让孩子重建独自走路的自信。
宝宝学会走路时间有差异
有的小孩1岁不到就学会走路了,但是有的小孩1岁半了还在到处爬。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各有差异,基本上在17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
建议: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有几点可以做的:
第一,你可以跪在宝贝面前,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向你走来;
第二,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开始时他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最后,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请为你的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他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 “救援”准备。
孩子如果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迟走路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着站立时双腿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像剪刀一样交叉,有的孩子表现为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或者让人感觉到走路的姿势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