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会让孩子变笨蛋
一句话会让孩子变笨蛋
宁静益智:
研究表明,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一个噪声的环境则使智力发育障碍。美国研究人员用小鸡作实验,发现高强度噪声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害大脑细胞,仅持续两天,与耳朵连接的神经细胞即开始萎缩甚至死亡。法国的试验亦显示,噪声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因此,应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音的干扰,有利于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和睦益智:
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之爱,可增进孩子的智力。相反,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和父爱,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致使孩子心情压抑、孤独,生长激素减少,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降低。
交往益智:
交往既能扩大信息,也是促进脑功能的重要措施,儿童尤其如此。美国一位生理学家追踪观察一组儿童达10年之久,发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即喜欢和成人打交道的孩子,其学习成绩普通较好,而不愿与成人交往的孩子普遍较差。这提示,成人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有助于增进儿童的智力发育。相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智商也低。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家庭,与同龄和高龄儿童,甚至成人交朋友。
芳香益智:
在孩子的居室和教室放一些花草或芳香物品(如芳香枕巾、书笺、香袋等),或洒一点天然的香水,造成一个香气洋溢的环境,有益智的功效。科学家认为,与一般环境比较,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儿童,无论视觉、知觉,接受与摹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奥妙在于芳香能给人一种良好刺激,使人心情松弛,情绪高涨,增强听觉与嗅觉及思维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智商。
颜色益智:
淡蓝色、黄绿色以及橙黄色能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注意力;而黑色、褐色、白色可损害智力,降低智商。故将孩子的居室或教室的墙壁悬挂一些淡蓝色背景的挂画或条幅,将有助于孩子学习。
让孩子变笨的七个不良习惯
长期饱食
可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少言寡语
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不愿动脑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反之,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带病用脑
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勤奋
我们说孩子天资聪明,说的是天分,其实孩子的成绩主要是勤奋劳动取得,不能都归功于天资。有句古话叫“笨鸟先飞”,实际上它是一句自勉的话,让后人理解反了。
先飞的鸟,它不怕风险,具有挑战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的。人的智商本来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据介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六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在评价孩子时,决不能用先天来否定后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个最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它,所产生的动力就会无穷无尽。教会孩子发奋,教会孩子百折不挠地钻研,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孩子最讨厌这十句话家长你们说过几句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
翘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
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一言堂”的后果
惧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会与孩子商量
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停止空洞的说教
尊重是最好的办法
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贼”的帽子扣不得
接纳孩子的缺点
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
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
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
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
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
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所以,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快乐能力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这些坏习惯会让孩子变笨
甜食过量。研究发现,甜食吃得太多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大脑发育离不开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影响食欲,减少对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影响大脑发育。
长期饱食。日本的研究发现,进食过饱不仅会让大脑供血减少,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诱发脑动脉硬化,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
忽略早餐。早餐如果摄入太少或不吃早餐,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很容易导致大脑营养供应不足,甚至造成损害。此外,有研究发现,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上课时思维时间普遍较长,而单纯食素的孩子精力下降则相对较快。
少言寡语。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同时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经常说话,能起到锻炼大脑、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生活中最好养成爱说爱笑的好习惯,沉默寡言或刻意装“冷酷”,脑子可能也会变慢。
带病用脑。在身体不适或患病时勉强坚持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特别是对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生病了一定要保证休息。
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不愿动脑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笨。让孩子从小练练脑筋急转弯、下棋等,会受益一生。
环境单调。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在单调、缺乏刺激的环境下生长的婴儿,智力发育要迟钝3个月。光线、音乐等丰富多彩的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睡眠不足。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婴儿睡眠少,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发育、智力和学习,甚至引发多动、好斗、易怒等行为问题。
长期接触二手烟会让孩子变笨
二手烟对儿童的危害
孩子“变笨”:长期被动吸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据最新科学研究,孩子长期被动吸烟,智商值下降两个点。可替宁是一种在尼古丁分解时所产生的物质,孩子血液中的可替宁含量一旦增加,他们的阅读、数学和推理能力就会下降。如果孩子与每天吸烟少于1包的吸烟者在一个房子里生活,其体内的可替宁含量也会使阅读能力下降。
猝死: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儿童发生婴儿猝死综合症、哮喘急性发作、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发育减缓、中耳疾病、低出生体重儿等。
厌食:美国学者发现,如果父母亲在孩子吃食物时吸烟,会使其恶心不舒适。当孩子把恶心的感觉与某些食物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后,就会拒绝吃某些食物。
啼哭:德国医生发现,父母在婴儿房间内吸烟,会明显增加婴儿的啼哭次数。有位学者曾调查了253位孩子的父母,凡父亲每天吸烟10支以下的,孩子夜啼占45%。
影响身高:科学家曾对9273名儿童进行了36年的观察。据统计,家长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家庭的儿童,比不吸烟的家庭儿童平均矮0.65厘米;而家长每天吸烟10支以下的家庭儿童,比不吸烟的家庭儿童平均矮0.45厘米。
儿童远离二手烟的方法
创造家庭和小轿车中的无烟环境。爸爸多为宝宝考虑,戒烟需要勇气和恒心,但从此就为宝宝创造了一个无烟的家庭空间。如果戒不了烟,也应该减少在家里的吸烟次数,避免在宝宝面前吸烟。
发现身旁有人抽烟时,立即带宝宝离开,不要让宝宝在现场吸“二手烟”。
如果是在公交车或饭店里,身旁有人吸烟,要设法开启门窗,流通空气,以减少烟的浓度和对宝宝的伤害。
选择无吸烟的餐馆和商店。
平时多教育宝宝,建立自我防护意识,远离吸烟人群。
让孩子变笨的食物
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4克以下就足够。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含铅食物
铅能取代其他矿物质,例如铁、钙、锌在神经系统中的活动地位,因此,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含铅食物主要是爆米花、松花蛋等。需要注意的是,“无铅松花蛋”的铅含量并非为零,只是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样不宜大量食用。
含铝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体每天铝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0毫克。油条中的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如果一天吃50—100克油条,便会超过此量。
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
油温在200℃以上的煎炸类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烤鸭、烧鹅等含有较多过氧化脂质,它们会在体内积聚,使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促使大脑早衰或痴呆。
含糖精、味精多的食物
糖精摄入过多会损害大脑细胞组织;味精少量食用是安全的,但周岁以下的婴儿和妊娠后期的孕妇最好别吃。婴儿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孕妇吃味精则会引起胎儿缺锌,影响孩子智力发展。
教育4岁前的孩子 请不要对他说反话
1、例子1:阻碍亲子沟通
3岁的凌凌是个小哭包,一件小事都会让她哭个不停。有时候妈妈哄得心烦,最后大爆发:“哭吧哭吧,哭个够!”凌凌也就哭得更是上气不接下气了。
家长的一气之下说出任性的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父母事后也会心疼凌凌哭得可怜继而安慰,但是你不适当的发泄你的情绪,甚至用反话来刺激孩子,只会让孩子越闹越凶。年幼的孩子难以区分“正话”“反话”,因而容易错误地认为父母这样的方式是对他人的一种安慰,孩子若真的套用了你的说法,很容易让他人误认为孩子缺乏同情心,不讲礼貌,这样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没有好处哦!
而且孩子哭闹本来就是想要获得父母的温柔的安慰和关注,但却得到的是父母的冷嘲热讽,这对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是一种阻碍。家长本应选择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你可以抱抱他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逐渐学会找到更适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2、例子2:爱的反话会伤害孩子
2岁多的小明活泼好动,神经大条的他经常闹出一些“小事端”,非要帮妈妈端碗筷,但是粗心的他却摔破了碗;想帮爸爸擦窗子,却又碰倒水桶搞到家里淹水。爸爸无奈一句玩笑:“你这小笨笨,真是越帮越忙啊!”本应是一句充满爱意的小玩笑,却被小明解读成为爸爸讨厌他碍手碍脚。他哇的一声大哭“我是个大笨蛋,爸爸不喜欢我了”。
3、例子3:影响与人沟通
小朱今年幼儿园入学了,妈妈以为以小朱这样活泼好动的性格本应是能在幼儿园交到很多好朋友。但老师反映小朱有点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问及原因,才发现原来小朱经常在其他小朋友摔倒的时候跑到别人身边说:“小笨蛋,快站起来”在别人哭得伤心的时候“安慰”:“哭的小朋友不可爱”。虽然老师知道小朱是“爱意的鼓励”,但其他小朋友却认为小朱是在嘲笑自己。
孩子的语言风格大多是从爸妈那里模仿过来的,而且孩子并不懂得区分家长充满“爱意”的反语,随便套用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就容易发生小朱小朋友这种容易让人误会的情况。孩子学会说反话,往往也只是简单套用,而不能真正地理解说话的语境。即使他能理解,也很难保证听者能够读懂你的反语。因此,家长还是尽量避免对孩子说这些反话,以免孩子错误地模仿学习。
4、为什么不能说反语?
2-4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词汇量突飞猛进,但是对语意及寓意的理解却仍处于发展中,所以经常会词不达意。而且孩子对于大人说话的内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简单直白,还不能理解家长的“一语双关”或者语言背后的深意。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孩子就会很困惑,而家长与话语完全不同的表情也会让孩子无法猜测到家长的真实意思,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5、建议:家长要用正面语言引导
反话,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的语言形式,对于低龄孩子不能理解反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而家长要用一些积极的正面语言甚至辅以肢体语言,让孩子明了家长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宝宝辛辛苦苦搭的积木倒塌了,妈妈可以说:“天啊,你搭得很轻松呀,可是大楼怎么累得趴下了呢?”宝宝没准会发出会心一笑,学习家长用笑来应对负面情绪困扰。
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对孩子语言、逻辑的学习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如果你想要孩子怎样做,你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可以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你可以主动给孩子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主动提问,通过问答式的对话,能够很好地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有时做出一些“犯傻”的事出来,在家长看来那是一种可爱的犯错行为。一些家长甚至习惯用“小傻瓜”“小笨蛋”来称呼自己的小孩。本应是充满爱意的昵称,却不能被孩子理解。年幼的孩子往往是以大人的观点去评价自己,当爸妈用“笨笨”这些反话时,孩子却认为较真认为自己很傻很天真,父母是在嫌弃责怪自己。孩子读不懂你的反话,反而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心了。
每天都夸奖孩子一句话
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水平5倍!
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孩子不仅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提倡的,什么是大人反对的。这样比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
每天夸孩子一句并不难,但夸奖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夸的准,如果夸错了,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即使你以后想更改过来都很难。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