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糖的致癌性质
解读糖的致癌性质
日本药理学教授认为:平时好吃高糖类食物的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患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大4~5倍。近年来,国外的权威人士提出:鉴于人们每日摄入糖50克的限量仍太高,应该再降低。日本厚生省已建议每人每天糖摄入量不超过20克。
在研究食糖过量可能致癌这一现象中,糖对乳腺癌的促发作用则尤为令人注目。1977~1979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20个国家的糖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作了专门调查,结果表明,那些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如英国、荷兰、爱尔兰、丹麦和加拿大等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很高,而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南斯拉夫和日本等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则很低。另外,调查还发现,65~74岁的老年妇女发病率最高。这些发现有力地提示,老年妇女多吃糖有更大危险性,像蜂蜜、糖浆、果子原汁和葡萄糖摄入的多寡都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成正比。
关于糖与癌细胞的关系,许多专家研究认为,癌细胞对糖具有持殊的嗜好性。日本的治医师说:“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活能源是什么呢?它们不像一般正常细胞那样依靠氧呼吸,而是主要依靠糖酵解作用为生。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20 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57%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由此可见癌细胞是多么喜欢糖了。”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本身并不致癌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但在人体内,会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反应合成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具有致癌性,它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或皮下注射诱发肿瘤,最多见的是肝癌、食管癌和胃癌。
致癌物质怎么分类
广义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三大类:天然致癌物质,在原料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致癌物质及人工合成的致癌物质。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引发剂(或称始发剂)和促发剂。两者兼是者称为完全致癌物,仅有引发作用者称为不完全致癌物。有些既非引发剂也非促发剂,且本身并不致癌,但能增强引发剂和促发剂的作用,称为助致癌物。按其作用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作用方式又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之别。
目前已知的化学致癌物质约1100种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属机构资料,经鉴定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有140多种,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有21种,还有18种被怀疑对人有致癌作用。据估计,人类癌症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质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多致突变物质能引起癌症,同时许多致癌物亦可致突变,两者关系密切。
国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将致癌物质分为四大类:
一类: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黄麴毒素、砒霜、石棉、六价铬、二恶英、甲醛、酒精饮料、烟草、槟榔以及加工肉类(2015年11月新增)。
二类A: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氯霉素等。
二类B: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用以归类相比二类A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比如氯仿、DDT、敌敌畏、萘卫生球、镍金属、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等。
三类: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如苯胺、苏丹红、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盐、安定、氧化铁、有机铅化合物、静电磁场、三聚氰胺、汞与其无机化合物等。
四类: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如己内酰胺。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IARC(2002)对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根据其对人的致癌危险分成4类。
1类:对人致癌,87种。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①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②有剂量反应关系;③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2A类:对人很可能致癌,63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B类:对人可能致癌,234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3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疑对人致癌,493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仅1种。
按活化的需要把致癌物区分为:①不需活化的,称为直接致癌物;②需活化的,称为前致癌物或间接致癌物。其活性代谢物为终致癌物。
按是否具有诱变性由于致癌的体细胞突变和非突变作用两大学说的确立,人们把致癌物分成两大类:①诱变性致癌物,又称之为遗传毒性致癌物;②非诱变性致癌物,或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也有人称为DNA活性外或基因外致癌物。
这里所谓的DNA活性外致癌就不包括以DNA为靶的诱变机制。现已知道大多数肿瘤细胞都有遗传学改变,这些改变有时难以区分是致癌的原因还是发癌的结果。IARC(1983)早就指出,按致癌机制对化学致癌物进行分类,不可能详尽无遗和准确无误。
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并不致癌,但在致癌物之前或同时应用可显著增强癌症的发生,即可促进致癌的过程,这类物质称为助癌物。
发霉的花生榨油能吃吗 发霉的花生榨油有什么危害
引起花生发霉的黄曲霉素毒性很强且有致癌性的物质,一次摄入过多可引起急性毒性,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等,而且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的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主要引发肝癌,也可引发肾癌、胃癌。
蕨菜致癌是真的吗 蕨菜少吃为妙
虽说蕨菜的致癌性是不可确定的,但是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控制吃蕨菜的频率以及吃蕨菜的量,少吃蕨菜,平衡饮食;蕨菜的情况就跟腊肉烧烤的性质一样,具有致癌风险,但是可以适当食用,不能长期大量食用。
专家解读糖尿病诸多伪禁忌
“伪禁忌”与“真守则”
糖尿病作为近些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的慢性病,出镜率也节节高升。“饮食禁忌”则较为显著地经常出现于人们眼前,糖尿病人自此在饮食上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生怕吃错了什么导致严重后果。
那么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哪些是“伪禁忌”,哪些是“真守则”呢?
伪一:不吃主食、只吃副食
尹德海医生指出,只吃副食,不吃主食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糖尿病病人更不可取,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健康的饮食就是营养摄入均衡的饮食,所谓营养摄入均衡,就是进食的食品所含的营养物质要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如果我们只吃副食不吃主食,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比例过高,则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且米面等主食除了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也是人体所需物质。因此不偏食,食物搭配品种丰富,才是健康的饮食。
其二,一个人饮食正常搭配的情况下,副食所提供的热量其实占到总热量的40%~50%,一些人误认为副食热量低,而大量进食副食,特别是进食大量含脂肪或蛋白高的食品时,其热量摄入量有时可能比吃主食时更高,以致达不到控制总热量摄入的糖尿病饮食控制目的。
伪二:用喝粥代替吃干饭
大米主要含淀粉,经过一系列的消化过程,在肠腔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而将大米煮成粥以后,由于其加热的时间较长,其淀粉已经以较小的分子形式溶于稀粥中,从而缩短了人体对其消化的过程,葡萄糖很快被吸收,因而餐后血糖会很快升高,如果吃等量的米饭,由于比喝粥时的消化过程要慢,葡萄糖比较慢地吸收,餐后血糖的升高就不那么明显。
伪三:糖尿病病人不可以吃水果
有些糖尿病病人误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其实水果中含有许多维生素和纤维素,合理的进食水果对糖尿病是有益的,不但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而且可以刺激肠道,增加肠的蠕动,有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许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分,一次大量进食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会引起血糖升高。那么能不能吃水果,怎么吃才合适呢?其实只要掌握好以下要点,对于大多数糖尿病人来说,完全可以既控制好血糖,又能享受进食水果的好处和乐趣。
要点之一:吃水果的“时机”
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即空腹血糖在140mg/d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80mg/d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血糖的波动也不是太大,这就满足了吃水果的先决条件。如果血糖水平还很高,则暂时不能吃水果,得等到血糖控制满意后再开始吃水果。
要点之二:吃水果的“数量”
糖尿病人吃水果时一定要将水果所含的热量计算在每日饮食的总热量中。如果你要吃水果,应该根据前面我们说过的食品等热量交换份法,扣除相应热量的主食。例如,你吃了一个二两的苹果,你就应该少吃1/4两(25g)的米饭(4两苹果的热量相当于半两大米,参见前面的食物热量份换算表)。
至于是在正餐时吃水果,还是在2次正餐中间将水果作为加餐,则需根据糖尿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平时的血糖水平以餐后血糖高为主,空腹血糖不是很高,则将水果作为2次正餐中间的加餐来吃较为合适(上午10时、下午3时、或睡前进食水果),如果空腹血糖偏高,则应该在正餐时吃水果。
要点之三:吃水果的“种类”
各种水果的含糖量存在差异,西瓜、桔子、梨、苹果,猕猴桃等含糖量较低,柿子、香蕉、鲜荔枝、红枣等含糖量较高。一般来说糖尿病人不适宜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果你的血糖控制得还不是很好,可以用含糖分低的瓜果替代,比如黄瓜、西红柿,多吃一些蔬菜也可以增加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的摄入,达到同样的目的。
掌握了以上要点,糖尿病人可以通过检测吃水果和不吃水果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情况,摸索吃水果的种类和数量对自己血糖的影响,从而了解自己是否能吃某种水果,吃多少合适。
伪四:花生瓜子代替主食
吃花生瓜子当然影响血糖,而且可能影响还很大。花生瓜子含糖分不多,但富含油脂,同等量的油脂提供的热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多,如果你进食大量的花生瓜子,而你每天的主食和副食量又没有相应的减少,你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就会增加很多,这样就会使你血糖明显升高。因而不能误认为花生瓜子糖分少,多吃一点不会对血糖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也不是说糖尿病病人就绝对不能吃花生瓜子,但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每天的总热量摄入要严格控制。如果进食了少量的花生瓜子,就要减少相应热量的主食或其他副食,要注意花生瓜子含的热量高,决不能多吃。
伪五:绝对不能喝酒
糖尿病病人并非绝对不能饮酒,但要了解饮酒后对人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如何选择酒的品种,如何避免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酒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通,特别是红葡萄酒,内含白黎芦醇、黄酮类等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但糖尿病病人要了解各种酒的含糖量和含酒精量,尽量饮用低酒精、低含糖量的干白、啤酒、红葡萄酒。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病人应避免空腹饮酒,因为酒精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原异生反应,容易引起严重的低血糖。所谓糖原的异生反应,就是正常情况下肝脏可以将吸收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当饥饿时血糖水平下降,这时人体就会动员肝脏内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从而维持血糖水平不至于过低。
酒精可以抑制肝脏分解糖原的反应,因而空腹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特别是那些晚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避免晚餐空腹大量饮酒。平日血糖控制很好地人,如果晚餐时喝了酒,睡觉前要再测一下血糖。如血糖低于4mmol/L,要吃一些复合型的糖类食物,以防止出现夜晚低血糖。
因而对于糖尿病病人,如果肝功能正常,以前能喝酒,觉得喝酒是一种乐趣的话,不必彻底戒酒,少喝一点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记住少喝一点,最好喝红酒,还要避免空腹饮酒,同时也要记住不能因为饮酒而进食大量的下酒菜,特别是肉类、豆类,容易造成热量摄入过剩,从而血糖控制不佳。
提示:荞麦面有辅助降糖作用
确实有研究发现荞麦面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国内的一项调查发现,以荞麦为主食的地区人群的平均血糖水平较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很低。
也有研究发现,荞麦面可以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荞麦面可降低糖尿病鼠的血糖水平,研究人员推测荞麦中可能含有某种具有降低血糖的物质,但确切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因此,糖尿病病人可搭配一些荞麦面作为主食,以达到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
解读糖的致癌性质
最初,人们只知道糖与龋齿有关,后来,又陆续发现它与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塞也有关联。最近有学者在研究人类对于糖的消耗量和癌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后,肯定指出:两者呈正比。
日本药理学教授认为:平时好吃高糖类食物的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患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大4~5倍。近年来,国外的权威人士提出:鉴于人们每日摄入糖50克的限量仍太高,应该再降低。日本厚生省已建议每人每天糖摄入量不超过20克。
在研究食糖过量可能致癌这一现象中,糖对乳腺癌的促发作用则尤为令人注目。1977~1979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20个国家的糖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作了专门调查,结果表明,那些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如英国、荷兰、爱尔兰、丹麦和加拿大等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很高,而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南斯拉夫和日本等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则很低。另外,调查还发现,65~74岁的老年妇女发病率最高。这些发现有力地提示,老年妇女多吃糖有更大危险性,像蜂蜜、糖浆、果子原汁和葡萄糖摄入的多寡都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成正比。
关于糖与癌细胞的关系,许多专家研究认为,癌细胞对糖具有持殊的嗜好性。日本的治医师说:“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活能源是什么呢?它们不像一般正常细胞那样依靠氧呼吸,而是主要依靠糖酵解作用为生。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20 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57%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由此可见癌细胞是多么喜欢糖了。”
致癌性最强的三种食物
少吃腌菜,远离黄曲霉毒素
国家质检总局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有专家称,牛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因为奶牛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所致。
把一块年糕放在常温下,特别是糯米年糕,几天后年糕的表面就会长出很多黄黄的霉点,那就是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性。
由于霉菌而产生的致癌物质除了黄曲霉毒素外,还有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致癌的青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粮食、油、花生中,中药保存不当,也会被黄曲霉毒素感染,经常接触,可以导致肝癌、胃癌等。
说到生活中的致癌物,我觉得最危险的还不是黄曲霉毒素,而是亚硝胺类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化合物种类很多,不同的亚硝胺可引起不同的癌变,几乎可以引发各种器官与组织的癌变。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也较为广泛,可通过烷化DNA诱发突变,也可活化许多原癌基因。含亚硝胺最多的是腌菜,其次是干咸鱼、红肠、腊肠、火腿、熏肉等。鱼和肉制品需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发色或用来杀菌。在污染严重的城郊和工矿区的叶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也较多。在虾酱、咸蛋、咸菜等也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在隔夜的熟白菜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如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致癌的二甲基亚硝胺。
我是磐安农村长大的,自古以来,腌菜是金华地区农民的当家菜。农民们以为,到田地干一通农活,出一身汗,毒素就排掉了。但像黄曲霉毒素这种损害肝脏的毒素,出出汗是排不出去的。
地地道道的农民,得胃癌、肝癌的很多,这与他们长期吃腌菜关系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针对这类病人,我们在处方中会加大排毒中药成分的原因。问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往往是寒性的,寒性的中药会倒胃口,病人脾胃功能受损,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白花蛇舌草、野生灵芝,性味平和,有很好的解毒功能,服用剂量大也不会影响到脾胃。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上面两味中药我们的用量往往很大。
少吃油炸食品,远离苯并芘
杭州的街头小吃,很多是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往往含有苯并芘,它有强烈的致癌性。苯并芘可致胃癌、腺体癌、血癌等。苯并芘的产生主要在烟熏、火烤、烧焦、油炸的食品中。鱼、肉等食品用火烧烤时,在高温(大于400℃)下可使其所含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产生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特别是烧焦后产生的棕黑色物质、糖加色炒后产生的棕色物质、烧焦的面包皮及熏制食品等。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多环芳香烃;咖啡豆烧焦后苯并芘含量增加20倍;油煎饼、炸油条等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烟熏食品,如熏肉、熏鱼等含有苯并芘;烧烤食物,如烤鸭、烤羊肉等也含有少量的苯并芘。烤羊肉串中的3、4苯并芘是羊肉在烘烤时,脂肪滴在高温下燃烧所产生。3、4苯并芘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之一,能引起皮肤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食物在高温烹饪下产生一定的脂肪氧化物及油烟雾凝聚物,这些物质随着油温的升高会成倍增加,油烟雾凝聚物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和苯并芘。油烟雾凝聚物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使细胞膜的脂质产生生化性质的变化,特别是油脂中的亚麻酸成分遇高热后氧化分子产物对油烟雾凝聚物的致变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癌变。
酒是危险的致癌因素
我们对肿瘤病人有一条饮食规定:永不饮酒。因为美国、以色列等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饮酒过多会导致肿瘤恶化,而且酗酒者患癌症的是普通人的两倍。科学家们认为,由于许多前期癌症患者在没有意识到肿瘤的存在时,醉酒可以促使肿瘤的发展和扩散。酒精进入人体后,被分解成乙醛,乙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体内有一种酶对乙醛起着分解作用,不太会喝酒的人,其酶的分解能力较弱,喝酒后残留在体内的乙醛,可引起食道癌。大量饮用啤酒者患口腔癌、食道癌的危险性极大,这主要是因为啤酒中亚硝胺的含量较多,亚硝胺的来源主要是制造啤酒的麦曲,因此,现在对啤酒中亚硝胺的含量规定了一个限度,而且可通过酿造工艺的改进,使亚硝胺的含量下降。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还含有甲醇、丙醇、丁醇、戊醇、异戊醇等杂醇及其他有毒化学物质。这些对人体有害的醇和多种无机盐元素溶解在酒中,当酒精从人体内排出时,也造成这些无机盐元素(钾、钙、镁、铁、硒、锰、铬、锗等)流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同时也使核糖核酸中微量元素减少,癌基因乘机兴风作浪,端粒酶被激活,使癌细胞分裂增殖而发生癌症。
鸡精煮久了会中毒吗
鸡精煮久了可能会中毒。
鸡精中含有40%左右的量的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在高温和反复的加热下容易转变为焦谷氨酸钠这种具有致癌性质的有毒物质,经常食用煮久了的鸡精容易引发慢性中毒。
食物加工不当可致食道癌
1、熏烤:研究表明,鱼、肉经熏制后含有多种致癌物质。熏制时产生的烟是进入食物的致癌性烃类的来源。肉类经高温烧焦(如烧烤)时,可产生致癌物质,诱发前列腺癌。用明火烤鱼、肉(如肉串)会产生更多有毒物质,经常吃很容易诱发食道癌。
2、老火:用任何方式过度地加热食物都会改变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性质,使其产生致癌物质。老火汤一煮几个小时,反复沸腾,不仅使大量的维生素遭破环,还会使汤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越来越浓,故老火靓汤可致癌。
3、油烟: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接触油烟将增加罹患食道癌的危险,食用油加热到可炒或炸的温度后会释放出多种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多环芳香烃和丙烯酰胺。烹饪食物应尽可能避免煎、炒、炸,多用蒸、煮等方式。
致癌物有哪些 第4类致癌物
第4类致癌物就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也就是指在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中只有“己内酰胺”一种。
权威专家解读糖尿病能不能根治
看到“根治”“治愈”要谨慎
从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手段来讲,糖尿病是不能被根本治愈的,患者若看到“治愈”、“根治”等字眼,应提高警觉,别盲目轻信。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胃转流疗法、干细胞移植疗法,还是基因疗法,这些疗法都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的,但目前来讲,只能代表研究方向,不能作为普遍应用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正规医院利用患者想要摆脱疾病困扰的心理,无限扩大疗法的好处,给患者实施手术。患者应摆正长期抗病的积极心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遵从正规医院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是可以得到较好地控制的。患者切忌轻易接受不完善的手术治疗后,突然停止服用药物,造成血糖的波动,这对病情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张俊清指出,社会上一些不正规医院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以便宜的药物充当昂贵的干细胞或基因注射液,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不能辨别,最终受骗。此外,一些医院强调中医疗法,自制胶囊,其中加入价格低廉的降糖药物,比如优降糖(格列苯脲)等。优降糖是一种强效降糖药物,由于其作用太强,在体内代谢慢,容易造成严重的低血糖,表现为睡不醒、说胡话等,患者一旦遭遇此情况应马上补糖,防止造成大脑细胞坏死而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牙齿提示你的6个健康玄机
台前表象:牙龈出血
幕后解读:肝炎病人
如果你总是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有时候轻咬一口食物,也会发现上面留下了血印。当然你会说这是牙周炎 症,但是牙齿出血也可能与肝病有关。这种现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很普遍,还会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继而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 来缓解病情。
台前表象:牙齿松动
幕后解读:骨质疏松
发生牙齿松动的时间都是人到中年,通常那个时候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年龄的增加使骨骼的状态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来越低。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 的不坚固,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发生这种情况没有太好的补救办法,但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跳跃、震动式的锻炼,经常叩齿等。
台前表象:牙齿磨动
幕后解读:情绪紧张
磨牙是肠道有寄生虫的典型症状,寄生虫的毒素会刺激神经,致使神经兴奋而导致磨牙。但是现在生活清洁卫生,患肠道寄生虫的可能性非常少见。因此,这种磨牙多是情绪紧张的一种表现。医学认为,磨牙与梦游、遗尿、噩梦一样,是一种不由自主的下意识动作。出现了这种情况,你需要警惕你的精神状态,做到彻底放松。
台前表象:牙齿肿痛
幕后解读:胃热上火
当牙齿出现肿痛的时候,从与内脏的关系来说,往往反映出胃部的问题。胃热常常是造成牙齿肿痛的原因,同时还会伴有口渴、便秘、恶心、腹胀等。严重的时候,牙齿会从红肿严重,继而发展为齿龈糜烂。
台前表象:牙齿变长
幕后解读: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有这样的经历:牙齿变长了!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很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形成结石,这些都会让牙周病、龋齿等病的患病几率增高。而由于这种情况的逐渐形成,你就会发现,牙齿开始变长,实际上那是牙龈萎缩 的结果。
台前表象:牙齿不洁
幕后解读:心脏故障
如果你的牙齿不够清洁,上面附有牙菌斑,你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心脏是否健康。研究人员调查显示,牙菌斑会导致牙龈炎 ,从而使肌体免疫机制做出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增多。而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白细胞增多。所以对于心脏本来就不太好的你,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就不仅是清爽的感觉了。
三种常吃食物致癌性强
1.烧烤食品:烤肉油脂含多种致癌物
明火烧烤时,烤肉的油脂滴在烧红的木炭上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包括苯并芘、四甲苯等40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这些致癌化合物有些通过烤肉进入人体消化道,有些通过烤肉的油烟进入人的呼吸道,这些致癌物质在体内蓄积后,能诱发胃癌、肠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有相关资料表明,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烧烤要吃得健康,一是要选择正确的烧烤方式,应选择炉烤、电烤。二是少吃肥肉,制作时可带肉皮烤,但吃时应该去掉肉皮,烧焦的一定不能吃,因为烧焦部分致癌物含量最多。不少人都喜欢在吃烧烤的时候喝上几杯冰啤酒,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致癌物质的吸收。
2.膨化食品:多吃易致重金属超标
爆米花可能是人们吃得最早的膨化食品,但是没多少人知道,高温密闭的铅罐做出的爆米花,出锅后会含有很多铅。膨化食品含有重金属,一是加工这类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二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通常会有铅、锡合金,在高温下,这些铅容易汽化,汽化后的铅就会污染膨化的食品。
经常吃膨化食品对儿童的伤害很大,铅会慢慢积蓄于血液和骨骼中,很难被自然代谢出来。当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的神经、消化、造血等系统造成明显损害,尤其会导致认知障碍或思维能力下降。
为了追求口感,有些膨化食品会在表面加上氢化油脂,烘焙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就会越多。反式脂肪酸可对人体产生危害,最终可导致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部分恶性肿瘤、痴呆症等的发生率增高。
3.油炸食品:让人生病头脑不灵光
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多了,会成为我们俗称的“千滚油”。千滚油中包含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如脂肪肝、高血压、胆囊炎、胃病、糖尿病、肥胖,甚至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
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餐,但为了追求口感,有不法经营者会在油条里加上含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的膨松剂。如果吃了太多含有这种膨松剂的食物,首先最容易损害脑组织,可能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