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磁辐射的两种标准
解读电磁辐射的两种标准
、功率密度标准
功率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所接收到的辐射功率,它所测量的是信号强度,可以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来表示,但更普遍采用的是功率密度。下图是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对公众照射限值的规定,图中的前两行属中短波,不属于移动通信频段,其中3MHz~30MHz是军队使用的短波波段,跟公众关系不大,不必关心。在30MHz~30000MHz范围内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则穿透人体能力就越差,因此从对人体影响的角度出发,频率越高则允许的功率密度就越大,即从30MHz的0.4W/ m2到30000MHz的2W/m2。
手机的峰值功率2W,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不考虑发射功率7W以下的安全问题,但美国国家辐射防护测量委员会(NCRP)主张更严格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2G手机所集中使用的900MHz频段规定的辐射限值为6W/m2,比我国的0.4W/m2宽松了15倍。
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是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通信公司建基站和国家环保部的检查,依据的就是这个标准。有网友觉得这是88年定的标准,那时手机远未流行,现在手机这么普及了,标准应该提高。而实际上,基站现在越建越密,单基站的辐射功率在变小,辐射功率密度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手机的功率也在减小,手机和基站对人体潜在的威胁程度不是增加了,而是降低了。
88年的国标毕竟年头久了,现在环保部推出了拟替代GB8702-88标准的征求意见标准,其中手机频段的限值并没有变化,仍然是0.4W/m2,标准中将1MHZ~300GHz的电磁设备的豁免管理等效功率定为了100W,即100W(含)以下的向没有屏蔽空间辐射的设备并不需要报批,高过100W的也不是说不能搞,只是要报批而矣。现在基站单站功率不过20W左右,按这个征求意见标准,根本不用报批,而且也不可能超标。
一般GSM基站天线高度为35~55米,国家环保部曾监督测试过上千部基站,结果表明:射功率为20瓦的基站,基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006W/m2,远低于苛刻的中国限值标准。
手机和基站等电磁辐射不会影响人身健康,这本是科学界共识,在国外也从来不是个问题,但在中国却引起了公众恐慌。究其原因,运营商为竞争而散布的辐射谣言是源头,当初推广CDMA手机时,某运营商打出了“绿色手机”的伪概念,拿低辐射作为卖点,用欺骗公众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其实CDMA手机的辐射功率并不比GSM小,GSM手机峰值功率2W,实际使用过程中,只在1/8的时间发射,所以最大平均功率为250mW,而CDMA是连续发射的,最大平均功率也约为250mW,两种差别不大。
公众不必知道具体原理,只凭常识就能判断CDMA手机辐射与GSM大体相当,因为两种手机的电池容量差不多,除系统运行所需要基本相同的能量外,其余能量都辐射出去了,两者的待机和连续通话时间又差不多,若CDMA手机辐射功率远小于GSM的话,那余下的能量哪里去了?难道能量守恒定律不成立了吗?
虽然GSM和CDMA两种手机的最大平均功率均在250mW左右,但实际发射功率会远低于这个水准,这源于基站对手机功率的自动控制机制。由于手机距离基站的远近不同,手机辐射相同的功率,基站接收到近处手机的信号功率就强,接收到远处手机的信号功率就弱。手机自己不知道距离基站的远近,开头会采用最大功率发射,基站收到后会向手机发送逐阶降低发射功率的指令,1秒钟内会发送几十到几百次指令,处于近处的手机会在极短的时间时把发射功率调整到很低的水平,例如0.02W。
基站发射功率虽然比手机大,但由于手机距离人体近,综合比较后,还是手机对人体的辐射量更大得多。因害怕辐射而抵制基站是最二的做法,没有之一,因为手机与基站的距离远了,手机使用者反而要遭到更强的辐射,这恐怕是抵制者们所没有想到的。
现在运营商已经为当初的辐射谣言付出了代价,基站很难进入小区了,到处被居民驱赶,把基站伪装成灯杆和大树的招数也已经不灵了。时至今日,仍有运营商打虚假的绿色牌,还在做这种饮鸠止渴的傻事,真令人叹为观止。
2、比吸收率标准
比吸收率(SAR)的定义是:给定密度的体积微元内质量微元所吸收的能量微元对时间的微分值,它说的其实就是单位时间和单位生物体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能量,单位是W/kg。
相对前面介绍的功率密度标准,这个标准更多地考虑了人体情况,应该是更值得参考的标准,但它却很难以操作。功率密度标准的检验很简单,拿个场强仪或频谱分析仪就可以测量,但比吸收率标准的检验却需要人体模型来配合,而且后续的数据算法也非常复杂。
美国辐射保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制定的美标为SAR≤1.6W/kg,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的欧标为SAR≤2.0W/kg,其中欧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我国的《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曝露限值》(GB21288-2007),主要内容只有一页纸,其实就说了一句话:我国遵从世卫组织推荐的欧标2.0W/kg标准。
标准有了,但该如何测试呢?现行的是中国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644.1-2007 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该标准的第1部分:靠近耳边使用的手持式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0MHz~3GHz),第2部分:手持和身体配戴设备在人体头部和身体内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0MHz~6GHz)。
测试头颅内部所吸收的电磁能量,当然不能把活人开瓢,只能制作一个跟头颅形状、密度、电介常数相当的标准人头模型,上述的标准对模型进行了规范化,以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标准中要求用糖盐为主的悬浮液来模拟头部的组织液,手机有贴脸和倾斜两种标准测试位置,对信号频率和功率、探头规格、测试程序等也都有着一整套的规范。
这个标准内容非常详尽,共参考了65篇欧美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文献。但实际的内容基本都是移植于欧美的相关标准。有趣的是,我国标准中所采用的头部模型数据,居然来自1988年的美国军人的人体测量报告,这倒是与美国的相关标准完全一致。
标准中,根据美国男军人头部尺寸的统计数据,将成年男子的头部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分成1到10号,1号最小10号最大,模型选择了9号,考虑到妇女儿童的头部尺寸肯定比9号小,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使用者有超过90%的人的头部比模型小,会遭受更低的辐射,从而使基于这个9号模型所得到的SAR标准是保守和安全的。
媒体经常称SAR值是根据成年男子的头部模型制定的,对孩子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标准,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根据剂量学的研究,成年男性头部比妇女儿童的大,吸收的辐射量更大,这就已经构成了最坏情况下的电磁辐射。
在人头模型中测量用的探头,并不是温度计,而是一个接收天线,接收的是电磁辐射能量,得到测试数据后,还要经过复杂的算法处理,才能得到SAR的值。探头天线要根据不同频段进行精度校准,其测量步骤和数据推算是非常专业和复杂的。
根据以往的测试结果,手机辐射在头部引起的最大温升为0.194摄氏度,根据IEEE的安全标准,人体内局部温度升高的阈值为不超过3.5摄氏度,若人体正常温度若是36.5摄氏度,局部温度不能高过40摄氏度,而手机辐射所能引起的最高温度还不到37摄氏度,当然是无关紧要的,而且人类还可通过本身的体液流动来调节自身局部的温度。
SAR与手机的制式(例如GSM或CDMA)没有关系,国外许多实验室多年的研究资料表明,SAR与功率密度也没有换算关系,但在国内常常将两者比较,以期定性地说明问题。
2012年4月23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了关于RF曝露和SAR符合性要求的6个KDB文件的修订草案,其中KDB865664是关于100MHz~6GHz的SAR测试的,这次修订主要是顺应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规范中无线电信号频率上升到700MHz~6GHz的客观要求,而以前的所考虑的无线电信号主要是2GHz以下的。
新文件有三个主要变化,一是原2GHz以下信号使用的插入头部模型中的天线直径为6mm~7mm,现在信号频率变高了,因此波长就相应地缩短了,需要3mm~4mm,在接近6GHz时需要使用直径1.5mm的天线。为什么信号频率高了天线就要短呢?因为信号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当天线的长度与波长成正比时,发射和接收的效率会更高。所以,信号频率高了,波长短了,天线也要短些了;二是由于单一信号的频带宽了,单探头就不适合了,分离的多个探头就成为了未来测试的趋势;三是头部模型中的模拟液,以前的糖盐液体不适合1G以上的信号,需要使用矿物油、甘油等新型混合液体。通过文献检索,尚未发现国内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对这些变化进行跟进研究。
CCTV曾对“防辐射孕妇装”做过一期节目,介绍了陈姓研究人员做的实验,在穿上防辐射孕妇装的假人上方安置了八木天线,把场强仪的探头放进防辐射孕妇装和假人之间的缝隙进行测量,结论是辐射反而增强了,理由是电磁波来回振荡叠加导致功率增强,这个结论很令人遗憾,因为这是典型的伪科学说法。虽然防辐射孕妇装无用的节目结论是正确的,但却使用了错误的论据,这种“以假打假”是最有危害的。
后来CCTV又做了一期节目,请来了中国工程院刘尚合院士,他是国内静电防护和电磁辐射方面的顶级专家,他也当场做了实验,结论是防辐射孕妇装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这是个科学结论。但有个扩展到生物领域内的科学说法没有介绍,那就是衰减的这点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意义。
“防辐射孕妇装”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穿上它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照,在公交车上被让座的机率会大增。欧美日等国家从没有过这种产品,但在中国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曝露限值》(GB21288-2007)标准的最后一条对移动电话产品的标识提出了要求,应在说明书中以黑体字表示产品的SAR,并鼓励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SAR的最大值。起码在现阶段,我对这个要求并不抱希望,前面已经介绍过,测量一个产品的SAR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能有这个能力的科研机构并不多,而且必须要有国家授予的检测资质,否则就跟屠户在猪肉上扣个自己刻的检疫合格章一样是无效的。因此,在SAR检测尚未展开的情况,若某款移动电话的说明书上标明了SAR值,我们反而要核实下,这个数据是在哪里测出的?这个机构被授予了相关资质了吗?
与其它盛行的流言一样,电磁辐射恐惧在国内大行其道,包括我在内的科普人士曾做过很多努力,但远没有成为主流的声音,“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这个真相也未能令多数人认同,这令多年来致力于消除电磁辐射恐惧的我感到有些无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您不必懂得此文中所提及到的科学知识,但您可以把选票投给科学,您不应弃权,更不能把选票投给流言。请您转发此文给更多的朋友看,为“免除不必要的恐惧,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正能量。
孕妇根本没必要穿防辐射服
在自然界中,辐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能量的电离辐射,比如医院的X光或者是核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接触的,在生活中常见电器产生电磁辐射。对于这种电磁辐射,环保局在1988年就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只要是按照国家这个标准生产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无论是电脑、电视、微波炉和电吹风,即使把它们全开了,叠加起来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对健康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没必要如此怕电磁辐射
陈青松说,电磁辐射会随距离衰减。例如电视机,如果我们坐在与它三四米的距离,那么即使用现在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去测,电视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在这个距离几乎也是测不到的。所以公众完全没必要对电磁辐射如此恐惧。
而即使在开放式的办公室里,根据央视做的检测显示,电磁辐射值比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要低100多倍,可以说这种环境下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此外,实验还证明,一般家庭的电磁辐射强度也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而且目前我国对电磁辐射规定的标准上限为12伏每米,也远低于欧美等国家的标准,也就是说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根本无需担心。
对于“防辐射服穿了比不穿危害更大”的说法,陈青松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萍均表示,目前广州尚未有科研机构做过类似的实验,从理论上讲确实存在辐射叠加的可能,但即使是叠加,也需达一定的量才会对人体构成影响。两位专家都认为,孕妇根本没必要穿防辐射服。
至于孕妇担心电磁辐射会导致流产的问题。有专家表示,1991年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上的一篇文章就能消除这种疑虑。据该文,国外有研究人员找了几千名女性作为志愿者,其中在他的研究期间,有800多人怀孕了,然后他们追踪了这800多人,看她们怀孕的情况,她们接触显示器的情况,统计她们流产率是多少。最终,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流产率的提高和接触电脑显示器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据记者调查,由于防辐射产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所以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工业产品。
孕妇能用电磁炉吃火锅吗 孕妇可以用电磁炉吃火锅吗
孕妇慎用电磁炉吃火锅。
电磁炉所产生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基本上我们家里所使用的任何电器都有电磁辐射,但电磁辐射造成危害需要达到一定的数值,而我国正规渠道生产的大品牌电磁炉产品,都是符合国家电磁辐射标准的,一般都会低于国家标准的数值,只要使用大品牌的产品是不用担心孕妇用电磁炉吃火锅的问题的,其次虽然说电磁炉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会不停地产生辐射,而吃火锅的时候距离电磁炉又比较近,如果吃火锅的时间不是很长,孕妇偶尔吃一次火锅接触了电磁炉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长期用电磁炉吃火锅的话会影响自身和胎宝宝的健康。
家用电器辐射有多大
在大家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知道每天生活的环境中到底有多少辐射。尤其是准备要宝宝的“准妈妈们”。科学家发现,辐射对孕妇的影响有:1、还未分化的、比较原始的或快速成长的细胞,对于辐射比较敏感,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别让胎儿大量地接触到辐射线。2、尤其在怀孕的头4个月内,胎儿器官还未发育完成,特别容易受辐射影响造成伤害;3、4个月以后的胎儿,虽然发展得比较稳定,但长时间大幅度的辐射依旧会对其造成极大伤害。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人体对这些辐射也不会照单全收,也就是说,只要辐射值没有长期超标,我们就不必担心它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接下来,就以小编我的周遭环境作为一个缩影。看看我们每天在家里可能遇到哪些辐射?辐射值有多大?
·电磁辐射的安全值为多少?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长期接触低于2毫高斯(约等于20μW/cm²)的电磁辐射是安全的。但是,任何形式的人工电磁辐射都是对人体细胞有影响的。为了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国家环保、卫生等部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颁发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7部法规和国家标准,对电磁辐射规定了分级标准:
一级标准(安全标准,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高频辐射 小于 10 μW/cm²低频辐射 小于 10 V/m
二级标准(中间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
高频辐射 小于 40 μW/cm²低频辐射 小于 25 V/m
在对以上辐射值进行了解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辐射值的换算,100μw/cm2=10毫高斯=1μt,此次我们辐射仪测出来的数值是以“μT”为单位,因此低于0.1μT是绝对安全范围,0.1μT-0.4μT是属于二级标准范围,但是可对人体带来有害影响。
以我们家中的家用电器主要是磁辐射,频段分为工频段与射频段。工频段主要有电视、电脑、吹风机、冰箱等等,单位为μT;射频段主要有手机、微波炉等等,单位为μW/cm²。接下来的评测,我们将依据相应的频段,进行测试与数值换算。
电视机观看辐射大调查
首先,我们来看看笔者家中的电视辐射有多大吧。笔者家中的电视依旧是传统的CRT显像管电视,相信这也能代表一大部分用户的使用状况。该机是一款松下TC29GF30R原装电视机。
在2米左右的距离处观看,该机的辐射值为0.126μT。
紧贴屏幕时,该机的辐射值为2.438μT。
通过测试可见,传统显像管电视在正面的半米范围内,正常开机的瞬间,它所产生的辐射值是0.12μT;正常观看时的辐射值是0.126μT,开机时半米内的辐射值可达到2.4μT。
客厅里电冰箱的辐射有多大?
这台冰箱是笔者上小学时家人通过朋友从国外选购的,一直服役至今,可以说是家中的肱骨老臣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笔者家中电冰箱的辐射值。
尽管该机还是一款氟利昂的冰箱,但制冷快的特点一直深受家人喜爱。
很多人喜欢将冰箱放在客厅里,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冰箱工作时是个高磁场。如果冰箱与电视共用一个插座,冰箱在运转时,电磁波会导致电视的图像不稳定,这说明冰箱的电磁波是非常大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会形成一种电子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生理功能。
孕妇防辐射服什么时候开始穿
防辐射服什么时候穿?这恐怕是买到防辐射服之后,准妈妈们首先会思考的问题。胎儿在母体中时,外面有母亲的子宫和皮肤阻挡,所以一般来说,当胎儿发育成型后,只要孕妇不是长时间处于辐射环境,或者短时间受到高强度的辐射照射,那么日常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不会太大。如果准妈妈一定要穿上防辐射服才能心安,那不妨在孕早期穿防辐射服,因为孕早期胎儿刚开始发育,对外界的伤害抵抗力较差,防辐射服的防辐射效果暂且不论,至少那是孕妈妈为了胎宝健康发育而加的一道小小“防护墙”呀。
目前,多数女性是在怀孕之后才选择穿防辐射服,个别女性会在打算要孩子的那一天起,提前一年或半年以上就穿上孕妇防辐射服,其实这种做法不妥。国内知名防辐射服品牌 “优加”曾率先提出,怀孕前3个月穿上防辐射服进行孕期防护,因此,喜欢孕妇防辐射服的孕妈妈,不妨参考一下这种做法哦。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国际上公认两种,一种是热效应,另一种是非热效应。热效应类似微波炉加热食品,人体是电介质,在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下,人体组织细 胞会被加热、烧伤以及破坏,从而引起机能损坏病变;非热效应,则是指电磁辐射会干扰破坏人体原有的微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变化,促使人体细胞内DNA受损,近而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随着微波炉、冰箱、复印机和电脑等电器的普及,电磁辐射的危害日益引起重视,也被证明是导致婴儿缺陷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在办公室的电磁辐射值比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要低100多倍,对人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而家庭的电磁辐射强度也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我们根本无需担心。各位孕妈妈与其购买孕妇防辐射服是为了防辐射,倒不如用它来凹百变造型,让自己孕期维持较高颜值,在安心养胎的同时也做个爱美孕妈,如此才能健康好孕。
电磁辐射和电场辐射有什么不同
平常所说的辐射其余主要是包括:工频电磁场、射频电磁场和电离辐射这三大概念,其中工频电磁场和射频电磁场属于非电离辐射范畴,这两种辐就是平常所说的电磁辐射。中国电力工业(包括民用和工业用电)的标准频率定为50赫兹,故50赫兹又被称为工频。在我们的生活中,工频电磁场存在于家附近的变电站、高压电线,家里的电吹风、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电器周围。当有电流通过电线或电器时,就会有感生磁场产生,其强度会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工频电磁场是一种感生磁场,单位一般以特斯拉(T)计,按照国家标准,100微特(μT)以下,即为相对安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工频的频率很低,不足产生对外传播的电磁波,因此,工频电磁场不应该被称为工频电磁辐射,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场强度。在物理学上,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因而我们平时常说的非电离辐射,一般就是指射频辐射。射频电磁场是指工作频率在100kHz~300GHz的高频、起高频、微波等电磁场。普通生活环境中的射频场主要由手机、基站、路由器、广播电视发射塔、微波炉、电磁炉和雷达等产生。这种电磁场的产生是由电器主动向外侧空间发射电磁波而形成的,故这种电磁场又叫电磁辐射,其计量单位为微瓦每平方厘米(μW/cm2)。目前,我国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标准比一些发达国家更严格,美国和日本的标准是功率密度3000微瓦每平方厘米,欧盟的标准是450微瓦每平方厘米,而我国的标准是40微瓦每平方厘米。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但是相比起来,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就要大得多。电离辐射又叫核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其种类很多,包括高速带电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和不带电粒子(如: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电这些射线在照射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细胞的分子键,造成断裂,会有致癌的可能,因此,让人们谈之色变。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判断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主要是看辐射的剂量(其国际单位是:Sv)和剂量率强度(其国际单位是:Sv/h)。最常见的电离辐射要数去医院拍摄X光片、核电站以及各种建材的辐射(比如天然花岗岩的辐射等)。我们国家在电辐射辐射方面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标准,对于个人辐射安全标准主要有如下两方面: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得超过下列限值:1.由监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3.四肢(手与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 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 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a,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4.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 mSv。由此可见,衡量工频电磁场、射频电磁场和电离辐射这三者的单位首先就不相同。即便由此推算,也能发现这三者的能量产生形式本质上就不同。因此,虽然在平时都以笼统的“辐射”二字描述这三种“辐射”,但应当明白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不能一概论之,也应该明白对于这三种本质上不同的“辐射”是不能比较大小的。
电磁辐射的分类
所谓的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到 空间的现象。电流在导体内的流动会产生电场,电流在导体内变化会产生磁场,因 此辐射出去的叫电磁波。稳恒的直流电由于只产生电场不产生交变磁场,即使是超高压直流电,它也只是电场强到使空气电离 而发光,此时的光辐射是空气电离发出的,并不是导线,不产生电磁波。
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 磁 辐射分为 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 辐射两种。大自然 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这样的污染源包括:
鱼缸水泵:辐射达国标一半★★★★☆
把仪器靠近 水泵最近的鱼缸玻璃,检测到的磁场强度最高值50微特,达到国家标准的一半。只要检测仪器离开鱼缸五六厘米, 辐射 就瞬间 掉 到了零点几微特。
因此没必要为鱼缸水泵辐射担心,除非整天头贴着鱼缸赏鱼。
无绳电话:离5厘米就没事★★★
无绳电话检 测到的功率 密度最大值为15微瓦/平方厘米。当检测仪器离开5~10厘米时,数据就跌落到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了。国家标准是40微瓦/平方厘米。
微波炉:工作时远离即可★★
大家都会担心微波炉泄露造成辐射。检测时紧挨门边,检测到的数据为5~10微瓦/平方厘米。当仪器距门10厘米时,检测到的数据是1~2 微瓦 /平方厘米。高频电器的国家标准都是40微瓦/平方厘米。微波炉的最大的检测结果仅为国家标准的1/8到 1/4之间。
微波炉辐射只有在工作时才会泄露,因此,在微波炉工作时远离它就会免受其害了。
高压输电线路:危害等同咖啡★☆
咸菜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多吃,咖啡对人体有害还是有益更是没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它们列为对健康有害的“嫌疑类”,而 高压输电线路的磁场危害也位列其中。检测到的数据显示,高压输电线路的磁场强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可以 忽略 不计。
电脑主机:磁场 危害被夸大★
很多人担心电脑主机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尤其是怀孕的人,更是远离电脑。检测辐射时紧挨机箱,其磁场强度仅为1~2微特。人们之 所以担 心 其辐射主要是因为心理上恐惧而已。商家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也夸大了电磁场对人体的伤 害。
孕妇最好避免使用电磁炉烹煮食物
准妈妈怀孕后生活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生活中有很多电磁辐射,比如:“微波炉不能多用”、“怀孕期间不能用电脑”,如果你是准妈妈,就需要对这个问题更加在意了。仅仅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是不够的,还应该远离可能对胎儿造成的种种不良因素,比如:电磁辐射。
据了解,电磁炉磁泄漏现象严重。专家介绍,磁泄漏的程度由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来衡量。调查与测量了几个品牌的电磁炉电磁场强度,结果表明,其近区电场强度可达上千伏/米,近区磁场强度达到几微特斯拉至上百微特斯拉。由于我国尚无相关标准,如果按瑞士、瑞典等国的国标0.2微特斯拉评价,那么我国相当比例的产品严重超标。目前国内销售的电磁炉产品很少送检电磁兼容项目,凡送检的几乎是出口到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际市场的产品。这是因为美国等国家对产品有强制国际标准,而我国虽原则上要求企业执行该标准,但缺少强制措施。
孕妇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家电,但家电在运作时会产生电磁波和电磁场,对孕妇危害很大。微量电磁波会改变钙离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进而改变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DNA信息受到电磁波影响,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到遗传因子。所以在胚胎发育的初期,受精卵暴露于电磁波中可能会引起不正常的细胞分裂,甚至产生基因复制错误的现象。
1-3个月为胚胎期,孕妇如果遭受强电磁辐射可能造成胎儿肢体缺损或畸形;4-5个月为胎儿成形期,电磁辐射可能引起智能损坏,甚至造成痴呆;6-10个月为胎儿成长期,电磁波的危害则是造成婴儿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另外,电磁波还有可能间接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所以,孕妇最好避免使用电磁炉烹煮食物,这些活都可以交给准爸爸去忙活。质量过关的电磁炉只有在门缝周围有少量的电磁辐射,30厘米以外就基本上检测不到了。但如果电磁炉密封不好,辐射泄露,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准妈妈的身体很金贵,稍不小心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远离电磁辐射很关键。
手机辐射的公开标准
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2013年8月1日公布了“电磁辐射等级标准,标注对象及标注方法”,要求从2014年8月1日起,所有在韩国销售的手机等无线设备,必须标注电磁辐射等级,以消除民众的不安。韩国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制公开辐射标准的国家。
按照公布的辐射等级标准,手机的电磁辐射吸收率(SAR)低于0.8W/kg时属于第一等级,0.8~1.6W/kg区间属于第二等级。SAR指的是使用手机时可能被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量。韩国指定的标准为1.6W/kg,比国际标准(2W/kg)更为严格,超过相关标准的产品将被禁止生产、销售。手机制造商必须在产品的主体、包装盒和说明书及手机内的信息菜单中标注电磁辐射等级或电磁吸收率的测定值。此外,移动通信基站的无线设备、围墙、篱笆和铁丝网等设施上也要标明电磁辐射等级。
手机电磁辐射的有害性不断受到人们的争议,也有多项研究证明,电磁辐射确实会影响人体健康。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将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归为“可能致癌的物质”,每天使用手机30分钟(10年以上)者,患脑肿瘤和听神经瘤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出40%。
韩国政府公布上述规定后,被指偏向韩国手机制造商,因三星和LG等韩国手机制造商的SAR值多在0.353~0.745W/kg之间,满足第一等级的条件,而部分国外品牌手机则远远高于这一标准,它们为获得第一等级的认证,不得不改善手机功能。有分析者认为,手机生产商可能拿辐射等级作宣传噱头,吸引越来越关注健康的人们。
手机辐射主要是由其发射的高频无线电波造成的。据美国移动电话协会的研究,鞭状手机天线发射的微波中,有60%被人脑近距离吸收。手机天线是产生辐射最强的地方,而人脑与发射天线的距离仅2—5厘米,因此是存在潜在危害的。
现在国际通用的手机辐射度量方法是国际移动电讯协会(CTIA)定义的“特殊吸收率”(Specific Absorbed Radiation-SAR),它的单位为W/kg,表示每千克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美国就采用了这种标准,联邦委员会的规定是1.6W/kg。而此前我国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曾提出1.0SAR的标准,但没有强制推行。据业内人士透露,新的手机辐射标准的技术层面工作已于去年底完成,目前国家标准委正在对其进行审批。
中国医学装备C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专家王骏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手机辐射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健康影响是大同小异的。未成年人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受到的损害更大。
王骏表示,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最易受到手机辐射的负面影响。长期使用手机确实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还容易引发易怒、烦躁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