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

研究表明,脐部在人出生后才最终闭合,也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脐部的皮肤,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敷脐疗法正是利用了脐部的这些特征治疗各种病症的。

中医将脐部称为神厥穴,又名气会、维合。它在人体经络中的任脉上。任脉乃阴脉之海,它能和督脉互为表里,共同调理人体的诸经诸脉,故脐部能与诸经诸脉相通。研究表明,脐部在人出生后才最终闭合,也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脐部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因此,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脐部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周的血管丰富。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敷脐疗法正是利用了脐部的这些特征治疗各种病症的。此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那么,用敷脐疗法能治疗哪些儿科疾病呢?

治疗小儿厌食有效的方法

1. 针灸

运用点刺四缝穴的方法。四缝穴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为经外奇穴, 有解热除烦、调整三焦和理脾生津之功效。用一次性采血针, 点刺四缝, 并用双手挤压出淡黄色液体为度, 疗效理想。经临床观察,一般连续针刺二至三次即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如能配合中药健胃消食片等,则效果更佳。

2. 推拿

推拿疗法尤适宜于小儿的治疗。其方法主要为捏脊疗法, 其机理在于: 捏拿督脉及旁侧的膀胱经可振奋患儿全身阳气, 气行则血行, 从而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膀胱经上分布着人体内部脏腑相关联的腧穴, 通过捏拿小儿的背部, 使得这些脏腑腧穴得到刺激, 从而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小儿脏腑疾病。

3. 中药敷脐治疗

敷脐疗法是从患儿脐部给药,保留一定时间,通过皮肤吸收使药力作用于人体,产生治疗效果。它具有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廉价安全等特点。选取不同的方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敷贴所选穴位主要是神阙穴(脐部)或以神阙为主, 配合中脘、气海、足三里、涌泉等, 所用药物多自行研制。

可将苍术、吴茱萸、丁香、五倍子、胡椒等按一定比例打成粉末, 加入藿香正气水或温开水,调后制成饼状,置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敷脐, 每晚睡前贴上, 次日清晨撕去。

4. 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因为无痛, 操作简便, 易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一般选取胃、脾为主穴, 配穴可以辨证或根据个人经验。一般选用王不留行籽, 用脱敏医用胶布固定, 左右耳交替, 5 天1 次。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耳穴可以有效调理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

小儿推拿捏脊的作用 捏脊的作用

捏脊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捏脊梁骨,通过对小儿脊柱两旁经络的按摩,达到调理阴阳,梳理经络,畅通血脉的目的,从而对小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医如何治疗秋季腹泻

(一)辨证治疗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在辨证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有效:

1.寒泻:即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1次。

2.热泻:即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常见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清热、止痛止泻中药治疗。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连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伤食泻:即孩子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常见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用药可服至宝锭,一次1丸,一日2次。

4.脾虚泻:即孩子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引起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用药可用启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二)脐疗法

药物制作: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 克,白胡椒5 克,石榴皮20 克,研成极细末,过筛,置瓷瓶或玻璃瓶中,盖紧,勿令漏气受潮。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绷带围绕脐部缚紧,以防脱落。12~24小时后揭去。一般12小时吐泻停止,24小时痊愈,愈后再贴1天,巩固疗效。

中医认为,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力可直达病所。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偏方

采用中药敷脐疗法。

处方:补骨脂、五倍子、肉豆蔻、五味子各10克,吴茱萸5克(均为中药颗粒剂,也可用普通中药研成细粉)。

用法:将上述中药颗粒剂或药粉用食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并以小纱布(6~6厘米)覆盖固定,保留24小时,每日1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艾灸操作手法

1.艾条灸: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盒灸:将艾灸盒内放置点燃的艾条2根,从上至下按中脘,天枢,关元的次序,每穴灸10分钟。

3.敷脐疗法:取生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实,猪牙皂各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5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贴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3日换药1次。

产后尿失禁的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党参、白术各30g,当归15g,川穹、柴胡、升麻各10g。

2.用法将以药与物加水煎熬,去渣浓缩成稠厚药膏备用。临用时取药膏适量摊于蜡纸或纱布中间,贴在患者脐孔穴及脐下1.5寸。气海穴上,外以胶布固定之,2天换药1次,连续贴药至病情痊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虚型产后尿频数、失禁。症见尿液清长,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小腹坠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二)方剂2

1.组成吴茱萸、益智仁、小茴香各15g,肉桂、麦面粉各10g,白酒适量。

2.用法将前4味药共碾成粉末,再加麦面粉拌匀,用热酒调和,做成药饼1个,备用。用时将药饼敷于患者脐孔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吲定,待敷处发痒则去掉。通常用1剂即可正常。

3.说明本方适用于肾阳虚型产后尿频数或失禁。症见尿清长,面色晦黯,腰酸,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迟无力。

(三)方剂3

1.组成肉桂、附子各15g,母丁香、公丁香各10g,黄酒适量。

2.用法将上4味药共碾成细末,以黄酒调匀,制成圆形小饼如占铜钱大稍厚,备用。用时取药饼烘热,贴于患者脐孔.L,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肾阳虚型产后尿频数。

遗尿症的预防

脐疗是指将药物作成适宜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运用脐疗治疗疾病,不仅简、便、廉、效,而且痛苦很小,特别适用于儿童。下面介绍几种治疗儿童遗尿的脐疗方法:

1、丁香米饭糊:丁香3颗,米饭适量。将丁香研细,同米饭捣作饼。敷于患儿肚脐,每晚一次。

2、加味生姜膏:生姜30克,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将生姜捣泥状,余药研细末,合为膏状。贴敷肚脐,外以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一次。据资料介绍,本方主要适用于下元虚寒型遗尿,有人曾用本方治疗小儿遗尿25例,换药2—6次,痊愈20例,显效3例,无效2例。

3、狗肉炖黑豆:狗肉150克,洗净切小块,黑豆30克洗净。共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煨至极烂,加入调味品,食肉并喝汤,一日内用完,连服7—10天。

4、乌梅茧枣汤:乌梅7枚,蚕茧壳1个,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5—7天。

5、母鸡白果汤:母鸡1只(约500克),洗净后切小块,白果30克,肉桂5克。加水适量,煮至烂熟,食肉喝汤,每周一只,连用半月。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疑心病

一、中医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通过在疑病症患者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这种推拿方法可应用于各科的治疗,对骨伤科疾患、小儿疾患及各种疼痛性疾病更为适宜。

二、中药熨帖疗法

中药治疗疑病症的特效疗法主要以药(热)熨疗法为代表,即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多用于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敷脐疗法、腐蚀疗法、熏洗疗法、敷贴疗法等等。

三、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治疗疑病症主要是用针刺、艾灸的方法,在疑病症患者经络及经外腧穴施以一定的手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

针刺又可分为体针、头针、面针、眼针、耳针、足针、温针、火针、三棱针、梅花针等多种针法;灸法可分为艾条灸、麦粒灸、疤痕灸、隔姜灸、隔蒜灸、药饼灸等。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传统中医治疗疑病症有着独到的优势,比如用药天然、绿色、安全,较少副作用,针灸作用人体经络,在治疗疑病症的同时,又活血益气,补足元气,帮助疑病症患者治病修身一箭双雕。

脐疝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这是一种疾病,当然是有影响的,需要尽快治疗。 脐疝是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还有小孩小的时候饮食吃的特别多,肚子张力比较高,或者小孩爱哭闹,这种情况引起的脐疝。 少数可能发生疝气嵌顿即疝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此时疝出的肿物变硬有触痛还纳受阻。 不过一般这种小儿疾病只需要专业的育英人士就可以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早泄的敷脐疗法

敷脐药物:露蜂房、白芷

治疗方法:将露蜂房、白芷研成细末,用醋调成面团状,临睡前敷在脐上,外用纱布敷盖,用胶布加以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疗程。

并发症及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过敏,应暂缓使用。如果出现皮肤溃疡或应用1疗程后仍没有效果,应停止敷脐,选用其他疗法。

治疗中注意事项:如果脐眼处出现感染,应立即停止敷脐,并控制感染。

辅助治疗:敷脐的治疗效果较慢,可配合服药、针灸、推拿等,提高治疗效果。

Tips:什么是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是将某些具有可食性的植物或中药粉末填敷于脐内,刺激神厥穴激动腹膜囊,使人体的气血经络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敷脐方的功效与作用

【处方】瓜蒂、南星、白蔹、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脐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敷脐散”。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敷脐方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敷脐方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一)辨证治疗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在辨证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有效:

1.寒泻:即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1次。

2.热泻:即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常见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清热、止痛止泻中药治疗。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连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伤食泻:即孩子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常见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用药可服至宝锭,一次1丸,一日2次。

4.脾虚泻:即孩子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引起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用药可用启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二)脐疗法

药物制作: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克,白胡椒5克,石榴皮20克,研成极细末,过筛,置瓷瓶或玻璃瓶中,盖紧,勿令漏气受潮。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绷带围绕脐部缚紧,以防脱落。12-24小时后揭去。一般12小时吐泻停止,24小时痊愈,愈后再贴1天,巩固疗效。

中医认为,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力可直达病所。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相关推荐

遗尿症的预防

小儿遗尿可以通过饮食和中药来进行调理,这些方法简便易行,父母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对小儿遗尿进行调理。 一、饮食调理 1、猪脬粥:猪脬(即猪膀胱)1只,烘干,桑螵蛸10克,黑豆30克,益智仁15克。共研细末,同糯米100克共煮成粥,调入矫味品,一日内分数次食下,连用7天。 2、韭菜籽粥:韭菜籽15克,炒后研末。糯米50克煮粥,待粥熟后调入韭菜籽未,稍炖即成,一次食下,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3、芡实茯苓莲子粥:芡实、粳米各30克,茯苓10克,莲子15克。共研细末,以此代米面调粥,每日1剂,连用10天为一疗程。 二

遗尿症吃什么好

一、饮食调理 1、猪脬粥:猪脬(即猪膀胱)1只,烘干,桑螵蛸10克,黑豆30克,益智仁15克。共研细末,同糯米100克共煮成粥,调入矫味品,一日内分数次食下,连用7天。 2、韭菜籽粥:韭菜籽15克,炒后研末。糯米50克煮粥,待粥熟后调入韭菜籽未,稍炖即成,一次食下,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3、芡实茯苓莲子粥:芡实、粳米各30克,茯苓10克,莲子15克。共研细末,以此代米面调粥,每日1剂,连用10天为一疗程。 二、中药调理 脐疗是指将药物作成适宜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

小儿腹泻有哪些常用药物

目前,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国内外较推崇的有: 1、蒙脱石粉,即思密达,具加强、修复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种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适用于各种腹泻。 2、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肠道内有益菌群,有利于腹泻的疗。 3、丁桂儿脐贴(原名:宝宝一贴灵),纯中药小儿腹泻外用贴剂,简单方便有效,且无副作用。 此三种药物,可作为家庭小药箱的常备药物,父母还可以自己去药店买一些药材来制作,但是父母要根据医生的叮嘱来做,还要了解孩子会不会对这些药材过敏。婴幼儿腹泻可由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有哪些

小儿消化不良食疗偏方一、山楂粥 原 料:山楂2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 做 法 : 先将山楂入砂锅煎煮,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白糖、水适量煮粥。 用 法 : 佐食或当点心食用,不宜空腹食,7天为一疗程。 作 用 : 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山楂中有脂肪酶和山楂酸可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山楂煎剂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是疗胃肠道疾病的佳品。但山楂属酸性食品,此药膳胃溃疡患者不宜多食;山楂有活血通瘀作用,孕妇不宜多食。 小儿消化

中医巧小儿营养不良

家庭自我疗 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疳症后,除了上医院进行疗外,为了帮助您的孩子快速康复,家庭长期自我疗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介绍几种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 推拿疗法——捏脊法:两手沿着孩子的脊柱两侧由下而上连续捏提肌肤,从尾骨下端开始,直至低头时颈后隆起最高处下方。孩子的肌肤娇嫩,家长可预先在手上抹一些凡士林。每次捏脊3~6遍,每天或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可休息一周后再进行第二疗程的疗。 食物疗法:1.山楂山药汤:山楂9克,山药15克,白糖25克,煎汤代茶,每日一剂,连服1周。本方适用于脾虚疳积之症。 2

用热敷法怎样疗乳腺增生

其实在对该病的疗中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在民间早就有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其症状的偏方。 具体的方法: 1、外敷处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1剂药用10次,10天为1疗程。 2、敷脐疗法:处方: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用法:药研细末,用酒精清洗肚脐部后擦干,填塞药粉0.5克,用棉花轻柔按

胃下垂能好吗

若患了胃下垂的患者要进行疗。首先,患者要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够正确有效的疗该疾病,相信患者患有胃下垂是可以好的。同时我们也要经常的预防,以免给你的生活上带来痛苦。 1、针刺疗法 :针刺时要特别注意斜刺的方向与深度 ,谨防刺入腹腔。针刺时或针刺后,多数患者有胃肠蠕动增强感。隔日一次 , 10次为一疗程 ,每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胃下垂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和营养 ,选择易消化而富营养的食品 ,少量多餐 ,食后应有一段平躺休息时间。平时可用腹带和胃托来防止腹壁的松弛。 2、敷脐疗法 :中药敷脐疗胃下垂 ,既简单

如何通过敷脐疗法疗产后尿潴留

(一)方剂1 1.组成党参30g,当归15g,川芎、柴胡、升麻各10g。 2.用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熬,去渣浓缩成稠厚药膏,备用。临用时取药膏适量摊于蜡纸或纱布中间,贴敷在患者脐孔穴及脐下1.5寸气海穴上,外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连续贴至尿通利即可停药。 3.说明本方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小便不通。症见小腹胀急疼痛,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弱,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二)方剂2 1.组成麝香0.15g,皂角3g,大葱适量。 2.用法上药捣烂,炒热熨脐。 3.说明本方适用于肾阳虚型产后小便不通。

什么方法可以去除黄褐斑

对于去除黄褐斑的方法,这里来说说。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黄褐斑较常见的可分为三型,肝气郁结型、脾土亏虚型、肾水不足型。按照中医理论对黄褐斑除用中药内服进行疗外,还可采取针灸、刮痧、食疗、敷脐等方法进行疗。 针灸疗:肝郁型选择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选择胃俞、脾俞、足三里、血海,肾虚型选择肾俞、照海、足三里、血海。 刮痧疗:使用水牛角板,沾取红花油,按针刺穴位取穴。 食疗:应经常食用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食品如大枣、韭菜、菠菜、橘子、萝卜、白菜、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芹菜、黄瓜、梨、香蕉、西瓜

如何通过敷脐疗法疗产后便秘

(一)方剂 1.组成鲜生地黄30g,鲜麦冬15g,活田螺5~7个。 2.用法先将活田螺去壳,取田螺肉和生地黄、麦冬共捣成厚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贴敷在产妇脐孔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连贴3—4天为1个疗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虚津亏型产后大便干燥,或数日不解,腹无胀痛,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二)方剂 1.组成黄芪、党参各15g,升麻9g,葱白5根,生姜汁1小杯,淡豆豉15粒。 2.用法先将参、芪、升麻共为研末,用时取10g,和葱白、生姜汁、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