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桂枝汤为何不用麻黄

桂枝汤为何不用麻黄

麻黄汤证是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方中麻黄辛温,桂枝性温,杏仁也性温,炙甘草同样性温,四味药均为温性,为什么这样选药呢?我觉得御心在这里讲得非常好,御心这样认为,外感风寒之邪其本质为寒性,寒温不同处,要不寒要不就是温,麻黄汤证正好是寒和温相对应的阶段,加入温药助正气,使温大于寒,寒解表就开,从而能从根本上祛除外感风寒之邪,同时麻、桂性辛,具有发散作用,善开肌表,表开汗出,邪乃去,桂枝、杏仁能降逆气,使上逆之气平息从而达到品,桂枝、炙甘草兴奋肠胃,使津液有源。桂枝汤证的出现就跟麻黄汤不一样了,从桂枝汤方中药物的组成来看,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都具有兴奋肠胃,增加体液的作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汗出说明肌表不固,卫气失职,营阴外泄,肌表失去卫气的护卫,故感恶风,脉缓比起麻黄汤证的脉紧,可是无力多了,说明津液不足,一切的症候都提示机体的营卫气血不足,而营卫的根源就在于胃,胃为营卫气血之海,因此健胃增液就是桂枝汤证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桂枝汤证应该比麻黄汤证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麻黄汤证正气不虚,正气可以抗邪,而桂枝汤证正气已经有所衰弱,邪气已经进一步进入肌腠,这时候就只有健胃增液,扶正祛邪了。

麻黄桂枝汤治恶寒有限吗

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桂枝汤有效吗?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3 剂,水煎服。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麻黄桂枝汤有效吗?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难以短期治愈。

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探究其发病机理,乃外感风寒,全身毛窍腠理闭塞,无汗则气不得旁达,气机郁闭即上壅,迫肺气逆于上则出现鼻塞、流涕。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俾腠理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治疗荨麻疹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芍药、荆芥、防风、生姜、甘草、大枣,或麻黄蝉蜕汤,药用麻黄、槐花、蝉蜕、浮萍、黄连、甘草;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用荆芥、防风、桑叶、杭菊、蝉衣、金银花、苦参、生地、生甘草,或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肠胃湿热

解表疏风化湿,通腑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叶、川贝、当归、芍药、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茵陈、苦参。

血热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药用犀角、地黄、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元参、黄连、黄芩、鲜茅根、芦根。

血瘀

活血化瘀,活血祛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桃红、红花、赤芍、当归、熟地、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生甘草,或黄芪、党参、炒白术、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白蒺藜、荆芥、珍珠母、茯苓、白芍。

虫积伤脾

消食合胃,化湿散结,用保和丸,药用炒山楂、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元曲;健脾驱虫,用乌梅丸,药用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

卫表不固

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党参、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气血两虚

调补血气,益气养血,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赤芍、防风、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川贝、白蒺藜、珍珠母、茯苓、白芍。

冲任不调

调理冲任,养血活血,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药用全当归、白芍、大生地、肉苁蓉、仙茅、菟丝子、炙甘草、夜交藤、珍珠母、丹参、黄柏、大枣。

肌肉粘连的偏方

据《光明中医》报道,冷水江市预防保健所李正贵,观察天甲黄芪桂枝汤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用具有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功效的天甲黄芪桂枝汤,并且配合推拿、按摩,或做自我功能锻炼,摇肩、伸臂,旋转肩关节,摸墙,搭肩或引体向上等运动。天甲黄芪桂枝汤组成:黄芪60g,当归20g,桂枝12g,白芍20g,白芥子12g,威灵仙12g,蜈蚣去头足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10g,防风12g,羌活12g。加减:寒痛者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痰湿者加法夏12g,胆南星10g;血瘀者加丹参20g,川芎12g,三棱10g;血虚者加何首乌20g;筋挛者加木瓜15g;阴虚有热象者去桂枝,加桑枝30g,地龙10g,粉葛15g;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g(冲服)。

治疗同时用湿敷方(伸筋草15g,威灵仙15g,续断15g,麻黄15g,桂枝15g,当归12g,红花12g,川乌12g,草乌12g,木鳖子12g,乳香12g,没药12g,川芎12g),水煎,用毛巾浸药液热湿敷,日2次,每次约30分钟。

治疗小儿感冒发烧的三个中医方剂

一、桂枝汤——当孩子刚开始发烧,体温不超过38°,头疼,有的浑身疼,身体上或者额头上微微出汗。记住了,一定要有出汗的症状才可以,就需要桂枝汤,这个方子力度很小,主要功能是解表的,发汗力度小。需要喝完药以后再喝稀粥来帮助发汗,兼养胃液。

桂枝汤:?桂枝9克。 芍药9克。生姜6克 。大枣掰开4枚。 炙甘草6克

如果是5岁以下的小孩,这是一天3次的治疗量。可以一次买两副一起熬。熬好以后先喝一小碗,再喝点稀粥,闷在被子里发汗。汗出体温会降下来。然后再喝一小碗。如果到晚上的时候体温还升到38°以上就要考虑换方子了。

二、麻黄汤:——当孩子发烧39°以上,并且浑身无汗,发冷。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一定要注意。孩子烧的厉害,但是不出汗,而且总要盖被子。这时候就必须上麻黄汤。麻黄具有强力发汗的功能,喝下去半小时内必发汗。皮肤毛孔一打开,里面寒气就跟着排出来了。体温就一定会降下来。麻黄汤不要多喝。一般只喝一两副。出了汗以后就不要再喝了。否则伤津液。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 。炙甘草3克

小孩开两副,一起煮。一般一副就够了,因为没多钱开两副备用。省的需要还得再去买。煮好以后先让孩子喝四分之一。蒙上被发汗。一般喝完半小时开始退烧,汗发的少可以再喝四分之一。基本就没问题了。烧会慢慢的退下来。如果是下午喝药要等到当天夜里1点以后体温才能恢复正常。如果是半夜喝药,一般第二天中午之前就会好。这是感冒的一个规律。因为上午阳气升,下午阳气降的原因。

三、人参白虎汤——白虎汤区别是高热。总爱喝水。最大的特点是不怕冷。盖被子就嫌热。温度一般39°左右,偶尔伴着肚子难受。只要对症必上白虎汤。不用怀疑。我一般用人参白虎汤,就是在白虎汤的方子里加点人参。为了是补津液。如果汗出多了就需要加人参。出汗少就不用加。

人参白虎汤:知母15、石膏25、炙甘草9、粳米18、党参10。

小孩开两副,一副是小孩一天的用量。一天分三次喝。粳米用黏米代替。包粽子那种米。煮的时候先煮石膏和梗米,20分钟以后再放其他药。把药煮成粥黏糊糊的样子就可以了。喝了以后体温会逐渐下降。如果发烧第一天喝第三天就会降到正常。中间会有一些变化需要观察,舌苔由白到红,手脚由冷到热,开始放屁排便,精神头也逐渐好起来,这都是好转的迹象。

川桂枝药用价值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4、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葛根桂枝汤是什么

【方名】 桂枝加葛根汤

【出处】 《伤寒论》

秦之瑛自拟方歌:桂枝汤中葛根入,解肌祛风调营卫。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桂枝(6克) 芍药(6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3枚) 葛根(12克)

【原方】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诀】 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

【功用】 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 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chuo,吃)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禁忌】 斟酌。

【原文】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 芍药6克 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桂枝6克(去皮)

具体什么指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

头痛翕翕发热,汗出则呕,形相中 风者,当以桂枝汤解肌。若下之,重则变结胸痞 硬,轻则为心中益烦、懊侬如饥。不以桂枝汤解 肌,而以麻黄汤发汗,表虚风人则致痉,故身强 难以屈伸也。或以火熏蒸劫汗,则不得小便,热 从湿化而发黄也。灸则火邪伤肺,故发咳唾不已 也。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吃什么药

1、桂枝汤方

组成

桂枝(去皮)、白芍各9克,甘草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擎)12枚。

用法

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

功能主治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2、麻黄汤方

组成

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灸)3克,杏仁(去皮尖)70个。

用法

水煎服,服后盖被取微汗。

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大多属营卫不和型,表现为素体卫外不同,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当归、生黄芪、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荆芥。汤剂酌加白鲜皮、白蒺藜、钩藤等祛风止痒之药即可,疗效较好。很多患者往往有脾胃宿疾,宜用祛风止痒兼健脾除湿方,如:荆防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同时还应配合饮食禁忌,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胃肠诱发此病。

风湿热型荨麻疹

对于风湿热型患者,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炙麻黄、连翘、荆芥、杏仁、生石、防风、蝉蜕、桑皮、僵蚕、丹参、甘草。

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采用补益气血法,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若脾气虚为主者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脾肺气虚明显者,宜用玉屏风散加味。

荨麻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以皮肤瘙痒性风团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在中医上荨麻疹属于隐疹范畴,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荨麻疹的起病缓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采用不同中药复方治疗,疗效较好。

营卫不和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大多属营卫不和型,表现为素体卫外不同,营卫失和。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方用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当归、生黄芪、白鲜皮、地肤子、防风、荆芥。汤剂酌加白鲜皮、白蒺藜、钩藤等祛风止痒之药即可,疗效较好。很多患者往往有脾胃宿疾,宜用祛风止痒兼健脾除湿方,如:荆防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同时还应配合饮食禁忌,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胃肠诱发此病。

风湿热型荨麻疹

对于风湿热型患者,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处方:炙麻黄、连翘、荆芥、杏仁、生石、防风、蝉蜕、桑皮、僵蚕、丹参、甘草。

气血两虚型荨麻疹

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宜采用补益气血法,常用方为当归饮子、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若脾气虚为主者为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脾肺气虚明显者,宜用玉屏风散加味。

相关推荐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散寒

麻黄生物碱不能诱发出汗。麻黄汤对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引起汗腺分泌而发汗。证实了古人的观察,单用麻黄并不发汗,麻黄与桂枝同用才能发汗。麻杏石甘汤对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实验证明,对于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但麻黄挥发油对于皮肤的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浅谈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柴胡桂枝汤

很多人对柴胡桂枝汤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选择它之前,也是要进行多方面了解,对这样药物使用,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使得药物对疾病治疗,有着很好帮助。 柴胡桂枝汤: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表证未解者。 其他治疗用途: 十二指肠溃疡 柴胡桂枝汤对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效果,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减低胃液对黏膜的损害作用,同时柴胡桂枝汤能影响促胃泌素的分泌,加强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作用。 癫痫 研究认为癫痫放电

桂枝汤的组成

【名称】桂枝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 【方诀】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黄芪桂枝汤能长期喝吗

对于黄芪桂枝汤食用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议,有的用来泡茶,有的则用来和食物一起熬制食用,介于两者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在饮用黄芪桂枝汤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为妙,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征求医生的建议,以免不当的饮用黄芪桂枝汤,反而伤害到身体。 服用黄芪桂枝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不同体质适量服用。黄芪不宜大量服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咳嗽痰多、食积胸闷、感冒发热、阴虚内热、热毒疮疡等均不宜服用。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由于其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

葛根桂枝汤的禁忌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风寒咳嗽易导致肺炎

1、风寒咳嗽 冬季是风寒咳嗽的多发季节,这种咳嗽容易导致肺炎。风寒咳嗽是最常见的外感咳嗽,多由风寒感冒引起,患者有咳嗽、鼻塞、流清涕、头痛、怕冷及发烧,苔薄白,脉浮。治疗可采用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根据病情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治疗。 2、阴虚咳嗽 阴虚咳嗽也很常见,患者多因久咳不愈,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却持久不止,并伴有低热、盗汗、苔薄黄、脉细数等阴虚症状。治疗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味麦冬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3、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病人咳黄痰、发高烧、咽痛口干,苔黄脉数,往往伴有便秘。治

如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技10克,独活10克;桑技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 用法:每月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共治疗160例,有效率为91.4%-93%之间。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已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

发热的中医退热方法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包括外感发热、内伤发热,而小儿以外感发热为主,同时有食积发热。所以退热方法主要针对这些病因。首先外感,观察患儿情况确定如何治疗,比如孩子出现发热,无汗,怕冷,不喝水,鼻塞等,多是风寒,或者卫气闭郁不开而致,此时应以发汗为主,医生会用麻黄汤发汗,家长可以在家用葱豉汤,葱白带须2-3个,淡豆豉20个,煮汤喂服。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不怕冷,有汗,有些头疼,头晕等,这些多为风热,或者叫荣气疏泄所致,医生会用桂枝汤控制荣气的疏泄作用,家长可以在家黄豆、黑豆、绿豆煮汤或者豆浆喂服。食积发热患儿见暴饮暴食

麻黄的选方

①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②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③治病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