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 肥胖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 肥胖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超标准体重者更容易患有冠心病,体重迅速增加值尤其如此,向心性肥胖患者的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冠心病可以治愈吗 什么人容易得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人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的增加、饱食、大量地吸烟和饮酒有关。
八大冠心病高危人群
一、绝经女性和所有成年男性
女性在绝经期以前很少患严重冠心病,因为有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机会显著增加。而男性作为冠心病高发人群,18岁以上都有可能患上冠心病。
二、年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就是一种老年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步加重,就好像长皱纹一样,年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不可逆转。
三、吸烟
这是早发冠心病较显著的危险因素。尼古丁诱发血管内皮反复收缩,导致内皮受损,极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一个可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四、精神压力大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以及易激动生气的脾气,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您吸烟每天大于等于2包,并且长期熬夜,建议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五、肥胖
特别是年轻人,以代谢综合征为集中代表,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主要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相关,减肥是规避这一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
六、“三高”
即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这是众所周知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是三种慢性病,重在长期控制,它们的危害是缓慢的、全面的,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发病,故不能引起某些患者的重视,但一旦犯病,都是复杂的、多系统的棘手疾病,如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脑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硬化等等。
七、不良生活方式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久坐或影响脂肪代谢,大幅减少了脂朊脂酶的活性。而这种酶可分解血脂循环,给肌肉供能。该酶活性的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因此,摒弃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一大手段。
八、遗传因素
具体机制在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家族有早发冠心病史(<50岁)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另外一种值得重视的遗传疾病是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有些老人很消瘦却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没有其他的危险因素,但是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都很高,并且其子女得也普遍很高,又称为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冠心病有哪些征兆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对冠心病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糖耐量的减低。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或伴有血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力增强,这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堵塞。
冠心病人的寿命多长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事实上不仅仅是冠心病,任何一种疾病对患者而言都会有很多的伤害,而想要延长寿命,那么在配合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除了的治疗之外,日常生活当中的心态以及饮食问题,都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避免冠心病遗传后代
冠心病的遗传性并不明确,可以肯定的是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指出,父母中有1人患冠心病,子女患病几率是平常人的2倍;尤其是父母在50岁以前患有心肌梗塞,子女诱发冠心病的风险更大。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些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某些类型的高脂血证、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均具有遗传倾向。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庭性高脂血症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本病的原因之一。
(2)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具有遣传倾向,是家庭成员易患本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同一家庭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诸如共同的高脂、高热量、高盐等饮食习惯,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更多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具有明显家庭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原因,它只有和其它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另一研究发现,双亲为动脉粥样硬化家系子女,其血中总胆固醇、脂蛋白及麟脂等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1996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60岁前患冠心病者的比例高3倍。这提示早发型冠心病者的兄弟姐妹亦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由此推测,父母动脉粥样硬化体质脂代谢异常,有向子女传递的可能性。另外,同一家庭中,生活环境,起居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父母吸烟对孩子的影响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
专家认为,冠心病虽然具有一定的家族性,但不一定会遗传。导致遗传的可能原因与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因此进行科学的预防,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
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原因
高血压: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 15="" -="" lp="">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三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男性吸烟患心脏病的概率较大
相对于女性,男性更易受冠心病侵袭,而防治意识的缺乏往往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也是很多中青年男性被突发心肌梗塞夺去生命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很多,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体力活动减少、年龄和性别、酒精摄入、肥胖等等,而对于男性来说,吸烟和肥胖尤其值得关注,肥胖已经被确认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每天吸烟20支,心血管病风险可增加2~3倍,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戒烟1-2年,可使因吸烟所增加的冠心病危险下降50%;戒烟5-15年后其冠心病的危险可接近于不吸烟者。
男性吸烟非常之多,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而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kg/m;腹型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重5%-10%可以降低血压、胆固醇,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改善糖耐量。因此对于不注重饮食的男性朋友,每天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平衡蔬菜、水果、谷物、食用油等食物的摄入。限制饮酒,每天啤酒355ml,红酒2两,白酒1两。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而钾盐的摄入应大于4.7g/d。应该积极控制体重。缓慢持续的减重方法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
吸烟会让男人心脏很受伤
“男性应酬特别多,尤其是45-60岁之间,暴饮暴食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何学志主任介绍说。
针对冠心病,应该做好两个级别的预防。一级预防: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二级预防:已有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应预防再次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称为二级预防;内容包括A、B、C、D、E;
A:抗血小板聚集(或氯吡格雷)、抗心绞痛治疗、硝酸脂类;
B: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控制好血压;
C:控制血脂水平、戒烟;
D: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E:普及有关冠心病的教育,包括患者及家属,鼓励有计划,适当的运动锻炼。
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控制预防
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时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最重大,过去30年美国外依靠二级预防提高了平均寿命4.6年。主药预防药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脉宁等药。我国临床重治疗轻预防,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冠心病患者的三大危险因素
世界公认,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由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主要因素里,首先是三大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第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少运动、超重或肥胖、蔬菜水果摄入少;第三是自然规律,年纪越大,冠心病发病率越高;第四是遗传因素。
目前看来,肥胖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为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可能引发和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新加坡非常重视公众健康教育和冠心病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效的控制冠心病的病情从饮食调理做起,冠心病患者尽量少用动物肝、肾、脑,鱼子,墨斗鱼,松花蛋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品,如动物油脂、黄油、肥肉、奶油等。
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三个与冠心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
哪些人冠心病风险高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呢?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人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的增加、饱食、大量地吸烟和饮酒有关。
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职业因素
脑力劳动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要大于体力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而少或者脑力活动紧张者更容易患有冠心病。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第一招:了解易患因素。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冠心病家族遗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些人群定期体检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一旦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第二招:纠正9个危险因素。冠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是从少儿期开始的。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间。冠心病9个容易并可能被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运动、每日摄入的水果和蔬菜减少、大量饮酒和社会心理因素。
第三招:改善生活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但自此以后,冠心病发病率和残废率却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时喜欢吃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膳食结构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2~3次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大运动量。另外,精神压力对冠心病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平时应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通过培养业余爱好或运动来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 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 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叁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 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 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 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叁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