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鉴别诊断
尿失禁的鉴别诊断
1、真性尿失禁:有先天性疾病史或尿道、脊髓损伤手术史,尿呈滴状持续流出,膀胱内无残余尿,局部神经系统检查常有异常,尿道测压压力低。
2、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经产妇,腹压增高时尿失禁发生或加重,尿道长度多在75px以下,膀胱颈抬高试验阳性,棉签试验阳性,X线造影膀脱尿道后角消失,不排尿时膀胱颈呈漏斗状,尿道测压压力下降。
3、逼尿肌运动失调:多见中年女性,咳嗽、大笑时尿液不自觉喷出,无排尿急迫感,与压力性尿失禁相似,但膀胱颈抬高试验阳性,膀胱尿道造影膀胱尿道后角正常,膀胱颈位置正常,咳嗽时逼尿肌压力升高,尿常规细菌培养多属正常。
4、急迫性尿失禁:常同时有压力性尿失禁。
5、充盈性尿失禁:常有膀胱颈部、尿道梗阻疾病史,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肿瘤等,体查可发现充盈的膀胱。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膀胱尿道造影、超声检查、膀胱镜、尿道镜可发现膀胱及尿道梗阻的原因。
肛门失禁诊断鉴别
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肛瘘:肛瘘的临床表现是局部反复流脓、久不收口,当外口闭合脓液积聚时会疼痛,或有发热等,由于经常流脓刺激皮肤会出现肛门瘙痒,影响正常排便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粪便的质地,直肠的容积,肛直肠部的感觉、反射,肛管的张力及耻骨直肠肌和肛管外括约肌之神经系统的健全程度等,凡影响上述机制的平衡,即能引起肛门失禁,临床上可因括约肌损伤、结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引起肛门失禁。由于肛周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形成的肛瘘也就有高位和低位之别,低位肛瘘的管道穿越外括约肌浅部以下,手术时损伤此处也不会影响肛门的收缩功能,高位肛瘘其管道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上,手术时一次切断该环就会肛门失禁。
2.结肠炎。
3.直肠炎常会引发肛门疼痛,因此应注意区分肛门失禁和直肠炎。
遗尿症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
大便失禁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
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间的鉴别,包括神经障碍和损伤、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先天性疾病等。
小儿遗尿如何鉴别诊断
1.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
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什么会患上尿失禁?以下就尿失禁病因学以及发病机理说明:
【病因学】
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在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发病机理】
正常男性的尿液控制依靠尿道下列两部分:
1.近侧尿道括约肌 包括膀胱颈部及精阜以上的前列腺部尿道。
2.远侧尿道括约肌 可分为两部分:
①精阜以下的后尿道。
②尿道外括约肌。
不论男性或女性,膀胱颈部(交感神经所控制的尿道平滑肌)是制止尿液外流的主要力量。在男性,近侧尿道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如前列腺增生手术后)而远侧尿道括约肌完好者,仍能控制排尿如常。如远侧尿道括约肌功能同时受到损害,则依损害的轻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在女性,当膀胱颈部功能完全丧失时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受到体神经(阴部神经)控制的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时,在男性如尿道平滑肌功能的正常,不会引起尿失禁,在女性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
3.逼尿肌无反射 这类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及尿道闭合压力(即尿道阻力)都有不同积度的降低,逼尿肌不能完全主动地将尿液排出,排尿须依靠增加腹压。当残余尿量很多尿道阻力很低时可有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时可发生充溢性尿失禁。
4.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反射亢进有时可发生三种不同类型的尿失禁:
①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可出现反射性尿失禁;
②不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这些患者常伴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
③有些患者在咳嗽时可激发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而引起尿液外流,症状类似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用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用刑事处分检查方法不能与真正的压力性尿失禁相鉴别,采用膀胱压力-尿流率的同步检查能获得准确的诊断。Bates等称之为咳嗽-急迫性尿失禁(Coughurge incontinence)。
5.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 有时可发生两种不同类型的尿失禁。
一类是在逼尿肌收缩过程中外括约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导致尿潴留,随后引起充溢性尿失禁。
另一类是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尿道外括约肌突然发生无抑制性松弛(伴或不伴逼尿肌的收缩)而引起尿失禁。这类尿失禁患者常无残余尿。
以上是尿失禁的病因学以及发病机理的具体内容,如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祝健康!
大便失禁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的诊断通过病史分析,包括症状表现以及原发病因的临床分析,初步可以成立,视诊检查可见肛门处有原手术或外伤疤痕畸形,有粪便沾染现象,肛指检查见肛 管松弛或括约肌收缩功能差等,临床诊断可以确立,原发病因在神经系统和结肠者,要通过神经系检查钡剂灌肠和内窥镜检查等来确立,近年来对肛肠功能检查有一 些新的进展,包括肌电描记可见到肌肉张力异常,肛门反射潜伏期加长,肛门皮肤反射和直肠膨胀正常反射消失等,肛直肠腔内气囊测压描记可见到压力图异常,排 粪X线造影可见到肛管直肠角消失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区分病变,病因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大便失禁主要是病因之间的鉴别,包括神经障碍和损伤,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先天性疾病等
产后尿失禁能自愈吗
产后尿失禁常在生产后1周内出现。除了少数产妇可能需要做尿路感染动力学检查以作鉴别诊断外,大多数产妇无须做任何处置;在治疗上也以做骨盆体操为主,3个月内会自动痊愈。但是,仍然有20%左右的产妇在产后3个月后还有尿失禁的情形,这时就须要尽早就医了。一般而言,愈早治疗预后也愈好,否则,拖得愈久,膀胱肌肉就会愈松弛,治疗过程也会比较困难与复杂。
遗尿需要做哪些检查
1、B超:IVU及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了解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情况,一般没有异常发现,在X线平片上没有先天性脊柱裂和脊膜膨出。
2、尿动力学检查:对所有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不合并病理改变的白天尿失禁,常规治疗无效的青春期夜间遗尿,排尿及排便均失禁者,感染控制后仍持续排尿困难者,尽管连续应用抗生素但仍反复尿路感染者,排尿期膀胱造影显示膀胱小梁形成或括约肌痉挛者,都应该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诊断标准
1、病史:了解白天及夜间的排尿情况,年龄,遗尿的情况(程度及与睡梦的关系),尿路感染及遗尿的家族史等,可将病人分为3组:
①无症状的夜间遗尿,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②有感染或明显的神经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③无感染及神经症状,亦无其他排尿异常,应排除解剖问题。
2、体格检查:有无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狭窄;注意腰骶部有无毛发或脂肪瘤,以期检出有无隐性骶椎裂,脊管闭合不全。
鉴别诊断
1、尿失禁:是指尿液失去控制,不随主观意志而随意流出,通常白天和夜间无明显区别。
2、输尿管异位开口:女性输尿管异位开口时,除正常的尿道排尿外,还可发现尿道以外其他部位漏尿,IVU等检查可见泌尿系统有畸形。
失眠诊断鉴别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产生失眠问题的原因很多,寻找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导致失眠的原因,也是诊断需要解决的内容。
鉴别诊断
Epworth睡眠量表(ESS),夜间多相睡眠图(nocturnal polysomnographic recording,NPSG)记录,多相睡眠潜伏期测定(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等,对鉴别诊断有益,MSLT可发现患者在1天的数小时中可有数次小睡,总的日间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正常或缩短,特征性的表现为以REM为起始的睡眠(SOREMPs),SOREMPs出现的越多,越有助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发现2次以上的SOREMPs一般即可诊断为发作性睡病。
但一次以上的SOREMPs对发作性睡病诊断的特异性不是绝对的,心律失常,无计划地变动工作,慢性睡眠剥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周期性腿动等,均可出现2次或以上的SOREMPs,临床上均应注意鉴别。
对器质性躯体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应注意原发病的鉴别。
临床上需注意与下述睡眠障碍相鉴别:
1)继发性失眠,引起继发性失眠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任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疾病。②身体方面的痛苦或不适,如皮肤疾病的痛痒或疼痛,癌性疼痛等,常造成失眠。③酒,咖啡,菜或药物等引起的失眠。④精神疾患,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有失眠症状,特别是焦虑症及抑郁症患者几乎均有失眠,只要临床表现(包括病史,体检,各种检查结果)足以诊断以上疾病之一者,原发性失眠诊断不予考虑。
2)其他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患者可有失眠,若有典型的夜惊和梦魇症状观则不考虑失眠症。
3)一过性失眠障碍,这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需任何治疗,身体可做自然调节,故病程不足者不诊断失眠症。
尿频鉴别诊断
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是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之一。急性细菌性膀胱炎主要由大肠杆菌(常为埃希氏菌株)引起,而由革兰氏阳性需氧菌(腐物寄生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引起者少见。感染常由尿道上行至膀胱所致。
膀胱炎的发病机理和易患因素在本章已作详细的论述。女孩及妇女比男孩和成年男性更易患膀胱炎。在儿童,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但成人患病毒性膀胱炎者少见。
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疼是由于泌尿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腰疼症状常见于泌尿系感染,注意有无糖尿病、肾外伤、泌尿系手术及器械检查史,有无结肠炎或便秘等。女性注意妊娠及生育史,发病与妊娠、月经关系,有无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尿失禁的诊断和检查
一、尿失禁的诊断 排尿记录: 1.尿失禁病史复杂,此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病人很难准确表述其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能客观记录病人规定时间内的排尿情况一般记录2-3天,如每次排尿量、排尿时间、伴随伴随症状等。这些客观资料是尿失禁诊断的基础。 2.体检: 了解有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其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尿失禁相关的体征,了解有无心力衰竭、四肢水肿等。
二、尿失禁的检查 尿失禁,特别由神经原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应作下列检查: 1.测定残余尿量,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2.如有残余尿,行 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3.膀胱测压,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4.站立膀胱造影观察后尿道有 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5.闭合尿道压力图。 6.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7.动力性尿道压力图: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三、尿失禁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1.逼尿肌运动失调 症状与压力性尿失禁很相似。但逼尿肌运动失调是逼尿肌异常收缩,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减退所引起尿失禁;膀胱颈抬高试验阴性;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正常膀胱颈位置正常;咳嗽时逼尿肌压力升高。
2.膀胱膨出 有尿失禁的病史,但有下腹及会阴部坠感,测膀胱残余尿量多,用力时阴道前壁膨出。膀胱尿道造影的X线征象是尿道后角及尿道倾斜角均在正常范围内;膀胱膨出行阴道前壁修补后症状改善,但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如故,甚至会加重。
3.紧迫性尿失禁 常同时有压力性尿失禁。但紧迫性尿失禁时尿意感强烈;失禁流出的尿量较多。有的可完全排空;多伴有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粘膜充 血、出血,肿瘤等病变;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及倾斜角均正常;尿道压力正常;膀胱测压逼尿肌异常收缩,反射亢进。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如何鉴别诊断
正常颅压脑积水所伴有的痴呆以记忆力低下及思考和行动迟缓为特征,而后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对外界不感兴趣。而幻觉、妄想以及越轨的行动很少,病程一般为数月。
老年性痴呆多因为包括记忆力在内的所有精神活动都同样发生障碍,其人格变化十分显著,病程长达数年。多发梗死性痴呆,虽然以记忆力、铭记力障碍为主,但该症直至晚期仍能较好地保持高度判断力和人格,由于智力低下不平衡,也称为斑驳痴呆。
如上所述,各种痴呆都具有某些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然而,仅依据痴呆类型的不同很难鉴别这些疾病,下面各项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①正常颅压脑积水早期即出现步行障碍,病程仅短短数月。②老年性痴呆的病程长达数年,人格变化与多发性梗死性痴呆虽有程度上的差别,但既往多有卒中病史,症状呈阶段性进展。
正常颅内脑积水伴有步行障碍者的特征是因为难以保持平衡,所以在改变方向时有不稳定感并小步行走。约半数患者有尿失禁。但大便失禁者罕见。多发年龄为50~60岁,男性居多。
小儿遗尿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